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LDH、VEGF-C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患者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DH、VEGF-C水平。统计两组血清LDH、VEGF-C水平,分析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血清LDH、VEGF-C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与性别、年龄均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LDH、VEGF-C水平均为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血清LDH联合VEGF-C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为0.877,95%CI为0.783~0.925,灵敏度为80.89%,特异度为95.18%。结论胃癌患者血清LDH、VEGF-C水平较高,且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有关,且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测LDH、VEGF-C水平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vegf-c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LINC00958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小鼠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2
作者 靖爽 和晓利 +1 位作者 井佳雨 王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9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42例宫颈癌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H... 目的:探讨LINC009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42例宫颈癌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Hela、C33A、SiHa、Caski)中LINC00958的表达情况。将LINC00958过表达载体(LINC00958组)或对照载体(CMV组)转染Caski细胞,敲减LINC00958(shLINC00958组)、VEGF-C(shVEGF-C组)的shRNA序列或阴性对照shRNA(shNC组)转染SiHa细胞。分别通过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减LINC00958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观察转染后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建立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观察过表达LINC00958或同时敲减VEGF-C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LINC00958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高水平的LINC00958与大肿瘤、晚期肿瘤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关联(P<0.05或P<0.01)。与正常人宫颈上皮细胞ende1617相比,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shLINC00958组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均显著低于shNC组(P<0.05、P<0.01或P<0.001),LINC00958组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HLEC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MV组(P<0.05、P<0.01或P<0.001)。通过RNA下拉、RNA免疫沉淀实验发现宫颈癌细胞中LINC00958能够特异性结合VEGF-C。LINC00958+shVEGF-C组Caski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培养上清液的促淋巴管形成能力显著低于LINC00958组(P<0.01或P<0.001);在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中,LINC00958+shVEGF-C组中小鼠腘窝淋巴结的体积和VEGF-C蛋白、N-cadherin蛋白以及LYVE-1的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LINC00958组(均P<0.001)。结论:LINC00958通过直接与VEGF-C蛋白相互作用增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淋巴管生成能力,促进小鼠腘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95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宫颈癌 CASKI细胞 SIHA细胞 淋巴管形成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万首伟 黄桂林 +1 位作者 韩丹青 侯吉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3组,虚拟切口+PBS注射15只(A组),虚拟切口+CT26.WT注射30只(B组),模型组(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15只(C组)。再将B组分为B1组15只(...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3组,虚拟切口+PBS注射15只(A组),虚拟切口+CT26.WT注射30只(B组),模型组(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15只(C组)。再将B组分为B1组15只(未行区域淋巴结切除)、B2组15只(肿瘤埋植7天后行区域淋巴结切除)。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称重及测算体积。结果:A组、B1组、B2组、C组小鼠血清CEA浓度分别为(602.6±52.2)pg/mL、(640.3±37.6)pg/mL、(676.5±56.6)pg/mL、(698.9±45.7)pg/mL,四组小鼠血清VEGF-C浓度分别为(153.5±13.0)pg/mL、(164.6±14.6)pg/mL、(177.1±15.4)pg/mL、(186.0±17.2)pg/mL。B组、C组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相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与B1组相比,B2组、C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均升高(P<0.05);瘤块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区域淋巴结切除可能会使小鼠肿瘤CEA及VEGF-C的表达上调,促进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淋巴结切除 CT26.WT CEA vegf-c
下载PDF
Hif-1α和VEGF-C在结节性胃炎中的表达水平
4
作者 唐婷 孟宪梅 +1 位作者 邵国 年媛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探索Hif-1α和VEGF-C在结节性胃炎中的表达水平,及Hif-1α和VEGF-C通路在结节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室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由内镜下诊断、H.pylori呼气试验筛选出H.pylor... 目的探索Hif-1α和VEGF-C在结节性胃炎中的表达水平,及Hif-1α和VEGF-C通路在结节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室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由内镜下诊断、H.pylori呼气试验筛选出H.pylori(+)结节性胃炎患者及其对照组H.pylori(-)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ylori(+)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每组15例,共45例。采用qRT-PCR测定胃黏膜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结节性胃炎的关系。结果qRT-PCR显示Hif-1α相对表达量在结节性胃炎患者中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相对表达量在结节性胃炎患者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VEGF-C通路可能不参与H.pylori(+)结节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胃炎 HIF-1Α vegf-c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重组人IL-17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VEGF-C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刘式浩 范元春 +5 位作者 刘万川 赵江静 付亚伟 杨家慧 王春洋 张辉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3-935,93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IL-17D(r-hIL-17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传代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用含不同浓度r-hIL-17D(0、10、50ng/mL和100ng/mL)的培养基培养。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目的:研究重组人IL-17D(r-hIL-17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传代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用含不同浓度r-hIL-17D(0、10、50ng/mL和100ng/mL)的培养基培养。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C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上清VEGF-C浓度。结果:10、50、100ng/mL r-hIL-17促进SKOV3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h后,10、50、100ng/mL组SKOV3细胞的VEGF-C mRNA表达高于0n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OV3细胞上清中VEGF-C浓度高于0n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17D可促进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增加VEGF-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SKOV3细胞 IL-17D vegf-c 增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叶鑫 王梦涵 +3 位作者 袁婉婧 胡凡 曾宏亮 谢彪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11期39-42,52,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E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16只裸鼠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人结直肠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E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16只裸鼠接种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构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复方灌胃,两组均隔天给药1次,持续14 d。给药结束后,脱颈处死后剥离瘤体,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R-3、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结果:16只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裸鼠均构建成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VEGFC、VEGFR-3、Vimentin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下调人结直肠癌裸鼠中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VEGF-C、VEGFR-3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Vimentin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表达,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补肾法 结直肠癌 vegf-c VEGFR-3 E-CADHERIN VIMENTIN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VEGF-C表达的抑制与结直肠癌细胞内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奇钰 吴晗 +2 位作者 唐立垚 王雅楠 高峰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了解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用后的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探讨其对CR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不同浓... 目的:了解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用后的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探讨其对CR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不同浓度APS处理后的LoVo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并应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法分析VEGF-C/LYVE-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S作用后的LoVo细胞中VEGF-C和LYVE-1的蛋白表达降低,且随浓度梯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APS作用后的LoVo细胞中VEGF-C和LYVE-1基因的相对荧光表达量随浓度梯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可能参与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CRC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APS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抗淋巴管生成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CRC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vegf-c/LYVE-1 黄芪多糖
下载PDF
miR-455-3p靶向调控VEGF-C对矽肺淋巴管增生的影响
8
作者 王静思 张梦璐 +5 位作者 崔洁 何海兰 刘艺 郭灵丽 郝小惠 刘和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9-1534,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455-3p(miR-455-3p)在大鼠矽肺模型淋巴管增生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miR-455-3p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人淋巴内皮细胞(HLECs)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矽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矽肺模型组气管... 目的探究微小RNA-455-3p(miR-455-3p)在大鼠矽肺模型淋巴管增生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miR-455-3p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人淋巴内皮细胞(HLECs)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矽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矽肺模型组气管内滴注二氧化硅(SiO 2)悬浊液,对照组滴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HE、Mass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淋巴管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内miR-455-3p、VEGF-C表达水平;将miR-455-3p抑制剂(Inhibitors)及其阴性对照(NC)转染至HLECs中,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miR-455-3p、VEGF-C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HLECs迁移能力,基质胶管形成实验检测管状结构形成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55-3p和VEGF-C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矽肺模型组肺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胶原逐渐沉积,且肺内淋巴管增生,肺组织内miR-455-3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C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HLECs转染后,与NC组比较,Inhibitors组细胞内miR-455-3p表达水平降低,VEGF-C水平升高,细胞迁移能力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增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VEGF-C为miR-455-3p的靶基因。结论miR-455-3p可通过靶向调控VEGF-C表达从而影响HLECs的管状结构形成能力,调节淋巴管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55-3p vegf-c 矽肺 淋巴管增生
下载PDF
口腔癌VEGF-C mRNA表达和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于大海 温玉明 +3 位作者 孙劲东 韦山良 谢鸿鹏 庞芳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9-3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VEGF-C与癌周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密度与VEGF-CmRNA表达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VEGF-C逆转录PCR(RT-PCR),血管、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 背景与目的:VEGF-C与癌周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口腔鳞癌组织血管、淋巴管密度与VEGF-CmRNA表达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VEGF-C逆转录PCR(RT-PCR),血管、淋巴管酶组化染色、光镜及图像分析观察血管、淋巴管总体面数密度(TNa)。结果:VEGF-CmRNA表达阳性的淋巴管TNa(26.42±5.85)明显高于阴性淋巴管TNa(17.34±6.48)(P<0.01);VEGF-CmRNA表达阳性的血管TNa(35.16±15.55)略高于阴性的血管TNa(33.49±13.73)(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管TNa(44.19±14.29)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30.61±11.82)增加(P<0.01)、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TNa(30.67±5.76)比无淋巴结转移组TNa(21.94±5.84)增加(P<0.01)。结论:VEGF-C主要介导了癌周淋巴管生成,对血管生成有一定影响;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同时增加可能与VEGF、VEGF-C及其受体的协同表达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 血管 淋巴管 mRNA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VEGF-C在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逄小红 田铧 +3 位作者 刘执玉 李盛梅 刘书涛 田广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6-1169,共4页
背景和目的;近几年研究发现,某些恶性肿瘤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VEGF-C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资... 背景和目的;近几年研究发现,某些恶性肿瘤能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VEGF-C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特异性促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资料尚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比较VEGF-C在两种不同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即人食管鳞癌和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在72例食管鳞癌(其中淋巴结转移29例;无淋巴结转移43例)和2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Ⅰ~Ⅳ级)中的表达,并对VEGF-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未见VEGF-C抗原表达;食管鳞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为38.88%(28/72),其中VEGF-C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2.07%(18/2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3.26%(10/43),在浸润深度T_2、T_3期为58.82%(20/34),在T_1期为21.05%(8/38),结论: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 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VEGF-C是促进食管鳞癌经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食管鳞癌 神经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肿瘤淋巴转移
下载PDF
大肠癌VEGF-C Flt-4表达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中信 贾漪涛 +5 位作者 崔宏伟 乔芳 马洪骏 单保恩 于跃明 杨会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C和Flt-4的表达与淋巴管计数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Flt-4的表达。结果:VEGF-C和Flt-4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VEGF-C阳性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淋...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C和Flt-4的表达与淋巴管计数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行淋巴管染色;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Flt-4的表达。结果:VEGF-C和Flt-4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VEGF-C阳性淋巴管数较VEGF-C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5.16±7.52;17.14±7.22)(P<0.01)。Flt-4阳性淋巴管数较Flt-4阴性淋巴管数明显增多(25.34±7.22,18.93±8.30)(P<0.05)。两者表达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通过激活Flt-4诱导大肠癌间质中淋巴管增生,为肿瘤细胞向淋巴管转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癌 vegf-c FLT-4 淋巴管增生
下载PDF
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VEGF-C表达及增殖、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静 刘安文 +1 位作者 蔡婧 廖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性及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姜黄素作用MCF-7细胞前后VEGF-C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性及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对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姜黄素作用MCF-7细胞前后VEGF-C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其IC50为37μmol/L,随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P<0.05),同时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性(P<0.001)。不同浓度姜黄素可降低MCF-7细胞VEGF-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40μmol/L组比20μmol/L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乳腺癌 vegf-c 侵袭性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VEGF-C、VEGF-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明 勾红峰 +2 位作者 杨雨 曹丹 侯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D在62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D在62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分析VEGF-C、D表达及MLD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率分别是74%(46/62)和82%(51/62);肿瘤边缘MLD(5.387±4.98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900±2.245)(P<0.05)。VEGF-C、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更常见、临床分期也较晚,MLD增加与VEGF-C、D高表达、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VEGF-C和VEGF-D的表达有正相关关系(r=0.691,P<0.001)。结论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中可能通过增加肿瘤周边区域的淋巴管新生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淋巴管生成 vegf-c VEGF-D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晶晶 陈柯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 目的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蛋白表达。结果Id-1、VEGF-C和EGFR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1),Id-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1,P<0.05,P<0.05);VEGF-C和EGFR阳性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Id-1与VEGF-C和EGF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25,P<0.01;rs=0.313,P<0.008)。结论Id-1蛋白参与VEGF-C和EGFR调控,指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癌 ID-1 vegf-c EGFR
下载PDF
HMGB1和VEGF-C/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焱 蒋勇 +3 位作者 史立群 史爱学 彭亦良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结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MGB1和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 目的探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结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MGB1和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MGB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2%,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74%,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38.9%,二者差异显著。而且,HMG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肠癌HMG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结论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vegf-c/D 淋巴道转移 结肠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吕志强 李海刚 +4 位作者 谢德荣 张惠忠 沈溪明 曾韵洁 曾弘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2-113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VEGFR-3是促进恶性肿瘤淋巴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研究VEGF-C和VEGFR-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VEGFR-3是促进恶性肿瘤淋巴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其表达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本文旨在研究VEGF-C和VEGFR-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vesseldensity,LVD)、肿瘤的大小、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复发和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58%)VEGF-C阳性,32例(42%)VEGFR-3阳性。NSCLC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r=-0.32,P=0.018);VEGF-C及VEGFR-3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VD、肿瘤大小及术后生存期有关。NSCLC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相关(r=0.23,P=0.045)。结论:VEGF-C和VEGFR-3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它的高表达提示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vegf-c VEGFR-3 淋巴管形成 预后
下载PDF
VEGF-C和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左涛 黄杰 +1 位作者 谢颂平 郑志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和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EGF-C、E... 目的探讨VEGF-C和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EGF-C、E-cadherin在77例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6%(49/77)和32.5%(25/77),与在10例正常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和1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过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有关(P<0.05),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有关(P<0.05)。VEGF-C、E-cadherin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s=-0.571。结论 VEGF-C高表达或E-cadherin低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E CADHERIN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VEGF-C和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蕊 陈睿 +4 位作者 杨婉华 马湘一 王世宣 卢运萍 马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5-387,474,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导管癌及邻近正常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并将表达结果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导管癌及邻近正常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并将表达结果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导管癌中分别有78%和83%的VEGF-C、VEGF-R3阳性表达,而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散在性弱表达或无表达。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评分中位数为6,而在非淋巴结转移组评分中位数为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VEGF-R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非转移组表达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0、2.0,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VEGF-C与VEGF-R3在乳腺癌的侵袭进展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VEGF-R3 乳腺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VEGF-C和uP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艳春 刘鲁英 +2 位作者 王霞 于宁 杨东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和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VEGF-C和uP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表达与乳...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和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VEGF-C和uP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和uPA在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和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287,P<0.05),并与乳腺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VEGF-C和uPA高表达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的生存期。结论 VEGF-C和uP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C和uPA的表达可辅助用于乳腺癌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vegf-c UPA
下载PDF
VEGF-C、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杜宏道 盛薇 +1 位作者 高希涛 张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成、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成、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中VEGF-C、CXCR4的表达。结果 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CXCR4的表达率分别为76.4%、58.3%,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CXCR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管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VEGF-C、CXCR4在介导乳腺癌细胞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乳腺纤维腺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