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paroscopic finding of a hepatic subcapsular spider-like telangiectasis sign in biliary atresia 被引量:4
1
作者 Ying Zhou Meng Jiang +7 位作者 Shao-Tao Tang Li Yang Xi Zhang De-Hua Yang Meng Xiong Shuai Li Guo-Qing Cao Yo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9期7119-7128,共10页
AIM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 laparoscopic finding of a hepatic subcapsular spider-like telangiectasis(HSST) sign in biliary atresi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first and then a validation se... AIM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 laparoscopic finding of a hepatic subcapsular spider-like telangiectasis(HSST) sign in biliary atresi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first and then a validation se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n HSST sign in predicting biliary atresia(BA). In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laparoscopic images of the liver surface were reviewed in 126 patients with infantile cholestasis(72 BA patients and 54 non-BA cholestasis patient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38 patients with nonhepatic conditions. Analysis was first made by two observers separately and finally, a consensus conclusion was achieved. The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HSST sign was validated in an independent cohort including 45 BA and 45 non-BA patients.RESULTS In the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 amplified HSST sign was found in all BA patients, while we were unable to detect the HSST sign in 98.1% of the 54 non-BA patients. There was no HSST sign in any of the control subjects. In the first review,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rom one reviewer were 100% and 98.1%,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other reviewer were both 100%. The consensu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100% and 98.1%, respectively. The HSST sign was defined as being composed of several enlarged tortuous spider-like vascular plexuses with two to eight branches distributed on all over the liver surface, which presented as either a concentrated type or a dispersed type. In the independent validation group,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HSST sign were 100%, 97.8%, 97.8% and 100%,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HSST sign is characteristic in BA, and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for the HSST sign is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肝的 subcapsular 像蜘蛛的 telangiectasis 符号 婴儿的 cholestasis 胆汁的闭锁 婴儿的肝炎 LAPAROSCOPY 诊断 小儿科的外科
下载PDF
Three-year follow-up of Coats disease treated with conbercept and 532-nm laser photocoagul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Li Jiang Bo Qin +5 位作者 Xiao-Ling Luo He Cao Ting-Ming Deng Ming-Ming Yang Ting Meng Hui-Qin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4期6243-6251,共9页
BACKGROUND Coats disease is an idiopathic exudative outer retinopathy caused by abnormalretinal vascular development.AIM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with laserphotocoagulati... BACKGROUND Coats disease is an idiopathic exudative outer retinopathy caused by abnormalretinal vascular development.AIM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with laserphotocoagul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Coats disease in adults.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atsdisease and treated with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 and 532-nm laserphotocoagulation at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Shenzhen People’s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7.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measurements, noncontact tonometry, ophthalmoscopy, fundusphotography,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were perform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1 wk, 1 mo, 3 mo, 6 mo, 9 mo, 12 mo, 24mo and 36 mo after therapy.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chart.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eight eyes of 8 patients (7 men) aged 36.10 ± 6.65 years. Theaverage BCVA of the affected eye before treatment was 51.17 ± 15.15 letters(range, 28–70 letters), and the average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was 303.30 ±107.87 μm (range, 221–673 μm). Four eyes were injected once, three were injectedtwice, and one was injected three times. Average follow-up duration was 37.33 ±2.26 mo. Average BCVA of the affected eye was 51.17 ± 15.15 letters before treatment and was increased by 13.50 ± 3.20, 16.25 ± 7.73, 18.25 ± 8.96, 18.03 ± 5.27,18.63 ± 3.35, 19.75 ± 6.96, 18.05 ± 5.36 and 17.88 ± 3.45 letters at 1 wk, 1 mo, 3 mo, 6mo, 9 mo, 12 mo, 24 mo and 36 mo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P < 0.01). Thepatient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subretinal fluid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creased intraocularpressure, development/progression of cataracts, endophthalmitis or retinaldetachment.CONCLUSIO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 combined with 532-nm laser photocoagulationmay be a feasible treatment for Coats disease in adul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 disease ADULTS Retinal telangiectasis Conbercept Laser therapy Retrospective study
下载PDF
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在毛细血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兴林 王金良 +4 位作者 蒋天裕 索伟 肖红雨 张立宁 高月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1,共2页
目的研究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对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8~75岁,病程1~40年。皮损部位:鼻翼4例,鼻翼、鼻背及鼻前庭12例,鼻翼及面颊13例,两侧面颊12例,颞部1例。... 目的研究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对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8~75岁,病程1~40年。皮损部位:鼻翼4例,鼻翼、鼻背及鼻前庭12例,鼻翼及面颊13例,两侧面颊12例,颞部1例。其中3例曾行激光治疗、4例曾行光子嫩肤治疗,但疗效均不明显。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外径,<0.6mm30例,0.6~0.8mm12例。采用XL-射频皮肤治疗仪射频电极治疗,每例患者治疗10~30个点,行1次治疗者35例,2次治疗者7例,2次治疗间隔时间1~2个月。随访观察1~17个月。结果42例中痊愈36例(85.7%),血管数量比治疗前减少90%以上;显效6例(14.3%),血管数量比治疗前减少51%~90%。治疗后次日在治疗点出现小的结痂,5~10d脱落,部分患者治疗后面部出现红斑反应,持续1~2周消退,治疗部位皮肤无瘢痕等不良改变。结论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强脉冲光治疗238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体会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金辉 陈葵 +2 位作者 程飚 刘宏伟 李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面部的皮肤类型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其中波长555~950nm、能量密度10~14J/m2、脉宽0.5~88.5ms,治...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采用强脉冲光治疗仪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面部的皮肤类型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其中波长555~950nm、能量密度10~14J/m2、脉宽0.5~88.5ms,治疗1~3次,每次间隔1个月。根据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进行疗效评价。自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238例。结果治疗后随访238例患者3~6个月,治愈率40.7%,有效率100%。除有24例患者遗留色素沉着,于1~3个月自然消退外,余者无其他不良反应。患者面部皮肤的弹性增加、光泽润滑、细小皱纹消失。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其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强脉冲光 面部
下载PDF
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保华 杜宇 +3 位作者 陈德宇 许飏 胡丹 殷宏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色素斑患者7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39例,采用波长为530~1 200nm的强脉冲光对患者面部进行照射,能量密度为28~40 J/cm2,光斑面积10mm×40mm,间隔3~4周1次,1个疗程... 目的观察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方法色素斑患者7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39例,采用波长为530~1 200nm的强脉冲光对患者面部进行照射,能量密度为28~40 J/cm2,光斑面积10mm×40mm,间隔3~4周1次,1个疗程3~5次.治疗前后拍照,疗程结束后由2个以上的医生评价疗效.结果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总有效率为86.3%,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总有效率为84.6%.结论国产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色素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光子嫩肤 色素斑 毛细血管扩张症
下载PDF
面部红血丝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文婷 王海涛 +1 位作者 董银卯 何聪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01-404,共4页
本文概述了面部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根据面部红血丝形成机理的不同,提出了从增加角质层厚度,恢复血管壁弹性以及增强胶原蛋白弹性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观点。此外,本文还总结了祛除面部红血丝植... 本文概述了面部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根据面部红血丝形成机理的不同,提出了从增加角质层厚度,恢复血管壁弹性以及增强胶原蛋白弹性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观点。此外,本文还总结了祛除面部红血丝植物活性成分,为开发祛除红血丝化妆品活性添加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修复 植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阮丽斌 王宏光 王智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77-678,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结肠镜下显...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结肠镜下显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结肠镜下显示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表现和结肠镜表现上各有特点,在发病2d内行结肠镜检查,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结肠炎 缺血性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慧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 2008年第8期499-501,共3页
胃肠道血管畸形一般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静脉以及毛细血管所发生的扩张性病变,是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但迄今为止,血管畸形尚无公认的分类标准,其发病机制亦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分类、发病机... 胃肠道血管畸形一般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静脉以及毛细血管所发生的扩张性病变,是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但迄今为止,血管畸形尚无公认的分类标准,其发病机制亦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分类、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血管发育不良 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 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威 张洪伟 +6 位作者 蔡磊 丰帆 李国才 杨学文 柳金强 张磊 洪流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毛细血管扩张并出血,术后病理报告... 目的探讨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方法对因消化道出血就诊的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毛细血管扩张并出血,术后病理报告病变符合毛细血管扩张症。复习国内文献资料显示:本病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女性占56%(14/25),其中有家族史者占40%。病变以单发多见,占84%(21/25),其中胃占20%(5/25),十二指肠占4%(1/25),小肠占32%(8/25),结肠占28%(7/25);消化道内多发者占16%(4/25)。治疗选择内科保守治疗者占44%(11/25),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者占8%(2/25),经外科手术治疗者占36%(9/25),另有3例治疗情况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及治愈者占76%(19/25)。结论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不同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毛细血管扩张 出血 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胥晓明 蒲学佳 +1 位作者 刘宝岳 程晓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85-387,共3页
患者女,17岁,右膝关节疼痛1个月余,加重1周。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未重视,自行给予局部应用药膏贴敷,疼痛未缓解。体检:右膝关节外侧局部按压痛阳性,未触及明显肿物,局部皮温正常,无血管扩张。X线平片表现:右侧股骨远... 患者女,17岁,右膝关节疼痛1个月余,加重1周。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未重视,自行给予局部应用药膏贴敷,疼痛未缓解。体检:右膝关节外侧局部按压痛阳性,未触及明显肿物,局部皮温正常,无血管扩张。X线平片表现:右侧股骨远端见偏心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周围骨皮质变薄(图1)。CT表现:右侧股骨远端见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毛细血管扩张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125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刚 张建霞 +2 位作者 何咪咪 李玉红 邹彦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1022,1035,共3页
目的评价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25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用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副作用及复发情况。并分析不同治疗次数、治疗部位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次治愈率为53... 目的评价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25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用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副作用及复发情况。并分析不同治疗次数、治疗部位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次治愈率为53.60%,有效率94.40%;3次分别为68.00%,98.40%;4次为72.80%,99.20%;5次为76.00%,100.00%。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比酒渣鼻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愈率高。仅有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电话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可调脉宽532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经过2次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经过3次治疗大多治愈。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比酒渣鼻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脉宽532激光 皮肤血管性疾病 毛细血管扩张症
原文传递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翔 屈辉 +1 位作者 程晓光 张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 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6 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 例做MR检查。结果 16 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 目的 探讨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分析16 例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16例中均摄X线片,13例做CT扫描检查,8 例做MR检查。结果 16 例肿瘤均发生长管状骨。其中位于胫骨近端的6例,肱骨近端6例,3例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远端的1 例。X线及CT、MR均可见溶骨性破坏及囊状膨胀性改变。肿瘤破坏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及囊状液平。骨皮质变薄及筛孔样破坏。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Nd:YAG(1064nm)激光治疗酒糟鼻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业青 梁碧华 +3 位作者 万长兰 张美蓉 朱慧兰 张锡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治疗以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为主要表现的酒糟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对150例酒糟鼻患者的728处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病程,不同治... 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治疗以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为主要表现的酒糟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脉宽Nd:YAG(1 064nm)激光对150例酒糟鼻患者的728处毛细血管扩张进行治疗,每2周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病程,不同治疗次数以及不同皮肤Fitzpatrick分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696/728),总显效率65.6%(478/728),不同治疗次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次以上疗效更好。结论:Nd:YAG(1 064nm)激光能有效治疗酒糟鼻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鼻 毛细血管扩张 Nd∶YAG(1064nm)激光
下载PDF
ATM与癌症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汤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的突变 (ataxiatelangiectasismutatedgene,ATM)导致AT疾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患者及其携带者的患癌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易患淋巴样恶性肿瘤 ,其中主要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 ,说明ATM在其发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的突变 (ataxiatelangiectasismutatedgene,ATM)导致AT疾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患者及其携带者的患癌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且易患淋巴样恶性肿瘤 ,其中主要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 ,说明ATM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ATM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 11q2 2 - 2 3,其蛋白产物ATM是一种核蛋白 ,它的主要的功能区为P13K ,位于羧基末端 ,与许多细胞周期检测点及DNA损伤反应蛋白具有同源性。ATM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关卡 ,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的细胞功能的信号传导 ,并起到枢纽作用。AT患者由于AT基因突变导致ATM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关卡和DNA损伤后修复功能异常 ,表现为凋亡敏感性增加 ,细胞对放射线异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 癌症 白血病 淋巴瘤 ATM AT
下载PDF
ATM基因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基因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屹 刘文励 +2 位作者 周剑锋 徐慧珍 路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研究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肿瘤细胞株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 的转录水平, 以确定反义封闭ATM基因治疗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了正常人及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和9种肿瘤细胞株... 目的 研究在髓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和肿瘤细胞株中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 的转录水平, 以确定反义封闭ATM基因治疗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了正常人及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和9种肿瘤细胞株的ATM mRNA表达量。结果 31例髓性白血病患者及9种肿瘤细胞株中ATM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结论 由于白血病患者中ATM mRNA表达量普遍降低, 因此, 反义封闭ATM对于白血病原代细胞基因治疗的适应性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毛细血管扩张症 突变基因 白血病 髓性
下载PDF
芦丁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龚盛昭 何远伦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简述了芦丁用于抗衰老化妆品的依据。通过试验 ,制得了芦丁抗皱霜、芦丁祛红血丝霜、芦丁防晒乳液。按有关标准对制得的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 ,并进行了试用效果观察和评价。
关键词 芦丁 抗衰老化妆品 应用 研究 芦丁抗皱霜 芦丁祛红血丝霜 芦丁防晒乳液 性能测试
下载PDF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君 胡运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709-712,共4页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是一种罕见的眼病。最特征的表现为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和视网膜血管异常。因其具有潜在致盲性,又无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该病的病因、病变机制、检测方法...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是一种罕见的眼病。最特征的表现为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和视网膜血管异常。因其具有潜在致盲性,又无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该病的病因、病变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日益成为眼科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凹 毛细血管扩张 视网膜
下载PDF
强脉冲光和倍频Nd:YAG激光联合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6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艳春 栾琪 +3 位作者 刘斌 李强 李承新 高天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27-1829,共3页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 ense Pul sed Li ghtI,PL)和可变脉宽倍频Nd:YAG激光(Vari abl e-pul se iW dt h Nd:YAG Laser,VPW532)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Tel angi ect asi 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1年7月~2004年4月...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 ense Pul sed Li ghtI,PL)和可变脉宽倍频Nd:YAG激光(Vari abl e-pul se iW dt h Nd:YAG Laser,VPW532)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Tel angi ect asi 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1年7月~2004年4月采用IPL及VPW532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65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98.9%,治愈率9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两者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强脉冲光 可变脉宽倍频Nd:YAG激光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980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海生 陈石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83-185,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波长为532nm的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痣等皮肤血管性病变,根据皮损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激光能量进行照射,对980例皮肤血管性... 目的:探讨波长为532nm的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痣等皮肤血管性病变,根据皮损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激光能量进行照射,对980例皮肤血管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d:YAG激光对不同皮肤血管性病变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300.41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毛细血管畸形的疗效与病变面积、颜色、病程、治疗次数、激光能量及光斑大小有关;毛细血管瘤的疗效与治疗面积、次数、激光能量及光斑大小有关;血管痣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激光能量有关;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与部位有关(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5例(0.5%),轻度瘢痕4例(0.4%)。结论: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病变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毛细血管畸形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痣
下载PDF
大脑半球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4
20
作者 褚纯 张东 +1 位作者 李德志 赵元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ntracrania lcapillary telangiectasia,ICT)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认识不足。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上2例可疑病例的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提高对ICT的认识能力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0~2007年我院收治的2例可疑大脑... 目的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ntracrania lcapillary telangiectasia,ICT)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认识不足。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上2例可疑病例的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提高对ICT的认识能力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0~2007年我院收治的2例可疑大脑半球ICT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符合ICT表现。结论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I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辅助作用,最终诊断应结合病理。有症状的大脑半球ICT可考虑手术治疗,应一期全切除,不宜活检及部分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