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武术家庭代际传递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向春玉 侯照杰 +2 位作者 米晓宇 李守培 阳家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8,共11页
运用文献研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基于具有三代及以上传递武术家庭的访谈内容,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析中国武术的家庭代际传递现象。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家庭代际传递在汉时已初具雏形,明清时期不断丰富完善直至今日。结合马... 运用文献研究、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基于具有三代及以上传递武术家庭的访谈内容,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析中国武术的家庭代际传递现象。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家庭代际传递在汉时已初具雏形,明清时期不断丰富完善直至今日。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中国武术家庭代际传递延续发展的主要影响机制表现为,习武者生活需要的生存诉求、强体健心和防身自卫的安全诉求、心理归属和内在认同的情感诉求、内部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诉求,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依托、以“业缘”为主导则是其主要形式。伴随近现代以来生存环境与功能需求的变迁、传承形式与传播路径的扩充、价值理念与理论知识的革新,中国武术的家庭代际传递呈现出被迫中断、边界拓展、文化反哺的嬗变现象。对此,提出中国武术家庭代际传递的发展方略:(1)丰富武术家庭代际传递的价值内涵,引导、提升子代的兴趣和意愿;(2)明晰武术家庭代际传递走向,优化武术家庭代际传递方式;(3)准确剖析和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强化武术家庭代际传递的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家庭代际传递 影响机制 传递方式 嬗变现象
下载PDF
武术本质论 被引量:27
2
作者 曾于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2,共8页
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武术的现象与本质。提出武术的共同本质是技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武术功法、武术艺术的特殊本质分别是技击含义、技击对抗、技击功力、技击艺术。并对武术本质的成因、作用及原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武术现象 共同本质 特殊本质
下载PDF
作为体悟的中华武术文化现象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素静 王海泊 马振水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2-84,共3页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的联系进行了概述,并重点从儒家、道家、佛教三个方面,解读了中华武术文化现象。旨在完善中华武术的体悟思维观,发扬中华武术体悟的文化特质,更好地诠释中华武术的体悟过程。
关键词 体悟 中华武术 文化现象 儒家 道家 佛教
下载PDF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勤超 朱瑞琪 李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4,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进行批判与反思。二十余年来,中国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探索,始于争霸,亦止于争霸。武术散打争霸赛事成少败多,普遍存在高开低走、趋于失败;...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进行批判与反思。二十余年来,中国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探索,始于争霸,亦止于争霸。武术散打争霸赛事成少败多,普遍存在高开低走、趋于失败;主体缺失,缺乏职业拳手参赛;虚假繁荣,没有核心盈利模式;过于强调争霸,而忽略了赛事的品牌建设等诸多问题。武术散打赛事热衷于"争霸",意欲打造一个现实版的武林争霸;国内争霸旨在散打"王"的生产与再生产;国际争霸折射出民族主主义情结;争霸叙事是官方垄断参赛主体前提下的市场化探索。后续武术散打赛事的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业化定位;构建价值链,提升赛事情感与IP价值;淡化争霸情结,强化品牌与兼容意识;同时把握政策机遇,加快市场化与职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散打赛事 争霸现象 批判 反思
下载PDF
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侯胜川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消费社会的视角探究了当代中国的生存空间问题。研究认为当代武术消费体现出全面的意义,包括武术符号、武术意象、武术民族主义消费等;尽管武术在当代的生存无法摆脱消费社会的逻辑,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消费社会的视角探究了当代中国的生存空间问题。研究认为当代武术消费体现出全面的意义,包括武术符号、武术意象、武术民族主义消费等;尽管武术在当代的生存无法摆脱消费社会的逻辑,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过度消费造成武术发展的面目全非。同时,研究认为散打的出现是文化在循环的结果;最后研究认为当代武术的生存空间是一种丰盛中的贫困,即一种虚假的丰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武术 丰盛 虚假
下载PDF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大赛Choking现象个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连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51-56,共6页
对一名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期间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动态和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该运动员发生Choking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高压的影响下产生了认知焦虑、躯体焦虑、自信心焦虑和社会焦虑,并对比赛效能... 对一名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期间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动态和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该运动员发生Choking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高压的影响下产生了认知焦虑、躯体焦虑、自信心焦虑和社会焦虑,并对比赛效能感产生了严重的负影响,导致比赛失误.最后通过本个案研究提出Choking突变模型,对预测比赛成绩和指导运动员大赛前的心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高水平运动员 CHOKING现象 个案研究
下载PDF
马保国现象:一个传统武术江湖人士的人设特征解读 被引量:19
7
作者 路云亭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4,共8页
文章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马保国现象进行分析。马保国是自媒体时代的新型江湖艺人,他将自我塑造成沉浮于市井的文、武兼备之人,并对自身武学品格做出深度描述,打造出全知全能的武师形象。除了对自己的尚武业绩做出虚饰性宣传,还试图占据道... 文章运用社会学理论对马保国现象进行分析。马保国是自媒体时代的新型江湖艺人,他将自我塑造成沉浮于市井的文、武兼备之人,并对自身武学品格做出深度描述,打造出全知全能的武师形象。除了对自己的尚武业绩做出虚饰性宣传,还试图占据道德制高点,对古典完人形象进行再度扮演。他塑造的海归武师角色,更像是走向社会表演的非尚武类武者,他并未真正走进中国传统武术,也并非武术高手,却竭力在各种场合扮演武林高人的角色,最终在实战中败下阵来。“马保国事件”可能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内部革新,成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武术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保国现象 江湖艺人 社会角色 传统武术 现代体育
下载PDF
武术发展中的失真现象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衍金 吕韶钧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武术发展的失真现象并探析其原因。主要结论:武术失真现象表现为武术整体结构的支离与性能的改变,文化内涵消失与技法的弱化以及武术信息的虚假与功能的夸张,客观性真实的变化和建构性真实的存在是武术失真的原因。...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武术发展的失真现象并探析其原因。主要结论:武术失真现象表现为武术整体结构的支离与性能的改变,文化内涵消失与技法的弱化以及武术信息的虚假与功能的夸张,客观性真实的变化和建构性真实的存在是武术失真的原因。建议:要正确认识武术发展中的失真,避免肆意建构真实的发生,促进武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失真现象
下载PDF
宋代“将门”现象与武举制度相互拱卫的历史效应分析
9
作者 彭雪燕 崔怀猛 郇昌店 《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全面阐述宋代"将门"现象的历史价值和宋代武举制度的特征表现,进一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认为:"将门"现象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代"将门"...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全面阐述宋代"将门"现象的历史价值和宋代武举制度的特征表现,进一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认为:"将门"现象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代"将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政者对于武备人才选拔和任用。如何有效地遏制"将门"现象的滋生蔓延,创新和改造武备人才选拔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宋代武举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将门现象的历史惯性效应,宋代武举制度在科考内容、选拔标准、培养规模,以及武举人才任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异化现象,导致宋代的武举制度未能起到"武举本求将帅之才"的效果,并最终形成"宋之不武"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将门现象 武举制度 拱卫效应
下载PDF
解读我国古代女性习武现象
10
作者 肖丹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3-75,共3页
运用史料收集法、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中国古代女性习武现象进行解读,并得出结论.从结论反映出,古代女性通过习武,在追求男女平等、自身权力等方面有着无畏世俗的特殊品质.她们的行为为今天更好地开展女性武术和女性... 运用史料收集法、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中国古代女性习武现象进行解读,并得出结论.从结论反映出,古代女性通过习武,在追求男女平等、自身权力等方面有着无畏世俗的特殊品质.她们的行为为今天更好地开展女性武术和女性体育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对女性运动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女性 古代 现象 解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文化现象:一种由巧至美而雅的身体符号标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昊阳 苏健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为挖掘武术文化内核,解读武术思想精神,诠释武术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武术符号标识的命题,深化对武术文化主体的再认知与再诠释。研究认为,武术在涵摄“更新与进化”的文化牵引下... 为挖掘武术文化内核,解读武术思想精神,诠释武术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武术符号标识的命题,深化对武术文化主体的再认知与再诠释。研究认为,武术在涵摄“更新与进化”的文化牵引下,实现了从实用之技术到审美之艺术再到理想之精神的文化擢升。其技术符号标识在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以“巧”为核心的技术思维方式;其艺术符号标识是以技术之巧为基础,在对本体形→意→神由外而内的艺术雕饰过程中,赋予了武术华夏审“美”的艺术韵味;其精神标识是在“超越有限之美”后,将德与礼交织出的“雅”敛迹于内在人格的最深处,使武术的修行逐渐由无序到有序、由感知到内省、由形健而质善,以此在规约中求得雅的人格境界。进而归纳和推理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武术符号标识——由巧至美而雅,来厘定武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确立武术的话语立场,使其成为一种中国式的文化认同方式和话语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文化现象 符号标识
原文传递
武术训练之反思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贝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当代武术训练中的缺失现象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目的:用批判的思维对武术训练中的缺失现象进行反思,倡导习武者更好地练习武术,更好地发扬武术精神。研究表明,很多习武者不注重武术动作精神的练... 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当代武术训练中的缺失现象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目的:用批判的思维对武术训练中的缺失现象进行反思,倡导习武者更好地练习武术,更好地发扬武术精神。研究表明,很多习武者不注重武术动作精神的练习与表达;很多习武者在学练武术时缺少思考与体悟的思想意识;很多习武者失去了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很多习武者在训练中缺乏合理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技能训练;很多习武者抛弃了武术的追求与坚守。主要结论:习武者应对武术训练中的缺失现象进行认真反思,加强武术动作精神的训练,加强思考与体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树立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加强心理调控及心理技能训练,树立正确的武术价值观及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训练 现象反思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