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铝/PDM复合混凝剂对夏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2 位作者 赵晓蕾 孙彬 张巧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采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硫酸铝(A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的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夏季太湖含藻水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预加氯工艺条件下的混凝脱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浊度22-26NTU... 采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硫酸铝(A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的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夏季太湖含藻水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预加氯工艺条件下的混凝脱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浊度22-26NTU、温度28~30℃、藻含量2.5×10^7个几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PDM明显提高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且AS(以A12O3计)/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在达到2NTU沉淀出水剩余浊度的情况下,AS需4.27mg/L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AS/PDM的复合混凝剂需AS投加量3.99-2.07mg/L,减少6.56%~51.52%的AS投加量;在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AS需7.1lmg/L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AS/PDM复合混凝剂需6.61~3.38mg/L的投加量,减少AS投加量13.36%-52.46%.复合混凝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预加氯的助凝脱浊功能,尽可能地减少预加氯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脱浊 太湖源水
下载PDF
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2 位作者 李潇潇 刘程 朱玲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5期807-815,共9页
采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成的系列稳定PAC/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通过混凝除藻试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PAC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dL/g)... 采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成的系列稳定PAC/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通过混凝除藻试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PAC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dL/g)对除藻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及深度处理时复合混凝剂的除藻性能.结果表明:(1)对原水使用PAC、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分别为3.05mg/L、2.91—2.24mg/L,除藻率分别为85.95%、87.26%—92.28%;加药量为3.05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5.95%、88.03%—96.00%,余浊分别为2.00NTU、1.55—0.53NTU.(2)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3.40mg/L时,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PAC/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3)满足余浊<1NTU的深度处理要求时,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比PAC减少藻含量11.2%—59.2%,节省加药量6.7%—26.3%.因此,PAC/PDM复合混凝剂与PAC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使用PAC/PDM复合混凝剂可以替代预氯化工艺中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且是未来深度处理时有效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 聚合氯化铝(PAC) 复合混凝剂 冬季太湖水 除藻
下载PDF
γ-辐照预处理太湖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继彪 郑正 +2 位作者 赵永富 赵坦 钟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5-738,共4页
γ-辐照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为考察γ-辐照对水华爆发时期太湖源水预处理的效果,采集了此时期水样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水样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样直接进行γ-辐照,其中的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得到有效降解。在1... γ-辐照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为考察γ-辐照对水华爆发时期太湖源水预处理的效果,采集了此时期水样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水样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样直接进行γ-辐照,其中的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得到有效降解。在10kGy的辐照剂量下,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降解率均大于63%,降解后微囊藻毒素-LR质量浓度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碳酸钠的加入促进了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降解率提高最大幅度为7.8%。γ-辐照对源水中的其他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水样经辐照后,pH值的变化幅度最大为0.4,但pH仍在7.0-8.0之间。辐照技术在水华爆发时期水源地水预处理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太湖源水 预处理
下载PDF
太湖原水pH值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突变成因探索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雪 周洵 +1 位作者 李琴 蒋福春 《供水技术》 2015年第5期13-17,共5页
pH值高低波动是影响水厂制水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金墅水源地pH值变化规律及特性研究发现,太湖水体中pH值变化与温度、藻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藻密度偏高的季节pH值相对较高;pH值与水中浊度、溶解氧、碱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呈反... pH值高低波动是影响水厂制水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对金墅水源地pH值变化规律及特性研究发现,太湖水体中pH值变化与温度、藻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藻密度偏高的季节pH值相对较高;pH值与水中浊度、溶解氧、碱度、氮、磷等营养物质呈反相关关系;pH值与水中耗氧量、氨氮的关联性不明显;水体中pH值的升高主要与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有关,生长越好,pH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原水 PH值 碱度
下载PDF
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濮培民 胡维平 +6 位作者 逄勇 魏阳春 刘雪芬 张静仪 颜京松 李文朝 SvenEricJφrgense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我国许多历史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源区已遭污染或严重污染,净化饮用水源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在太湖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EE)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在太湖的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的静态和... 我国许多历史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源区已遭污染或严重污染,净化饮用水源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在太湖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EE)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在太湖的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的静态和抽水动态实验.阐明了PEE净化水质的原理,示范工程结构,若干水生植物生长规律,螺对水的净化作用及工程效果等.PEE能有效地除藻和净化水质.工程对水的浊度、铵氮、亚硝酸氮和色度的降解效果较好,1994年8月-1995年6月间工程输出水比工程外原水分别平均削减82%,60%,69%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饮用水 净化 物理-生态工程
下载PDF
PPC强化去除太湖原水中稳定性铁、锰的生产性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士权 马军 +4 位作者 黄晓东 王旭东 郜玉楠 孙洪伟 蒋福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6-28,33,共4页
太湖B支流河水属于低浊、高藻、高铁锰、高色度和高CODMn水质,其中铁、锰主要以溶解态和胶体态(铁、锰化合物胶体)存在。胶体态铁、锰被有机物膜包裹,和溶解态铁、锰形成了高稳定性铁、锰,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其难于去除。为此,在前期小... 太湖B支流河水属于低浊、高藻、高铁锰、高色度和高CODMn水质,其中铁、锰主要以溶解态和胶体态(铁、锰化合物胶体)存在。胶体态铁、锰被有机物膜包裹,和溶解态铁、锰形成了高稳定性铁、锰,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其难于去除。为此,在前期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高锰酸盐(PPC)预氧化强化去除该原水中稳定性铁、锰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出水经混凝沉淀后对锰的平均去除率为99%(较2004年同期常规过滤对锰的去除率提高了42%);对铁的平均去除率为75%(高于2004年同期常规过滤的62%);2004年常规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27.8%,而在2005年同期,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达43%。对于原水水质与B支流河水水质相近的水厂,采用PPC强化处理是保障其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 预氧化 太湖原水
下载PDF
高pH值太湖原水应对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华伟 张雪 +1 位作者 蒋福春 董秉直 《供水技术》 2015年第3期36-40,共5页
高温季节原水p H升高是困扰浅水型湖泊水源水厂的一大难题,高p H值低碱度会引起混凝沉淀效果下降和出水p H波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预氯化、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和碱度补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太湖水低... 高温季节原水p H升高是困扰浅水型湖泊水源水厂的一大难题,高p H值低碱度会引起混凝沉淀效果下降和出水p H波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预氯化、聚丙烯酰胺(PAM)助凝和碱度补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太湖水低碱度高p H原水,预氯化可以直接降低水体p H值,提高混凝沉淀效果,从而节约混凝剂投加量;投加PAM可以降低混凝剂投加量,控制沉淀出水的p H值;补充碱度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剂投加量,而且可以起到稳定沉淀池出水p H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原水 预氯化 助凝 pH 碱度
下载PDF
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东太湖原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倪先哲 殷祺 +2 位作者 王刚 李雨轩 桂波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94-97,103,共5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太湖水质日趋恶化,给常规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处理难度。针对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的需要,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双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太湖水质日趋恶化,给常规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处理难度。针对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的需要,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双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水质常规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7%和90%;对荧光类物质的去除主要表现在对芳香族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此外,双膜组合工艺对小分子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77%,表明该工艺对水中主要致嗅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原水 超滤-纳滤组合工艺 嗅味物质
下载PDF
东太湖原水2-MIB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殷祺 倪先哲 +2 位作者 鞠佳伟 王嘉际 徐庶伟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84-86,128,共4页
某水厂以东太湖为水源,夏季致嗅物质二甲基异崁醇(2-MIB)风险频发。研究取水口及附近水域2-MIB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2-MIB的来源;同时,结合水厂实际案例,分析2-MIB在不同应急处理工艺下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东太湖原水中2-MIB与蓝藻和底... 某水厂以东太湖为水源,夏季致嗅物质二甲基异崁醇(2-MIB)风险频发。研究取水口及附近水域2-MIB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2-MIB的来源;同时,结合水厂实际案例,分析2-MIB在不同应急处理工艺下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东太湖原水中2-MIB与蓝藻和底泥的释放有关;应急投加粉末活性炭对夏季原水中2-MIB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原水遭受复合污染时(即CODMn、藻类和嗅味浓度水平均较高),粉末活性炭两步投加方式较单点投加对原水中2-MIB的去除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去除率提高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原水 2-甲基异莰醇 氧化 粉末活性炭 吸附 两步投加
下载PDF
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除藻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晓蕾 张跃军 +2 位作者 李潇潇 刘程 朱玲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3-1028,共6页
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效果研究.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 dL/g)对除藻... 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效果研究.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 dL/g)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原水使用AS、AS/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 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以Al2O3计)分别为4.24 mg/L、3.96-1.87 mg/L,除藻率分别为83.00%、87.52%-90.93%;加药量为4.24 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3.00%、88.29%-97.66%,余浊分别为2.00NTU、1.76-0.43 NTU.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4.50 mg/L时,AS/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AS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AS/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AS、AS/PDM(0.55/20∶1)、AS/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因此,AS/PDM复合混凝剂可明显提高AS对冬季太湖原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此外,使用复合混凝剂还可替代预氯氧化工艺中加氯对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有利于提高水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 硫酸铝(AS) 复合混凝剂 除藻 冬季太湖原水
原文传递
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水强化混凝工艺中试放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3 位作者 赵晓蕾 高娜娜 付韬 周圣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在中试制水生产线上以3t/h的制水量规模对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太湖水强化混凝工艺的中试放大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水温2~5℃,浊度9~20NTU,藻含量0.7×104~2.0×10... 在中试制水生产线上以3t/h的制水量规模对聚合氯化铝(P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太湖水强化混凝工艺的中试放大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水温2~5℃,浊度9~20NTU,藻含量0.7×104~2.0×104个/m L的冬季低温太湖水,达到2NTU的水厂对沉淀出水浊度的要求,使用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可比使用PAC减少投加量20.00%~35.00%,同时除藻率尚可提高1.25%~1.88%;在相同投加量情况下,使用PAC单独处理沉淀出水浊度达到2NTU时,使用PAC/PDMDAAC(1.53/10%~3.32/20%)复合混凝剂相对于使用PAC可降低沉淀池出水浊度22.09%~39.75%,同时提高除藻率2.78%~4.41%.对未来可能的1NTU深度处理沉淀出水浊度要求,使用PAC/PDMDAAC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33.33%~44.44%,同时除藻率还可提高1.54%~2.38%.特别地,仍保持复合混凝剂中含PDMDAAC质量分数高或者特征黏度大,强化混凝工艺混凝效能越高的特征.由此可见,采用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工艺的脱浊、除藻、减铝盐投加量等在混凝烧杯实验中所体现出的效能,在3t/h水量中试生产条件下,得到成功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冬季太湖水 强化混凝 放大效应
原文传递
PES超滤膜处理东太湖原水的效能研究
12
作者 华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PES超滤膜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炭砂滤罐联用后处理东太湖原水的性能,比较了不同工艺阶段出水水质状况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PES超滤膜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稳定、良好,浊度<0.1 NTU的保证率平均为90%;对CODMn、TOC... 研究了PES超滤膜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炭砂滤罐联用后处理东太湖原水的性能,比较了不同工艺阶段出水水质状况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PES超滤膜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稳定、良好,浊度<0.1 NTU的保证率平均为90%;对CODMn、TOC、UV254等指标的去除率稳定,但效果一般,分别为16.8%、13.4%、12.9%;PES超滤膜对有机污染和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抑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超滤膜 东太湖原水 常规工艺 炭砂滤罐
原文传递
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太湖原水的预处理效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珊 曹军 +1 位作者 刘成 陈卫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2,36,共5页
利用规模为3 m3/h的中试装置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对太湖原水中有机物和典型无机阴离子的去除效能。当通水倍数为800 BV时,MIEX预处理可有效强化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对CODMn、DOC、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55%和70%... 利用规模为3 m3/h的中试装置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对太湖原水中有机物和典型无机阴离子的去除效能。当通水倍数为800 BV时,MIEX预处理可有效强化常规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对CODMn、DOC、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55%和70%左右;MIEX预处理工艺及常规工艺对藻类代谢产物的去除效果较差,最高去除率低于30%;MIEX预处理可去除少量硫酸根离子,去除率一般在30%左右,而要去除溴离子、硝酸盐则需将通水倍数控制在500 BV以内。综上,MIEX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常规工艺的处理效能,但是针对水中部分典型特征污染物则需要与其他工艺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X预处理 有机物 阴离子 太湖原水 通水倍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