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概况
1
作者 张晨 任艳芸 +4 位作者 王佳丽 韩笑 石睿冰 赵怡昕 张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628-634,共7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长期PD会导致患者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发生。西医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类、他汀类、左卡尼汀(肉碱)等药物治...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长期PD会导致患者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发生。西医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类、他汀类、左卡尼汀(肉碱)等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以及其他治疗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⑴主要为临床试验研究,缺乏高质量的基础研究;(2)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的对照研究,治疗周期相对较短,缺乏对其远期疗效资料的统计分析;(3)缺乏公认的证型标准和诊疗规范,缺乏统一的结果指标。今后,应加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治疗PD微炎症状态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完善临床研究相关设计,提供更加合理的研究成果,制定更加规范的诊疗标准,在临床治疗中,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发挥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炎症状态 腹膜透析 慢性肾脏病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璐萱 刘洋 +2 位作者 付宝慧 郝娜 杨洪涛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931-1937,共7页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病因辨治、脏腑辨治、六经辨证、三焦论治等,治疗方法包括专药治疗、中医复方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以往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仍缺乏对诊断、治疗方法和症状的深入研究,缺乏统一...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病因辨治、脏腑辨治、六经辨证、三焦论治等,治疗方法包括专药治疗、中医复方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以往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仍缺乏对诊断、治疗方法和症状的深入研究,缺乏统一的证据分类标准和结果指标。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病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治疗周期相对较短,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多中心、长时间的专业统计分析。今后,应加强对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扩大样本量,完善和规范证候分型体系,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分期相结合,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更客观地了解肾性水肿的发展,更有目的地遣方用药;在确定中草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明其化学成分,改变其结构或开发新的制剂来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病因辨治 脏腑辨治 六经辨证 三焦论治 专药治疗 中医复方治疗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近现代中医名家对心病虚证的治验总结
3
作者 李硕思 杨艳卓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76-181,共6页
近现代有许多擅长救治危重症的中医名家。冠心病、心力衰竭、脓毒症诱发的心功能障碍等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里极为常见,而对于心病中医证型以虚证较多。对近现代著名中医名家治疗心病虚证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为临床中医辨证为心病... 近现代有许多擅长救治危重症的中医名家。冠心病、心力衰竭、脓毒症诱发的心功能障碍等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里极为常见,而对于心病中医证型以虚证较多。对近现代著名中医名家治疗心病虚证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为临床中医辨证为心病虚证一类疾病提供治疗思路,也为传统中医在现代危重症救治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危重症 心病虚证 治验总结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4
作者 杜海松 康康 王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入医院。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试验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入医院。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血管内介入,试验组行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获得确切的效果,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同时能够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有效率 中医证候积分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
原文传递
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及ECP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舒兰 张哲 +4 位作者 谢静 蒋屏 刘克丽 莫非钧 陈锡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IgE和EC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IgE和EC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作期给予温肺化痰饮,缓解期给予补肺健脾饮;对照组(西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服氨茶碱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和EC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分期治疗CVA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gE与EC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IgE ECP 中医分期论治 温肺化痰饮 补肺健脾饮
下载PDF
中医溻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乐玲君 陆灏 +4 位作者 袁培琼 唐菁 江涛 陈清光 沈远东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溻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相应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溻渍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中医溻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相应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溻渍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血糖等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TCS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在TCSS总分、症状分、反射分3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溻渍疗法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温通方 中医外治法 溻渍法 外洗
下载PDF
中医药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湘芸 蒋黎黎 赵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周围性面瘫是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所致。风邪入中是导致周围性面瘫的重要因素,不论中药还是针灸治疗均以祛风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年... 周围性面瘫是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所致。风邪入中是导致周围性面瘫的重要因素,不论中药还是针灸治疗均以祛风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程等加减运用中药及选择穴位,达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的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尽早地消除患者的痛苦,并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口眼歪斜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针灸 综述
原文传递
许昕教授论治继发性闭经之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蕾 许昕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75-3479,共5页
继发性闭经属于妇科多发病、疑难病,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常由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演变而来,亦可源于中枢性疾病或手术、放化疗损伤。许昕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阳明浊热、暗耗阴血为标;肝失疏泄乃病发契机。治疗在补肾填精、健... 继发性闭经属于妇科多发病、疑难病,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常由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演变而来,亦可源于中枢性疾病或手术、放化疗损伤。许昕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阳明浊热、暗耗阴血为标;肝失疏泄乃病发契机。治疗在补肾填精、健脾养血基础上,“清利阳明浊热、调畅肝胃气机”,二者相辅相成,以臻“浊热去、阴血复、阳气升”,使天癸重启、月经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闭经 脾肾亏虚 阳明浊热 暗耗阴血 肝失疏泄 中医辨证治疗 名医学术经验 @许昕
下载PDF
小儿便秘辨治经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永辉 《中医儿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7-28,共2页
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而病机关键在脾、肺、肝等脏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功能障碍,临床采取攻补兼施法,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疗原则组方,为治疗小儿便秘的有效方药。
关键词 便秘 小儿 健脾行气通便 中医药治疗 经验
下载PDF
张锡纯论大气下陷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贾建义 周维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研究张锡纯大气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大气下陷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大气下陷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大气的内涵与功用,大气下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大气下陷及其兼证的治疗。[结果]张锡... [目的]研究张锡纯大气学术思想,总结其治疗大气下陷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大气下陷的论述与案例的整理、分析与归纳,阐述大气的内涵与功用,大气下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大气下陷及其兼证的治疗。[结果]张锡纯认为:生理上",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病理上,"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治疗上",若其下陷或仅一半,其剧者或至强半,皆可挽回其下陷之气以复其本位",并创制升陷汤及其系列方以治疗大气下陷证。[结论]张锡纯系统地阐述了大气的学术内涵及大气下陷的辨治经验,首创升陷汤及其系列方以治疗大气下陷证,补前人之未备,并在继承中逐步完善和创立了系统的胸中大气学说,发扬和丰富了中医学理论,是对中医学术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下陷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气论 升陷汤 治疗经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概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亮亮 张明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6期81-82,共2页
从西医、中医药、针灸等方面简述近年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概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西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 针灸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冠脉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玄进 陈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3期90-91,共2页
冠脉微循环是心肌组织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冠脉微循环异常的病理生理,中医理论关于冠脉微循环的解释,冠脉微循环的西医治疗,冠脉微循环的中医治疗不同角度诠释冠脉微循环的生理病理及其治疗。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 病理生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经间期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秀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8期1194-1197,共4页
经间期出血[1]为西医所述的围排卵期出血,临床上在2个月经周期之间即氤氲乐育之时,阴道有规律性的出血。即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阴道出血时间在月经周期的第11~16天。经间期的基础体溫是从低溫相到高温相的转化阶段,当患者体温到高温时,... 经间期出血[1]为西医所述的围排卵期出血,临床上在2个月经周期之间即氤氲乐育之时,阴道有规律性的出血。即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阴道出血时间在月经周期的第11~16天。经间期的基础体溫是从低溫相到高温相的转化阶段,当患者体温到高温时,此时进入黄体期,阴道出血将停止。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压力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本病逐年增加。本病不仅给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围排卵期出血 西医病机 西医治疗 中医证型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治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俊巧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期162-163,共2页
目的总结中医辨证施治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跟踪选择100例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以及中医辨证施治法的实验组(50例)。对比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中医辨证施治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跟踪选择100例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50例)以及中医辨证施治法的实验组(50例)。对比两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9/50),实验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9/10)、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17/18)、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1/22)、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另外,实验对象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问题。结论对基层开展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工作,中医辨证施治法具有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 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辨证施治法 常规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衣秀秀 董昌盛 田建辉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骨转移的发生提示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已发展至晚期,该阶段患者治疗的重心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主,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减轻痛苦,根据原发肿瘤的不同特征针对性选择有效的全身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骨保护治疗及手术... 骨转移的发生提示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已发展至晚期,该阶段患者治疗的重心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主,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最大程度减轻痛苦,根据原发肿瘤的不同特征针对性选择有效的全身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骨保护治疗及手术疗法等,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方法丰富,包括丸剂、散剂和汤剂内服、外用中药止痛、栓剂肛塞、针刺和艾灸等等,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在针刺和艾灸治疗癌症骨转移方面,均可不同程度的缓解骨转移相关事件,改善症状,但是如何使针刺和艾灸的疗效更加持久以及挖掘其起效的作用机制是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化疗 内分泌治疗 靶向治疗 骨保护治疗 手术疗法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胆石症55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戴姣 欧少福 +1 位作者 雷明盛 黄惠勇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3期28-29,32,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口服清肝利胆排石丸;对照组45例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9%,总显效率为67.3%...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口服清肝利胆排石丸;对照组45例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9%,总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76.4%,对照组治愈率为22.2%,总显效率为31.1%;总有效率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医 清肝利胆排石丸 胆石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艳辉 刘丽娟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常规治疗,每次6 g,每日3次;治疗...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常规治疗,每次6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每次1片,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经治疗28 d后,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发现益生菌相关败血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对早产儿喂养及生长发育有较好作用,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抑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颗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早产儿 肠道菌群 胆红素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苓霜 刘嘉湘 +2 位作者 沈丽萍 姜怡 顾爱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辨证分为阴虚内热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对照组仅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疾病无进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辨证分为阴虚内热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对照组仅观察不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两组治疗或观察以28天为1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一年生存率,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特异量表(EORTC QLQ-LC43)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治疗或观察后判定中医症状疗效、体力状况疗效及肿瘤客观疗效。结果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7天,对照组为6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年生存率为67.64%,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较治疗前评分升高,食欲丧失、气促、咳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观察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领域、总健康状况评分较观察前下降,疲倦、气促、咯血、咳嗽、其他部位痛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积分下降,对照组观察后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力状况疗效、肿瘤客观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具有延长疾病进展、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可巩固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巩固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琼 姚秋菊 仲超祥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
为了探讨评价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乳果糖口服液... 为了探讨评价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中医体质辨识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2个月。2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相关积分情况,并应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量表(PAC—QOL)中的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2组组间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86.7%(26/30)、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73.3%(22/30)。研究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中医体质学 体质分类 辨体施治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郝淑坤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6 g,生附子10... 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治疗,方药组成:炙甘草6 g,生附子10 g,干姜6 g。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1个月内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弓背抬高最大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最大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最大幅度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但观察组患者的RA发生率(48.48%)明显低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四逆汤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及时恢复缺血心肌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四逆汤 尿激酶 溶栓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