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short-wavelength filtering lenses in delaying myopia progression and amelioration of asthenopia in juveniles 被引量:6
1
作者 Hai-Lan Zhao Jin Jiang +1 位作者 Jie Yu Hai-Ming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8期1261-1267,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blue-violet light filtering lenses in delaying myopia and relieving asthenopia in juveniles.METHODS: Sixty ametropia juveniles(aged range,11-15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 AIM: To evalu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blue-violet light filtering lenses in delaying myopia and relieving asthenopia in juveniles.METHODS: Sixty ametropia juveniles(aged range,11-15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test group(30 children,60 eyes),wearing blue-violet light filtering len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hildren,60 eyes),wearing ordinary aspherical lenses. Baseline refractive power of the affected eyes and axial length of the two groups was recorded. After 1-year,the patients underwent contrast sensitivity(glare and non-glare under bright and dark conditions),accommodation-related testing,asthenopia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and adverse reaction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RESULTS: After 1y of wearing the filtering lenses,changes in refractive power and axial lengt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Under bright conditions,the contrast sensitivities at low and mediumfrequency grating(vision angles of 6.3°,4.0°,and 2.5°) with glare in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while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at low-frequency grating(vision angles of 6.3° and 4.0°) in the absence of glare in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Under glare and non-glare dark conditions,the contrast sensitivities of various frequencies in the test group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test group,the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ccommodative lag,and accommodative sensitivity of patients wearing glasses for 6 and 12 mo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P<0.05),while the asthenopia grating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Nevertheless,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ccommodative lag,and accommodative sensitivity after 12 mo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compared with baseline(P>0.05),and the asthenopia grat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In addition,after wearing glasses for 6 to 12 mo,the asthenopia grating of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At 12 mo,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adverse reaction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A1-year follow-up reveal that compare with ordinary glasses,short-wavelength filtering lenses(blue/violet-light filters) increase the low-and medium-frequency contrast sensitivity under bright conditions and improved accommodation. They effectively relieved asthenopia without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suggesting potent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However,no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refractive power or axial length progression were foun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aspheric le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wavelength filtering lenses ASTHENOPIA juvenile myopia
原文传递
Back Illuminated N/P/P<sup>+</sup>Bifacial Silicon Solar Cell under Modulated Short-Wavelength: Determination of Base Optimum Thickness 被引量:1
2
作者 Mamadou Sall Dianguina Diarisso +4 位作者 Mame Faty Mbaye Fall Gora Diop Mor Ndiaye Khady Loum Gregoire Sissok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1年第5期207-220,共14页
A bifacial silicon solar cell under monochromatic illumination in frequency modulation by the rear side is being studi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base thickness. The density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in the base is ob... A bifacial silicon solar cell under monochromatic illumination in frequency modulation by the rear side is being studi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base thickness. The density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in the base is obtained by resolution of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with the help of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 junction surface (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 and the rear face (p/p</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of the base. For a short wavelength corresponding to a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the AC photocurrent density is calculated and re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excess minority carrier’s recombination velocity at the junction, for different modulation frequency valu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AC recombination velocity of excess minority carriers at the rear surface of the base of the solar cell is then deduced, depending on both,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ilicon material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base. Compared to the intrinsic AC recombination velocity, the optimal thickness is extracted and modeled in a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as a decreasing function of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odulated frequency of back illumination. Thus under these operating condition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maximum 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is obtained and a low</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st bifacial solar cell can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material (Si) to elaborate the base thicknes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acial Silicon Solar Cell AC Recombination Velocity-Base Thickness short-wavelength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dual-band short-or mid-wavelength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InGaAsSb bulk materials and InAs/GaSb superlattices
3
作者 孙姚耀 吕粤希 +7 位作者 韩玺 郭春妍 蒋志 郝宏玥 蒋洞微 王国伟 徐应强 牛智川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26-529,共4页
In this paper,we demonstrate bias-selectable dual-band short-or mid-wavelength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In_(0.24)Ga_(0.76)As_(0.21)Sb_(0.79)bulk materials and InAs/GaSb type-II superlattices with cutoff wavele... In this paper,we demonstrate bias-selectable dual-band short-or mid-wavelength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In_(0.24)Ga_(0.76)As_(0.21)Sb_(0.79)bulk materials and InAs/GaSb type-II superlattices with cutoff wavelengths of 2.2μm and 3.6μm,respectively.At 200 K,the short-wave channel exhibits a peak quantum efficiency of 42%and a dark current density of5.93×10^(-5)A/cm^2at 500 mV,thereby providing a detectivity of 1.55×10^(11)cm·Hz^(1/2)/W.The mid-wave channel exhibits a peak quantum efficiency of 31%and a dark current density of 1.22×10^(-3)A/cm^2at-300 mV,thereby resulting in a detectivity of 2.71×10^(10)cm·Hz^(1/2)/W.Moreover,we discuss the band alignment and spectral cross-talk of the dual-band n-i-p-p-i-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截止波长 散装材料 双波段 超晶格 p-i-n结构 性能 电流密度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for half-wavelength AC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2
4
作者 Xuankun Song Teng Feng +4 位作者 Liu Han Travis MSmith Xinzhou Dong Wenxuan Liu Rui Zha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8年第2期115-121,共7页
Half-wavelength AC transmission(HWACT) is an ultra-long distance A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hose electrical distance is close to half-wavelength at the system power frequenc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 Half-wavelength AC transmission(HWACT) is an ultra-long distance A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whose electrical distance is close to half-wavelength at the system power frequenc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HWACT to analyze its fault feature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steady-state voltage an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 bar and fault point and the steady-state overvoltag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ine will be analyzed when a three-phase symmetrical short-circuit fault occurs on an HWACT line. On this basis, the threephase fault characteristics for longer transmission lines a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wavelength AC transmission Fault characteristics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Fault distance OVERVOLTAGE
下载PDF
基于3m波长地铁钢轨焊缝接头不平顺的轮轨响应分析
5
作者 徐舟 从建力 +2 位作者 赵铭洋 王平 陈嵘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67,共9页
相对于1 m弦测值的焊缝接头动力学评估与管理,基于3 m波长范围的焊缝接头不平顺轮轨响应分析对其服役状态评估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然后,借助基于一弦N点弦测法研制的... 相对于1 m弦测值的焊缝接头动力学评估与管理,基于3 m波长范围的焊缝接头不平顺轮轨响应分析对其服役状态评估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然后,借助基于一弦N点弦测法研制的钢轨短波不平顺测量小车,对地铁线路焊缝接头不平顺进行精确测量,并根据传统弦测理论得到1 m弦测值;接着,将实测3 m波长焊缝接头不平顺和1 m弦测值作为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不平顺激励输入,对比3 m波长焊缝接头不平顺和1 m弦测值激扰下的轮轨响应;最后,研究了车速和焊缝位置对轮轨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1 m弦测值激扰下的轮轨动力响应结果,3 m波长焊缝接头不平顺激扰下的轮轨力幅值变化不明显,轮重减载率幅值增大11.52%,钢轨加速度幅值增大54.05%,轮对振动加速度幅值增大37.67%;车速提高会导致轮轨力和轮重减载率幅值增大;焊缝中心与轨枕间的距离增加,轮轨力幅值先增加后减小,当焊缝中心距离轨枕0.1 m时,轮轨力幅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3m波长焊缝 钢轨焊缝接头 短波不平顺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 轮轨响应
下载PDF
融合轨面短波不平顺的全波段高低不平顺谱表征及影响分析
6
作者 杨飞 魏子龙 +3 位作者 孙宪夫 郭战伟 杨国涛 熊凯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轨道不平顺谱是表征轨道不平顺幅频特性的有效工具。目前,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波长2 m及以上成分,甚少涉及轨面短波不平顺谱。基于大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实测数据,研究轨面短波不平顺谱的表达函数及其与中长波轨道不平... 轨道不平顺谱是表征轨道不平顺幅频特性的有效工具。目前,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波长2 m及以上成分,甚少涉及轨面短波不平顺谱。基于大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实测数据,研究轨面短波不平顺谱的表达函数及其与中长波轨道不平顺谱衔接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段幂函数能够很好地表征轨面短波不平顺谱。采用对数坐标系下的5阶多项式拟合全波段高低不平顺谱,实现中长波和短波成分在波长1~2 m范围内的平缓过渡。实测数据表明高速行车条件下,短波高低不平顺对轮轨垂向力及轴箱、构架和车体垂向加速度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影响,全波段高低不平顺谱的建立对轮轨振动仿真分析、车辆和轨道结构设计以及轨道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短波不平顺 全波段高低不平顺 车辆动力学响应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北段黄泥坪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与SWIR勘查应用研究
7
作者 江宏君 陈华勇 +7 位作者 王朋 高政伟 纪冬平 吴宝鹏 程博兴 冯雨周 焦宏剑 王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1306,共16页
黄泥坪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龙门山造山带北段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研究程度较低,蚀变矿化分布特征和矿床成因仍不清楚,需要新的勘查方法和思路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 黄泥坪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龙门山造山带北段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中型金矿床,研究程度较低,蚀变矿化分布特征和矿床成因仍不清楚,需要新的勘查方法和思路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黄泥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白云母通常呈细小鳞片状分布于毒砂和黄铁矿的周围,金主要以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于毒砂和黄铁矿中。汉树沟、山关石、柳树坪和石罐子4个矿段应属同一成矿系统,其中汉树沟和山关石矿段的蚀变矿化期次可分为早期变质成矿期和晚期热液脉成矿期,变质成矿期包括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浸染状毒砂-黄铁矿阶段,热液脉成矿期包括石英-方解石粗脉阶段和毒砂-黄铁矿-方解石细脉阶段。变质成矿期发生了第一次金矿化,热液脉成矿期发生了第二次金矿化。SWIR勘查应用研究发现,矿体上盘千枚岩和下盘变质砂岩中发育较多Al–OH吸收峰位值较大的变质成因多硅白云母,而矿化部位则主要发育Al–OH吸收峰位值较小的热液白云母,Pos2200≤2202.5nm可作为热液白云母族矿物与变质成岩白云母族矿物或者二者混合相(指变质成岩白云母族矿物占主导,含有部分热液白云母族矿物)的大致界线。同时Pos2200≤2202.5 nm,且IC值为1.0~1.5可作为黄泥坪矿床新的勘查指标。本研究可以为认识龙门山北段浅变质沉积岩容矿的金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浅变质沉积岩容矿金矿床 黄泥坪金矿 蚀变矿化期次 龙门山造山带
下载PDF
冬枣黑斑病的光学特性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梦薇 兰维杰 +5 位作者 屠康 彭菁 白冰瑶 张丽 宋丽军 潘磊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21-33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枣果实黑斑病过程中光学特性的变化,并筛选出病害检测的特征波长。采用单积分球检测系统结合反向倍加(IAD)算法测定冬枣果实在黑斑病过程中短-中波近红外区域(900~1650 nm)内光学吸收和散射特性,通过光学特性与品质指... 本研究旨在探究冬枣果实黑斑病过程中光学特性的变化,并筛选出病害检测的特征波长。采用单积分球检测系统结合反向倍加(IAD)算法测定冬枣果实在黑斑病过程中短-中波近红外区域(900~1650 nm)内光学吸收和散射特性,通过光学特性与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获得特征波长,最后通过近红外光谱对特征波长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黑斑病的发展,冬枣果实的失重率和a^(*)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L^(*)、可溶性固形物及叶绿素含量则随贮藏时间下降。冬枣果实的吸收系数(μa)和约化散射系数(μs')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μa和μs'分别在1400~1650和900~1360 nm与病害程度(病斑面积)和部分品质指标(失重率、L^(*)、a^(*)、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呈现高度相关。与全波长和基于算法获得的特征波长模型相比,基于光学特性优选的10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冬枣黑斑病判别模型效果最佳,建模集和预测集总体正确率分别达到92.53%和92.35%,证明了短-中波近红外光学信号识别不同病害程度冬枣果实的潜力及基于光学特性优选的特征波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黑斑病 光学特性 短-中波近红外 特征波长 吸收系数 约化散射系数
下载PDF
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毛星星 彭惠娟 +3 位作者 张云龙 周琪 王天瑞 覃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6-659,共14页
蚀变矿物短波红外(SWIR)光谱特征日趋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研究中。绢云母作为热液矿床中最为发育的蚀变矿物之一,通过SWIR光谱技术提取其谱学特征,进而建立与矿床基础地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前人对于绢云母短波红外... 蚀变矿物短波红外(SWIR)光谱特征日趋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研究中。绢云母作为热液矿床中最为发育的蚀变矿物之一,通过SWIR光谱技术提取其谱学特征,进而建立与矿床基础地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前人对于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矿床,缺少不同矿床间的对比。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混合矿物光谱曲线中对单一矿物相对含量的提取方式,系统总结了温度、流体化学成分、流体pH值、寄主岩石、矿物结构、矿物粒度及共(伴)生矿物等因素对绢云母谱学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从契尔马克替换效应角度出发,分析对比了5种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近矿端绢云母波长变化。虽然将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有效地应用于矿产勘查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作者相信,应用绢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矿产勘查依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绢云母 短波红外光谱 Al-OH平均波长 矿产勘查
下载PDF
短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子园 金伟其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目标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明显偏振差异,提高对目标物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或有伪装物的目标探测。特别是短波红外谱范围的信息探测可以提供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分辨率和细节,是... 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探测目标物在不同状态下的明显偏振差异,提高对目标物的探测和识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或有伪装物的目标探测。特别是短波红外谱范围的信息探测可以提供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分辨率和细节,是目前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这篇综述归纳总结了传统偏振成像系统的结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新型微纳偏振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短波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偏振成像技术 短波红外 新型微纳结构 目标探测与识别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11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黑色素
下载PDF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分析酒中乙醇含量 被引量:28
12
作者 逯家辉 滕利荣 +3 位作者 蒋富明 任玉林 邱芳萍 王友兵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47,共3页
使用短波近红外光谱和多变量校正技术快速准确地测定酒中乙醇含量.研究了纯水、乙醇以及乙醇和水混合体系的光谱特征.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分析了二阶导数差谱数据.该法分析酒样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关键词 酒样分析 乙醇 含量测定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 酒精度测定 化学计量学 多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浅剥蚀斑岩铜矿区勘查中的应用——以西藏念村矿区为例 被引量:72
13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3 位作者 杨竹森 曲焕春 李振清 刘云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9-717,共19页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斑岩铜矿一直是工业界勘查的首选。对此类矿床的勘查,在中-深剥蚀程度的矿区相对简单,而在浅剥蚀的矿区则变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浅剥蚀的矿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很难快速有效定位。近年来,在矿产勘查...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矿床类型,斑岩铜矿一直是工业界勘查的首选。对此类矿床的勘查,在中-深剥蚀程度的矿区相对简单,而在浅剥蚀的矿区则变得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在浅剥蚀的矿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很难快速有效定位。近年来,在矿产勘查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通过特定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来厘定热液/矿化中心,在块状硫化物及浅成低温矿床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浅剥蚀斑岩铜矿热液/矿化中心的快速、有效厘定提供了一种途径。为此,文章选择了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剥蚀较弱的念村(即夏玛日)矿区,拟通过矿区样品短波红外光谱的系统测量,寻找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系统变化的规律,进而约束矿床热液/矿化中心。本次研究在念村矿区共识别出7种蚀变矿物,按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伊利石、绿泥石、蛋白石、叶蜡石、高岭石、绿帘石及多硅白云母;而且,矿区外围以伊利石-绿泥石±绿帘石蚀变矿物组合为主,向内逐渐过渡为伊利石±蛋白石、伊利石-叶蜡石±高岭石组合。通过对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的计算发现,伊利石结晶度及Al-OH吸收峰位,这些通常被认为与伊利石形成温度有关的光谱学参数,在该矿区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在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结晶度较大(>1.6),Al-OH吸收峰位较小(<2203nm),而该区域的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变小,Al-OH吸收峰位变大。这表明矿区东北部伊利石的形成温度更高,暗示该区域可能为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因此,建议在本次研究所圈定的热液/矿化中心范围内,在适当开展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布置勘查工程进行验证,以实现矿床的尽快查找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短波红外光谱 伊利石结晶度 Al-OH吸收峰位 念村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短波红外InGaAs/InP光伏探测器系列的研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永刚 顾溢 +3 位作者 朱诚 郝国强 李爱珍 刘天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方法及应用有源区同质结构及较薄的组分渐变InxGa1-xAs缓冲层,研制了波长扩展的InGaAs/InP光伏探测器系列,其室温下的截止波长分别约为1.9μm,2.2μm.和2.5μm.对此探测器系列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性能进行了细致表征... 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方法及应用有源区同质结构及较薄的组分渐变InxGa1-xAs缓冲层,研制了波长扩展的InGaAs/InP光伏探测器系列,其室温下的截止波长分别约为1.9μm,2.2μm.和2.5μm.对此探测器系列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性能进行了细致表征,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其R0A乘积分别为765,10.3和12.7Ωcm2,比室温降低100K时其暗电流和R0A可改善约3个量级.瞬态特性测量表明此探测器系列适合高速工作,实测响应速度已达数十ps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探测器 短波红外 INGAAS 气态源分子束外延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时间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文敏 彭星星 +2 位作者 马婷 杨泽龙 徐怀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80,共7页
为提高红枣干燥品质,减少干燥时间,以干燥时间为响应值,响应面优化得到红枣中短波红外干燥前超声处理条件为:频率40 k Hz、时间40 min、功率350 W。最优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至其干基含水率约为40%时所需干燥时间为9.55 h;未超... 为提高红枣干燥品质,减少干燥时间,以干燥时间为响应值,响应面优化得到红枣中短波红外干燥前超声处理条件为:频率40 k Hz、时间40 min、功率350 W。最优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红枣至其干基含水率约为40%时所需干燥时间为9.55 h;未超声处理中短波红外干燥需13.33 h;传统热风干燥需17.13 h。扫描电镜观察红枣果皮,超声处理40 min使果皮表面产生大量裂缝,表皮层变薄,仅38.8μm,表皮层和亚表皮层易分离,利于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显著缩短中短波红外干燥时间。红枣超声处理后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干制品品质显著优于未超声处理红外干燥,极显著优于传统热风干燥。最优超声处理条件结合中短波红外干燥,所得干制品在3种处理方式中总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糖酸比最高,色泽最优,能耗最少,是适合红枣干燥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处理 中短波红外干燥 红枣 时间 品质
下载PDF
InGaAs近红外线列焦面阵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龚海梅 张可锋 +5 位作者 唐恒敬 李雪 张永刚 缪国庆 宋航 方家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研制出光谱响应为0.9~1.7μm的256×1、512×1元InGaAs线列焦平面组件,和光谱响应延展至2.4μm的256×1元InGaAs线列焦平面组件。焦平面组件包括光敏芯片、读出电路、热电制冷器以及管壳封装。光敏芯片在InP/InGaAs/InP(p-... 研制出光谱响应为0.9~1.7μm的256×1、512×1元InGaAs线列焦平面组件,和光谱响应延展至2.4μm的256×1元InGaAs线列焦平面组件。焦平面组件包括光敏芯片、读出电路、热电制冷器以及管壳封装。光敏芯片在InP/InGaAs/InP(p-i-n)双异质结外延材料上采用台面结构实现,并与128×1或512×1元CTIA结构的读出电路耦合。焦平面器件置于双列直插金属管壳中,采用平行缝焊的方式进行封装。介绍了高均匀性长线列InGaAs焦平面组件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性能结果,为更长线列焦平面组件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近红外 INGAAS 焦平面组件 读出电路
原文传递
2024-T35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件内部残余应力测试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津 李峰 +1 位作者 郑林 郭学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准确掌握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焊件中的残余应力分布,以便优化FSW焊接工艺和对后续加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借助自主研发的短波长特征X射线衍射仪(Short wavelength X-ray diffractometer,SWXRD),分别采用sin... 为准确掌握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焊件中的残余应力分布,以便优化FSW焊接工艺和对后续加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借助自主研发的短波长特征X射线衍射仪(Short wavelength X-ray diffractometer,SWXRD),分别采用sin2ψ法和d0法对2024-T351铝合金FSW焊件内部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并与中子衍射和同步辐射及钻孔法测试的FSW焊接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焊接区各区域微观组织进行金相观察分析,对焊接中心层的显微硬度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SWXRD可以实现铝合金内部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对2024-T351铝合金FSW焊件内部残余应力测试,用d0法得到板材轧制方向的残余应力存在3个拉应力峰值,其中两个位于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一个位于焊缝中心,与国外中子衍射和高能同步辐射的测试结果一致;用sin2ψ法可以快速获得FSW焊核区(Weld nugget zone,WNZ)的残余应力,对存在强织构的热机械影响区(Thermal-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TMAZ)、HAZ和母材区(Base material zone,BMZ)的应力测试有较大的误差,但将d0法结合可以快速得到焊接区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长 X射线衍射 内部 残余应力 搅拌摩擦焊 铝合金
下载PDF
InAs/GaSb二类超晶格中/短波双色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旭波 彭震宇 +9 位作者 曹先存 何英杰 姚官生 陶飞 张利学 丁嘉欣 李墨 张亮 王雯 吕衍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96,共6页
InAs/GaSb超晶格材料已经成为了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优选材料。开展了InAs/GaSb二类超晶格中/短波双色焦平面探测器器件结构设计、材料外延、芯片制备,对钝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备出性能优良的320×256双色焦平面探测器。首先... InAs/GaSb超晶格材料已经成为了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优选材料。开展了InAs/GaSb二类超晶格中/短波双色焦平面探测器器件结构设计、材料外延、芯片制备,对钝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备出性能优良的320×256双色焦平面探测器。首先以双色叠层背靠背二极管电压选择结构作为基本结构,设计了中/短波双色芯片结构,然后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出结构完整、表面平整、低缺陷密度的PNP结构超晶格材料。采用硫化与SiO2复合钝化方法,最终制备的器件在77 K下中波二极管的RA值达到13.6 kΩ·cm^2,短波达到538 kΩ·cm^2。光谱响应特性表明短波响应波段为1.7~3μm,中波为3~5μm。双色峰值探测率达到中波3.7×10^11cm·Hz^1/2W^-1以上,短波2.2×10^11cm·Hz^1/2W^-1以上。响应非均匀性中波为9.9%,短波为9.7%。中波有效像元率为98.46%,短波为9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GASB超晶格 双色 中短波 焦平面阵列 红外探测器
原文传递
台上金矿床蚀变带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利青 邓军 +1 位作者 原海涛 李晓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3,共6页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lO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lO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上寻找类似特征地段提供类比依据,在台上特大型金矿上下盘围岩1km之内采集岩石样品,利用便携式红外矿物分析仪(PIMA)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上盘含更多的白云母、具有更高的云母水强度,多硅白云母发育在下盘。高结晶度的云母和更多的多硅白云母是金矿化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 PIMA测量 多硅白云母 台上金矿床 胶东
下载PDF
短波红外InGaAs焦平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雪 龚海梅 +7 位作者 邵秀梅 李淘 黄松垒 马英杰 杨波 朱宪亮 顾溢 方家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围绕新一代遥感探测仪器应用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短波红外InGaAs焦平面探测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通过低缺陷外延材料、焦平面芯片制备工艺和低噪声读出电路技术研究,研制实现了最大规模达2560×2048元的10μm... 围绕新一代遥感探测仪器应用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短波红外InGaAs焦平面探测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通过低缺陷外延材料、焦平面芯片制备工艺和低噪声读出电路技术研究,研制实现了最大规模达2560×2048元的10μm中心距1~1.7μm InGaAs焦平面探测器,峰值探测率优于1.0×10^(13)cmHz^(1/2)/W,有效像素率达到99.7%;研制实现了1280×1024元15μm中心距的1~2.5μm延伸波长探测器,峰值探测率优于5.0×10^(11)cmHz^(1/2)/W;发展了新体制新结构器件,研制了单片集成4向偏振功能的160×128元偏振焦平面探测器,消光比优于37:1;研制了64×64元盖革雪崩焦平面探测器,时间分辨率达到0.8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镓砷 焦平面 短波红外 暗电流 偏振探测 雪崩倍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