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KD1L1 Mutation on its Interaction with PKD2 to Cause Situs Inversus Totalis
1
作者 Fatima Haroon Salma Saeed Khan Assad Ullah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8期183-206,共24页
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is a rare homozygous recessive disease caused by the mutation in PKD1L1,which is required for normal interaction with PKD2 and leads to differ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spiratory disorders,... 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is a rare homozygous recessive disease caused by the mutation in PKD1L1,which is required for normal interaction with PKD2 and leads to differ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spiratory disorders,brain disorders and even obesity.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nd out the mutational effect on the binding of PKD2 with mutated PKD1L1,which leads to SIT.The three-dimensional(3D)structure of wild type and mutated PKD1L1 was predicted with>90%confidence using different online tools.The different online tools that were employed were SWISS-MODEL,Phyre2(normal&intensive)and i-TASSER.To compute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KD1L1(wild&mutated)and PKD2 in silico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using the ExPASy ProtParam tool.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isoelectric point,the total number of negatively and positively charged residues,extinction coefficient,half-life,instability and aliphatic index,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icity,and amino acid percentage were calculated.A lot of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in these parameters among PKD1L1 and PKD2,which accounted for diversification in their functional properties.The theoretical pI points showed that PKD1L1(whole)is more basic with 6.64 pI compared to its first chain TOPO_DOM(amino acids from 1–1748)has a pI of 5.62 which means it is basic while PKD2 have the lowest pI point of 5.34.Dockin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atchDock and ClusPro online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 PKD1L1 PKD2 swiss-model ClusPro
下载PDF
SWISS整流器分数阶PID控制策略
2
作者 王吉涛 刘明亮 +2 位作者 许森洋 王玺哲 朱强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针对SWISS整流器的传统整数阶PID控制策略动态响应速度较慢、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PID的SWISS整流器控制策略。基于SWISS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得到SWISS整流器的等效传递函数,并设计基于分数阶PID电压控制... 针对SWISS整流器的传统整数阶PID控制策略动态响应速度较慢、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PID的SWISS整流器控制策略。基于SWISS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得到SWISS整流器的等效传递函数,并设计基于分数阶PID电压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结构。为简化分数阶PID的阶次参数设计,采用整数阶PID参数预整定的方法得到参数初值,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分数阶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进一步设计优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分数阶PID控制策略下的SWISS整流器发生参考电压突变时电压稳定时间小于7 ms、超调量小于2%,发生负载扰动时电压稳定时间小于4 ms、超调量小于3%,动态性能优于整数阶PID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SS整流器 分数阶PID控制 粒子群算法 小信号模型 参数预整定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肠不耐受管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龚明月 徐亚会 刁文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0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肠不耐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肠不耐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瑞士奶酪模型对引起肠内营养胃肠不耐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原因制订相应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胃肠不耐受发生情况、营养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时间、疼痛感消除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瑞士奶酪模型应用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病人护理干预中能有效降低胃肠不耐受发生率,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食管癌 肠内营养 胃肠不耐受 营养状况 预后
下载PDF
芝麻过敏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令狐晓盼 王莎莎 +1 位作者 邱金平 陆旸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9-27,74,共10页
通过DNAstar和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7种芝麻过敏原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案对芝麻过敏原的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参数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抗原表位综合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用... 通过DNAstar和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7种芝麻过敏原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方案对芝麻过敏原的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等参数及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抗原表位综合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用拉氏图评价其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7种芝麻过敏原蛋白均存在多个可能的抗原表位,采用同源建模的方式成功构建了芝麻过敏原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拉氏图显示该模型的构象稳定.本研究为制备特异性抗体肽段和过敏原检测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过敏原 生物信息学 DNAstar swiss-model 线性表位预测 同源建模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季静 赵丽 +1 位作者 马絮飞 赵秀兰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5期205-208,212,共5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发展迅速。由于生物实验室数量增多、开放力度加大、人员更替频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将“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引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目前生物实验室在使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发展迅速。由于生物实验室数量增多、开放力度加大、人员更替频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将“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引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分析目前生物实验室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解决对策,避免可能存在的漏洞,建立多层防御体系,使得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更为系统化、规范化,从而降低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生物安全 实验室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在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翁飞 吴军 程时栋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3年第11期74-78,共5页
组建“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小组,通过搜集前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走访临床科室等方法,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原理,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前兆、不安全行为4个方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上报情况不理想的原因... 组建“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小组,通过搜集前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走访临床科室等方法,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原理,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前兆、不安全行为4个方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上报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明确不良事件上报奖惩机制等措施堵住系统“漏洞”。采取措施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和采取措施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相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月均例数(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97例和9.18例)明显增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科室覆盖率(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5.00%和23.41%,P=0.032)明显上升,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参与度增加。应用“瑞士奶酪模型”明显改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不理想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管理 漏洞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冠宇 张玲玲 +3 位作者 李雪阳 陈云霞 冯英璞 裴永菊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 探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胃潴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成立研究小组对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原因进行调查,寻找原因漏洞,制定填补漏洞的相应对策,并对实施后胃潴留的发生率、前白蛋白... 目的 探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胃潴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成立研究小组对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原因进行调查,寻找原因漏洞,制定填补漏洞的相应对策,并对实施后胃潴留的发生率、前白蛋白白蛋白均值、7d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进行比较。结果 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发生率由59.13%下降至37.39%,干预组营养监测指标前白蛋白及白蛋白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7d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瑞士奶酪模型应用于神经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降低胃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肠内营养 神经重症 胃潴留
下载PDF
猴金属硫蛋白α域(MT-α cDN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工程菌对重金属的吸附 被引量:4
8
作者 路延笃 黄巧云 +4 位作者 陈雯莉 雷磊 何小川 蔡鹏 梁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63-1770,共8页
采用PCR技术和同尾酶手段,构建了猴金属硫蛋白(mMT)α域的串连体,并构建了表达MTα串连体的工程菌,获得了表达二聚串连体(MTα2)、三聚串连体(MTα3)、五聚串连体(MTα5)的工程菌.结果表明,工程菌在0.1mmol·L-1IPTG诱导3h后表达量... 采用PCR技术和同尾酶手段,构建了猴金属硫蛋白(mMT)α域的串连体,并构建了表达MTα串连体的工程菌,获得了表达二聚串连体(MTα2)、三聚串连体(MTα3)、五聚串连体(MTα5)的工程菌.结果表明,工程菌在0.1mmol·L-1IPTG诱导3h后表达量最高.Cd2+浓度为0.5mmol·L-1时,对照菌pGEX-2T/BL21生长受到严重胁迫,工程菌表现出较强的抗性,MTαn/BL21(n=2、3、5)生长几乎不受到胁迫;Cd2+浓度为1.0mmol·L-1时,MTα5/BL21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Cd2+浓度为0.5mmol·L-1时,工程菌对镉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富集能力最强的是MTα3/BL21(76%).与对照pGEX-2T/BL21相比,MT/BL21对锌吸附能力显著提高,而转化有MTα串连体基因的工程菌对锌的吸附能力没有提高,说明工程菌对Cd2+的吸附特异性增强.结构预测显示,MTα、MTα2、MTα3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依次增加,推测突变蛋白的疏水性增强,三维结构稳定.MTα4、MTα5二级结构中,α螺旋数目减少,尤其是MTα5,其α螺旋几乎完全遭到破坏,疏水性大为降低.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镉的实验表明,MTα3/BL21对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富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金属硫蛋白 重金属 抗性 吸附 串连体 swiss-model
下载PDF
计算机三维重构验证Dystrophin疏水区段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发病(英文)
9
作者 梁颖茵 操基清 +1 位作者 杨娟 张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0期8703-8711,共9页
背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和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都是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但后者临床表型较轻。"阅读框规则"可解释大部分基因型与临床型关系,但累及疏水区段的整码突变也可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因此很有必... 背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和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都是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但后者临床表型较轻。"阅读框规则"可解释大部分基因型与临床型关系,但累及疏水区段的整码突变也可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疏水区域在dystrophin中的功能,且这些疏水区段的三维结构及功能在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仍未阐明。目的:通过Kyte&Doolittle平均疏水轮廓分析研究dystrophin的疏水区段。利用swiss-model三维重构dystrophin的疏水区段阐述其在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参考莱顿开放数据库(http://www.dmd.nl/)及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至2013年确诊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缺失型整码突变患者资料共1 038例,分析其临床型与基因型关系。使用bioedit软件计算dystrophin的平均疏水轮廓及利用swiss-model三维重构疏水区段,结合临床型和基因型关系确定dystrophin重要功能区。结果与结论:dystrophin存在4个疏水区段,分别为肌动蛋白结合区内的Calponin同源区2、中央棒区内的重复区16、第三铰链区和EF手型区。第1,2,4疏水区段是dystrophin糖蛋白复合物中dystrophin与其他糖蛋白的结合区域,其破坏严重影响dystrophin糖蛋白复合物功能,临床症状重。中央棒区在第三铰链区附近断裂后,HⅢ的无规则卷结构不容易与断端重复区的螺旋结构恢复连接。但第三铰链区同时缺失,其两端的重复区较容易重新连接,所以第3疏水区破坏后其临床症状反而较轻。提示dystrophin的疏水区段是其重要功能区,多是dystrophin糖蛋白复合物中dystrophin与相关蛋白的结合部位,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基础实验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 Kyte&Doolittle疏水轮廓分析 三维结构 bioedit swiss-model 基因型-临床型分析
下载PDF
ClC-0氯离子通道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同源建模
10
作者 于涛 朱紫洪 +4 位作者 郝栋梁 彭黎 张攀 徐号 郭旭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Cl C型氯离子通道蛋白质在调节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原有蛋白质Cl C-ec1晶体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同源建模的原理,借助SWISS-MODEL网络服务器构建了一类重要氯离子通道蛋白质Cl C-0的空间结构,同时对所得结构的合理性进... Cl C型氯离子通道蛋白质在调节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原有蛋白质Cl C-ec1晶体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同源建模的原理,借助SWISS-MODEL网络服务器构建了一类重要氯离子通道蛋白质Cl C-0的空间结构,同时对所得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衡量结构的Z-score值、分析结构的空间坐标波动性以及利用视图软件VMD将建模的Cl C-0结构和模板结构进行比较,发现通过同源建模所得到蛋白质Cl C-0的空间结构符合后续研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该类蛋白质的后续计算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建模 氯离子通道蛋白质 swiss-model
下载PDF
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蓖麻蛋白样结构域的折叠识别和结构模拟
11
作者 丁向明 金美芳 +2 位作者 仇灏 姜智 吴士良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 对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蓖麻蛋白样结构域进行三维结构预测。方法 利用网络结构模拟SWISS-MODEL服务器进行结构模拟。结果 发现其采用的是β-三叶草折叠方式,二级结构主要为β链,通过与模板蛋白的结构比较,对其可能的... 目的 对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蓖麻蛋白样结构域进行三维结构预测。方法 利用网络结构模拟SWISS-MODEL服务器进行结构模拟。结果 发现其采用的是β-三叶草折叠方式,二级结构主要为β链,通过与模板蛋白的结构比较,对其可能的活性位点进行了预测。结论 该酶具有蓖麻蛋白样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模拟 蓖麻蛋白样结构域 swiss-model
下载PDF
蓝细菌16S 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功能验证
12
作者 王婧蓝 胡胜 +1 位作者 王莉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研究核糖体小亚基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关系、蛋白结构和功能,利用MEGA 5.2软件构建了37种蓝细菌ksgA基因和16SrD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SWISS-MODEL分析和预测KsgA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通过克隆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strai... 为研究核糖体小亚基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关系、蛋白结构和功能,利用MEGA 5.2软件构建了37种蓝细菌ksgA基因和16SrD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SWISS-MODEL分析和预测KsgA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通过克隆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strain PCC 6803、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strain PCC7120和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 elongates sp.strain PCC 7942的ksgA基因对大肠杆菌ksgA突变体进行了异源互补。结果表明:ksgA基因在蓝细菌中与16SrDNA进化分支高度相似,且体现出蓝细菌进化的聚类特征;蓝细菌KsgA甲基化酶与该蛋白家族的其他蛋白质拥有共同的保守结构、催化位点和配体结合位点;克隆的3种蓝细菌ksgA基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互补大肠杆菌ksgA基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gA 蓝细菌 双甲基化修饰 序列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swiss-model
下载PDF
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甘旭升 端木京顺 +1 位作者 丛伟 高建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5,共7页
为更好地预防机械原因飞行事故,提高安全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提出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的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借鉴"瑞士奶酪"模型的思想,建立了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分析分类体系;而后构建了事故的二进制矩阵,通过进行比例矩... 为更好地预防机械原因飞行事故,提高安全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提出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的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借鉴"瑞士奶酪"模型的思想,建立了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分析分类体系;而后构建了事故的二进制矩阵,通过进行比例矩阵分析和单一聚类分析来辨识重要的单诱因、两两诱因组合和事故主要诱发模式;最后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辨识出机械原因飞行事故中的重要单诱因、两两诱因组合和主要诱发模式,并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制订事故防控预案,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因 飞行事故 “瑞士奶酪”模型 比例矩阵 诱发模式 单一聚类方法
原文传递
瑞士奶酪模型在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经文 辛霞 +2 位作者 刘美丽 刘盈盈 阮惠琴 《护理学报》 2017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在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14例次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组织管理、不安全监管、不安全行为先兆及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在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14例次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组织管理、不安全监管、不安全行为先兆及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方面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分析干预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前后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由4.68‰下降到1.20‰。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输液泵用药不良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管理者转变不良事件管理方式,重视系统缺陷管理,提升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输液泵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在住院患儿跌落/坠床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聪 黄玉如 +1 位作者 杨建伟 张丽萍 《中国医院》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跌落/坠床事件预防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2年住院患儿采用常规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方法,2013年采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比较改进前后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结果:改进...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跌落/坠床事件预防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2年住院患儿采用常规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方法,2013年采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比较改进前后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结果:改进前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6%,改进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2%,P<0.05。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进行管理,可明显降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跌落 坠床 安全管理
下载PDF
“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 被引量:23
16
作者 熊哲宏 李其维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本文在描述“达尔文模块”的基本特征以及进化心理学家对这种模块的理论辩护的基础上,论证了所谓达尔文模块并不是真实的心理模块;由达尔文模块所构造的认知的“瑞士军力”模型也不具有现实的合理性。
关键词 “达尔文模块” 认知 “瑞士军刀”模型 心理科学
下载PDF
“瑞士奶酪模型”在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宏文 崔飞易 廖伟光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5期130-132,共3页
本文结合"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分析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此理论模型应用于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中,从而减少医疗设备操作失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成本。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 主动失效 潜伏失效 监督机制
下载PDF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监护仪安全风险管理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孔德友 盛况 楚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设置防御层面降低监护仪安全风险。方法:针对"瑞士奶酪模型"理论中引发监护仪事故发生的科室设备管理、安全监管隐患、安全隐患先兆和安全操作措施4个层面,从设备管理员的岗位设置与... 目的: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设置防御层面降低监护仪安全风险。方法:针对"瑞士奶酪模型"理论中引发监护仪事故发生的科室设备管理、安全监管隐患、安全隐患先兆和安全操作措施4个层面,从设备管理员的岗位设置与风险管理标准化,设备巡检与定期培训和考核,定期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及操作指导,监护仪使用和故障处理4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监护仪安全风险管理。结果:管理实施后2017年第一季度监护仪使用故障率为2.67%,比安全风险管理前降低5.9%。结论:使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建立的监护仪安全风险防御系统,可降低监护仪使用风险,提升患者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监护仪相关异常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奶酪模型 漏洞 监护仪 安全风险管理
下载PDF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在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梦云 谢漫 黄琼珊 《现代临床护理》 2019年第8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9月本院...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下的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4828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份识别安全管理;选取2017年1月至9月本院临床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52256例作为试验组,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理论,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进行身份识别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后5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结果两组实施前后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实施前与实施后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危险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施后试验组患者4次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的HFMEA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事件发生率,提高身份识别正确率,是一种有效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识别 瑞士奶酪模型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 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风险量化分析及风险防范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元宝 方会慧 +2 位作者 杨培培 张程 夏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122-125,143,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差错,探讨风险防范措施,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对2019—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改进措施。... 目的 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差错,探讨风险防范措施,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基于“瑞士奶酪模型”对2019—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改进措施。统计配置总袋数、差错袋数、差错频次、风险因素频次、差错总发生率、漏洞差错占比、漏洞系数、风险防范提升率等风险指标结果,比较改进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后(2020年1—12月)的差错总发生率、漏洞差错占比分别为0.12‰、16.30%,低于改进前(2019年1—12月)的0.16‰、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10.021,P=0.018、0.002)。改进后,漏洞系数由0.46降至0.19,风险防范提升率为58.70%。结论 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定义差错频次、漏洞差错占比、漏洞系数、风险防范提升率等风险量化指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差错及差错传导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差错发生,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瑞士奶酪模型 差错分析 风险防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