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EFFECT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UZHOU INDUSTRY GARDEN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玉麒 佘之祥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55-62,共8页
Suzhou Industry Garden is one of the few areas which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on a large scale in China. Its construction will bring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y obviously. First, the garde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 Suzhou Industry Garden is one of the few areas which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on a large scale in China. Its construction will bring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y obviously. First, the garde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tech industry belt between Shanghai and Nanjing will become the radiating source and core area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Second, the garden wi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aicang City, the door port city of Suzhou,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villages and towns as well. As Taicang City is being constructed as the assistant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re in Shanghai, the structure of double nucleus by which Suzhou and Taicang could benefit from each other will come into being. Third, the garden which has been formed as the unique area for introducing foreign managing mode as a whole will be made the base for demonstration and us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hou INDUSTRY GARDEN regionAL effect URBAN development
下载PDF
A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pproach to land use studies in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reg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ang ZHOU Chenghu ZHANG Yongm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In several LUCC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being used to analyze land use data. A problem using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land use analysis is that these methods assume the data to be statistically ind... In several LUCC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being used to analyze land use data. A problem using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land use analysis is that these methods assume the data to be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But in fact, they have the tendency to be dependent, a phenomenon known as multicollinearity, especially in the cases of few observations. In this paper, a Partial Least-Squares (PLS) regression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study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region in China. Multicollinearity exists in the dataset and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is high compared to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Four PLS factors are selected throug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land us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land use character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Suzhou-Wuxi-Changzhou region, meanwhile illustrate that the first PLS factor has enough ability to best describe land use patterns quantitatively, and most of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 derived from it accord with the fact. By the decreasing capacity of the PLS factors, the reliability of model outcome decreases correspon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suzhou-Wuxi-Changzhou region MULTICOLLINEARITY
下载PDF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防控研究
3
作者 朱锦旗 龚绪龙 +11 位作者 于军 张云 张岩 叶淑君 王彩会 许书刚 武健强 王光亚 刘明遥 顾春生 闵望 龚亚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33,共23页
苏州—无锡—常州(苏锡常)地区曾是中国地面沉降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地面沉降,随之因差异沉降诱发地裂缝灾害,21世纪以来沉降速率逐年趋缓,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的地面回弹,独特的地面沉降发展历程为全面解读地... 苏州—无锡—常州(苏锡常)地区曾是中国地面沉降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地面沉降,随之因差异沉降诱发地裂缝灾害,21世纪以来沉降速率逐年趋缓,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的地面回弹,独特的地面沉降发展历程为全面解读地面沉降提供了理想的窗口。为揭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生命周期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利用长时间序列、大区域尺度的三维渗流、应力、应变多场监测数据以及物理试验模型、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区域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宏观演变规律、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经历了发生、快速发展、趋缓、滞后和反弹5个阶段;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其地层变形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的压密释水,主采含水砂层及相邻隔水层为沉降主要贡献层,并识别了地层压缩、回弹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地面沉降的贡献;地裂缝是地面沉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其空间展布及成灾时间与地下水水位、地面沉降、基岩起伏变化以及土层结构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驱动地裂缝演化的压—拉—剪—弹物理过程,识别出了地裂缝发生的触发机制和临界条件。同时建立了以地质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为特色、多种技术方法融合的“天-空-地”立体化、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协同的监测体系,为地面沉降防控提供科学、详细的数据支撑;并创新区域-场地双尺度有限元耦合界面元法,成功实现了三维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地层形变特征及地裂缝生成和扩展的力学机制模拟,为地面沉降、地裂缝易发区精准圈定与防控提供了解决路径;通过总结基于技术创新支撑政府实施的地下水限采、禁采等地面沉降防控实践及其成效,为中国其他省/市地面沉降防控与地下水资源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地面沉降 地裂缝 机理 模拟 防控
下载PDF
吴文化元素在苏州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表达与应用
4
作者 王玉明 孙媛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以城市地域文化传承为背景,探讨吴文化元素在苏州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融合与运用,总结吴文化元素在地铁公共空间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方法]由吴文化兼收并蓄、崇文重教、柔中蓄劲、人巧天工等内涵出发,从典型性提炼、抽象化法则、文... [目的]以城市地域文化传承为背景,探讨吴文化元素在苏州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融合与运用,总结吴文化元素在地铁公共空间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方法]由吴文化兼收并蓄、崇文重教、柔中蓄劲、人巧天工等内涵出发,从典型性提炼、抽象化法则、文化符号重构三方面提出了吴文化元素的提取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法从设计说明、材料工艺、工艺施工及技术要求层面对苏州地铁出入口、站内公共艺术、车厢厢体吴文化元素的运用展开分析,详细介绍了吴文化建筑元素、园林元素、文化性格、餐饮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戏曲文化等方面对构建独特苏州地铁文化景观的具体做法。[结果及结论]通过吴文化元素提取的法则,建立吴文化符号设计系统、赋予吴文化符号功能及文化语义、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实现传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转译传达,对传承城市文脉、塑造新时代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铁 公共空间 吴文化元素 表达与应用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教育赋能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金河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9期1-3,17,共4页
新质生产力具有产品服务新、技术新、要素新、业态新的特征,是增量促发展的经济“助推器”。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必不可少,苏锡常都市圈有35所高职院校,有8所国家级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12所,每个学校各有... 新质生产力具有产品服务新、技术新、要素新、业态新的特征,是增量促发展的经济“助推器”。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必不可少,苏锡常都市圈有35所高职院校,有8所国家级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12所,每个学校各有特色。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对苏锡常都市圈高职教育赋能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职教育 赋能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苏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转译与空间转换研究——以苏州状元博物馆为例
6
作者 纪玥 刘九菊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30-33,共4页
苏州传统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城市,苏州市秉承尊重历史原真性的态度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和空间再利用。文章主要研究传统民居建筑营造形式转译与空间转换的规律,以苏州... 苏州传统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城市,苏州市秉承尊重历史原真性的态度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和空间再利用。文章主要研究传统民居建筑营造形式转译与空间转换的规律,以苏州状元博物馆为例,提取其前身潘世恩故居传统民居形式元素,分析更新改造后传统元素的现代地域性转译,探索苏州传统民居建筑自体更新的空间转换逻辑,提出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民居建筑更新营造新思路,以期延续历史风貌,新建建筑亦能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民居 空间转换 传统元素 地域性转译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苏锡常都市圈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语曼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力的连接纽带,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现实要求,同时随着区域一体化经济的发展,研究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苏锡常都市圈作为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发展带有其明显特征,分析了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发展与当地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了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加强二者协同发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都市圈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江南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以苏州图书馆为例
8
作者 戴婕 孔玲燕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圣地,在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实现了自身的不断优化与发展。[方法/过程]选取苏州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江南文化的主要工作进行探讨,包括阅读推广、打造特色空间、数字资...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圣地,在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实现了自身的不断优化与发展。[方法/过程]选取苏州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江南文化的主要工作进行探讨,包括阅读推广、打造特色空间、数字资源建设以及信息产品的提供,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结果/结论]总结苏州图书馆在推动江南文化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创新阅读空间、跨界融合、制度保障以及重视宣传等,为公共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公共图书馆事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江南文化 苏州图书馆 阅读推广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城乡互动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探索——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9
作者 曹子威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村庄布局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在梳理总结以往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乡互动发展趋势的认识,建立了一个基于空间、生态、产业与文化... 村庄布局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在梳理总结以往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乡互动发展趋势的认识,建立了一个基于空间、生态、产业与文化4个维度的城乡互动分析框架。进一步地,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探索城乡互动视角下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动 村庄布局规划 长三角地区 苏州市吴江区
下载PDF
系统工程视阙下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研究
10
作者 殷志扬 翟超群 叶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265-268,277,共5页
高素质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培育适应时代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的高素质农民,因此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梳理了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 高素质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培育适应时代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的高素质农民,因此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梳理了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从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维度对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验做法展开深入解析,分别对培育理念、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途径、培育模式与培育制度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经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导力量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高素质农民 培育 关键要素 苏州地区
下载PDF
《姑苏杂咏》与高启的苏州书写
11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姑苏杂咏》是明代诗人高启盛年辞官归隐之作,作为地方杂咏诗,具有高度的历史地理文化价值。高启对苏州的山水人文景观和历史人物事迹作了歌咏,既有真实叙写,亦有想象之词,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苏州印象。在高启笔下,苏州既是寄情山水、怀... 《姑苏杂咏》是明代诗人高启盛年辞官归隐之作,作为地方杂咏诗,具有高度的历史地理文化价值。高启对苏州的山水人文景观和历史人物事迹作了歌咏,既有真实叙写,亦有想象之词,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苏州印象。在高启笔下,苏州既是寄情山水、怀古伤今之地,又是承载亡国记忆的感怀之域、尚礼与崇武精神并存之所,更是道教与佛教文化双栖之城。苏州丰富的城市模式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淡然自适、自由不拘的城市文化内涵。《姑苏杂咏》中的苏州书写,必将丰富世人对苏州历史及地理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杂咏》 高启 苏州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苏州黑塌菜区域品比试验
12
作者 陈素娟 陈国元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11期43-44,共2页
[目的]为黑塌菜新品种(系)认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在苏州市相城区苏州福家农庄有限公司开展黑塌菜区域品比试验。[结果]与对照油亮黑心乌相比,皋研选HTC29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皋研选HTC10、皋研选HTC3。[结论]通过基地试... [目的]为黑塌菜新品种(系)认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在苏州市相城区苏州福家农庄有限公司开展黑塌菜区域品比试验。[结果]与对照油亮黑心乌相比,皋研选HTC29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皋研选HTC10、皋研选HTC3。[结论]通过基地试销,黑塌菜新品种(系)可以在苏州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塌菜 品种对比 区域试验 苏州。
下载PDF
多重螺旋视角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洵君 邢菁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9,共10页
基于多重螺旋的创新理论视角,结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描述性案例分析方法,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中新两国合作获得的跨国隐性知识转移是苏州工业园区创业创新启动的基石;... 基于多重螺旋的创新理论视角,结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理论,采用描述性案例分析方法,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中新两国合作获得的跨国隐性知识转移是苏州工业园区创业创新启动的基石;(2)政府、企业(产业)、大学、新型科研机构、公众、自然环境等异质创新主体作用下的多方协同、开放式创新、迭代式创新逐步形成,由此发展为多重螺旋区域创新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共同体;(3)企业在干中学、用中学、互动中学的过程中对生产力要素进行创新实践;(4)地方政府从传统政府向创新政府的转变是创新生态系统成长的关键。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构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路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未来苏州乃至其他新兴创新空间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三螺旋 多重螺旋 产业集群 苏州工业园区
原文传递
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的地域审美共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俊霞 夏岚 袁进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96,共5页
吴地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通过考察博物馆藏文物,结合苏州及周边地区出土物与史志资料,探讨这一地域的手工艺及其在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习俗和宗教文化中积累的地域审美,分析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对比发现两... 吴地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通过考察博物馆藏文物,结合苏州及周边地区出土物与史志资料,探讨这一地域的手工艺及其在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习俗和宗教文化中积累的地域审美,分析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对比发现两者在造型题材、外貌气质、装饰题材寓意以及吉祥纹饰的组合形式与形态变化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研究表明,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在相同地域文化的浸润下,有着共同的美学气质与地域特色。以匠人的视角展开研究,从苏州匠人的造物意识与所作物件的物象中寻求共性,剖析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之间的审美关联,更新了研究视角,丰富了明式家具的内涵,并为后来学者在研究与之相关的课题中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式手工艺 明式家具 地域审美
下载PDF
区域性公园植被调查及景观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首睿 梅晓东 袁惠燕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文章运用实地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公园(中塘公园、星海公园、莲池湖公园、白塘植物园,以及白鹭园)的植被种类进行调查,比较这5个公园中植被种类、配置方式的异同,分析其植物搭配效果,并结... 文章运用实地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公园(中塘公园、星海公园、莲池湖公园、白塘植物园,以及白鹭园)的植被种类进行调查,比较这5个公园中植被种类、配置方式的异同,分析其植物搭配效果,并结合园林种植设计原则,对区域性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公园中,主要运用的植物种类共217种,隶属75科。其中,乔木类35科,106种,约占总数的48.9%;灌木类31科,72种,约占总数的33.3%;地被和草本类24科,39种,所占比例约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调查 区域性公园 苏州工业园区 园林设计
下载PDF
苏州市一体化衔接公路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芮沁怡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升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苏州市率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率先推进交通领域服务创新,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积极探索研究区域内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与周边区域在规划、建设和管理... 为提升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苏州市率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率先推进交通领域服务创新,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积极探索研究区域内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与周边区域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协调与匹配,构建区域高快一体化路网系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强化边界道路衔接,对边界各乡镇道路进行优化衔接和补充加密,增加便捷通道,消除相邻片区的“断头路”、瓶颈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 苏州公路 需求预测 区域衔接
下载PDF
地域与文化: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嘉楠 王佳妮 《设计》 2023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文章将地域与文化融入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关于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通过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现状,漏窗文化创意设计分析,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策略实践,再通过净推荐值工具,进行漏窗文化创意设计测试。研究出了中国苏州... 文章将地域与文化融入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关于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通过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现状,漏窗文化创意设计分析,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策略实践,再通过净推荐值工具,进行漏窗文化创意设计测试。研究出了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测试结果显示该研究成果的推荐意愿较高。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此次关于中国苏州园林漏窗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成果,比较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文化 中国 苏州园林 漏窗 文化创意设计 净推荐值
下载PDF
苏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能力分析
18
作者 张鹏 熊思勇 杨朦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16期1-3,共3页
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在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苏州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创新创业载体发展能力,文章通过研究苏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现状,分析了孵化载体建设发展中... 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在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苏州在孵化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创新创业载体发展能力,文章通过研究苏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发展现状,分析了孵化载体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扶持小微企业、加强产业链融合、培养储备人才、提高技术转化人才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孵化载体建设 区域布局 小微企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研究
19
作者 徐沈 王金虎 +2 位作者 王宇豪 周纬昕 许俊辉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
近年来,苏州市雷电灾害频发,对苏州市雷电灾害的风险区域差异化分级可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基于2016—2020年苏州市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资料、高程数据(DEM)和土壤电导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1 km×1 km的栅格数据,选取地闪密度... 近年来,苏州市雷电灾害频发,对苏州市雷电灾害的风险区域差异化分级可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基于2016—2020年苏州市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资料、高程数据(DEM)和土壤电导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1 km×1 km的栅格数据,选取地闪密度、地闪强度、土壤电导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5个指标分析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基于标准差分级法对致灾因子危险性结果进行风险区域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高危险集中在常熟市的东北部,太仓市西北部;次高危险分布在虎丘区东部、吴中区东部和南部;中等危险分布于姑苏区北部;次低和低危险集中在昆山市和吴江区东部以及太湖地区(吴中区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雷电灾害 致灾因子 危险性 区域差异
下载PDF
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状况 被引量:66
20
作者 邢光熹 施书莲 +4 位作者 杜丽娟 曹亚澄 孙国庆 沈光裕 孙德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报告了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地带的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研究结果。对苏州吴县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不同水体 ,不同形态无机氮的浓度及PO3-4 的浓度 ,对河水 ,湖水和井水中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 报告了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地带的苏州地区水体氮污染研究结果。对苏州吴县境内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估。根据不同水体 ,不同形态无机氮的浓度及PO3-4 的浓度 ,对河水 ,湖水和井水中氮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 ,比较了河湖水体氮污染的季节性变化 ,提出了减缓这一地区水体氮污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地区 水体污染 氮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