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镁钒铬铁钴铜锰钼钨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颂 庞晓辉 梁红玲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5,共5页
选择水-盐酸-氢氟酸-硝酸混合酸体系溶解样品,控制雾化气流速为0.65L/min,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TG6钛合金中镁、钒、铬、铁、钴、铜、锰、钼和钨的方法。考察了钛基体和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确定... 选择水-盐酸-氢氟酸-硝酸混合酸体系溶解样品,控制雾化气流速为0.65L/min,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TG6钛合金中镁、钒、铬、铁、钴、铜、锰、钼和钨的方法。考察了钛基体和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确定各待测元素分析线为Mg285.2nm、V 310.2nm、Cr 283.5nm、Fe 259.9nm、Co 238.8nm、Cu 213.5nm、Mn 257.6nm、Mo 202.0nm、W 207.9nm。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了基体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000 3~0.005 7μg/mL。采用方法对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6%~13.6%,加标回收率为93%~110%。按照TG6钛合金的名义成分Ti-5.8Al-4Sn-4Zr-0.5Ta-0.7Nb-0.4Si-0.06C配制模拟TG6钛合金样品,实验方法测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6钛合金 杂质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下载PDF
近α型TG6高温钛合金中硅化物的沉淀析出行为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娟 蔡建明 段锐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6,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近α型TG6钛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硅化物的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硅化物优先在原始β片层上析出,同时,在有些α基体中也有硅化物的析出。硅化物呈现长杆状或椭球状,为六方结构的S2型((TiZr)6...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近α型TG6钛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硅化物的沉淀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硅化物优先在原始β片层上析出,同时,在有些α基体中也有硅化物的析出。硅化物呈现长杆状或椭球状,为六方结构的S2型((TiZr)6Si3)硅化物,与α基体没有确定的取向关系。在透射电镜下可以看出,硅化物分布并不均匀。在600℃热暴露过程中,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硅化物的数量增多尺寸增大。析出的硅化物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形成位错堆积,可以有效阻碍位错的滑移运动,提高合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6钛合金 硅化物 沉淀析出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慧 杨军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8-51,共4页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优化了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研究了HCl(1+1),HBF4(1+4)用量,基体钛及其共存元素对测定镍的影响,编制了分析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2%,测定范围是0.010%~0.050%,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优化了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研究了HCl(1+1),HBF4(1+4)用量,基体钛及其共存元素对测定镍的影响,编制了分析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2%,测定范围是0.010%~0.050%,方法检出限为0.059p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 tg6钛合金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不确定度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慧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54-258,共5页
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的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试液中镍的浓度、试液定容体积及样品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 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的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试液中镍的浓度、试液定容体积及样品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同时通过评估,得出影响镍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试液中镍浓度引起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tg6钛合金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铁不确定度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慧 朱艳荣 任懿 《现代科学仪器》 2012年第3期94-97,共4页
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铁的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试液中铁的浓度、试液定容体积及样品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 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铁的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试液中铁的浓度、试液定容体积及样品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同时通过评估,得出影响铁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试液中铁浓度引起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tg6钛合金 不确定度
下载PDF
TG6合金等温变形条件下组织演变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涛 郭鸿镇 +2 位作者 赵张龙 姚泽坤 虢迎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49-1852,共4页
采用不同的等温锻造火次和相同的总变形量,改变TG6合金锻件的加热时间和每火次变形量,对该合金等温锻件的显微组织演化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等温锻造火次增多,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增多,片状次生α相长度和亚β晶粒尺寸先减小... 采用不同的等温锻造火次和相同的总变形量,改变TG6合金锻件的加热时间和每火次变形量,对该合金等温锻件的显微组织演化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等温锻造火次增多,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增多,片状次生α相长度和亚β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而片状α相的厚度递增。室温和高温拉伸强度随锻造火次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塑性则先增加后减小。1火次成形时变形量较大,锻件产生温升造成组织中初生α相较少,同时较多且细长的次生α相增加了该锻件的拉伸强度。3火次成形时由于合金中各相再结晶程度不同,使组织中亚β晶界处产生较多细小等轴α相,该相增加了锻件的塑性。5火次锻造时,锻件加热时间较长,造成组织中α相的聚集长大。TG6合金等温锻造多火次成形时,每火次变形量存在一临界范围,处于该范围内每火次锻后空冷时合金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为细小的等轴α相,阻碍亚β晶界的迁移,致使亚β晶粒尺寸较小,同时也造成组织中等轴α相尺寸的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锻件 等温锻造 变形条件 组织演变 拉伸性能 Deformation Condition 等轴α相 锻造火次 变形量 拉伸强度 晶粒尺寸 加热时间 次生α相 初生Α相 再结晶 显微组织演化 成形 塑性 片状 聚集长大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高温钛合金TG6铸造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郎平 李建崇 +2 位作者 莫晓飞 罗倩 南海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熔模精铸TG6合金进行了热等静压和退火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其铸态、热等静压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为晶粒粗大的魏氏组织,组织中存在缩松缺陷,合金抗拉强度为871.3MPa,塑性0.8%,合金组织中的疏松缺... 对熔模精铸TG6合金进行了热等静压和退火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其铸态、热等静压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为晶粒粗大的魏氏组织,组织中存在缩松缺陷,合金抗拉强度为871.3MPa,塑性0.8%,合金组织中的疏松缺陷为断裂的裂纹起始源;通过热等静压后该合金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提高到950.7 MPa和3.7%;经过750℃退火热处理后,组织中β板条部分溶解,并析出(TiZr)6Si3硅化物,合金的室温拉伸延伸率提高到5%以上,强度相对于热等静压未发生明显改变,断口表现为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g6 铸造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