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综合征型聋家系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1
作者 贾薇 索利敏 +5 位作者 范林静 董佩 张磊 赵长青 张亚茜 段建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研究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以1例临床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及其健康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的遗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该患者可能的致病基... 目的 研究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以1例临床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及其健康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的遗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该患者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其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该患者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绘制突变的遗传系谱。结果 该患者致病突变定位于7q31的SLC26A4基因,由c.919-2A>G、c.1746del G以及c.563T>C 3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的c.919-2A>G突变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父亲,而SLC26A4基因的c.1746del G和c.563T>C突变均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母亲。结论 先证者携带的SLC26A4基因的3个突变位点均是明确的与听力损伤相关的隐性疾病突变位点。因此,推测SLC26A4基因的上述3个突变以某种复合杂合的形式导致受检者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耳聋 全外显子测序 slc26a4基因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SLC26A4 regul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suppresses the progress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2
作者 FEI KONG QIYUAN TIAN +4 位作者 BINGLIN KUANG LILI SHANG XIAOXIAO ZHANG DONGYANG LI YING KONG 《BIOCELL》 SCIE 2024年第4期665-675,共11页
Introduction: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injury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damaging effects.Electroacupuncture(EA)pretreatment has preven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IR injury.SLC26A4 is a Na+in... Introduction: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injury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damaging effects.Electroacupuncture(EA)pretreatment has preven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IR injury.SLC26A4 is a Na+independent anion reverse transporter and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myocardial IR injury.Objectives:Tofind potential genes that may be regulated by EA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this gene in myocardial IR injury.Methods:RNA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myocardial tissue of IR rats with EA pretreatment.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 was detected by TTC staining.Serum CK,creatin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Cardiac troponin I,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The effect of SLC26A4 on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was explored by TUNEL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The effects of SLC26A4 on inflamm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HE staining,ELISA,and real-time PCR.The effect of SLC26A4 on the NF-κB pathway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SLC26A4 was up-regulated in IR rats but downregulated in IR rats with EA pretreatment.Compared with IR rats,those with SLC26A4 knockdown exhibited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according to decreas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reduced serum LDH/CK/CK-MB/cTnI levels,and elevat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fractional shortening.SLC26A4 silencing inhibited myocardial inflammation,cell apoptosis,phosphorylation,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B p65.Conclusion:SLC26A4 exhibited promoting effects on myocardial IR injury,while the SLC26A4 knockdown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F-κB pathway.These results further unveil the role of SLC26A4 in I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slc26a4 NF-κB pathway
下载PDF
miR-26a-5p调控SLC26A4挽救听力减退在耳聋中的作用
3
作者 丛林海 汤勇 +4 位作者 殷家志 邓苙 高慧芳 方红丽 李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检测miR-26a-5p和SLC26A4在耳聋小鼠和听力损失小鼠中的表达变化,以此研究miR-26a-5p调控SLC26A4挽救听力减退的作用。方法通过构建小鼠听力损失模型和小鼠耳聋模型,使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检测小鼠右耳的听力来鉴定模型的构建是否成... 目的检测miR-26a-5p和SLC26A4在耳聋小鼠和听力损失小鼠中的表达变化,以此研究miR-26a-5p调控SLC26A4挽救听力减退的作用。方法通过构建小鼠听力损失模型和小鼠耳聋模型,使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检测小鼠右耳的听力来鉴定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使用qPCR实验检测miR-26a-5p和SLC26A4在小鼠听力损失和耳聋后的相对表达量,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26a-5p靶向结合SLC26A4的具体位点,对小鼠注射miR-26a-5p和SLC26A4的干扰和过表达载体,继续检测miR-26a-5p和SLC26A4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小鼠听力损失和耳聋后,miR-26a-5p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SLC26A4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小鼠注射antagomir后,miR-26a-5p明显下调(P=0.047),同时SLC26A4显著上调(P=0.014),同时小鼠听力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在注射miR-26a-5p agomir后结果恰恰相反。结论miR-26a-5p可以通过SLC26A4从而降低听力减退以此抑制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减退 耳聋 miR-26a-5p slc26a4
下载PDF
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彭超 李晏丽 袁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 探讨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和25例侵袭性垂体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S... 目的 探讨lncRNA 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和25例侵袭性垂体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人垂体瘤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SLC26A4-AS1与垂体瘤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侵袭性垂体瘤相比,SLC26A4-AS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表达降低;与无功能瘤相比,SLC26A4-AS1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与SLC26A4-AS1高表达组相比,SLC26A4-AS1低表达组中肿瘤体积≥3 cm^(3)的比例明显增加、侵袭性垂体瘤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26A4-AS1在侵袭性垂体瘤中表达降低,SLC26A4-AS1的低表达与肿瘤体积和侵袭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侵袭性 长链非编码RNA slc26a4-AS1
下载PDF
SLC26A4基因剪接突变致聋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悦 熊观霞 +2 位作者 王月莹 岑晓晴 陈垲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19,共5页
SLC26A4基因突变是世界范围内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因其序列长,内含子丰富,可变剪接位点多,故SLC26A4基因发生剪接突变的机率较大。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构建minigene和进行RNA剪接实验等方法发现SLC26A4基因剪接突变会出现... SLC26A4基因突变是世界范围内导致遗传性耳聋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因其序列长,内含子丰富,可变剪接位点多,故SLC26A4基因发生剪接突变的机率较大。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构建minigene和进行RNA剪接实验等方法发现SLC26A4基因剪接突变会出现不同错误剪接的结果,并针对不同的剪接错误利用基因治疗手段去恢复其正常的剪接。根据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SLC26A4基因剪接突变的致病机制,为SLC26A4基因相关听力损失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 听力损失 剪接突变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6
作者 周惠玲 张卓成 +2 位作者 陈建勇 梁惠强 曹令仪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对广东省部分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者进行GJB2和SLC26A4基因检测和分析,了解广东地区耳聋基因的主要突变热点,为规范NSHL的基因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部分地区NSHL患者外周血样本100份,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对广东省部分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者进行GJB2和SLC26A4基因检测和分析,了解广东地区耳聋基因的主要突变热点,为规范NSHL的基因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部分地区NSHL患者外周血样本100份,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流式荧光检测技术,检测人全血样本DNA中GJB2、SLC26A4基因的14种突变,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NSHL患者中共检出34例耳聋基因突变,突变检出率为34.00%(34/100)。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34例,检出率为34.00%,其中主要为c.109 G>A突变,占91.17%(31/34);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2例,检出率为2.00%。34例突变携带者中包括纯合突变11例,单基因杂合突变23例,多基因复合突变2例。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NSHL患者主要耳聋致病基因为GJB2,其中以c.109G>A突变为最常见,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该研究为该地区耳聋的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SLC26A4反义RNA 1通过Notch信号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
7
作者 姜春峰 张娜 +2 位作者 邢鑫 张玉萍 宋蕾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26A4反义RNA 1(SLC26A4-AS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26A4反义RNA 1(SLC26A4-AS1)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SLC26A4-AS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选择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pcDNA3.1组、pcDNA3.1-SLC26A4-AS1组和pcDNA3.1-SLC26A4-AS1+Notch激动剂组。qRT-PCR检测SLC26A4-AS1对Notch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otch1和Hes1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SLC26A4-AS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表达降低。pcDNA3.1-SLC26A4-AS1组Notch1和Hes1的表达量低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SLC26A4-AS1组MCF7细胞活力、伤口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量均低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SLC26A4-AS1+Notch激动剂组MCF7细胞活力、伤口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量均高于pcDNA3.1-SLC26A4-A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LC26A4-AS1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过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SLC26A4-AS1参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lc26a4-AS1 NOTCH1 HES1
原文传递
新生儿聋病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东红 邱海涛 +4 位作者 马秀岚 兰兰 丁海娜 韩东一 王秋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9-6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中聋病易感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聋治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65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新生儿生后3d,采集点滴微量足跟血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基因、SLC26A4基因...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中聋病易感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聋治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65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新生儿生后3d,采集点滴微量足跟血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基因、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通过酶切反应或直接测序方法对3种基因突变进行筛查。对耳聋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659例新生儿中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7例,致病突变的携带率为1.06%;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3例,致病突变的携带率为0.46%,3项基因总突变率1.52%;携带突变基因的新生儿男性占2.01%,女性占0.96%;满族新生儿携带率最高,为1.82%,汉族为1.57%。结论 659例新生儿中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率为1.52%,有男性多于女性、满族多于汉族的趋势。在新生儿中开展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高危人群,是降低耳聋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因筛查 线粒体12SrRNA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下载PDF
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 被引量:43
9
作者 赵亚丽 李庆忠 +3 位作者 翟所强 兰兰 袁虎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3-96,T0001,共5页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EVA患者中突变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中国人群中的38例EVA核心家系,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人群EVA患者中突变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中国人群中的38例EVA核心家系,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35例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发生了突变,所占比例约为92.1%(35/38)。在发现的12种突变类型中,6种为新的突变类型(待发表),其余类型国际上已见报道:分别为IVS7-2A>G、L676Q、H723R、IVS15+5G>A、R409H和M147V。在所有的突变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约为81.6%(31/38)。结论中国人群的EVA患者中存在SLC26A4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其中IVS7-2A>G突变的发生率最高(81.6%),应视为特异性热点突变,建议在中国人群进行SLC26A4基因的突变热点的普遍筛查,降低EVA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CT表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宝春 代志瑶 +5 位作者 黄莎莎 韩冰 袁永一 苏钰 康东洋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耳聋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CT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基因检测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是否存在内耳畸形方面的作用。方法按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86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情...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耳聋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CT表型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基因检测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是否存在内耳畸形方面的作用。方法按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86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情况,以Sennaroglu分类为标准统计以上患者内耳CT表型情况,分析GJB2、SLC26A4基因型与CT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2686例患者中共检出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429例(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220例、复合杂合突变207例、单等位基因显性突变2例),共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596例(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169例、复合杂合突变427例)。2、2686例患者中内耳畸形873例(Mondini畸形371例、单纯大前庭水管338例、其它164例);内耳CT正常1813例。3、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99.30%(426/429)在内耳CT正常组中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100%(596/596)在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中检出。结论 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内耳正常CT表型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致病性突变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CT表型
下载PDF
95例前庭水管扩大核心家系SLC26A4基因特异突变图谱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亚丽 王秋菊 +6 位作者 李庆忠 兰兰 袁虎 纵亮 韩明鲲 王大勇 翟所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图谱,为相关基因的筛查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95例EVA核心家系,募集84名听力正常者及46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听力损失患者作为对照。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使用DNAStar及BioEdit序列比对软件分析SLC26A4基因的突变位点,利用Clustal软件进行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在95例EVA核心家系中,93例发生了SLC26A4基因突变,约占97.9%(93/95)。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占88.4%(84/95),单等位基因和未发现突变的家系分别占9.5%和2.1%。93个家系中共发现38种突变,包括23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15种已报突变(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IVS7-2A>G是所有突变中最常见的突变,其在所有突变体中约占57.63%(102/177),75(75/95)个家系发生了此种突变。结论95例中国EVA核心家系的SLC26A4基因调查中,发现了一个中国特异性的SLC26A4基因突变谱:97.9%的中国EVA患者均可检测到SLC26A4基因的突变,双等位基因突变率约为88.4%;23种新的突变和5种仅报道于中国家系的突变在其他人群未曾检测到;IVS7-2A>G为中国人群前庭水管扩大患者最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水管扩大 slc26a4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27个省市聋校学生基于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袁永一 黄莎莎 +4 位作者 王国建 康东洋 韩东一 黄德亮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在全国27个省市聋校学生2352例中进行基于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的该基因的全序列筛查,分析和探讨中国人SLC26A4基因相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学生2352例,... 目的在全国27个省市聋校学生2352例中进行基于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的该基因的全序列筛查,分析和探讨中国人SLC26A4基因相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学生2352例,共涉及21个民族。听力正常的对照人群150例。所有受检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其中1552例以序列分析方法检测SLC26A4基因外显子7+8以筛查热点突变IVS7-2A>G,800例以试剂盒的方法检测IVS7-2A>G突变。对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的个体结束筛查,对携带IVS7-2A>G单杂合突变的个体进行SLC26A4基因其他外显子测序,寻找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突变位点。结果 2352例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耳聋患者中271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其中106例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65例携带IVS7-2A>G单杂合突变,IVS7-2A>G突变总检出率达到11.52%(271/2352),汉族患者中IVS7-2A>G突变检出率达到13.35%(254/1903);对165例携带IVS7-2A>G单杂合突变的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其他外显子序列分析显示其中105例找到另外一个突变位点,其余60例未找到另外的突变。2352例耳聋患者中基于IVS7-2A>G突变的SLC26A4基因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共211例,占总人数的8.97%(211/2352)。其中1903例汉族耳聋患者中基于IVS7-2A>G突变的SLC26A4基因纯合及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共199例,占汉族人数的10.46%(199/1903)。105例携带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患者中,除IVS7-2A>G突变外的另一突变位点主要存在于外显子19、10、17、11+12、3和15上。正常对照人群IVS7-2A>G突变检出率为2%,均为单杂合突变,且均未找到另一个突变。结论 2352例聋哑学生通过基于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的该基因的全序列筛查,将211例耳聋患者明确为SLC26A4基因突变致聋;发现在中国由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引起的大前庭水管相关遗传性耳聋的比例较高,接近9%,汉族耳聋人群中该比例超过10%;揭示SLC26A4基因筛查和诊断在耳聋的病因学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在大规模耳聋患者的病因学筛查方面具有优势。此研究同时为明确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slc26a4基因 序列分析 热点突变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筛查方案探讨 被引量:34
13
作者 袁永一 王国建 +2 位作者 黄德亮 康东洋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明确中国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制定耳聋人群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的筛查策略。方法确诊大前庭水管患者263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采集受检患者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 目的明确中国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制定耳聋人群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的筛查策略。方法确诊大前庭水管患者263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采集受检患者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个外显子测序,总结筛查到的各种SLC26A4基因突变类型在不同外显子的分布及各外显子上SLC26A4基因突变数占全部突变的比例。结果 95.4%(251/263)的大前庭水管患者检测到SLC26A4基因突变。至少1个突变在外显子8、19、10、17、15、3上的患者占93.16%(245/263)。68%(179/263)的患者通过外显子8、19、10、17、15、3筛查可以找到两个等位基因突变。除已知的最热点突变IVS7-2A>G外,中国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还包括c.2168A>G、c.1226G>A、c.1975G>C、c.1229C>T、c.1174A>T、c.1687_1692insA、IVS15+5G>A、c.2027T>A、c.589G>A、c.281C>T等。结论将SLC26A4基因外显子8、19、10、17、15、3确定为热点突变区域进行首批筛查对提高筛查效率、节省筛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热点突变的明确为研制SLC26A4基因专病诊断芯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slc26a4基因 热点突变区域 筛查策略
下载PDF
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玉芬 刘晓雯 +8 位作者 关静 徐百成 韩明鲲 赵翠 赵亚丽 王大勇 兰兰 鲍晓林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采集中国西北地区80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区和SLC26A...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采集中国西北地区80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第7、19外显子,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或BioEdit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801例NSHI患者中共检测到125例发生G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61%(125/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率为8.99%(72/801),235delC约占所有突变的78.79%(156/198)。101人发生SLC26A4基因(P7、P19)IVS7-2A>G、H723R和T721M突变,突变率为12.61%(101/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5.12%(41/801)。结论在中国西北地区NSHI患者中,235delC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IVS7-2A>G和H723R是SLC26A4基因主要的突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左路杰 张勋 +4 位作者 袁永一 王国建 康东洋 张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 目的分析北京耳聋残疾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发生频率,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中的分子诊断意义。方法抽查北京地区持耳聋残疾证患者6247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的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进行检测,并对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6247名受检耳聋残疾人群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7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83%(177/6247)。IVS7-2A>G突变携带者141例(纯合27例,单杂合突变114例),2168A>G突变携带者26例(纯合4例,单杂合突变22例),SLC26A4基因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0例。针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例数为4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66%(41/6247)。结论 1、在6247例耳聋残疾人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能够明确分子学诊断的占总体的0.46%(41/6247);2、在北京地区持证聋人群体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我院门诊就诊的耳聋患者低,此项课题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北京地区残疾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布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耳聋残疾人群明确诊断或指导进一步诊断,并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 slc26a4 芯片 大前庭水管 分子遗传学诊断
下载PDF
徐州地区354例耳聋患者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筛查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燕志强 卢宇 +5 位作者 王燕飞 张秀菊 段宏 程静 袁慧军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水平探讨徐州市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采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共354例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血样,提取DNA,利用SNPscan技术对其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检出率... 目的从分子遗传学水平探讨徐州市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采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共354例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血样,提取DNA,利用SNPscan技术对其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检出率及突变形式。结果 354例患者中共165例(46.61%,165/354)检出GJB2或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其中108例(30.51%,108/354)检出GJB2基因突变,50例(14.12%,50/354)为复合杂合突变,58例(16.38%,58/354)为纯合突变,其中235delC基因纯合突变54例;57例(16.10%,57/354)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突变37例(10.45%,37)354,纯合突变20例(5.65%,20/354),均为919-2A>G纯合突变。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徐州地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人群中的常见致病基因,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主要形式,919-2A>G为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山东省滨州市特教学校耳聋学生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和SLC26A4 ⅣS7-2A>G突变筛查报告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婧杰 袁永一 +7 位作者 戴朴 王国建 苟洪良 许建峰 陈雪松 康东洋 张昕 王洪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对山东滨州市特教学校学生进行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耳聋的常见分子病因。方法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无棣、惠民三县特教学校年龄5~19岁的78名重度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听力学... 目的对山东滨州市特教学校学生进行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耳聋的常见分子病因。方法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无棣、惠民三县特教学校年龄5~19岁的78名重度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听力学评估(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等,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分别对GJB2基因235delC突变、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进行分析,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LC26A4基因ⅣS7-2A>G突变。结果非综合征性耳聋74例。其中,10例(13.51%)携带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1例(1.35%)携带GJB2基因235delC和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3例(4.05%)携带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2例(2.70%)携带GJB2基因299DelAT杂合突变;5例(6.76%)携带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3例(4.05%)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1例(1.35%)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杂合突变。18.92%(14/74)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携带GJB2基因235delC和SLC26A4基因ⅣS7-2A>G双等位基因突变(纯合突变+复合杂合突变);8.11%(6/74)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携带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ⅣS7-2A>G单杂合突变。4例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在所检测范围内均未发现突变。结论山东省滨州地区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A1555G和SLC26A4基因ⅣS7-2A>G突变发生率,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山东省滨州地区23.08%的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另有8.97%的患者有强烈的遗传倾向。准确的耳聋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及时干预和治疗在这一地区的聋哑人群中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slc26a4基因 突变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莎莎 黄邦清 +2 位作者 董敏 孟肖肖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 目的分析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耳聋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分析的17例经颞骨CT和听力学检查确诊为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耳聋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布;447例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SLC26A4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29.41%(5/17),明显低于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95.97%(429/447)(P<0.01)。结论单侧前庭水管扩大的发病可能是与SLC26A4以外的其他因素尚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单侧) slc26a4
下载PDF
广东省59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美婵 周枫 +6 位作者 王蒙 林颖 王兴君 于锋 王海涛 黄利芬 梁子健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ment of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患者SLC26A4基因位点突变及相关听力表型,为研究EVAS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59例EVAS患儿进行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 目的探讨广东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ment of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患者SLC26A4基因位点突变及相关听力表型,为研究EVAS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59例EVAS患儿进行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位点检测,并行颞骨CT影像学检查。结果59例EVAS患者中21例(35.59%)为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其中16例为IVS7-2A>G纯合突变,2例为2168A>G纯合突变,3例为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这21例CT均显示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或其他内耳畸形;38例为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31例为IVS7-2A>G杂合突变,7例为2168A>G杂合突变,这38例中4例为前庭水管扩大伴Mondini畸形,2例表型正常,其余均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59例患儿均表现为重度-极重度聋。结论本组EVAS患者中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的突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168A>G;均表现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6a4基因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内耳畸形 表型
下载PDF
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颜玉君 李蕴 +2 位作者 杨涛 黄琦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的效果。方法根据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将40名单侧CI患儿分成3组:GJB2组包括15名GJB2基因突变患儿,SLC26A4组包括8名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对照组组包括17... 目的探讨GJB2及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的效果。方法根据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将40名单侧CI患儿分成3组:GJB2组包括15名GJB2基因突变患儿,SLC26A4组包括8名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对照组组包括17名未发现GJB2、SLC26A4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术后效果采用听觉意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规范学语时期出现时间、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进行评估,比较3组术后1年效果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GJB2基因突变组在MAIS及CAP两项评估中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JB2组的规范学语出现时间及SIR相较于另外两组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C26A4组略优于非基因突变组,尽管统计学分析显示各项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因病变部位在耳蜗,GJB2相关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较好,SLC26A4相关性耳聋术后是否存在优势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 slc26a4 耳聋 耳蜗植入 术后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