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9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ra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Richard A Brogan Christopher J Malkin +3 位作者 Philip D Batin Alexander D Simms James M McLenachan Christopher P Gal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8期865-872,共8页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esenting with ST elevation are usually treated with emergency reperfusion/revascularisation therapy. In contrast current evidence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recommend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n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resenting with ST elevation are usually treated with emergency reperfusion/revascularisation therapy. In contrast current evidence and national guidelines recommend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 with the decision on revascularisation dependent on perceived clinical risk.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EMI has no recommendation. Statistical risk scoring techniques in NSTEMI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mprove outcomes however their uptake has been poor perhaps due to questions over their discrimination and concern for application to individuals who may not have been adequately represented in clinical trials. STEMI is perceived to carry sufficient risk to warrant emergency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 even if this results in a delay to reperfusion with immediate thrombolysis. Immediate thrombolysis may be as effective in patients presenting early, or at low risk, but physicians are poor at assessing clinical and procedural risks and currently are not required to consider this. Inadequate data on risk stratification in STEMI inhibits the option of immediate fibrinolysis, which may be cost-effective. Currently the mode of reperfusion for STEMI defaults to emergency angiography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gnoring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is review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risk scores and evidence bas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STEMI patients. The requirements for an ideal STEMI risk sco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stRATIFICA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ARM RISK SCORES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2
作者 吴鹏 严宁 +3 位作者 马娟 王墨函 贾绍斌 马学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23,共9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412例,其中合并CR的91例患者为CR组,5321例未合并CR患者为非CR组。运用LASSO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并建立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休克指数、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前壁心肌梗死、24 h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4 h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急诊PCI共13个变量为CR的风险因素(P<0.05)。把筛选出的13个风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Killip分级、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白细胞计数、未行急诊PCI、24 h内未服用ACEI/ARB药物是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依据上述6个风险变量建立急性STEMI合并CR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27~0.961)、0.947(95%CI:0.927~0.959),灵敏度分别为0.957、0.904,特异度分别为0.858、0.87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偏差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122),说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00~0.40之间,临床净获益最高,说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能,能有效预测急性STEMI合并CR的发生概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以期降低C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风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3
作者 李六水 王飞 +2 位作者 周澳 杨青 刘宪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汉族NSTEMI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部分人群相关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TT 97.20%、TC 2.80%、CC 0%,等位基因频率为T 98.60%、C 1.40%;PEAR1(rs12041331)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GG 42.06%、GA 44.86%、AA 13.08%,等位基因频率为G64.49%、A 35.51%;PTGS1(rs10306114)位点上基因型均为AA(100%),未见AG或GG型。结论: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突变少见,PTGS1(rs10306114)位点上未见突变,这2个多态性位点上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本研究中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相关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人群类似,也有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钊 张瑶 +2 位作者 王书清 宋炳慧 吕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23-526,531,共5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和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左心室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0%vs.77.50%,χ^(2)/P=7.314/0.007);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5.507/<0.001、11.006/<0.001、5.287/<0.001、4.297/<0.001、6.647/<0.001、2.330/0.022);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20.00%,χ^(2)/P=4.114/0.043);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MACE发生率降低,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沙库巴曲缬沙坦 PCI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血清SCUBE1、Lp-PLA2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关系
5
作者 赵景宏 乔彦 +2 位作者 张荣驿 邓建平 胡济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1(SCUBE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HTB)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急性STEMI患者(急性STEMI组),根据血栓分级分为HTB患者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1(SCUBE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HTB)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急性STEMI患者(急性STEMI组),根据血栓分级分为HTB患者57例和非HTB患者69例;另选取8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UBE1、Lp-PLA2;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对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STEMI组血清SCUBE1、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HTB患者年龄、吸烟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SCUBE1、Lp-PLA2水平高于非HTB患者(P均<0.05),两者性别、基础疾病、罪犯血管、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吸烟和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升高为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UBE1、Lp-PLA2水平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0.794、0.791(P均<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SCUBE1、Lp-PLA2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HTB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HTB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可溶性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1 脂蛋白磷脂酶A2 高血栓负荷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6
作者 任琳 王倩 +2 位作者 陈皓 赵甲彧 马利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PCI后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65岁急性STEMI患者105例(应用DAPT评分系统评估均≥2分),在阿司匹林长期用药基础上,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使用时间为PCI治疗后1年)与观察组(n=68,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延长替格瑞洛治疗1年),其中观察组根据延长应用替格瑞洛的剂量不同又分为2个亚组,即观察A组(n=40,标准剂量,90 mg/次,每日2次)和观察B组(n=28,小剂量,45 mg/次,每日2次)。比较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电图完全回落比例、血栓弹力图中的血小板功能(M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PCI术后,观察A、B组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99、4.353;P=0.030、0.036),而观察A组与观察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治疗后2年,观察A、B组血栓弹力图中的MA值、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8.752、6.524;均P<0.001),但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3组总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39),其中观察组A、B组MAC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69、5.082;P=0.028、0.024),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65岁)STEMI患者(DAPT评分≥2分)PCI后延长应用替格瑞洛可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小剂量(45mg/次)替格瑞洛并未增加出血发生的风险,仍需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延长治疗
下载PDF
STE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APK通路与炎症反应及PCI后无复流的关系
7
作者 马龙飞 韩新宇 +2 位作者 陈昌 王俊涛 王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炎症反应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进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和同...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炎症反应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进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STEMI组(n=92)和对照组(n=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根据中位数将STEMI组患者分为p38MAPK、JNK高表达和低表达。检测STEMI患者血清ICAM-1、TNF-α、IL-6含量,评估STEMI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无复流情况。结果 STEMI组患者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6、5.126,P<0.05);STEMI组中p38MAPK、JNK高表达患者的CK-MB峰值、cTnT峰值及ICAM-1、TNF-α、IL-6含量均高于p38MAPK、JNK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3、4.999、9.528、6.805、6.890、6.226、8.132、7.807、7.162、7.588,P<0.05);STEMI组中无复流患者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高于血流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4.240,P<0.05);经ROC曲线分析,PBMCs中p38MAPK、JNK的表达水平对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STEMI患者MAPK通路中p38MAPK、JNK的高表达与炎症反应激活、PCI后无复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反应 无复流
下载PDF
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
8
作者 赵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10,21,共4页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液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14%(χ^(2)=4.777,P=0.029)。治疗21 d后,2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LDL-C、TC、TG水平与CK-MB、cTnT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与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强化降脂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调节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强化降脂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
9
作者 李海洲 张琳 +1 位作者 王瑾 赵智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总缺血时间、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FMC2W),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的总缺血时间、S2FMC、FMC2W均短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显著提高了STEMI转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效率,降低了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胸痛中心
下载PDF
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影响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赵广玉 王朵儿 +14 位作者 杨进刚 鲁晔 陶水英 程晓曙 叶君明 贺春晖 吴超 许海燕 乔树宾 赵延延 王杨 李卫 高晓津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纳入全国108家医院7 d内发病且明确报告... 目的:比较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对症状改善及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的影响。方法:依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纳入全国108家医院7 d内发病且明确报告院前使用或不使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13064例STEMI患者(已排除共用两类药物患者),其中5280例患者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使用两类药物对患者症状缓解及IRA的TIMI血流分级水平的影响,其中症状缓解包括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和部分缓解(不同程度缓解)。结果:13064例患者中,2892例(22.1%)院前应用了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其中1149例(8.8%)使用了硝酸甘油,1743例(13.3%)使用了中成药,10172例院前未用药。应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比例(57.4%vs.60.8%vs.50.3%,P<0.0010),与使用院前急救系统的比例(11.8%vs.12.2%vs.9.5%,P=0.0004)均高于未用药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部分缓解比例高于使用中成药的患者(33.8%vs.25.1%,P<0.001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硝酸甘油较使用中成药完全和部分缓解的可能性较高(OR=1.331,95%CI:1.129~1.569,P=0.0007)。使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的患者与未用药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相似。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使用中成药或硝酸甘油及未用药患者IRA的TIMI血流达到2~3级的比例分别为21.6%、15.8%和19.3%(P=0.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未用药患者相比,使用中成药患者的TIMI血流达到2~3级水平无明显优势(OR=0.856,95%CI:0.705~1.040,P=0.1171),使用硝酸甘油的患者TIMI血流达到2~3级水平可能性降低(OR=0.666,95%CI:0.495~0.895,P=0.0071)。结论:中国约有22.1%的STEMI患者院前单用硝酸甘油或中成药,含服硝酸甘油对症状改善作用优于中成药,与未用药患者相比,应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的TIMI血流未见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 中成药 症状改善 TIMI血流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对比增强电影序列对合并微血管阻塞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胡莹莹 郭勇 +4 位作者 孙峥 赵丽 刘志 陈楠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合序列参数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对MVO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50例STEMI患者(STEMI组)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SSFP电影序列的短轴位、四腔心位、两腔心位扫描。收集与患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在CE-SSFP序列上对两组心肌、血池进行定性、定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STEMI组和对照组间的一般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E-SSFP序列对MVO的诊断效能。结果STEMI组48例患者(96%)和健康对照组49例(98%)的CE-SSFP图像均可满足诊断条件;STEMI组的血池与心肌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健康对照组(222.9±15.6vs.170.1±14.9,t=4.631,P<0.05);CE-SSFP人工识别MVO的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91.88%,约登指数为0.833;以2倍标准差评价MVO的敏感度为90.23%,特异度为89.94%,约登指数为0.802。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09。结论CE-SSFP序列可定量评估STEMI合并MVO患者的图像质量,能提供有效量化识别MVO的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微血管阻塞 心脏磁共振 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研究
12
作者 张国莉 赵荣荣 +4 位作者 彭国恬 孙瑞仪 乔鹏宇 燕芳红 韩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02-1810,共9页
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 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目的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68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8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44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6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134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20.8%。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延长(OR=1.071,95%CI=1.012~1.134,P=0.018)、血肌酐升高(OR=1.018,95%CI=1.006~1.030,P=0.003)、纤维蛋白原升高(OR=1.226,95%CI=1.066~1.409,P=0.004)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OR=0.980,95%CI=0.960~1.000,P=0.045)、瓣膜轻度返流(OR=0.377,95%CI=0.151~0.938,P=0.036)和中度返流(OR=0.164,95%CI=0.051~0.522,P=0.002)为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MACEs组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非MACEs组(P<0.05)。绘制5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ROC曲线,5种风险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灵敏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风险评分
下载PDF
基于Hcy的预后列线图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
13
作者 侯雨岩 张芙成 +2 位作者 苏淑红 吴晓 王志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建立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后列线图。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3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建立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后列线图。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3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CI术后2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66)和非MACE组(n=327),比较两组临床数据;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具有非零系数的预测因子,并使用多元Cox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2年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使用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MACE方面的有效性。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具有非零系数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Hcy、NT-proBNP是STEMI患者PCI术后2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用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714(95%CI:0.647~0.781,P<0.001),ROC曲线下面积(0.758,95%CI:0.697~0.820,P<0.001)大于TIMI危险指数(0.669,95%CI:0.544~0.765,P<0.001)和GRACE评分(0.633,95%CI:0.521~0.736,P<0.001);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χ2=0.44,P=0.51,说明模型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模型。DCA分析表明,与TIMI危险指数或GRACE评分相比,列线图模型显示了对于预测整个队列中MACE更显著的正净收益。结论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Hcy和NT-proBNP是STEMI患者PCI术后2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4
作者 祖晓天 段小春 +2 位作者 米玉红 屈超 贺晓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溶栓后即刻PCI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焦点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优化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策略。方法:因急性STEMI心脏骤停2例患者,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行紧急溶栓治疗并序贯即刻PCI救治过程。结果:2例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到II级,即刻序贯PCI进一步取得稳定而确切再灌注疗效。结论:急性STEMI心肺复苏成功后紧急溶栓序贯即刻PCI治疗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李晓涛 陈晓杰 +4 位作者 梁春玲 张然 杨玉红 黄超联 杨大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273例,以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据此建立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73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15%(5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25±3.91)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QRS波群时限(HR=1.043,95%CI 1.025~1.061,P<0.001)、存在Q波(HR=2.078,95%CI 1.148~3.762,P=0.016)、存在碎裂QRS波群(HR=1.955,95%CI 1.121~3.409,P=0.018)、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HR=2.728,95%CI 1.409~5.282,P=0.003)、胸前导联累积R波幅度总和(HR=0.973,95%CI 0.955~0.992,P=0.005)、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S波+Q波)振幅总和比值[R/(Q+S)](HR=0.291,95%CI 0.118~0.715,P=0.007)为预测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MACE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AUC为0.722。结论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PCI治疗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评分模型
下载PDF
肌酸激酶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吴晴晴 闫蕊 +5 位作者 郭明 赵伟 李紫旋 王宇平 郭金成 翟光耀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峰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1例,均于PCI术后1周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IMH及微血管阻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每6 h测定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获取峰值,共检测24 h。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K峰值、CK-MB峰值对IMH的预测价值,计算CK峰值的最佳预测界值。根据最佳预测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影响因素。结果CK峰值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效能高于CK-MB峰值(AUC=0.757,95%CI:0.694~0.820比AUC=0.710,95%CI:0.643~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且CK峰值预测IMH的最佳界值为2351 U/L,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58.9%。将患者分为两组:CK峰值<2351 U/L组(108例)和CK峰值≥2351 U/L组(133例)。与CK峰值<2351 U/L组相比,CK峰值≥2351 U/L组的男性比例、入院时心率、入院时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尿酸水平、前壁心肌梗死比例、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2级比例、IMH(55.6%比13.9%)及微血管阻塞(60.2%比16.7%)比例明显升高,而年龄较年轻、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肌梗死(OR=2.105,95%CI:1.321~5.338,P=0.026)、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OR=8.908,95%CI:1.029~17.148,P=0.037)、CK峰值≥2351 U/L(OR=5.543,95%CI:2.823~10.896,P<0.001)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K峰值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IMH的发生,且CK峰值≥2351 U/L、前壁心肌梗死及术前TIMI血流分级≤2级与IMH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 心肌内出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下载PDF
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8
作者 宋学莲 刘立天 +4 位作者 于航维 张飞飞 王帆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醇)和对照组(碘佛醇),每组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影像质量、不良反应,记录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30 d随访,记录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影像结果均清晰。两组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SCr、eGFR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术后SCr水平较术前增高[(91.52±33.83)μmol/L vs.(76.89±16.89)μmol/L,P<0.05],而实验组SC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对肾功能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碘克沙醇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动脉血流参数、ST2和IL-33的影响
19
作者 刘慧慧 杨巍 +1 位作者 周文杰 严建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脱落5例,最后完成疗程并有完整记录的为100例。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动脉血流参数以及血清ST2、IL-33、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乳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较对照组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血清ST2、IL-33和ET-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动脉血流循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ST2和IL-33的表达以及减轻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人脑利钠肽 心肌保护 动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