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ke Swarm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Case Studies in East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Junggar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Qianwen LI Jinyi LIU Jian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Dykes are a special kind of intrusive rocks which were formed by deep magma intruded into the existing brittle fractures in the crust.Dykes swarms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are very significant to re-construc... Dykes are a special kind of intrusive rocks which were formed by deep magma intruded into the existing brittle fractures in the crust.Dykes swarms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are very significant to re-construct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sia Case Studies in East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junggar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yke Swarm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下载PDF
Ordovician radiolarians from the Yinisala ophiolitic melang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ZONG RuiWen WANG ZiZhang +4 位作者 GONG YiMing WANG GuoCan XIAO Long WANG ZhiHong FAN RuoY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76-783,共8页
The Yinisala ophiolitic melang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Xiemisitai Mountains in western Junggar (NW China), and is composed of mafic-ultra mafic rocks, siliceous blocks, marble (marbleized limestone... The Yinisala ophiolitic melang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Xiemisitai Mountains in western Junggar (NW China), and is composed of mafic-ultra mafic rocks, siliceous blocks, marble (marbleized limestone) and pyroclastic rocks, which all crop out as faulted blocks. Rich radiolarian and sponge spicule fossils are found in the siliceous rock for the first time. There are six genera of radiolarians (including one gen. et sp. Indet.) belonging to two families: Inaniguttid gen. et sp. Indet., Inani- gutta sp., Inanibigutta sp., Inanihella bakanasensis (Nazarov), Triplococcus acanthicus (Danelian and Popov), Antygopora sp., which are identified to be of late Early to Middle Ordovician age, representing the upper limit of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Yinisala ophiolite melange. The ophiolit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Early Cambrian-Middle Ordovician oceanic environment, probab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arly Paleozoic Paleo-Asian Ocean,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iliceous rock and associated deep-water fossils. The Yinisala, Taerbahatai, and Hongguleleng ophiolitic melange belts can be correlated as a suite of unified subduction accretionary complex, which extends eastward to the eastern Junggar. We consider that there existed an ancient ocean connecting the east and west of northern Junggar in the Early Cambrian-Middle Ordovic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junggar Yinisala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RADIOLARIANS ORDOVICIAN siliceous blocks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of native arsenic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被引量:18
3
作者 AN Fang & ZHU YongFe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Native arsenic together with comb quartz and stibnite is found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It is anhedral with various grain size (<0.001 to 2 mm), and contains 98 wt% to 98.7... Native arsenic together with comb quartz and stibnite is found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It is anhedral with various grain size (<0.001 to 2 mm), and contains 98 wt% to 98.7 wt% As. Micro-granular electrum, the main auriferous mineral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is commonly enclosed in or closely accompanied by native arsenic. Three ore-forming paragenetic stages could be identified. Native arsenic mainly formed at stage II which is also the major stage for gold deposition. Mineral assemblage formed at this stage is native arsenic-stibnite-electrum-arseno- pyrite-miargyrite-freibergite-pyrrhotite-pyrite. Based on native arsenic and its coexisting minerals, the temperature (230 to 170℃), oxygen fugacity (logfO2 = -42―-56.5) and sulfur fugacity (logf S2 = -13.3― -16.6) of stage II are estimated.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 the temperature, sulfur fugacity and S2- concentra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 decrease obviously, whereas the A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Coexistence with native arsenic of electrum and its contents of 0.5 wt%―1.3 wt% As suggest that As is important to transport Au when S2-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n hydrothermal fluid. Crystallization of native arsenic induced the deposition of electrum and consequently the formation of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砷金矿 金矿床 新疆 中国 二阶段估计 西北 浓度增加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Pillow Basalts in Western Karamay from West Junggar,NW China
4
作者 YANG Gaoxue LI Yongjun +3 位作者 TONG Lili SHEN Rui LI Ganyu YANG Baok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44-1044,共1页
Recently, we carried out th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1303027) and focused on pillow basalts in western Karamay from West Junggar. The detailed geological survey at a scale of 1:500 disting... Recently, we carried out th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1303027) and focused on pillow basalts in western Karamay from West Junggar. The detailed geological survey at a scale of 1:500 distinguished an assemblage of accretionary complex in western Karamay.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consists of pillow basalt, mudstone, turbidite and abyssal radiolarian chert interlayered with tuff (Fig. 1a). The great concern in the study area is the large-scale pillow la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Pillow Basalts in western Karamay from West junggar NW China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与重点领域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勇 胡素云 +4 位作者 龚德瑜 尤新才 李卉 刘海磊 陈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0,512,共12页
基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数据,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与生烃演化模拟实验,评价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刻画规模有效源灶分布,厘定天然气成因来源,优选有利勘探领... 基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数据,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与生烃演化模拟实验,评价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刻画规模有效源灶分布,厘定天然气成因来源,优选有利勘探领域。结果表明:(1)风城组为1套倾油型烃源岩,但滞留液态烃有利于晚期裂解成气,具有生气潜力大、晚期规模成藏的特点;(2)风城组烃源岩最大厚度可达900 m,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已进入规模生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 m^(3)/km^(2)的面积约6 500 km^(2);(3)环中央坳陷西部发现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的天然气主要为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高熟油型气,其他则为来自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的煤成气;(4)中央坳陷西部天然气勘探需重点关注源边构造型、源边地层型、源内页岩气型和源内构造型4种类型的有利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央坳陷西部 下二叠统风城组 生气潜力 气源对比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卞保力 刘海磊 +2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厚度为100~300 m,面积约为5 400 km2,整体进入生凝析油—干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为凹陷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气源。(2)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复杂,爆发作用形成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可形成物性较好的风化壳型储层。石炭系—二叠系大型不整合面和广泛发育的深大断裂是重要的输导体系,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为凝析气成藏提供了保存条件,油藏主要分布在高部位,气藏分布于低部位。(3)通过“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技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联合时-频电磁技术(TFEM),实现了石炭系火山岩的精细刻画,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石西1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火山岩 风城组烃源岩 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 不整合面 深大断裂 “两宽一高”技术 时-频电磁技术 石炭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低程度风化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与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慧妹 孟凡超 +3 位作者 王千军 陈林 张曰静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8,共12页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 为解决低风化程度的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划分及火山岩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的难题,利用研究区28口井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整体风化程度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土壤带、水解带、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母岩带的6层划分方案。利用研究区玄武安山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4种测井数据,结合过采样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淋滤带、崩解带、蚀变带进行分类判别,准确率达87.8%。综合分析认为:低风化程度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结构带发育程度、横纵向分布等具有非均质性;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和断裂作用的控制,淋滤带、崩解带是主要有利储层发育区,常分布于古地貌的斜坡地带,一般厚度在350 m以内;受断裂作用影响,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可达4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风化程度火山岩 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决策树判别模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西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
8
作者 苟宇杰 张凤奇 +5 位作者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刘海磊 蒋文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0,共15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基于钻井、测井、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运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和交会图版法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超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定量表征目的层不同成因类型超...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及周缘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基于钻井、测井、实测地层压力等资料,运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和交会图版法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超压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定量表征目的层不同成因类型超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深层二叠系不同岩性地层超压成因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层超压成因主要为生烃和欠压实作用,其中生烃作用占主导;泥岩盖层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作用;而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储层超压成因主要为超压传递和欠压实作用。②研究区风城组烃源岩生烃增压自早二叠世开始,现今达到最大,不同构造部位增压大小差别较小,烃源岩层超压主要分布于39.43~49.16MPa,但其贡献率具有明显差异,凸起区较大,而凹陷区较小;凸起区和凹陷区生烃增压对总超压贡献率分别为84.49%~94.41%和65%~67.3%,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增压大小与风城组具有相似的规律;欠压实作用对泥岩盖层超压的贡献率一般为100%。③研究区二叠系储层超压传递增压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以及古近纪至今,其贡献率在不同凸起区存在明显差异,达巴松凸起和石西凸起分别为21.86%~23.35%和100%。厘清研究区深层、超深层超压的分布规律,可以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压成因 演化特征 定量评价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南西段清水河组底部砂砾岩体成因机制及发育模式
9
作者 王柯 周勇 +3 位作者 王剑 高崇龙 刘明 任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9,共20页
准南清水河组底部砂砾岩段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和发育控制因素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准南西段清水河组下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录井、岩心、野外露头及实验... 准南清水河组底部砂砾岩段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和发育控制因素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准南西段清水河组下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录井、岩心、野外露头及实验分析数据,对砂砾岩体的岩相、岩相组合及沉积展布进行分析,并探讨砂砾岩体沉积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准南西段清水河组低位及湖侵域识别出6种岩相及6种岩相组合类型。不同部位砂砾岩成因类型不同,西段南部高泉地区清水河组低位及湖侵域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北部卡因迪克地区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清水河组沉积期准南西段砂砾岩沉积受源区母岩性质、供源强度及古气候影响,其中,物源区母岩性质及供源强度控制砂砾岩体的沉积类型及规模,古气候影响母岩区风化剥蚀程度及沉积搬运环境。结合控制因素和沉积特征建立准南西段清水河组低位及湖侵域的南部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发育模式,可为砂砾岩体的成因判别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西段 清水河组 砂砾岩体 成因机制 发育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10
作者 胡志伟 毛广振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1-12,23,共13页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已发现砂岩型铀矿点,其中新近系沙湾组铀矿化分布较广。前人对该地区铀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但铀成矿条件尚不明确。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非常重要。笔者通...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已发现砂岩型铀矿点,其中新近系沙湾组铀矿化分布较广。前人对该地区铀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但铀成矿条件尚不明确。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古水文地质演化分析铀成矿的水动力条件,通过水化学组分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铀矿勘探和石油资料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砂体特征、沉积相特征、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改造作用,揭示了沙湾组一段3个砂组的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和铀成矿有利地段。研究表明,在扇三角洲前缘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交汇处、断裂带两侧,128团地段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铀成矿作用持续时间长,具有最有利于铀矿富集的水文地质条件;塔岔口次之,126团的铀成矿条件最弱。各砂组中,以3砂组最好、1砂组次之,2砂组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砂岩型铀矿 沙湾组 铀成矿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西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
11
作者 乔桐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为2.70%~16.10%,平均为12.10%,渗透率为0.016~109.000 mD,平均为14.170 mD,属于中孔、低渗储层,与下伏的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②研究区凝析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等特征,正构烷烃以低—中碳数为主,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的产物。③研究区凝析气藏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集中,分别为-37.40‰~-36.84‰与-27.55‰~-26.54‰,为腐殖型烃源岩裂解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④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早期生成的凝析油气经过不断调整最终于新近纪早期充注形成凝析气藏,从成藏至现今储层流体组分未发生改变,油气藏相态类型也未发生改变,为原生型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藏 腐殖型裂解气 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油气藏相态类型 三工河组 侏罗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2,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发育受基底卷入与顺层滑脱联合与差异控制下的空间断褶体系,褶皱发育受断层控制,褶皱与断层相互叠加形成构造楔、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等复合构造样式,表现为多期活动特征。研究区按构造变形性质及变形差异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3个构造带;其中,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与第一排断褶带重合,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发育基底卷入式大型构造楔、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与前倾双重构造,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高;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包括第二和第三排断褶带,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发育断展褶皱,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低,构造垂向上具有分层差异,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表现为由强至弱。挤压应力作用的时期和强度、滑脱断层的向北滑脱、构造楔的楔入长度及推挤距离、滑脱层的厚度和上覆地层厚度,以及沉积时代、沉积速率和岩性差异等因素是引起研究区构造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原因。该结果对明确研究区构造发育及下一步油气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 山前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勇 王智强 +3 位作者 庞燕青 邓世坤 王超 洪鹏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8,共13页
利用岩石热解、镜下观察、热演化史分析、生烃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手段,从岩性、有机质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规模有效烃源灶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岩石热解、镜下观察、热演化史分析、生烃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手段,从岩性、有机质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规模有效烃源灶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坳陷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为一套纹层不明显的泥岩沉积,岩性包括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灰色含炭粉砂质泥岩等,局部颜色深。(2)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生烃潜力一般且样品间差异性明显,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岩石热解氢指数HI一般小于100 mg/g,为倾气型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大,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4%~1.56%,平均1.06%,产率指数PI为0.05~0.74,平均0.33,总体位于主生油窗,现今沙湾凹陷、盆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分别处在生油高峰晚期、生凝析油/湿气和生干气阶段;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差别大,TOC值为0.29%~9.16%,平均0.85%,生烃潜量(S1+S2)为0.29~3.16 mg/g,平均0.74 mg/g,样品中差烃源岩和中等—好烃源岩各占50%。(3)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以浅湖沉积为主,处于淡水、弱氧化环境,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几乎无碳酸盐输入,岩性、沉积环境均与风城组烃源岩差异大,生烃潜力更小。(4)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中心为盆1井西凹陷,发育规模大,其中烃源岩厚度大于100 m的区域面积达16 000 km2,生烃强度大于500×10^(4)t/km^(2)的烃源岩分布面积达6 800 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烃源岩 生烃热模拟 下乌尔禾组 二叠系 西部坳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吴德文 张远飞 +3 位作者 贺昕宇 蔡厚安 张金良 袁继明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0期1974-1987,共14页
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分析是本团队研制的一套用于地球化学数据信息挖掘与地质分析的新技术方法。本文利用西准噶尔地区1∶20万化探数据,从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特征的角度,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分布及异常地质... 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分析是本团队研制的一套用于地球化学数据信息挖掘与地质分析的新技术方法。本文利用西准噶尔地区1∶20万化探数据,从地球化学元素序结构特征的角度,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分布及异常地质特征等,并对其找矿潜力作出评价。分析认为,西准噶尔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应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区内Au、Ag、As-Sb-Hg、Mo-W-Bi和U-Be等元素或元素组合异常表现较为强烈,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地球化学数据 元素序结构特征 元素异常分布 找矿潜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杨 杨海波 +3 位作者 郭文建 蒋文龙 王韬 任海姣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3,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阶段及油气成藏过程认识不清。根据取心、测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和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恢复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确定不同生烃阶段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分析烃源岩生...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阶段及油气成藏过程认识不清。根据取心、测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和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恢复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确定不同生烃阶段与构造演化的匹配关系,分析烃源岩生烃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建立两期生烃、两期调整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二叠系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在侏罗纪开始成熟,分别于早白垩世、古近纪末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现今多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二叠系烃源灶位于凹陷中心及前哨次凹,风城组、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最高分别为5.62×10^(6)、1.02×10^(6) t/km^(2)。两套烃源岩错峰生烃为研究区奠定持续供烃背景,与构造调整、多套储层共同控制研究区油气纵向立体成藏,早期生成的油气多向石西—莫北凸起等环凹高部位运聚成藏,晚期形成的高熟天然气在近源的前哨2井区聚集成藏,油气的多期充注及调整在研究区内形成4类油气藏--早期新生古储油气藏、中期次生调整油气藏、晚期中浅层高熟气藏和源内非常规油气藏,前哨地区、石西—莫北凸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该结果为盆1井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史 生烃史 成藏模式 二叠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下二叠统地层发育特征研究
16
作者 高剑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7-49,共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靠近天山山前带,大量出露下二叠统地层,其中大部分层段的岩性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叠置为主。尽管前人对该区的构造沉积及其油气成藏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关成果。但由于该区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其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靠近天山山前带,大量出露下二叠统地层,其中大部分层段的岩性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叠置为主。尽管前人对该区的构造沉积及其油气成藏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关成果。但由于该区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其构造沉积环境复杂,对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互层沉积的地层发育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原始盆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缘西段 下二叠统 火山岩—沉积岩 地层序列 地层发育特征
下载PDF
RF-RTM成像方法研究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线性台阵下方地壳结构
17
作者 姜小欢 黄荣 +4 位作者 朱露培 卢占武 罗银河 张荣堂 徐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8-368,共11页
本文基于2017年7月8日至2017年8月2日在西准噶尔地区布设的一条100 km的线性台阵,从记录的三分量波形数据中计算出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逆时偏移(RF-RTM)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地壳结构成像结果。结果表明测线下方扎伊尔山和准噶尔盆... 本文基于2017年7月8日至2017年8月2日在西准噶尔地区布设的一条100 km的线性台阵,从记录的三分量波形数据中计算出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逆时偏移(RF-RTM)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地壳结构成像结果。结果表明测线下方扎伊尔山和准噶尔盆地结构差异较大:扎伊尔山下Moho界面平均深度为42 km,横向连续且起伏较小;准噶尔盆地下方地壳结构成像结果较复杂,盆地基底延伸至3 km深,盆地下方Moho界面沿着测线走向(北西-南东)深度逐渐加深,在测线最南东端达到50 km;另外,在准噶尔盆地下方35 km深处可看出一明显的速度异常界面,推测可能是由古生代大洋岩石圈残片造成。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西准噶尔地区的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逆时偏移 密集台阵 西准噶尔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梦雅 王江涛 +5 位作者 刘龙松 李卉 陈海龙 蒋中发 王学勇 刘海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薄片、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来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勘探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天然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70.93%~96.55%,平均值为81.78%,总体为湿气。碳同位素分布相对较广,甲烷碳同位素值为−41.62‰~−30.42‰,平均值为-34.75‰,天然气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乙烷碳同位素值为−31.69‰~−24.16‰,平均值为−27.50‰,可见天然气成因以煤型气为主,其次为混合成因气。C7轻烃化合物中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甲基环己烷相对质量分数为32.14%~58.37%,平均值为38.84%,正庚烷相对质量分数为25.37%~56.56%,平均值为47.79%。②研究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复杂,主要来自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煤型气及其与风城组油型气的混合气,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油型气较少。③研究区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多种岩性储层发育,断裂和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深层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了输导体系,且石炭系的古凸起和二叠系的岩性圈闭形成互补之势,对天然气在斜坡区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侧向遮挡作用。④研究区鼻凸构造带石炭系火山岩和洼槽二叠系风城组碎屑岩2类规模较大的勘探领域是下一步盆1井西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 火山岩 碎屑岩 下乌尔禾组煤型气 风城组油型气 石炭系—二叠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社会学视角梳理准噶尔盆地极浅层超稠油开发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兰婷 王学忠 +4 位作者 王建勇 刘小波 周正 陶建强 曹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24期5-11,17,共8页
基于社会学视角梳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极浅层超稠油开发经验。油田开发属于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领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提高开发决策水平非常重要。社会学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社... 基于社会学视角梳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极浅层超稠油开发经验。油田开发属于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领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提高开发决策水平非常重要。社会学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值得理工科背景的油田开发人员学习借鉴。春风油田主要发育薄浅层砂岩稠油油藏,开发伊始就确定5年建成百万吨级油田目标,而且这一目标在2015年如期实现,并稳产至今。以春风油田水平井、氮气、降黏剂、蒸汽吞吐复合开发技术为核心,“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深入,陆续在春风油田周边发现极浅层新区块。为此,引入地质浅孔连续取心技术,应用短半径水平井技术钻成一批水平井,为春风油田极浅层超稠油开发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开发经验 极浅层 超稠油 准噶尔盆地西缘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科迪巴依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式
20
作者 陈孝聪 华北 +2 位作者 唐小东 王锋 李文杰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科迪巴依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的东部,地处西准噶尔地区哈图金矿成矿带的西段。该矿床地质勘查圈出了4条金矿化蚀变带(编号Ⅰ—Ⅳ),金矿赋存于褐铁矿化碎裂化凝灰质粉砂岩中。Ⅱ2、Ⅲ1为主矿体,长度360~750 m,厚度1.0~3.4 m,... 科迪巴依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的东部,地处西准噶尔地区哈图金矿成矿带的西段。该矿床地质勘查圈出了4条金矿化蚀变带(编号Ⅰ—Ⅳ),金矿赋存于褐铁矿化碎裂化凝灰质粉砂岩中。Ⅱ2、Ⅲ1为主矿体,长度360~750 m,厚度1.0~3.4 m,金品位w(Au)=0.46×10^(-6)~6.51×10^(-6)。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显示,科迪巴依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等因素的控制,属于接触交代型金矿床。结合矿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迪巴依金矿 控矿因素 找矿模式 西准噶尔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