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UV/UV/NaClO及UV/NaClO去除百里香酚:降解机制及水质影响因素
1
作者 袁雨瑾 肖习羽 +3 位作者 李青松 李玉瑛 吴俊文 戴惠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40,共13页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 采用VUV/UV/NaClO及UV/NaClO工艺去除百里香酚(Tml),对比考察pH、CO_(3)^(2-)、NO_(3)^(-)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ml去除的影响,鉴定识别Tml的降解产物并推测了降解途径,探究VUV/UV/NaClO工艺中反应溶液的急性毒性变化,通过反应溶液组分毒性鉴定评估结合ECOSAR软件模拟识别了毒性较大的产物。结果表明,UV/NaClO和VUV/UV/NaClO工艺中Tml的去除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obs均随着pH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且均在pH为7时达到最小,分别为0.183 6 min-1和0.554 7 min-1;CO_(3)^(2-)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在VUV/UV/NaClO工艺中,低浓度NO_(3)^(-)对Tml的去除有轻微抑制作用,高浓度则反之;而在UV/NaClO工艺中,NO_(3)^(-)的存在有利于Tml的去除;HA对Tml的去除有抑制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水质因素对VUV/UV/NaClO工艺的促进或抑制更为显著,约为UV/NaClO工艺的1.05~3.57倍。VUV/UV/NaClO工艺中Tml主要发生了自由基的取代、加成和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了氯代、醌和醛类中间产物。VUV/UV/NaClO处理后的溶液毒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成的丙酸乙烯基酯和戊醛类等小分子有机物导致了反应后期反应溶液急性毒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v/uv/NaClO uv/NaClO 百里香酚(Tml) 水质 自由基
下载PDF
装饰用UV延迟固化环保型胶粘剂制备及性能分析
2
作者 陈蕊 黄四平 +1 位作者 黄文华 刘有全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 针对传统热固化技术中效率低、材料强度低等问题,制备一种UV延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其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等。试验结果表明,选择25%EP3作为活性稀释剂,1%TR-PAG-20101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固化时间为10 s;试验制备的25%EP3UV延迟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为(3.52±0.16)MPa,拉伸剪切强度为3.6 MPa,固化反应时间在5 min之内,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材料在沸水和酸性溶液(pH=2)环境下,强度依然较好,其中,酸性溶液浸泡后强度为(3.36±0.40)MPa。因此,试验制备的UV延迟固化胶粘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延迟固化 胶粘剂 强度 热稳定性 耐化学性
下载PDF
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帆 孟德梅 +4 位作者 白春美 陶杰杰 左进华 王清 郑鄢燕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鲜切豇豆的保鲜效果,在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0.5 kJ/m^(2)的UV-C处理豇豆,然后将其置于4℃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0.5 kJ/m^(2)UV-C照射可以维持鲜切豇豆较高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鲜切豇豆丙二醛(MDA)的积累,同时还能保持鲜切豇豆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一定程度上稳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综合来说,0.5 kJ/m^(2)UV-C处理可用于鲜切豇豆的贮藏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C 鲜切豇豆 保鲜效果
下载PDF
超声耦合TiO_(2)/UV光催化处理对玉米秸秆组分影响研究
4
作者 陆佳 苏小红 +1 位作者 尤宏梅 刘泽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2期9-12,37,共5页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 本文采用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玉米秸秆,探究处理条件对玉米秸秆组分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i O_(2)投加量为0.25g·L^(-1)、pH值为8.25、超声强度为0.625W·m L^(-1)、处理1h的条件下,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由未处理前的26.06%、20.58%降低到22.85%、18.39%,纤维素含量由37.67%增加到40.39%。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处理可以破坏玉米秸秆的结构,玉米秸秆断裂破碎成细小碎片,表面粗糙有褶皱。本研究可为超声耦合Ti O_(2)/UV光催化技术在玉米秸秆预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耦合 TiO_(2)/uv光催化 玉米秸秆 组分变化
下载PDF
UV/H_(2)O_(2)和UV/PDS体系对磷霉素降解效果的对比
5
作者 刘炳辉 陈建秋 +1 位作者 廖书贤 史静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UV/H_(2)O_(2)和UV/PDS体系中,UV激活氧化剂产生的活性基团可有效降解有机磷,有机磷降解率分别为97.3%和95.0%,初始pH、氧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均会对有机磷降解产生影响,相比于UV/H_(2)O_(2)体系,UV/PDS体系在降解有机磷时,具有pH适用范围较宽、反应温度低、氧化剂投加量小、反应速率快的优势。在最优条件下,两种体系都具有环境适应性。通过自由基捕获试验与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可知,UV/H_(2)O_(2)体系中存在·OH,UV/PDS体系中存在SO_(4)^(·-)和·OH。通过气-质联用(CG/MS)技术,测得两种体系降解磷霉素钠后均含有乙酸和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uv/H_(2)O_(2) uv/过硫酸盐(PDS) 有机磷 降解产物
下载PDF
New Insights in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Solar Products Containing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on Marine Zoo- and Phytoplanktons: An in silico and in vitro Study
6
作者 Jean-Claude Hubaud Karim Mekideche +1 位作者 Jean-Eric Branka Luc Lefeuvre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1期98-111,共14页
Background: Cosmetic formulations, and particularly solar products which contain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are often suspected of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our ... Background: Cosmetic formulations, and particularly solar products which contain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are often suspected of causing harmful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our work in 2019 concerning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such formulations on corals (Seriatopora hystrix), we here provide some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products on marine zoo- and phytoplankton. Therefore, we choose to realize in silico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several solar products but also to evaluate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products on one phytoplankton, i.e.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one zooplankton, i.e. Acartia tonsa, of a great importance for sea species survival (notably as sources of foo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tested products: One in silico method and an in vitro one. 2 solar products were involved in the in silico study which consist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egradation factor (DF) of each ingredient of the tested formulas in order to finally obtain their estimated biodegradability percentage. Already available data concerning each ingredient coupled to a computer model developed with one of our partners were used to achieve this study. The in vitro study involved 8 formulas containing UV-filters and was led by following the OECD 301 F guidelines. Eco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7 of the formulas containing UV-filters were for their part realized by following the ISO 10253 guidelines for the experiments led with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the ISO 14669 guidelines for the experiments led with Acartia tonsa. In these studies, the effect of each tested product on crustaceans’ mortality and algal growth inhibition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in silico study predicted that formulas containing chemical UV-filters display a high biodegradability (superior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60% given by the OECD 301 F guidelines). In the in vitro part of our work, the 8 tested formulas showed a biodegradability slightly inferior to the one predicted in the in silico experimen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valuate if these calculated biodegradability value could have significant harmful effects on zoo- or phytoplankton,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our products regarding the growth inhibition on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the mortality on Acartia tonsa. In this last part of the study, all the tested products were classified as “non ecotoxic” following an intern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Part 4 entitled “Environmental Hazards” of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9<sup>th</sup> edition (2021).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are notably in line with those published by our teams in 2019 on the effects of solar cosmetic products on corals and seem to confirm that formulas containing mineral and chemical UV-filters can be daily used without displaying significant noxious effects on marine fauna and flo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Filters Chemical uv-Filter BIODEGRADABILITY ECOTOXICOLOGY in silico in vitro ZOOPLANKTON Phytoplankton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cartia tonsa
下载PDF
UV滴胶模拟水立体形态的工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何采奕 刘灿明 +1 位作者 王云仪 莫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5,共8页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态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效果,探讨UV滴胶在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结果 实验采用的UV滴胶自由造型方式能够模拟水的形态;在滴胶造型过程中加入色精与粉末,可模拟水的色彩;在UV滴胶模拟水的形态(如波浪和冰柱)、肌理(如水泡和水波)和色彩的基础上,获得滴胶与织物结合的5种方式,滴胶定型褶裥面料或镂空面料、条状面料、片状面料、碎屑状面料填入滴胶。结论 UV滴胶在以水为主题的设计中呈现出立体、新颖的视觉效果,拓展了新型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滴胶 设计应用 模拟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柯宇 林晓丹 +1 位作者 王磊 廖平湘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预聚体 uv固化 压敏胶
原文传递
UV-C与柠檬酸处理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易茜 吴宁 +2 位作者 李景原 王瀚博 张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3,共9页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 香蕉是富含营养物质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果,也是中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乙烯的大量释放使香蕉在贮藏过程中加快成熟和衰老,影响香蕉贮藏保鲜及经济价值。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香蕉采后贮藏品质的技术方法,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后香蕉为材料,分别通过UV-C辐照、柠檬酸浸泡以及二者的复合处理3种方法处理香蕉,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黑暗贮藏12 d,分别于贮藏期的第1、6、9、12天对各组进行随机取样,通过测定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和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采后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96×10^(-2)KJ/m^(2)UV-C辐照和复合处理(3.96×10^(-2)KJ/m^(2)UV-C辐照+2.0%柠檬酸)对香蕉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处理,表现为显著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增加,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果实糖酸比。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香蕉硬度分别增加9.09%和13.63%,失重率分别减少22.00%和11.43%,糖酸比分别减少40.00%和42.30%。此外,UV-C辐照和复合处理有效抑制了香蕉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氧化能力。在贮藏结束时,与CK相比,UV-C辐照和复合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0.82%和1.27%,总多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5.92%和41.65%,总黄酮含量均增加了约30.00%,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了13.98%和36.59%。综上所述,UV-C辐照和复合处理均可提高采后香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因此,可以选用该方法作为绿色、安全有效的香蕉采后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uv-C 柠檬酸 贮藏品质
下载PDF
UV-B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对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海涛 谢春梅 +4 位作者 刘成前 李祖然 李元 湛方栋 何永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阐释UV-B辐射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元阳梯田(海拔1600 m)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研究对象,研究UV-B辐射增强(5.00kJ·m^(-...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阐释UV-B辐射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元阳梯田(海拔1600 m)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研究对象,研究UV-B辐射增强(5.00kJ·m^(-2))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及其还田后秸秆降解、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纤维素含量,增加木质素含量,提高秸秆木质素/氮;并导致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的降解速率总体降低,最大降幅分别达38.7%、18.1%、25.8%。与自然光照秸秆相比,UV-B辐射后的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土壤蛋白酶、氨单加氧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土壤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木质素/氮与秸秆降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降解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又与N_(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硝化细菌数量与NO_(3)^(-)-N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通过提高秸秆木质素/氮,抑制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降解,减少土壤氨化细菌数量,增加氨单加氧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促进土壤NH_(4)^(+)-N向NO_(3)^(-)-N转化,导致N2O排放通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秸秆还田 氮转化 微生物 氮含量 N2O
下载PDF
UV油墨对凹印烟标VOCs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刘静 何邦贵 +1 位作者 夏家良 王琪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研究UV油墨应用于烟标的凹版印刷后,能否满足生产质量要求且有效降低烟标生产中VOCs排放和残留,本研究对当前烟标的凹版印刷工艺进行分析,以UV油墨作为烟标的印刷油墨,使用凹印机组进行打样试生产,最后对凹印车间VOCs排放量以及打样... 为研究UV油墨应用于烟标的凹版印刷后,能否满足生产质量要求且有效降低烟标生产中VOCs排放和残留,本研究对当前烟标的凹版印刷工艺进行分析,以UV油墨作为烟标的印刷油墨,使用凹印机组进行打样试生产,最后对凹印车间VOCs排放量以及打样所得到的样张进行卷烟盒包装纸安全性指标和表面印刷质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UV油墨后,烟标中VOCs溶剂残留的检测结果均低于国家烟草专卖局所给出的限量标准,其中VOCs总含量仅为0.01mg/m~2,相比于溶剂油墨样张中VOCs总含量减少了2.3mg/m~2;同时车间VOCs总排放量减少了55.31mg/m~3,且烟标表面印刷质量相较于标准样张能达到90%以上的色彩还原度。实验可说明使用UV油墨有较好的VOCs减排作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烟标的安全性能,成功解决了溶剂型油墨在烟标凹版印刷中VOCs排放量大和有害物质残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标 凹版印刷 uv油墨 VOCs残留 印刷工艺
下载PDF
UVA增强型棒状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12
作者 年俊杰 左士祥 +2 位作者 胡大彬 王灿 姚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在低温水解条件下制备了一种长波紫外线(UVA)增强型棒状金红石TiO_(2),将Al(OH)_(3)均匀包覆在TiO_(2)表面,然后使用月桂酰赖氨酸(LL)对TiO_(2)/Al(OH)_(3)进行表面改性,最后在TiO_(2)/Al(OH)_(3)/LL表面包覆一层天然防晒剂白藜芦醇(RE... 在低温水解条件下制备了一种长波紫外线(UVA)增强型棒状金红石TiO_(2),将Al(OH)_(3)均匀包覆在TiO_(2)表面,然后使用月桂酰赖氨酸(LL)对TiO_(2)/Al(OH)_(3)进行表面改性,最后在TiO_(2)/Al(OH)_(3)/LL表面包覆一层天然防晒剂白藜芦醇(RES),得到TiO_(2)/Al(OH)_(3)/LL/RES(TALR)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OH)_(3)以非晶态形式均匀包覆在棒状金红石TiO_(2)表面,适宜包覆量为10%(质量分数);棒状TiO_(2)在中波紫外线(UVB)范围具有优异的紫外屏蔽能力,对UVA仍有令人满意的吸收效果;改性剂LL的最佳包覆量为12%,RES的最佳包覆量为15%(均为质量分数)。抗氧化实验及防晒指数测试结果表明,TAL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优异的紫外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TiO_(2) uvA增强 月桂酰赖氨酸 白藜芦醇 紫外屏蔽
原文传递
在UV/H_(2)O_(2)去除对乙酰氨基酚工艺中Br^(-)的影响及其转化规律
13
作者 汪伟 颉亚玮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解效能、机理以及Br^(-)转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UV/H_(2)O_(2)降解AAP过程中,最佳去除率达到99.1%,但Br^(-)的加入抑制了AAP的降解和矿化,O~·_(2)和OH~·是UV/H_(2)O_(2)降解含Br^(-)的AAP模拟废水中主要活性物质,贡献率分别为45.5%和34.0%。当Br^(-)存在时,中性条件下,AAP降解速率最快,其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48 4 min~(-1);其中活性溴物种(reactive bromide species, RBSs)对AAP降解的贡献率为14.1%。自由基浓度模拟结果表明,Br^(·-)_(2)可能在有机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_(2)O_(2)的直接还原作用导致Br^(-)转化率仅为18.0%。此外,由于溴自由基的加成,容易生成一些具有生态毒性的副产物,并通过分析溴代产物推测了AAP的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降解效能 影响因素 Br^(-)转化 动力学模拟 自由基贡献
下载PDF
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14
作者 田原源 查凌雁 +3 位作者 王座祺 段逸文 魏仕伟 章竞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紫外光 uv-A 山莴苣苦素 莴苣苦素
下载PDF
蓖麻油基光敏树脂的合成及其UV-LED固化无影胶的性能
15
作者 李惠枝 韦代东 +2 位作者 曾娟娟 李士强 雍奇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9,26,共7页
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通过无溶剂法合成的一种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CO-PUA)作为光敏单体。将自制的CO-PUA、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附着力促进剂、光引发剂以及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按比... 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通过无溶剂法合成的一种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CO-PUA)作为光敏单体。将自制的CO-PUA、活性稀释剂、硅烷偶联剂、附着力促进剂、光引发剂以及四(3-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PETMP)按比例混合制得一系列UV-LED固化无影胶,并考察了PETMP的添加量对无影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PETMP的UV-LED固化无影胶具有巯基-烯“点击化学”的反应特性,消除了氧阻的危害,无影胶固化完全。当PETMP的添加量为0.5 g时,具有最佳黏结性能,以有机玻璃-有机玻璃、有机玻璃-不锈钢、玻璃-不锈钢为搭接基材测得黏结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2.44 MPa、5.06 MPa和5.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LED固化 无影胶 聚氨酯丙烯酸酯 蓖麻油 巯基-烯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和氮添加及其互作对空心莲子草-马唐竞争的影响
16
作者 吴昊 姜俊慧 +2 位作者 罗莉 崔益萌 张婉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2,共9页
【目的】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本土伴生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UV⁃B辐射、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二者竞争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de Wit取... 【目的】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本土伴生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UV⁃B辐射、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二者竞争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de Wit取代试验法,在单种、混种盆栽模式下分别设置处理方式(施氮、UV⁃B辐射、施氮×UV⁃B辐射)、物种属性(空心莲子草、马唐)2个因子,测定各处理组合下的植物总生物量、形态、色素及光合荧光等指标,并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以上各指标差异。【结果】①单种模式中,施氮导致植物最大茎长和马唐叶面积显著增加207.154%和297.643%、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稳态光适应光化学猝灭系数(qp_Lss)显著降低40.612%和52.381%;UV⁃B辐射导致植物最大茎长、空心莲子草最大光量子产率(QY_max)及稳态光量子效率(QY_Lss)显著增加117.607%、404.459%和835.714%,导致马唐QY_Lss显著降低45.605%;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马唐QY_max显著降低79.310%和18.984%,空心莲子草QY_max显著增加685.350%,施氮×UV⁃B辐射还使得空心莲子草暗适应后最小荧光(F_(0))下降而QY_Lss增加、马唐F_(0)增加而QY_Lss下降。②混种模式中,施氮导致马唐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指数(Chla)显著增加254.259%和53.018%,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及其Chla显著降低76.051%和12.084%;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Chla显著增加45.434%;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显著降低58.824%。【结论】施氮相对增加了马唐在生物量及形态上的优势,但UV⁃B辐射削弱马唐光合活性而增加空心莲子叶绿素含量;且UV⁃B辐射、施氮×UV⁃B辐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空心莲子草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全球变化下应加强空心莲子草入侵监控,以防多类因子交互效应加剧其对于本土植物的竞争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竞争 氮素 植物入侵 光合荧光 uv⁃B辐射
下载PDF
水性旋光UV固化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陶伟 何柳 +3 位作者 钱豪峰 黄卫青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BPU进行了表征。以BPU为主要成膜物制备了水性光固化涂料,探究了联萘酚基团的引入对高分子聚合物的透明性能、隔热性能、热稳定性、应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联萘基团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乳液成膜后的隔热性能,所制备的涂膜拥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随着BPU中S-BINOL含量的增加,含有联萘基团的BPU红外发射率明显低于WPU,红外发射率随联萘基团含量的增加由0.892降低到0.672,刚性基团的引入对透明性影响不大,其在550 nm处的透光率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联萘单体 uv固化 旋光性 透明隔热性
下载PDF
UV/Fenton/均相铜类Fenton氧化处理紫菜加工废水COD及色度研究
18
作者 王丽娟 曹媚婷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以COD和色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相Fenton、Cu-Fenton、UV/Fenton、UV/Cu-Fenton体系处理紫菜加工废水,探究了在室温条件下不同初始pH值、Fe^(2+)和Cu^(2+)投加量、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出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 以COD和色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相Fenton、Cu-Fenton、UV/Fenton、UV/Cu-Fenton体系处理紫菜加工废水,探究了在室温条件下不同初始pH值、Fe^(2+)和Cu^(2+)投加量、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出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羟基自由基(·OH)是UV/Fenton/均相铜类Fenton体系去除紫菜废水中COD及色度的主要活性基团。在最佳反应条件下,UV/Fenton体系在100 min时出水COD为40 mg/L,色度为25,比无UV时最佳反应时间缩短了50 min;UV/Cu-Fenton体系,在60 min时出水COD为35 mg/L,色度为20,比无UV时最佳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UV/Fenton体系和UV/Cu-Fenton体系出水COD及色度均能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 类FENTON uv 紫菜加工废水 COD 色度 ·OH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设计
19
作者 岳琳 王嘉新 +2 位作者 杨智程 童嘉鹏 廉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光强度的交互作用是降解RhB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当H_(2)O_(2)的投加量为47.45 mL/L、水体初始pH值为8.11、紫外光强度为730μW/cm^(2)时,反应120 min后,RhB的理论去除率为92.44%,与验证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89%。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可知,RhB在反应过程中被有效降解。该实验利用两种实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对反应影响因素、动力学拟合及实验条件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罗丹明B 单因素实验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Removal of kathon by UV-C activated hydrogen peroxide:Kinetics,mechanisms,and enhanced biodegradability assessment
20
作者 Jinzhi Cui Guiqiao Wang +6 位作者 Xing Rong Wensu Gao Yaxin Lu Yawen Luo Lichao Zhang Zhongfa Cheng Canzhu Ga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Kathon(CMI-MI),a mixture of 5-chloro-2-methyl-4-isothiazolin-3-one(CMI)and 2-methyl-4-isothiazolin-3-one(MI),was extensively used in industry as a nonoxidizing biocide or disinfectant.However,it would show adverse eff... Kathon(CMI-MI),a mixture of 5-chloro-2-methyl-4-isothiazolin-3-one(CMI)and 2-methyl-4-isothiazolin-3-one(MI),was extensively used in industry as a nonoxidizing biocide or disinfectant.However,it would show adverse effects on aquatic life when it is discharged into surface water.In this study,the removal performance,parameter influence,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enhancement of subsequent biodegradation of CMI-MI in UV/H_(2)O_(2)system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degradation rate of CMI-MI could reach 90%under UV irradiation for 20 min when the dosage of H_(2)O_(2)was 0.3 mmol·L^(–1).The 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mineralization rate of CMI-MI could reach 35%under certain conditions([H_(2)O_(2)]=0.3 mmol·L^(–1),UV irradiation for 40 min).kobs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MI-MI and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H_(2)O_(2).The degradation rate of CMIMI was almost unchanged in the pH range from 4 to 10.Except the presence of CO_(3)^(2-)inhibited the removal rate of CMI-MI,SO_(4)^(2-),Cl^(-),NO_(3)^(-),and NH_(4)^(+) di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CMI-MI in the system.It was found that UV/H_(2)O_(2)system ha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more economic advantage compared with UV/PS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EEO(electric energy per order)valu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wo main organic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namely HCOOH and CH_(3)NH_(2).There’s also the formation of Cl^(-)and SO_(4)^(2-).After UV and UV/H_(2)O_(2)photolysis,th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MI-MI solution were obviously improved,especially the UV/H_(2)O_(2)treatment effect was better,indicating that UV/H_(2)O_(2)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combine with biotechnology to remove CMI-MI effectivel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rom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hon uv/H_(2)O_(2) Biological degradation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