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贸易、工资刚性和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秋运 魏下海 张建武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52,共16页
本文试图为理解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工资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世界水平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工资刚性促使要素... 本文试图为理解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国际贸易、工资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世界水平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工资刚性促使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这使得这种影响进一步恶化。利用1995—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上述理论预期,也即国际贸易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工资刚性进一步恶化了这种影响。即便在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劳动收入份额 工资刚性
下载PDF
垄断政府人员臃肿与工资刚性的经济学剖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宁泽逵 王征兵 +1 位作者 张海鹏 方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建立垄断政府工资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规划模型发现,从政府官员总量角度看,政府机构不存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但是,在官员资历工资制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最优决策路径上,从政府官员构成角度看,政府机构存在人员冗余、工作低效率等情形,... 通过建立垄断政府工资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规划模型发现,从政府官员总量角度看,政府机构不存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但是,在官员资历工资制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最优决策路径上,从政府官员构成角度看,政府机构存在人员冗余、工作低效率等情形,并且在政府最优决策路径上,资历工资制度将进一步强化官员工资刚性,扭曲垄断政府劳动力需求曲线;政府官员工资率与官员规模同步增长,从而,垄断政府机构中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与高工资成本等现象并存。因此,资历工资是导致垄断政府各种弊病的根源,重建政府官员工资制度应成为垄断政府改革焦点与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政府 资历工资 人员臃肿 工资刚性
下载PDF
公共部门就业扩张、工资刚性传递及其对私营部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守海 张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100,共14页
近年来公共部门就业不断扩张,人力资源向公共部门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理论分析表明,公共部门就业占比越高,当社会产出下降时私营部门的工资总额越易被挤占,均衡工资更易触及制度约束进而产生更大的刚性。私营部门的工资刚性会弱化价格... 近年来公共部门就业不断扩张,人力资源向公共部门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理论分析表明,公共部门就业占比越高,当社会产出下降时私营部门的工资总额越易被挤占,均衡工资更易触及制度约束进而产生更大的刚性。私营部门的工资刚性会弱化价格的调节作用,加剧经济波动。为协调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就业关系,当前应着力提高私营部门的就业质量,为此,需巩固民营经济的发展基础,坚持反垄断、反对资本无序扩张,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加快公共部门就业机制改革,特别是用工机制改革,既要引入竞争机制,更要遏制不合理的工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就业扩张 私营部门 工资刚性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吗?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利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9-18,共10页
构建基于包含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与失业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可用于分析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以及货币政策机制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并不必然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当名义工资刚... 构建基于包含家庭异质性消费偏好与失业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可用于分析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上行的名义工资刚性以及货币政策机制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并不必然引起社会福利的恶化,当名义工资刚性程度较低时,名义工资刚性的上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改善;并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扩大了名义工资刚性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消费偏好 社会福利 名义工资刚性 劳动力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
下载PDF
中国工资和价格下调刚性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小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共9页
为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本文将工资下调刚性与价格下调刚性特征构建于宏观结构模型,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 为考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本文将工资下调刚性与价格下调刚性特征构建于宏观结构模型,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信贷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及存贷利差政策在执行方向和力度上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且不同种类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确定政策工具在数量上的执行力度都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下调刚性 价格下调刚性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非线性DSGE SMM估计
下载PDF
A Research on Unemployment in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6
作者 Min We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igid wage of Keynesia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rigid wage on unemployment in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and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workers in state-o...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igid wage of Keynesia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rigid wage on unemployment in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and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worker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n order to activate employment market, solve current problem of the large quantity surplus labor, supply-demand rule of labor market should be obeyed, and the rigid wage of long-term contract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flexible wage of short-term contract. The solution of unemploymen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economy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wage unemployment transition economy
下载PDF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and Equilibrium Wage Rigidity
7
作者 Haiwen Zhou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2期252-271,共20页
In thi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irms engage in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choose increasing returns technologies to maximize profits. Capital and labor are the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 existence of effici... In this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irms engage in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choose increasing returns technologies to maximize profits. Capital and labor are the two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 existence of efficiency wages leads to unemployment. The model is able to explain some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of the labor market. First, even though there is neither long-term labor contract nor costs of wage adjustment, wage rigidity is an equilibrium phenomenon: an increase in the exogenous job separation rate,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the cost of exerting effort, and the probability that shirking is detected will not change the equilibrium wage rate. Second, the equilibrium wage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level of capital stock. Third, a higher level of capital stock does not necessarily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That is, there is no 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MPLOYMENT efficiency wages wage rigidity choice of technology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Volatility and Wage Elasticity:An Examination of Listed Chinese A-share Enterprises 被引量:2
8
作者 Donghua Chen Yongjian Shen Lihua Che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9年第2期109-140,共32页
The management of future financial risk on the part of managers and changes in firm finances are two of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upward and downward rigidity of wages.The proxy variable for firm financial risk is v... The management of future financial risk on the part of managers and changes in firm finances are two of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upward and downward rigidity of wages.The proxy variable for firm financial risk is volatility,the past performance of which is among the principal indicators of wage rigidity.In firms whose current performance is on the upswing,the greater the volatility in past performance,the smaller the elasticity ratio and the more acute the upward rigidity;the more stable past performance,the larger the elasticity ratio and the more acute the upward elasticity.In firms in which current performance is declining,greater past performance volatility leads to a larger elasticity ratio and more acute downward rigidity,whereas more stable such performance leads to a smaller elasticity ratio and more acute downward rig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ge rigidity Performance volatility Financial risk
原文传递
职工激励、工资刚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0
9
作者 陈冬华 范从来 +1 位作者 沈永建 周亚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129,共14页
本文运用经验研究的方法,以556家国有非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涵盖职工约50余万人,研究职工激励,发现职工工资存在分布结构的不均匀现象,少数高工资职工拉高了职工工资的平均数;职工工资存在向下的刚性和向上的刚性;工资刚性的存在影响... 本文运用经验研究的方法,以556家国有非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涵盖职工约50余万人,研究职工激励,发现职工工资存在分布结构的不均匀现象,少数高工资职工拉高了职工工资的平均数;职工工资存在向下的刚性和向上的刚性;工资刚性的存在影响了其对职工的激励效率;在工资具有弹性的样本中,工资增长与业绩增长显著正相关,工资增长对职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在工资具有刚性的样本中,工资增长率与业绩增长率没有显著相关性,工资增长对职工激励作用减弱;相对于向下的弹性,向上的弹性对企业业绩的提高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相对于向上的刚性,向下的刚性对企业业绩的提高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激励 工资刚性 企业绩效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建炜 纪洋 陈斌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6,共13页
本文完成了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首次估算,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粘性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这具有重要的宏观政策含义: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经济波动的特性,另一方面说明中央银行扩张性... 本文完成了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首次估算,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粘性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这具有重要的宏观政策含义: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经济波动的特性,另一方面说明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带来物价水平上涨,而不是产出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区分了劳动者的收入、工龄、户口、企业类型、行业等特征,对不同人群的工资粘性进行了细致测算。进一步,本文创新地区分并估算了名义工资的向上粘性与向下粘性,发现自2002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向下粘性不断增大,而向上粘性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名义工资粘性 凯恩斯主义
原文传递
薪酬水平、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斌 曲蓬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0-73,共14页
选取2000—2011AF-沪深两市130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研究职工薪酬水平、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职工薪酬存在刚性。职工薪酬水平对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工资刚性的存在对公司... 选取2000—2011AF-沪深两市130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研究职工薪酬水平、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职工薪酬存在刚性。职工薪酬水平对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工资刚性的存在对公司业绩具有负向效应。第二,上市公司高管与普通职工薪酬差距存在向上刚性。在职工薪酬差距具有向上弹性的公司中,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具有正向效应。在薪酬差距具有向上刚性的公司中,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具有不显著的负向效应。职工薪酬差距向上刚性在薪酬差距较大的公司中降低公司业绩,而在薪酬差距较小的公司中增加公司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业绩 薪酬水平 薪酬差距 工资刚性 内生性
原文传递
劳动市场摩擦、工资刚性与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不同工资竞价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正茂 王仕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45,共14页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厘清产生这一特征的内在经济逻辑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市场的重要变化,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通过引入劳动市场摩擦与工资刚性,对...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厘清产生这一特征的内在经济逻辑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市场的重要变化,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通过引入劳动市场摩擦与工资刚性,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劳动市场摩擦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总需求的变化,当总需求增加时,预期利润的提高使厂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就业增加,但由于存在搜寻匹配摩擦,劳动市场的调整具有滞后性,从而工作时间的变化相对平滑,这延缓了厂商边际成本的变化,由此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相对缓慢。(2)在引入工资刚性后,工资的动态调整变得更加平滑,从而增强了通货膨胀的持续性。相对于有效纳什竞价模型,在管理权竞价模型中,厂商和工人不需要围绕工作时间和工资进行博弈,工作时间的变化不会导致工资的即时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通货膨胀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市场摩擦 工资刚性 通货膨胀持续性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工资刚性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与经济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刚性 碳关税 GTAP—E模型 减排与经济影响
原文传递
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基于1978-2007年数据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海远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通过分析自然失业率的三种数理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与计量统计检验的方法,发现纳入工资刚性的凯恩斯主义NAIRU模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利用这个模型,在放宽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和阶段性变化假设的基础上,测量了1978-2007年我国各年的自然... 通过分析自然失业率的三种数理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与计量统计检验的方法,发现纳入工资刚性的凯恩斯主义NAIRU模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利用这个模型,在放宽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和阶段性变化假设的基础上,测量了1978-2007年我国各年的自然失业率。1978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03年为一个极大点;2003-2007年自然失业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25%、9.09%、13.1%、10.9%、7.15%。另外,我国平均的名义工资刚性度和实际工资刚性度分别为0.873、0.221。在我国,技术进步对自然失业率是具有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技术进步倾向于减少自然失业率,而这与Pissarides等人在美国的研究结论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工资刚性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工资和价格下调刚性视角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小君 苏梽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7-149,共13页
为考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及其成因,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内,将家庭对工资下调的刚性反应,以及企业对价格下调的刚性反应特征构建于结构模型之中。文章随后运用摄动方法对构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二阶近似求解,并利用中国宏观经... 为考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及其成因,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内,将家庭对工资下调的刚性反应,以及企业对价格下调的刚性反应特征构建于结构模型之中。文章随后运用摄动方法对构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二阶近似求解,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相同大小但不同方向的货币政策在数量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应;相同方向但不同大小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线性比例的数量效果。本文的研究对中国中央银行根据经济状况选择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确定政策工具在数量上的执行力度都有着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下调刚性 价格下调刚性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非线性DSGE SMM估计
原文传递
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具有实际效应吗?——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志帆 《投资研究》 2015年第12期20-38,共19页
根据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考察了预期到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具有短期的正向影响,但在中远期则会转化为反面抑制作用。价格刚性与工资刚性是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具... 根据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考察了预期到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具有短期的正向影响,但在中远期则会转化为反面抑制作用。价格刚性与工资刚性是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具有实际效应的原因所在,而二者对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力取决于其对价格与工资加成的影响。另外,即便货币政策调整的消息提前为公众获悉,其仍可以解释31.36%的产出波动和11.08%的就业波动,但其政策效力远不及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鉴于中国市场化程度和货币政策透明度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的现实,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促使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侧管理是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 货币政策 价格刚性 工资刚性
原文传递
企业工资分布与工资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楚亮 刘盼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32-47,共16页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企业层面的工资变动分布特征和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平均水平为3.37%,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在省份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企业层面的工资变动分布特征和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发现中国的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平均水平为3.37%,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名义工资刚性程度在省份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工资下降刚性更强;从企业层面来看,工资刚性的时间序列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工资刚性 核密度估计 通货膨胀率
原文传递
促进工资正常增长的支付及补贴制度构想
18
作者 胡必坚 张新民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44,共9页
在实现工资正常增长进程中,由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部分生产要素价格尚未真正市场化,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工资支付及补贴制度具有极端重要性。工资保证金制度向企业工资法定公积金制度转型、"刚性"工资法制度建构、企业... 在实现工资正常增长进程中,由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部分生产要素价格尚未真正市场化,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工资支付及补贴制度具有极端重要性。工资保证金制度向企业工资法定公积金制度转型、"刚性"工资法制度建构、企业所得税优惠程序前置制度将促进劳动者报酬权的实现。对低收入者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客观上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层次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正常增长 刚性工资法 工资法定公积金制度 企业所得税优惠程序前置制度 财政补贴
原文传递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An Expository Note
19
作者 Henry Y. Wan Jr.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1期83-92,共10页
This note is an effort to view the research program of Brecher and his co-workers to deploy tax incentives against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n both the equity-efficiency trade-off in political ... This note is an effort to view the research program of Brecher and his co-workers to deploy tax incentives against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n both the equity-efficiency trade-off in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s of market equilib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efficiency wage wage rigid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