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程函面波成像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研究
1
作者 钟世军 吴建平 +2 位作者 司政亚 朱红彬 王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99,共22页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Ⅱ期和Ⅲ期的流动地震台站以及中国区域地震台网中的部分固定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程函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周边区域10—120 s周期的瑞雷面波相速度分布和高分辨率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并基于...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Ⅱ期和Ⅲ期的流动地震台站以及中国区域地震台网中的部分固定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程函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周边区域10—120 s周期的瑞雷面波相速度分布和高分辨率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并基于该速度模型估算了岩石圈厚度分布。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内部岩石圈厚度除了存在“西厚东薄”的一级分布特征外,还存在一些更小尺度的差异,包括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岩石圈“南厚北薄”、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陷带岩石圈显著的不均匀减薄以及燕山构造带与其南侧华北平原之间的显著差异等。山西断陷带北部与南部地区上地幔浅部(<100 km)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速异常,它们被中部的高速异常区所分隔。在150 km以下深度从太行山南缘向北至山西断陷北缘存在一条NNE向展布的显著低速异常带,表明上地幔浅部南北部的低速异常在深部相连。结合已有的其它成像结果,我们推测这些低速异常起源于更深处(>200 km),并与由太平洋俯冲板块的滞留脱水导致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和小尺度地幔对流等密切相关。燕山构造带与华北平原的岩石圈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前者遭受的岩石圈破坏改造程度明显弱于后者,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位于这两种不同壳幔结构的过渡带,地震活动较强,我们认为深部结构和热作用的显著差异,以及青藏高原远场挤压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该区地震活动较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程函面波成像 s 波速度 低速异常 岩石圈厚度 显著差异
下载PDF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广州—佛山地区地壳浅部三维S波速度结构研究
2
作者 高占永 叶秀薇 +4 位作者 林吉焱 段永红 王力伟 周铭 刘巧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4-1470,共17页
广州—佛山地区位于珠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三条区域性断裂从中交错穿过.广州—佛山地区精细的地壳浅部三维S波速度结构,对于研究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地震灾害评估、强地面运动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布设于广州—佛山地区短周... 广州—佛山地区位于珠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三条区域性断裂从中交错穿过.广州—佛山地区精细的地壳浅部三维S波速度结构,对于研究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地震灾害评估、强地面运动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布设于广州—佛山地区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中的1104个台站记录到的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计算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进一步提取到周期范围在0.1~5 s内的39488条高质量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然后通过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直接反演方法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内0.3~3 km深度的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壳浅部S波速度横向差异显著,其中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S波速度结构相对较为复杂,而北部的广花盆地内部S波速度结构则表现相对简单.研究区内的低速异常主要位于断裂附近,且大都位于断裂的下降盘.珠江三角洲内三水盆地东缘表现为马鞍状低速异常,向下最大延伸至2 km,低速体南北两侧边界与控盆断裂位置基本一致.广花盆地内部存在两个平行排列的高速异常,中间夹持一平行构造走向的低速异常,总体速度结构特征符合广花盆地为一复式向斜的地质构造背景.低速异常向下延伸至1.4 km深度处,可能指示了卷入向斜地层的最大埋深.沿广州—从化断裂发育条带状低速异常,与沿断裂形成的沉积地层有关.条带状异常在浅部分为两段,表明广州—从化断裂在历史上可能具有分段活动性.玉带公园周围被高速异常环绕,异常向上延伸至距地表约1.3 km处,结合研究区已有资料推测该高速异常可能为早期岩浆侵入在地壳浅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地壳浅部 s波速度结构 广州—佛山
下载PDF
基于Scholte波频散特性的深海海底横波速度反演
3
作者 于鹏飞 江佳萌 +1 位作者 耿建华 张宝金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3-30,203,共19页
深海环境下海水的声波速度是非匀速的,变速的海水会影响海底Scholte波的频散特性,为了提高利用Scholte波频散特性反演海底横波速度的精度,需建立速度连续变化的水平分层海水-分层海底(HLSLS)模型。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推导HLSLS模型Scholt... 深海环境下海水的声波速度是非匀速的,变速的海水会影响海底Scholte波的频散特性,为了提高利用Scholte波频散特性反演海底横波速度的精度,需建立速度连续变化的水平分层海水-分层海底(HLSLS)模型。本文基于波动理论推导HLSLS模型Scholte波频散方程和振幅深度方程。然后,基于南海海水声速剖面和实际海底弹性介质参数,分析深海环境海水速度变化对Scholte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最后,将方法用于南海深水OBS地震数据反演得到一条二维海底横波速度剖面,反演结果很好的指示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深海环境下,利用海底OBS数据中的Scholte波反演海底浅层横波速度结构是可行的,南海实际深水OBS数据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te波 频散特性 变速海水 OBs 横波速度反演
下载PDF
通州—三河地区沉积层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
4
作者 冯宣政 鲁来玉 +2 位作者 秦彤威 张友源 丁志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7-1818,共22页
北京大都市区位于冀中凹陷与太行山隆起和燕山褶皱带的交汇区,区内被第四系松软沉积层覆盖,历史和现今的地震活动性表明,其面临潜在的巨震风险.地震风险评估和强地面运动模拟依赖准确的沉积层三维S波速度模型.本文基于布设在通州—三河... 北京大都市区位于冀中凹陷与太行山隆起和燕山褶皱带的交汇区,区内被第四系松软沉积层覆盖,历史和现今的地震活动性表明,其面临潜在的巨震风险.地震风险评估和强地面运动模拟依赖准确的沉积层三维S波速度模型.本文基于布设在通州—三河地区前所未有的密集台阵数据,构建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模型.首先将919个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划分为若干子台阵,利用修正的背景噪声聚束分析方法,提取各个子台阵的Love波频散曲线,通过深度反演构建了通州—三河地区三维SH波速度模型.结合由基阶和一阶Rayleigh波模式反演构建的三维SV波速度模型,获得了台阵下方的径向各向异性模型.模型显示,大兴断裂在穿过牛堡屯之后,继续向北东向延伸约20 km.大兴凸起以大兴断裂为界,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过程.断裂的北西侧第四系沉积层较浅,推测约为100~400 m;断裂的南东侧第四系沉积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大,发育夏垫凹陷和甘棠凹陷.沉积盆地径向各向异性的幅度可达±20%,地表约0~60 m范围有一较强的负径向各向异性(VSH<VSV)覆盖层,推测与该地区垂直地裂缝发育有关.正的径向各向异性(VSH>VSV)是沉积作用造成的水平层序排列的沉积分层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三河地区 沉积层 密集台阵 聚束 三维s波速度结构 径向各向异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及泸定M_(S)6.8和芦山M_(S)7.0地震孕震环境探讨
5
作者 孙回归 王兴臣 常利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7,共20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684个流动地震台和150个固定地震台的连续背景噪声波形数据,提取了周期5~50 s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频散,并反演获得了该区域下方0~70 km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1)受川滇地块南部高速...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684个流动地震台和150个固定地震台的连续背景噪声波形数据,提取了周期5~50 s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频散,并反演获得了该区域下方0~70 km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1)受川滇地块南部高速体的阻挡,东南缘中下地壳内存在两条空间分布独立的低速带.西侧(L1)从川滇地块北部向南延伸至滇西南地块,其中下地壳平均V_(S)小于3.4 km·s^(-1)并表现为正径向各向异性结构,反映了高原中下地壳可能存在部分熔融和韧性变形;东侧低速带(L2)沿着小江断层南北分布,受到红河断层的阻挡,弱物质不太可能进入滇西南地块,该区域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均显示较强的正各向异性,推测其更可能是沿小江断层相互驱动的块体在横向挤压过程中引起的地壳部分熔融而导致.(2)芦山M_(S)7.0地震位于龙门山逆冲断层南段,泸定M_(S)6.8地震位于鲜水河走滑断层东南段,两者都发生在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过渡带上,但其深部孕震环境有所不同.芦山震区西北部中下地壳低速体为负各向异性,推测韧性物质沿着龙门山下方陡倾断层向上运移,上地壳积累应力并通过薄弱区域释放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泸定震区为正各向异性的中下地壳韧性变形促进了川滇地块SE向的水平运动,受刚性的四川盆地阻挡,加剧了上地壳发震断层的滑动变形和应力积累,脆性上地壳突然破裂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背景噪声成像 s波速度 径向各向异性 泸定M_(s)6.8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下载PDF
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速度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倩 储日升 +2 位作者 曾求 盛敏汉 危自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5-1526,共12页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 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是地震背景噪声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频谱比,常被用来探测起伏地形较小的浅地表速度结构.然而,高起伏地形下该方法的适用性还需要仔细研究.本文探讨利用HVSR方法探测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的速度结构.我们首先将ENZ坐标系下三分量地震数据旋转到垂直于地形自由面的LQT坐标系,分别计算了两个坐标系下2 h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的HVSR曲线,对比结果发现,LQT坐标系下三分量数据的HVSR峰值频率更能反映地下结构信息.然后,本文反演了29个台站LQT坐标系的HVSR曲线,获得了滑坡体堆积物及基岩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西山村滑坡体堆积物的S波速度范围为50~1000 m·s^(-1),滑坡厚度23~130 m.滑坡体西侧边缘地下40~120 m处存在10~20 m的低速层,表明该位置抗剪强度相对较弱,是潜在的滑动危险区域.对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后,HVSR方法能够利用较短的观测数据获取可靠的滑坡体速度结构,为滑坡体积估算、脆弱位置识别、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县西山村滑坡 HVsR s波速度结构 地震背景噪声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发震机制研究——来自震前噪声成像和b值分布的共同约束
7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杨宜海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0,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定地震震源区布设的50台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台网震相走时数据,分别采用背景噪声成像、双差定位和改进的b值成像技术,获得了震前震源区浅层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地震空间分布及b值横向变化图像.结果揭示,泸定地震主震初始破裂起始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具有高速异常和高应力特征的凹凸体内;主震西侧存在一条隐伏的正断型伴生分支断裂,5.0级的最大余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主震凹凸体的破裂同时造成了东南方向另一个较小高速凹凸体的破裂并形成密集余震群.由此可见,震源区跨断层高速异常"铆钉"结构和震前的高应力积累在整体上控制了泸定地震的发生和强余震活动.通过浅层高分辨率结构成像识别这种特殊的"铆钉"结构,同时通过b值成像识别高应力区,可有效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对重点区域地震危险性研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s波速度结构 b值成像 高速凹凸体 地震发震机制
下载PDF
Fragmentation and Wholeness in Virginia Woolf’s The Waves
8
作者 Gioiella Bruni Rocc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2期931-940,共10页
Virginia Woolf’s seventh novel,The Waves,first published by the Hogarth Press in 1931,is widely regarded as her most experimental piece of writing.The complex and elusive structure of the work,the least representatio... Virginia Woolf’s seventh novel,The Waves,first published by the Hogarth Press in 1931,is widely regarded as her most experimental piece of writing.The complex and elusive structure of the work,the least representational among Woolf’s novels,challenges the reader’s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world.In the absence of a substantial story,of a convincing plot and well-defined characters,the reader is called upon to search for a deeper coherence and more profound meanings.Indeed,in The Waves the modernist writer strives for a fresh way of expressing a vision of wholeness in a broken world.The present article attempts to reread Woolf’s self-conscious novel in the double perspective of separation and reunion,of dispersal and recomposition.A close reading of selected passages will show how the poetics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poetics of wholeness coexist in Woolf’s narrative,pervading the imagery and the symbols of the text.In more than one sense,the dialectic between division and unity,fragmentation and wholeness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structuring force of the novel;most tellingly,this textual dynamism is reflected in the oscillatory motion of the waves,continuously breaking and mer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ginia Woolf’s The waves FRAGMENTATION WHOLENEss RHYTHM circle motif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S型曲线夹直线与长直线地段振动对比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明凯 赵炎南 +2 位作者 许以凯 赵才友 易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夹直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线型连续和行车平顺,但过短的夹直线长度会导致振动叠加,影响旅客舒适度和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增加运营维护成本。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S型曲线夹直线与长直线地段振动对比试验研究,从时域、时频域、振动加... 夹直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线型连续和行车平顺,但过短的夹直线长度会导致振动叠加,影响旅客舒适度和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增加运营维护成本。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S型曲线夹直线与长直线地段振动对比试验研究,从时域、时频域、振动加速度级及地面Z振级等方面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了夹直线段振动叠加的产生机理,验证了车体垂向加速度峰值在缓直点处会出现峰值提前现象,并阐述了夹直线段的振动叠加现象对地面环境振动的影响。结论如下:车辆在通过S型曲线线形变化点时产生的冲击振动会通过钢轨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前传播,与车辆在夹直线段行驶产生的振动叠加;由于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速度远高于车辆行驶速度,因此会导致夹直线段出现振动加速度峰值提前现象;S型曲线夹直线的垂向振动加速度的优势频率要高于长直线段,且更向高频分散;S型曲线夹直线产生的振动叠加现象不会对地面环境振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 s型曲线夹直线 试验研究 环境振动 弹性波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反演华南块体岩石圈三维S波速度结构
10
作者 吕杰 陈永顺 郭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利用背景噪声方法,对布设在华南块体及其周边区域数个流动地震台阵中共704个地震台站的连续数据进行分析,反演得到华南岩石圈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表附近S波速度结构与华南块体的地表构造高度相关,低速异常区集中在四川盆地... 利用背景噪声方法,对布设在华南块体及其周边区域数个流动地震台阵中共704个地震台站的连续数据进行分析,反演得到华南岩石圈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表附近S波速度结构与华南块体的地表构造高度相关,低速异常区集中在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沉积层较厚的区域。江南造山带的中上地壳呈现明显的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即为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的分界区域。华夏块体中地壳低速异常区与该区域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对应较好。华南上地幔岩石圈的东部与西部存在显著的速度差异,西部呈现显著的高速异常,反映西部四川盆地底部稳固的克拉通结构;上地幔的低速异常揭示华南东部岩石圈因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而明显减薄(<70km)。推测华夏块体以琼州海峡为中心的上地幔显著低速区可能对应海南地幔柱的热物质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块体 s波速度结构 江南造山带 板块俯冲
下载PDF
热效应作用下S波入射弹性地基自由场地地震响应研究
11
作者 杨奕琪 马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基于热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建立了平面S波入射下弹性地基自由场地模型,采用亥姆霍兹矢量分解原理,对热效应作用下弹性地基自由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获得了热效应作用下平面S波入射弹性地基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答。通过数... 基于热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建立了平面S波入射下弹性地基自由场地模型,采用亥姆霍兹矢量分解原理,对热效应作用下弹性地基自由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获得了热效应作用下平面S波入射弹性地基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热传导系数、介质温度、热膨胀系数等热物性参数对弹性地基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热效应和不考虑热效应的两种理论模型下所得到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放大系数有着明显差异;地表水平和竖向位移放大系数以及相应的加速度随着热膨胀系数和介质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热传导系数和热通量相位延迟对地表位移放大系数和加速度的影响较小;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大,地表位移放大系数和加速度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性介质 热效应 自由场地 地震地面运动 平面s
下载PDF
S波接收函数揭示的华南陆块岩石圈结构及构造启示
12
作者 沈旭章 陈萌萌 +2 位作者 程思远 王岳军 黄斯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
本研究利用华南陆块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地震波资料,构建适合研究LAB的S波接收函数,基于接收函数波形分析和偏移成像结果对华南陆块岩石圈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华南陆块下方70 km深度存在最明显且连续性相对较好的低速界面,结... 本研究利用华南陆块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地震波资料,构建适合研究LAB的S波接收函数,基于接收函数波形分析和偏移成像结果对华南陆块岩石圈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华南陆块下方70 km深度存在最明显且连续性相对较好的低速界面,结合其他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我们认为70 km深度低速界面反映了和软流圈上涌相关的构造事件导致的华南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在华夏地块的东部较大范围探测到100~150 km深度内存在南倾的低速界面,结合区域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研究成果,推测该现象可能表明扬子地块的岩石圈楔入到了华夏地块,是新元古代早‒中期以来,华南陆块俯冲聚合、陆内造山以及陆内构造变形等地球动力学事件留下的重要痕迹;在华夏地块中东部和江南造山带局部发现了LAB缺失区带,该现象可能与岩石圈拆沉导致的热物质上涌密切相关,可能对应了地块拼贴薄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陆块 LAB 地震波 s波接收函数 岩石圈拆沉
下载PDF
背景噪声频率-贝塞尔变换法研究厦门岛浅层S波速度结构
13
作者 李海艳 陈晓非 +4 位作者 陈举庆 蔡辉腾 刘琦 冯旭平 张功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54-2667,共14页
为获取厦门岛浅层三维速度结构,本文使用福建省地震局于2019年布设的50个流动地震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所记录到的垂向分量波形数据,计算背景噪声互相关,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F-J)法提取子台阵的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行反演,获取子台阵... 为获取厦门岛浅层三维速度结构,本文使用福建省地震局于2019年布设的50个流动地震台站组成的密集台阵所记录到的垂向分量波形数据,计算背景噪声互相关,利用频率-贝塞尔变换(F-J)法提取子台阵的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行反演,获取子台阵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并通过插值得到厦门岛4 km以内的三维S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厦门岛S波速度随深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近地表处的横向不均匀性显著.0~1 km深度的S波速度大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与岩性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深度的递增,高低速特征分布逐渐呈现为连续性较好,近北东向展布的条带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推测这一现象与厦门岛岩层在不同时期受到挤压和拉张作用形成的褶皱和断裂相关,反映了厦门岛所经历的多次构造变动和岩浆侵入事件.垂向剖面的速度差明显区与研究区断裂带位置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岛的构造演化研究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频率-贝塞尔变换法 厦门岛 浅层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_(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
14
作者 荆涛 Boonphor Phetphouthongdy +4 位作者 Chansouk Sioudom 刘洋洋 李继庚 康春丽 马未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 针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_(S)5.1地震,利用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Additional Tectonic Stress Caused By Tidal Force,ATSCTF)计算模型,计算得到震中位置(41.5°N,123.2°E)在地震前5周以及震后3周(2012年12月16日—2013年2月15日)的ATSCTF变化。地震发生时,ATSCTF垂直方向分量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对本次正断层走滑型地震具有诱发作用。以ATSCTF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18日、2013年2月2日)数据分别为背景,各周期期后数据分别与背景逐日相减,计算研究区(36°N~46°N,118°E~128°E)范围内,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卫星射出长波辐射数据(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在各ATSCTF周期时段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无震的ATSCTF变化的A、B、D周期,震中附近OLR无变化;发震的ATSCTF变化的C周期,在空间上,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及其南侧区域发生了显著连续升高变化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初始微异常→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经历: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平静的力学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红外辐射特征一致;显示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而OLR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灯塔M_(s)5.1地震 长波辐射 潮汐附加构造应力 震前ATsCTF周期异常
下载PDF
基于零模行波S变换时频矩阵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15
作者 杨小磊 袁明哲 邹经鑫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1,共9页
为提高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压零模行波S变换时频矩阵的选线和定位方法。首先,将各条馈线末端行波检测装置测得的行波信号解耦,得到故障电压零模行波;然后,在主馈线、一级和二级分支支路等特殊位置设置故... 为提高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压零模行波S变换时频矩阵的选线和定位方法。首先,将各条馈线末端行波检测装置测得的行波信号解耦,得到故障电压零模行波;然后,在主馈线、一级和二级分支支路等特殊位置设置故障,得到对应故障位置的S变换时频矩阵,建立确定故障支路的对比库;最后,将故障零模电压行波S变换时频矩阵与对比库中数据进行相似度对比,确定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馈线和所在支路,针对不同性质支路选取适应性最优的定位方法,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位准确度高,且无须全网配备行波检测装置便能够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行波定位 s变换 矩阵相似度
下载PDF
基于HVSR法的震源深度引起放大效应的研究——以关东盆地为例
16
作者 刘贝贝 《江苏建筑》 202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盆地对地震动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文章基于日本关东盆地及其周围20个台站的记录,研究了S波窗口、S波后10秒窗口、尾波窗口之间特征的差异,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些差异,并研究了三者随震源深度化产生的放大差异。结果表明:尾波窗口、S波后1... 盆地对地震动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文章基于日本关东盆地及其周围20个台站的记录,研究了S波窗口、S波后10秒窗口、尾波窗口之间特征的差异,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些差异,并研究了三者随震源深度化产生的放大差异。结果表明:尾波窗口、S波后10秒窗口与S波窗口采用HVSR法得到曲线形状相似。浅源地震引起的S波窗口、S波后10秒窗口与尾波窗口放大显著高于深源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盆地 s 尾波 震源深度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甲巯咪唑治疗初诊Graves病疗效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贞颖 刘群 +2 位作者 张磊 刘俊英 刘菲菲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技术评估甲巯咪唑治疗初诊Graves病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确诊为Graves病的患者,给予服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患...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技术评估甲巯咪唑治疗初诊Graves病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确诊为Graves病的患者,给予服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以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指标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同时应用SWE技术分别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甲状腺组织的杨氏模量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应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结果显示,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显著改善(P<0.01),TRAb显著好转(P<0.05);应用SWE技术测得患者甲状腺组织的各项杨氏模量值也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 SWE技术测得甲状腺组织杨氏模量值的变化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一致,说明SWE实时、定量且客观获取的患者甲状腺组织的硬度变化信息,可为临床医师准确评估Graves病治疗效果及调整用药剂量提供重要的量化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GRAVEs 甲巯咪唑 杨氏模量
下载PD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of local earthquakes from dense arrays in Shimian,Sichuan 被引量:2
18
作者 Sha Liu Baofeng Tian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1期52-63,共12页
The Shimian area of Sichuan sit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Bayan Har block.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and Yangtze block,where several faults intersect.This region features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nd frequent earthqu... The Shimian area of Sichuan sit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Bayan Har block.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and Yangtze block,where several faults intersect.This region features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and frequent earthquakes.In this study,we used loc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using dense arrays deployed in the Shimian area to obtain the shear 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at 55 seismic stations and thereby determine the crustal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We then analyzed the crustal stress pattern and tectonic setting and explored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study area.Although some stations returned a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NNW-SSE.a 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NW-SE was obtained for the fast shear wave at most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study area.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the fast shear wave were highly consistent throughout the study-area.This orient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parallel to the trend of the Xianshuihe and Daliangshan faults.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al anisotropy in this area was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fault structures.The mean delay time between fast and slow shear waves was 3.83 ms/km.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values obtained in other regions of Sichuan.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rustal media in our study area had a high anisotropic strength and also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ectonic complex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multiple faults on the strength of seismic aniso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ve splitting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ast shear wave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dense array Citation:Liu s and Tian BF(2023).shear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of local earthquakes from dense arrays in shimian sichuan.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的影响
19
作者 董佳文 史莉玲 +2 位作者 张美丽 白肖梅 李建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形态及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分...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评估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肛提肌形态及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分娩后6~8周复查的92例初产妇为产后组,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45)和剖宫产组(n=47),选取同期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n=43)。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进行检查,比较各组间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态参数及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最大缩肛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levator ani hiatus area,LHA)均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分娩组在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弹性参数较对照组、剖宫产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剖宫产组与对照组弹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与静息状态下LHA差值(ΔA′)与双侧PR杨氏模量值收缩前后的差值(ΔE)呈显著负相关(左侧r=-0.444,P=0.008;右侧r=-0.488,P=0.002)。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联合SWE可定量评估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为PF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肛提肌 耻骨直肠肌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值
下载PDF
具有饱和恢复率的SEIR时滞模型的行波解
20
作者 卫珍妮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研究一类具有饱和恢复率的SEIR时滞模型的行波解.首先,考虑一类二维系统初值问题的适定性;然后,通过构造一对有界的向量值上、下解得到一个闭凸集;最后,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当基本再生数R^(0)>1,波速c>c^(*)时模型存在非... 研究一类具有饱和恢复率的SEIR时滞模型的行波解.首先,考虑一类二维系统初值问题的适定性;然后,通过构造一对有界的向量值上、下解得到一个闭凸集;最后,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当基本再生数R^(0)>1,波速c>c^(*)时模型存在非平凡行波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R模型 饱和恢复率 时滞 行波解 sCHAUDER不动点定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