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S-100 protein level and ischemic damage degre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明利 徐丙超 黄国盛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5年第6期369-372,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course of serum S-100 concentr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prognosis. Methods: Serum S-100 levels were seriall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course of serum S-100 concentr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e prognosis. Methods: Serum S-100 levels were serially determined in 3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12 h, at 24 h and day 2, 3, 4, 5, 7 and 10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 20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An S-100 content assay was performed using a two-site radioimmunoassay technique. The clinical status was assessed using NIH Stroke Scale. The functional deficit at 4 weeks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cored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A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performed initially. Result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S-100 (>0.2 μg/L) were observed in 29 of 3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but none of the control subjects. The S-100 peak levels were at day 2 and 3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in those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 at admission, with extensive infarction or with space-occupying effect of ischemic edema as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s. Conclusion: Serum S-100 level assay can be used as a peripheral marker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and may be helpful for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血液检查 缺血损伤 脑梗塞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S-100、B/A、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预测光疗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菲 李萍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S-100蛋白(S-100)、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预测光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9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目的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S-100蛋白(S-100)、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预测光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9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S-100、B/A、IGF-1表达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光疗效果患儿的S-100、B/A、IGF-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S-100、B/A、IGF-1预测光疗效果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S-100和B/A分别为(0.41±0.10)μg/L和0.50±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3±0.06)μg/L和0.19±0.07,而IGF-1为(30.03±8.4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6±11.07)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组患儿的血清S-100和B/A分别为(0.47±0.10)μg/L和0.62±0.13,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儿的(0.39±0.12)μg/L和0.46±0.11,而IGF-1为(20.55±5.80)ng/mL,明显低于轻中度组患儿的(33.32±6.6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光疗反应敏感患儿的血清IGF-1为(32.28±6.68)ng/mL,明显高于不敏感患儿的(28.45±7.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光疗效果有效患儿的血清S-100和B/A分别为(0.37±0.12)μg/L和0.48±0.11,明显低于无效患儿的(0.60±0.13)μg/L和0.59±0.12,而IGF-1为(32.24±5.57)ng/mL,明显高于无效患儿的(19.63±4.4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预测光疗反应敏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00%和67.00%;S-100、B/A、IGF-1预测光疗效果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733和0.773,灵敏性分别为64.00%、82.00%和68.00%,特异性分别为92.00%、61.00%和78.00%。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S-100和B/A升高,而IGF-1水平下降,与患儿病情程度、光疗效果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s-100蛋白 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新生儿 光疗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100 Protein Expression of Nerve Fibers in the Repair Process of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 in Rats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庆雯 朱忠春(Translator)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截断后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S-100蛋白的影响,旨在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部分机理。方法:采用神经截断性损伤后构建神经再生室模型的方法,5Hz和100Hz电针刺激,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半定...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截断后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S-100蛋白的影响,旨在揭示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部分机理。方法:采用神经截断性损伤后构建神经再生室模型的方法,5Hz和100Hz电针刺激,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方法,测定S-100蛋白的面积百分比,观察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截断性损伤修复过程与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截断后修复过程中雪旺细胞(SchwannCells,SC)S-100蛋白表达,14星期、17星期和20星期SCS-100蛋白表达面积百分比5Hz组、100Hz组较模型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从动态治疗看,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结论:电针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而且其疗效与促进SC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电针 s-100蛋白 基因表达 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100 Protein and CD83 in Thyroid Tissues of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被引量:3
4
作者 WencanXu ShenrenChen +3 位作者 JiexiongHuang ZhichaoZheng LinxingChen WeiZhan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8-382,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100 protein and CD83 in the thyroid tissues of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ATDs), and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dendritic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Ds,immunoh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100 protein and CD83 in the thyroid tissues of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ATDs), and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dendritic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Ds,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on pathological tissues of 20 patient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and 20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 (GD) to check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100 protein and CD83.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0 cases of thyroid follicular adenoma, TFA), the higher expressions of S-100 in HT (139.38±5.92 vs 59.47±11.69) and GD (119.42±14.48 vs 59.47±11.69)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p<0.001). The increased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CD83 which is known as a marker of mature and activated DCs in HT (22.58±13.96 vs 5.19±8.08) and GD (29.92±14.43 vs 5.19±8.08) were also found respectively (p<0.001).Serum TPO antibody (TPO-Ab, 67.3 ± 11.6%) and Tg antibody (Tg-Ab, 59.8±10.1%) in HT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GD (28.4±5.7%, 23.1±4.9%) and that in TFA (6.1±3.4%, 7.2±4.6%)(p<0.01). Serum TR-Ab in GD(16.3±5.6 U/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T (4.8±2.3 U/L) and that in TFA (2.5±1.2 U/L) (p<0.01).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high expression of DCs' markers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T and GD.The upregulation of both number and matured functions of DCs, may lead to present more antigens and to produce more auto-antibodies (such as TgAb and TPOAb in HT, TRAb in GD), which may be involved in pathogenesis of the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4; 1(5):378-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CD83 甲状腺疾病 自体免疫 甲状腺软骨 ATDs HT GD ATD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组)患者和2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CSF中的S-100B蛋白和NS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P<0.01);脑脊液NSE含量病脑组最高,与化脑组和隐脑组相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和P<0.01),隐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检测发现,脑脊液S-100B蛋白和NSE含量随3组CNS炎症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和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含量测定 CSF NSE CN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S-100 NSE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兴河 秦梅 +1 位作者 樊绍曾 曾纪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细胞死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这些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 7 d龄 SD大鼠HIBD模...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细胞死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这些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 7 d龄 SD大鼠HIBD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观察HIBD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水平的变化,用RT-PCR的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 HIBD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 S— 100,NSE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HI后血液中 24 h,48 h S- 100分别为(1. 205± 0 183)μg/L和( 1. 235± 0.097)μg/L, NSE分别为(3.97 ±0.228)ηg/ml和(3.76±0.234)ηg/ml,对照组S-100和NSE分别为(0.645±0.05)μg/L和(3.15±0.164)ηg/ml。脑脊液中 24 h,48 h S- 100分别为(1. 28± 0. 031)μg/L,(1. 32± 0. 097)μg/L,NSE分别为(7. 15± 0. 717)ηg/ml,(4. 29± 0.144)ηg/ml,对照组 S- 100和 NSE分别为(0. 68± 0.059) μg/L和(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s-100蛋白 新生儿 NSE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对Creutzfeldt-Jakob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俐 林世和 +4 位作者 赵节绪 南善姬 江新梅 宋晓南 段晓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Creutzfeldt Jakob病 (CJD)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ELISA及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 10例CJD、10例非CJD痴呆患者及 1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及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蛋白水平。同时对CJD患...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Creutzfeldt Jakob病 (CJD)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ELISA及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 10例CJD、10例非CJD痴呆患者及 1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及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蛋白水平。同时对CJD患者血清中朊蛋白 (Pr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CJD组血清及CSF中NSE、S 10 0蛋白均较非CJD痴呆组升高 (均P <0 .0 5 ) ,血清中S 10 0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1)。CJD组血清中NSE及CSF中NSE、S 10 0蛋白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血清中S 10 0蛋白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 .0 5 ) ;非CJD痴呆组血清及CSF中NSE、S 10 0蛋白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10例CJD中 8例为12 9密码子甲硫氨酸纯合子型 ,2例 12 9密码子甲硫氨酸和缬氨酸杂合型 ,无 12 9密码子缬氨酸纯合子型。结论 早期CSF中NSE及血清、CSF中S 10 0蛋白检测对CJD可以进行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估。血清中S 10 0蛋白检测可用于CJD与非CJD痴呆的鉴别诊断。散发型CJD大部分为 12 9密码子甲硫氨酸纯合型 ,12 9密码子甲硫氨酸及缬氨酸杂合型CJD其临床表现与纯合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CREUTZFELDT-JAKOB病 诊断 ELISA 痴呆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S-100蛋白的分布和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2 位作者 傅忠国 闫家智 唐杞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中s -10 0蛋白的分布及周围神经损伤后s -10 0蛋白的分布变化及时相改变。探索其与神经再生过程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不同时期神经组织中s -10 0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在未损...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中s -10 0蛋白的分布及周围神经损伤后s -10 0蛋白的分布变化及时相改变。探索其与神经再生过程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不同时期神经组织中s -10 0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在未损伤的神经中 ,s -10 0蛋白分布于雪旺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神经切断 48h后 ,远近节段均出现s -10 0蛋白免疫反应表达减弱 ,远侧段 1周后几乎没有s -10 0蛋白的表达 ,而近侧段在有新生轴索生长时重新表达s -10 0蛋白。结论 :轴索对于雪旺细胞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s -10 0蛋白对于轴索的再生具有刺激和诱导作用。s -10 0蛋白在周围神经中只存在于成熟的雪旺细胞。s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s-100蛋白 神经变性
下载PDF
七氟醚不同麻醉深度对术后应激反应以及血清兴奋性氨基酸、S-100β、NS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云亮 李安学 +2 位作者 李文兵 朱红 黄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不同麻醉深度对术后应激反应以及血清兴奋性氨基酸、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七氟醚麻醉深度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七氟醚不同麻醉深度对术后应激反应以及血清兴奋性氨基酸、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七氟醚麻醉深度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浓度七氟醚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值35-45]、对照组患者接受低浓度七氟醚麻醉(BIS值50-6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以及血清兴奋性氨基酸、S-100β、NSE含量。结果:(1)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兴奋性氨基酸: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浓度七氟醚麻醉(BIS值35-45)有助于缓解术后应激反应、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S-100β、NSE含量,是更为理想的七氟醚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应激 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下载PDF
定量检测NSE和S-100推断脑挫伤时间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旭 汪德文 +3 位作者 张国华 陈怀芳 任立国 单亚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NSE、S-100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形成时间提供新的手段。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 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NSE、S-100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形成时间提供新的手段。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NSE阳性神经元灰度与面积在伤后1h至2d呈下降趋势,至伤后12h阳性细胞灰度、面积降到最小值(P<0.01);S-100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至伤后4dS-100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伤后5d仍保持较高水平;NSE、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规律。推断2d内脑挫伤可用NSE作为主要指标,推断2~5d的脑挫伤则以S-100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织化学 NSE s-100蛋白 法医鉴定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冀亚琦 阮新民 +2 位作者 孙培吾 张希 王治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手术期间 S- 10 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 ,探讨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方法 于 CPB前、复温即刻、主动脉开放和 CPB后 6、2 4小时采集 5 2例心脏病患者颈内静脉血 ,检测 S- 10 0蛋白和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手术期间 S- 10 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 ,探讨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 方法 于 CPB前、复温即刻、主动脉开放和 CPB后 6、2 4小时采集 5 2例心脏病患者颈内静脉血 ,检测 S- 10 0蛋白和 NSE的浓度 ,并将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 NOS)的浓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PB开始后即有 S- 10 0和 NSE升高 (P<0 .0 5 ) ,在术后 6小时达到高峰 (P<0 .0 5 ) ,术后 2 4小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P>0 .0 5 ) ,二者变化趋势相同 ;S- 10 0蛋白和 NSE的变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及 i NOS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CPB期间可出现 S- 10 0和NSE的一过性升高 ,此与炎症反应中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及 i NOS的过度表达和产生有关 ,而患者多无明显的脑损害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细胞因子 CPB 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OS 体外循环 蛋白 结论 变化 高峰
下载PDF
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心内直视术患者S-100β蛋白、NSE和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涂杰 张炳东 +3 位作者 韦秋英 李涛 刘国锋 刘菊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735-3738,共4页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心内直视术患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脑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4-63岁,体质指数16.5-25.8 kg/m2...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心内直视术患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脑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4-63岁,体质指数16.5-25.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30):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组(P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3-0.5 mg/kg,瑞芬太尼0.5-1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S组持续吸入1.0%-3.0%七氟醚(体外循环期间通过体外循环旁路吸入1.0%-3.0%七氟醚),P组靶控输注2-4 μg/mL丙泊酚;两组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0.4 μg/(kg·min)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h)至手术结束.于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2 h(T4)及术后24 h(T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于术前1 d和术后2 d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P组比较,S组T1-T4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术后2 d时MMSE评分升高(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在心内直视术中,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比较,七氟醚复合麻醉可降低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可推荐为预防心内直视术后脑损伤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IL-1β、S-100蛋白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景周 徐志熊 +4 位作者 高唱 李玮 张莉莉 高东 周红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5-806,共2页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IL 1 β与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1 )病例分组 :ICH组 ,4 1例 ;对照组 ,2 6例 (为CNS非器质性疾病患者 )。 (2 )测试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CSF中IL 1 β和S 1 0 0蛋白含量 ;脑水肿采用BORN...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IL 1 β与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1 )病例分组 :ICH组 ,4 1例 ;对照组 ,2 6例 (为CNS非器质性疾病患者 )。 (2 )测试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CSF中IL 1 β和S 1 0 0蛋白含量 ;脑水肿采用BORN 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测定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脑阻抗值。结果 ICH急性期患者CSF中IL 1 β显著高于对照组 ;急性期、恢复期CSF中S 1 0 0蛋白均显著增高 ;脑出血组急性期患侧大脑半球阻抗值显著增高 (P <0 .0 5 ) ,恢复期略增高 (P >0 .0 5 )。急性期IL 1 β、S 1 0 0蛋白含量与病灶侧大脑半球阻抗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1Β s-100蛋白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下载PDF
S-100蛋白、CD1a、CD83及Ki-67在口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业 郑亚鸽 +2 位作者 张丽慧 姚甜 吴兰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对口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及多种免疫表型检测,观察该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原病理诊断为LCH的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链亲... 目的对口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研究及多种免疫表型检测,观察该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原病理诊断为LCH的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链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和Elivison二步法检测S-100蛋白、CD1a、CD83及Ki-67在LCH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例LCH中有5例S-100蛋白、CD1a检测为阴性,排除LCH诊断。在24例LCH中,男性15例,女性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50岁;14例发生于下颌骨,5例发生于上颌骨,5例发生于上下颌骨;按照Bartnick分类,Ⅰ类9例,Ⅱ类13例,Ⅲ类2例;S-100蛋白、CD1a均为阳性表达;颌面部单发骨病损与侵及软组织的颌面部病损相比,Ki-67阳性率较低,而CD83阳性率较高。结论 S-100蛋白、CD1a对于LC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颌面部单发的骨LCH可能具有较低的增殖活性,并处于较高的成熟状态;侵及软组织的颌面部LCH可能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并处于较低的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s-100蛋白 CD1A CD83 KI-67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S-100蛋白的动态检测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俊 何国厚 +2 位作者 江荣翠 胡秀学 余绍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 (ACI)患者血浆中S 10 0蛋白的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对 5 0例ACI患者的血浆S 10 0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并与 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 (ACI)患者血浆中S 10 0蛋白的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对 5 0例ACI患者的血浆S 10 0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并与 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测定梗塞体积。结果 :ACI患者S 10 0浓度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 ,1~ 3天达到峰值 ,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 ;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S 10 0升高更明显 ,S 10 0 >1 0 μg L、NIHSS>12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S 10 0的血浆浓度与梗塞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缺血性脑梗塞后血浆中S 10 0的出现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坏死有关 ,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S 10 0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早期的外周标志物 ,是比CT更为敏感的指标 ,对指导治疗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s-100蛋白 梗塞体积 MHSS
下载PDF
脑梗死及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脑脊液S-100、NSE的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东 王景周 +2 位作者 张莉莉 李强 高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S - 10 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 72例CI及 2 1例MID患者CSFS - 10 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S - 10 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 72例CI及 2 1例MID患者CSFS - 10 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测定 ,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 -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组患者CSFS- 10 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I恢复期组患者CSFS - 10 0、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ID患者CSFS - 10 0浓度高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 ;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结论 NSE、S - 10 0蛋白可反映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 ,对MI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多梗死性痴呆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放射免疫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中等剂量(20 Gy)电离辐照后早期大鼠脑内S-100免疫反应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邱勇 石梅 +4 位作者 魏丽春 孙朝阳 段丽 陈良为 饶志仁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495-498,510,共5页
应用大鼠半脑 2 0Gy照射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电离辐射对脑内S 10 0蛋白表达和变化的影响。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 (2 4h ,1,2 ,3,4周 ) ,观察S 10 0蛋白免疫反应胶质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 :在上述时间点 ,脑... 应用大鼠半脑 2 0Gy照射模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电离辐射对脑内S 10 0蛋白表达和变化的影响。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 (2 4h ,1,2 ,3,4周 ) ,观察S 10 0蛋白免疫反应胶质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数量变化。结果发现 :在上述时间点 ,脑内各部位S 10 0蛋白免疫反应细胞数量进行性增加 ,伴有S 10 0免疫反应胶质细胞的胞体逐渐增大和突起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S 10 0蛋白作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 ,其表达的显著增加 ,提示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大鼠脑辐射后的早期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s-100蛋白 脑辐射损伤 电离辐照 免疫反应 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大鼠脑组织中稀醇化酶、S-100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涂彧 王利利 +3 位作者 周菊英 崔凤梅 秦颂兵 徐晓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观察了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SE、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成熟的(Sprague-dawle,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稀醇化酶(Neuro-s... 观察了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SE、S-100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成熟的(Sprague-dawle,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10Gy、20Gy和30Gy全脑单次照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脑组织中稀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6MeV电子线对实验组大鼠进行20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分别于照射后1d、7d、14d和30d处死大鼠,取其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SE、S-100蛋白的相对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上述时间点,脑内海马区S-100和NSE表达有时间规律,照射后7dS-100蛋白的表达和照射后24hNSE的表达组间存在一定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脑组织中NSE表达显著下降(p<0.05),S-100表达显著升高(p<0.05)。在照射后7d,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幅度为30Gy组>20Gy组>10Gy组。电离辐射可诱导脑组织中S-100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SE在神经元中的表达,脑组织中S-100和NSE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辐射诱导的急性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脑损伤 NSE s-100蛋白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柳娟 刘宇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等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分析对GISTs的诊断意义。结果35例GISTs发生于胃11例、小肠11例、腹腔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91.4%,显著高于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P<0.001),也显著高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01);GISTs中结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9%,显著低于CD117和CD34(P<0.05);也显著低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1)。结论GISTs多发生于胃和小肠,胃肠镜、超声内镜和CT检查对间质瘤有较大诊断价值,而CD117阳性、CD34阳性及结蛋白结蛋白阴性对GISTs有确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平滑肌肌动蛋白 s-100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结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