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协同视域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范式研究——以中日合作电影为例
1
作者 林玥秀 王媛 王秋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间人文合作交流日趋增多,中外合作电影作为人文艺术交流的媒介之一,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建构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五十余年中日合作电影为研究对象,将文化协同与传播学相结合,将中日电影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间人文合作交流日趋增多,中外合作电影作为人文艺术交流的媒介之一,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建构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五十余年中日合作电影为研究对象,将文化协同与传播学相结合,将中日电影合作置于文化协同系统中,探究中日合作电影的中华文化传播路径以及传播效果,建构“共鸣・共在・共享・共感・共情・共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一般模式。研究中日合作电影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模式,为国际传播规律的把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利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合作电影 中华文化 文化协同 国际传播
下载PDF
UBMS合成的SiNO/Ti6Al4V薄膜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菊 杨苹 +2 位作者 冷永祥 孙鸿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35,共3页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SiNO薄膜,对不同氮气流量下SiNO薄膜样品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NO薄膜样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能。研究认为影响SiNO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薄膜中的氮原子百分含量及...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SiNO薄膜,对不同氮气流量下SiNO薄膜样品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NO薄膜样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能。研究认为影响SiNO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薄膜中的氮原子百分含量及化合物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sino薄膜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从跨文化理解视角解读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
3
作者 壮欣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该文立足于跨文化阐释学关于跨文化理解的相关理论假设,研究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现象。研究选取了德国影评网站专业评论员和普通观众的评价作为语料,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提取出三种遭受折扣最严重的中国文化价值... 该文立足于跨文化阐释学关于跨文化理解的相关理论假设,研究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现象。研究选取了德国影评网站专业评论员和普通观众的评价作为语料,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提取出三种遭受折扣最严重的中国文化价值,并从跨文化理解的角度分析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德文化本身差异、中德文化群体成员认知逻辑差异、个人的认知情感态度差异都会造成跨文化理解困境,从而导致文化折扣现象。基于分析结果,该文对国产科幻电影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减少文化折扣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诠释学 中德跨文化 文化折扣 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下载PDF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效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效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民族寓言 复调历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有机波导制备工艺对乐甫波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胡佳 杜晓松 +5 位作者 杨邦朝 谢光忠 应智花 蒋亚东 王涛 袁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28,435,共3页
研究了基于PMMA波导的乐甫波传感器,研究了器件的插损以及质量灵敏度随波导层厚度变化的关系。采用低浓度、低粘度的前驱溶液,多步旋涂工艺制备了PMMA波导薄膜,降低了器件的插损,实现了2.18μm的'有效厚度',器件的质量灵敏度达7... 研究了基于PMMA波导的乐甫波传感器,研究了器件的插损以及质量灵敏度随波导层厚度变化的关系。采用低浓度、低粘度的前驱溶液,多步旋涂工艺制备了PMMA波导薄膜,降低了器件的插损,实现了2.18μm的'有效厚度',器件的质量灵敏度达705cm2/g,与前人相比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甫波传感器 PMMA波导 插损 质量灵敏度
下载PDF
《功夫熊猫3》:中美电影合拍中的文化杂糅 被引量:9
6
作者 章宏 邵凌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究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中故事背景、熊猫形象和电影价值观的杂糅现象,从中可以发现,该影片不仅展现了包括熊猫、功夫、吊脚楼、绸带舞等浅层的中国文化符号,也融合了手足相...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究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中故事背景、熊猫形象和电影价值观的杂糅现象,从中可以发现,该影片不仅展现了包括熊猫、功夫、吊脚楼、绸带舞等浅层的中国文化符号,也融合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功夫熊猫3》为代表的中美合拍影片平衡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价值差异,从而使世界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熊猫3》 中美电影合拍 文化杂糅
下载PDF
论中韩电影的优势互补及其合拍片的现状及未来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旭光 都性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8,共12页
通过对中国、韩国电影产业状况、电影类型与电影生产特征等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电影产业各种的优势和不足。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韩合拍片的分析,可揭示出21世纪以来中韩合拍片生产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解... 通过对中国、韩国电影产业状况、电影类型与电影生产特征等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电影产业各种的优势和不足。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中韩合拍片的分析,可揭示出21世纪以来中韩合拍片生产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前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合拍片 优势互补 电影类型
下载PDF
中美动画电影差异的文化探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兴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7-59,共3页
中美动画都有近百年历史,均经历过辉煌、低迷的阶段,但是美国动画走出了低谷,形成自身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中国动画仍然在摸索中。中美获奖动画影片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文化价值观念上也得到本国文化的认可。本文分别从题... 中美动画都有近百年历史,均经历过辉煌、低迷的阶段,但是美国动画走出了低谷,形成自身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国际霸主地位,中国动画仍然在摸索中。中美获奖动画影片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文化价值观念上也得到本国文化的认可。本文分别从题材类型、内容主题及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对这些电影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并利用跨文化理论探寻其差异的文化根源,进行深层文化分析与阐释,从而取长补短,能够为中国动画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动画电影 对比 文化探源
下载PDF
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琛 《太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民族寓言 复调历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中美影视艺术教育教材差异分析
10
作者 徐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中美高校的影视艺术教材存在诸多差异:美国的影视教材重视影视本体的研究,而国内的教材重视影视作品的批评鉴赏;美国的影视教材重视感性的视听语言的分析,而国内的教材重视抽象的影视特性的论述;蒙太奇与长镜头的理论在美国影视教材中... 中美高校的影视艺术教材存在诸多差异:美国的影视教材重视影视本体的研究,而国内的教材重视影视作品的批评鉴赏;美国的影视教材重视感性的视听语言的分析,而国内的教材重视抽象的影视特性的论述;蒙太奇与长镜头的理论在美国影视教材中不像国内那样被置于突出地位。对于国外教材的长处,我国教材应当合理借鉴,扬长补短,从而提高我国影视艺术教材的编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影视教育 影视教材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中美情节剧电影表演艺术发展历史探析
11
作者 宁丽丽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7期57-60,92,共5页
中美情节剧电影表演艺术在相互影响中都经历了一个从戏剧化表演逐渐转向电影化表演,形成具有生活化、性格化和情感化表演特征的过程,但又因各自受到本国戏剧表演理论、国家形势、电影思潮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中美情节剧 表演艺术 发展历史
下载PDF
走进非洲:中国电影的新视域
12
作者 张勇 《艺术探索》 2016年第3期109-111,共3页
2015年,作为对电影业进行自体反思的国产影片,《煎饼侠》《港囧》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罕见的黑人形象。这成为中国电影重新调整、建构既定的"走出去"框架和视域的表征。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电影需... 2015年,作为对电影业进行自体反思的国产影片,《煎饼侠》《港囧》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罕见的黑人形象。这成为中国电影重新调整、建构既定的"走出去"框架和视域的表征。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电影需从外部环境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开辟非洲电影市场意义深远。中非影视合作不仅具备强劲的市场动力机制,同时也是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非洲形象 国际视域 中非合作
下载PDF
中俄电影的历史渊源与合作空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席琰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中俄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诸多交集,尤其在电影文化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外国电影的长期浸染,俄罗斯(苏联)电影作为外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电影的萌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影响也颇... 中俄两国在文化方面存在诸多交集,尤其在电影文化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外国电影的长期浸染,俄罗斯(苏联)电影作为外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电影的萌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影响也颇为深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俄罗斯(苏联)的电影文化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然而中国的电影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合作更为密切,但是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蚀也日益引起文艺创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通过追溯中俄电影文化的历史渊源,研究中俄电影之间的合作空间,总结在新时代两者之间进行互动的策略,更好地推动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创造,打破美国好莱坞文化在全球的单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电影 历史渊源 合作空间 电影产业
下载PDF
中外合作电影教育现状与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华策电影学院国际电影大师工作坊为例
14
作者 陈叶知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越来越多的影视专业学校开始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设短期工作坊,来提升电影教育以及未来中国电影人影视作品创作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在艺术教育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此类工作坊也展... 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越来越多的影视专业学校开始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设短期工作坊,来提升电影教育以及未来中国电影人影视作品创作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在艺术教育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此类工作坊也展现了它的优缺点。文章以华策电影学院国际电影大师工作坊为例,从教育对象与理念的一致性、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差异性、教育目标与成果的矛盾性等方面阐述了中外合作电影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在语言方面以及引导式教育、讨论式教育等方面的不适应,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专业英语建设、进行小班化教学等融合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 电影教育 工作坊
下载PDF
当“药神”遭遇“猴神大叔”:新世纪中印现实主义电影比较分析
15
作者 杨铮 屈一静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印度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直面社会问题,彰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饱含着电影人的反思与追问,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与鲜明的艺术风... 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印度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直面社会问题,彰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饱含着电影人的反思与追问,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与鲜明的艺术风格。论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印现实主义电影的品析鉴赏与比较分析,旨在从中汲取可供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与振兴的启示与灵感,探寻我国电影“走出去”的道路与策略,不断进行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中印 现实主义电影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从比较文学到电影研究——鲁晓鹏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凤亮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5,共13页
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 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代文化研究,海外华人学者迅速顺应了当代学术话语的转换。而华语电影研究作为美国大学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学科,正引起海外华人学者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电影
原文传递
《德尔苏·乌扎拉》:冲突年代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与中苏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5,共26页
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贯穿于中苏友谊高歌猛进时期,也表现在中苏关系阴霾满天的年代,它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幻。1975年出品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以及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成为中苏政治冲... 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贯穿于中苏友谊高歌猛进时期,也表现在中苏关系阴霾满天的年代,它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幻。1975年出品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以及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成为中苏政治冲突和军事对抗背景下的重要的文化事件。《德尔苏·乌扎拉》的波折命运是中苏关系特殊年代和"国家间政治"的副产品,也是曾经有着较大程度同质化的两国政治文化的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德尔苏·乌扎拉》 中国形象 反华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