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of Granite from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South China:Implications for Exhumation History and Ore Preservation
1
作者 SUN Yue CHEN Zhengle +4 位作者 PAN Jiayong HUO Hailong LI Haidong SUN Junjie XU Guangch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0-440,共11页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granite-related U regions in South China.In this paper,we contribute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anling Metallogenic Belt,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granite-related U regions in South China.In this paper,we contribute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nd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to constrain the exhumation history and evaluat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Nine Triassic outcrop gran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yield AFT ages ranging from 43 to 24 Ma with similar mean 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s ranging from 11.8±2.0 to 12.9±1.9μm and Dpar values between 1.01 and 1.51μm.The robustness time-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of samples from the hanging wall of Huangpi fault show that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experienced a time of monotonous and slow cooling starting from middle Paleocene to middle Miocene(~60-10 Ma),followed by relatively rapid exhumation in the late Miocene(~10-5 Ma)and nearly thermal stability in the Pliocene-Quaternary(~5-0 Ma).The amount of exhumation after U mineralization since the Middle Paleogene was estimated as~4.3±1.8 km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thermal history model.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ages of U deposits in the Xiazhuang ore field are mainly before Middle Paleocene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epths are more than 4.4±1.2 km.Therefore,the exhumation history since middle Paleocene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tite fission track exhumation history ore preservation xiazhuang Uranium ore field South China
下载PDF
贵东岩体与下庄铀矿田年代学特征
2
作者 朱卫平 陈正乐 +2 位作者 谢民英 潘家永 王勇峰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918-933,共16页
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 贵东岩体是华南南岭地区EW向大东山—贵东—五里亭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庄铀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前人针对贵东岩体、下庄铀矿田以及发育其中的岩脉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测试工作,获取了丰富的年龄数据。本文总结了该区年代学研究进展与特征,结果表明:1)贵东岩体是由加里东—燕山期岩浆组成的复式岩体,其形成年龄为450~151 Ma,自东向西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岩体(246~214 Ma)和燕山期岩体(189~151 Ma),其分布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老的规律。下庄矿田发育NWW、NEE和NNE向3组基性岩脉,岩脉形成年龄为211~91 Ma,按年龄段可进一步划分为5组:211~185 Ma、~180 Ma、145~139 Ma、110~100 Ma和93~91 Ma,为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下庄矿田铀成矿作用自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中新世,年龄为175~20 Ma,铀成矿作用可划分为5期6阶段:中侏罗世铀成矿作用(175~162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138~123 Ma、113~100 Ma)、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96~66 Ma)、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其中138~123 Ma、96~54 Ma为该区铀主成矿期。2)根据年代学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可将贵东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划分为8期、12个阶段:①加里东中晚期岩浆活动(450~418 Ma),主要在贵东岩体北部与东部外围发育次火山岩和花岗岩体;②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246~214 Ma),以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花岗岩浆活动为主;③燕山早期基性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211~162 Ma),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基性岩脉活动(211~200 Ma)、早侏罗世花岗岩浆活动(~180 Ma)、中侏罗世基性岩脉与晶质铀成矿作用(179~162 Ma);④燕山期岩浆活动(163~139 Ma),该时期形成了贵东西部的燕山期岩体,可划分为中侏罗世晚期花岗岩浆活动(163~151 Ma)和晚侏罗世岩浆活动(145~139 Ma)2个阶段;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138~100 Ma),进一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早期铀成矿作用(138~123 Ma)和早白垩世晚期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113~100 Ma);⑥燕山晚期晚白垩世铀成矿作用及基性岩脉活动(96~66 Ma),为主成矿期之一;⑦喜山期古新世铀成矿作用(65~54 Ma);⑧喜山期始新世—中新世铀成矿改造作用(52~20 Ma)。3)区内岩体和铀成矿作用的形成时间均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加里东期岩体(450~418 Ma)、印支期花岗岩体(238~220 Ma)、燕山期岩体(163~151 Ma)、基性脉岩活动(211~91 Ma)、铀成矿作用(138~123 Ma、96~54 Ma),铀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说明铀成矿并非岩体同期作用的产物。每期铀成矿作用之前都发育一期基性岩脉活动,显示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活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东岩体 基性岩脉 下庄铀矿田 成岩年龄 成矿年龄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潜力预测
3
作者 苏昌灯 《贵州地质》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粤北下庄铀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粤北贵东岩体的外接触带变质砂岩中,受北北东向构造、热液活动、岩性及接触带共同控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测试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铀矿体成矿期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进行测试,测... 粤北下庄铀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粤北贵东岩体的外接触带变质砂岩中,受北北东向构造、热液活动、岩性及接触带共同控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测试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铀矿体成矿期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含铀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50.0℃~252.0℃,流体盐度为0.411~4.857 wt%NaCl eqv,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活动范围。坪田地区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含矿构造发育、围岩蚀变强烈及低温、低盐度的含矿流体特征,是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也是下庄铀矿田开展花岗岩外带型铀矿找矿潜力较大的重要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矿床 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流体包裹体测温 热液活动 找矿潜力
下载PDF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n Magmatic Rocks and Gold Deposits in Shizishan Ore-Field of Tongling,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晓春 陆三明 +2 位作者 谢巧勤 储国正 熊亚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17-625,共9页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matic rocks and gold deposits in Shizishan ore-field of Tongling were studied. Three types of the magmatic rocks have almost the sam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Eu and...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matic rocks and gold deposits in Shizishan ore-field of Tongling were studied. Three types of the magmatic rocks have almost the sam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Eu and Ce anomalous values, and ∑REE, ∑LREE/∑HREE regular chang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ir magmas come from the same source and their digenetic mechanism i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three gold deposits, the mineral ores and related altered rocks have similar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nd sharp Eu positive anomalous values. The REE contents reduced from the magmatic rocks to skamization or alteration magmatic rocks, skam type ores, sulphide type ores, wall-rocks limestone or marble. The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s and related rocks show that primary fluids originated from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in lower pressure of shallow crust,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gained REE and mineralization elements further from leaching the magmatic rocks, then superimposed and reformed the limestones or marbles and deposited ore-form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 geochemistry magmatic rocks gold deposits Shizishan ore-field TONGLING rare earths
下载PDF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indium in pyrite: A case study of Dachang tin ore-field 被引量:2
5
作者 Yong-sheng CH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197-2208,共12页
To reveal the occurrence state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dispersed element indium in pyrite, the petrology,mineralogy,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 physics were researched detailed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 To reveal the occurrence state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dispersed element indium in pyrite, the petrology,mineralogy,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 physics were researched detailed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pyrite is mainlycomposed of massive structure, disseminated structure, vein structure, reticular structure, comb structure and so on. Generally, thepyrite coexists with sphalerite, marmatite, pyrrhotite, chalcopyrite, galena, and arsenopyrite. And the texture of pyrite primarilyconsists of the metasomatic texture, solid solution texture, idiomorphic?hypidiomorphic granular texture, and disseminated texture.The content of indium in pyrite ranges from 0.491×10?6 to 65.1×10?6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4.38×10?6. Yet, the indium content inthe Gaofeng deposi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afulou and Tongkeng deposit, showing a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supernormalenrichment. Besides, the cadmium content in pyrite is also higher than other dispersed elements, and similarly the abnormalenrichment of cadmium in the Gaofeng deposit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In and Cd, orTl, 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and Re.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out a positive o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and Ga. Theelement zinc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nrichment of indium, which can possibly facilitate to the migr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dispersed element in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ed element indium PYRITE lattice structure enrichment regularity cassiterite-sulfide deposit Dachang ore-field
下载PDF
铀矿区花岗岩锆石定年的“高铀效应”:来自鲁溪和下庄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的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佳 巫建华 +2 位作者 刘晓东 王凯兴 刘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9-460,共12页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其中的复式花岗岩体已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年龄,基本上构筑了下庄铀矿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演化系列。分析前人数据发现,不同学者获得的同一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差别较大,最...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其中的复式花岗岩体已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年龄,基本上构筑了下庄铀矿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演化系列。分析前人数据发现,不同学者获得的同一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差别较大,最大相差达17 Ma,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高U锆石的存在导致了加权平均年龄可靠程度的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下庄铀矿田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SHRIMP锆石U-Pb法测试U-Th-Pb含量,重点分析了锆石U含量对^(206)Pb/^(238)U年龄的影响,并厘定了这两个岩体的侵位年龄。测试结果显示,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38颗锆石的U含量变化于152×10^(–6)~5687×10^(–6)之间,^(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34~1345 Ma之间,可分为五组,其中年龄最小一组由27颗锆石组成,变化于234~265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47.3±3.2 Ma,MSWD=3.9;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18颗锆石的U含量变化于243×10^(–6)~2071×10^(–6)之间,^(206)Pb/^(238)U年龄为227~871 Ma,可分为三组,其中年龄最小一组由15颗锆石组成,加权平均值236.5±3.3 Ma,MSWD=1.6。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年龄最小一组的锆石U含量变化大,^(206)Pb/^(238)U年龄变化也比较大,且U含量>2000×10^(–6)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存在不确定性,大部分呈明显偏大的现象,若剔除U含量>2000×10^(–6)的锆石^(206)Pb/^(238)U年龄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240.9±2.4 Ma(n=11,MSWD=0.38);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也有一颗锆石的U含量>2000×10^(–6),^(206)Pb/^(238)U年龄为245.4±4.7 Ma,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若剔除这个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235.9±3.3 Ma(n=12,MSWD=1.4)。再结合前人的测试数据表明,铀矿区普遍存在锆石的“高铀效应”,锆石的U含量>2000×10^(–6)时,虽然也存在部分颗粒年龄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多数颗粒的^(206)Pb/^(238)U年龄明显偏大或偏小。因此,认为U含量>2000×10^(–6)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不一定能代表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在加权平均年龄数据处理中应尽量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高U锆石 SHRIMP锆石U-PB年龄 下庄铀矿田
下载PDF
非虚构写作视野下的“新山乡巨变”——以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良博 《写作》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新山乡巨变”是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两部非虚构作品的主要内容。他坚持以事实抵达真实的写作伦理,有效介入到当下的乡村现场。同时,其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跨领域叙述,多维度地展现了乡村现实的复杂,也让文... “新山乡巨变”是罗伟章《凉山叙事》《下庄村的道路》两部非虚构作品的主要内容。他坚持以事实抵达真实的写作伦理,有效介入到当下的乡村现场。同时,其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跨领域叙述,多维度地展现了乡村现实的复杂,也让文学承载起更为真实的社会历史现象。而他对小说、散文等文体写作手法的借用,则熔铸文学性的审美品格于中国“新山乡巨变”的民族史诗之中,弥补了非虚构国家叙事中审美的缺失。罗伟章的非虚构写作有效避免了宏大叙事“主题先行”的弊病,其真实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写作方式,或可为当代中国民族史诗叙事提供经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山乡巨变 非虚构写作 罗伟章 《下庄村的道路》 《凉山叙事》
下载PDF
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C,O同位素研究——以粤北下庄铀矿田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商朋强 胡瑞忠 +2 位作者 毕献武 刘雷 张国全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6,共6页
下庄矿田是华南重要的热液铀矿产区,区内控矿条件复杂。研究选取下庄矿田部分矿床内热液碳酸盐样品并测定其C,O同位素组成:测定矿田北部的1δ3CPDB为-7.6‰^-8.4‰,1δ8CSMOW为12.1‰~13.2‰,而矿田南部测波动范围较大1δ3CPDB则为-3.1... 下庄矿田是华南重要的热液铀矿产区,区内控矿条件复杂。研究选取下庄矿田部分矿床内热液碳酸盐样品并测定其C,O同位素组成:测定矿田北部的1δ3CPDB为-7.6‰^-8.4‰,1δ8CSMOW为12.1‰~13.2‰,而矿田南部测波动范围较大1δ3CPDB则为-3.1‰^-8.5‰,δOSMOW为10.4‰~14.1‰。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矿化剂ΣCO2主要来源于中新生代与区域深大断裂有关的幔源脱气作用,同时伴有壳源有机碳来源;成矿同时期伴随的强烈流体脱气(CO2)作用对矿质沉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铀矿田 碳酸盐 C O同位素 矿化剂
下载PDF
粤北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Ar-Ar定年及其与铀成矿关系新认识 被引量:30
9
作者 骆金诚 齐有强 +3 位作者 王连训 陈佑纬 田建吉 石少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60-2678,共19页
基性岩脉是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对研究地幔性质和地球动力学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前人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对基性岩脉和铀矿... 基性岩脉是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对研究地幔性质和地球动力学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前人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对基性岩脉和铀矿床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有关铀矿床的成因及其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仍有不同认识。本研究新获得一批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的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数据,识别出一期形成于200~190Ma的基性岩脉,标志着华南地区在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岩石圈伸展裂解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Ma已经开始。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粤北下庄至少发育三期基性岩脉:200~190Ma、~180Ma和145~140Ma,与华南地区在此期间广泛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对应。结合成岩成矿作用的时差以及铀矿体与基性岩脉的空间关系,笔者认为准确的获得基性岩脉的侵位时代与铀的成矿作用的年龄,是探讨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前提。当基性岩脉与铀的成矿作用年龄接近或具有对应关系时,铀矿床中基性岩脉可能不仅可提供幔源流体(∑CO2矿化剂和He)参与铀的成矿作用,也可为铀的沉淀富集提供理想场所(还原障);当基性岩脉与铀的矿化作用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时差时,基性岩脉也可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条件,且与基性岩脉相关的深大断裂可为幔源流体(∑CO2矿化剂)参与铀成矿过程提供运移通道。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基性岩脉的侵位与铀的矿化作用是否存在时差,基性岩脉均可以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场所,进而促进铀的成矿作用。因此,本文深化了花岗岩型铀矿区内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的认识,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铀矿床 基性岩脉 铀成矿作用 AR-AR年龄 下庄
下载PDF
下庄铀矿田早期高温成矿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0
作者 胡宝群 白丽红 徐达忠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0-284,共5页
对下庄铀矿田的矿物组合及年代学的研究 ,揭示出下庄矿田中存在着一期极为重要的铀成矿作用———早期 (1 2 5— 1 66 4Ma)高温 (或气热高温 )铀成矿作用。这期成矿作用主要是受岩浆热液控制 。
关键词 高温铀成矿作用 下庄矿田 铀矿床 年代学 岩浆热液
下载PDF
下庄铀矿田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家永 曹双林 +4 位作者 管太阳 张展适 陈益平 郭国林 严兆斌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对下庄铀矿田不同矿体矿石中的石英、萤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下庄铀矿田从成矿早期→成矿期→成矿晚期均→温度明显降低,但流体盐度变化不大,均为低盐度的流体。下庄铀矿田不同矿床均... 对下庄铀矿田不同矿体矿石中的石英、萤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下庄铀矿田从成矿早期→成矿期→成矿晚期均→温度明显降低,但流体盐度变化不大,均为低盐度的流体。下庄铀矿田不同矿床均-温床与流体盐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矿床在中温(187-275℃)与低盐度(NaCl1.6~9.6wt%)条件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下庄铀矿田 化学研究 地球 盐度变化 包裹体测温 成矿期 脉石矿物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军 赖中信 +2 位作者 张辉仁 汤世凯 杨坤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 粤北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变形研究,结合34件石英脉体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论述了粤北地区下庄矿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期次。构造变形研究与ESR年龄测定显示:新生代主要发生了三幕构造变形,第Ⅰ幕(65.5~55.0Ma)为地块的差异升降运动,断裂活动规模大;第Ⅱ幕(40.3~20.0Ma)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总体为上升趋势;第Ⅲ幕(20.0~2.2Ma)表现为断裂频繁活动,但活动规模小。ESR年龄数据也很好地限定了区内铀矿成矿时代,331、335、336矿床沥青铀矿U-Pb年龄表明成矿最晚发生在60Ma±,与第Ⅰ幕相对应。第Ⅱ幕、第Ⅲ幕使得地块抬升并引发频繁的断裂活动。区内出露的NNE向、NEE向以及近EW向的多组构造在平面上呈"棋盘式"格局,垂向上呈"地堑"式,这种断层组合加剧了花岗岩体上升后的风化、淋滤与剥蚀过程,由此破坏了先存的有利成矿环境。因此,研究新生代构造演化对于探讨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对铀矿的控制与影响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演化 ESR测年 铀矿 粤北下庄矿田
下载PDF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珂 闫亚鹏 +1 位作者 赖中信 卢映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南东转化为北东-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铀矿田 断裂 花岗岩原地重熔说
下载PDF
下庄铀矿田方解石的谱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展适 华仁民 +1 位作者 季峻峰 蔡元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其中的沥青铀矿方解石型矿化类型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富矿类型。系统采集了该矿田中不同成矿期、不同颜色的方解石样品,进行了粉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及反射光谱学研究。电子顺磁共振...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其中的沥青铀矿方解石型矿化类型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富矿类型。系统采集了该矿田中不同成矿期、不同颜色的方解石样品,进行了粉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及反射光谱学研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揭示成矿期方解石中普遍含有Fe3+和Mn2+色心离子,而成矿期后和远矿样品中则一般只含有单独的Fe3+或者Mn2+色心离子,说明矿田中唯一的工业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可能是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下沉淀的,强氧化和强还原环境均不利于矿石的沉淀。反射光谱学研究揭示不同成矿期方解石的光谱学特征不同,反映了它们在特征元素、含水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成矿期方解石以890nm和400nm两个波长处Fe3+氧化物的吸收为特征,而成矿期后的方解石则分别在1922nm和1400nm呈现明显的水的吸收。利用反射光谱测定可以定量计算矿物在不同光波波段的吸收性强弱,并得到色度值。研究表明红度较灰度和亮度能更好地定量表示本区方解石的颜色,这也许是由于研究区的方解石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和白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XRD EPR 反射光谱 下庄铀矿田 富矿类型
下载PDF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成矿过程中水-岩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展适 华仁民 +5 位作者 邓平 朱捌 吴烈勤 张彦春 谭正中 尹征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3-494,共12页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本文从岩石蚀变、不同介质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方解石中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诸广-下庄铀矿集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得到以下...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本文从岩石蚀变、不同介质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方解石中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诸广-下庄铀矿集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铀矿田范围内成矿的花岗岩大多发生了强烈的蚀变,是水-岩作用的直接表现,晶质铀矿表面发生的溶蚀作用是铀活化的直接证据,裂变径迹特征揭示面型分布的绿泥石化是花岗岩中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的铀从花岗岩中活化出来的主要反映;(2)与铀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而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等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则具有W型或W-M混合型四分组效应,这种共轭存在的M型和W型四分组效应表明了流体-花岗岩作用是本区铀成矿作用的关键,沥青铀矿主要是从流体中沉淀成矿的;(3)矿田范围内方解石的δ13C、87Sr/86Sr及δ18O组成特征,及87Sr/86Sr与δ18O之间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揭示出本区铀成矿过程中的碳、水和铀来源不同———碳是幔源,铀是壳源,流体中的水至少有一部分是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四分组效应 同位素 花岗岩 方解石 电气石 沥青铀矿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
下载PDF
下庄中洞地区白垩纪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性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正其 李子颖 +2 位作者 张国玉 吴烈勤 孙晔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18-225,248,共9页
下庄铀矿田北西西向分布的白垩纪角闪辉绿岩构成区内基性脉岩的主体。研究表明,中洞地区角闪辉绿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明显,基本代表了原始岩浆的成分。岩石富集LREE,无Eu亏损;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 下庄铀矿田北西西向分布的白垩纪角闪辉绿岩构成区内基性脉岩的主体。研究表明,中洞地区角闪辉绿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明显,基本代表了原始岩浆的成分。岩石富集LREE,无Eu亏损;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K、Rb、Ba、Th、Ta、Ce等);无Nb、Ta、Zr和Hf异常;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及图解显示其与富集型地幔端元(EMI、EMII)值相似,岩石物质组成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因此,认为中洞地区角闪辉绿岩的源区属富集型地幔,其成因与下庄地区白垩纪大陆型热点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绿岩 地球化学 富集型地幔 下庄中洞地区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晚白垩世辉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朱捌 凌洪飞 +3 位作者 沈渭洲 陆建军 邓平 谭正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6,共11页
晚白垩世太平奄组辉绿玢岩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呈NNE向展布。它具有相对富硅(SiO2=53.91%~56.03%)、富K(K2O=1.78%~3.0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Zr、Ti亏损明显,LREE富集(LREE/HREE=9.35~10.24),基本无Eu异常(δEu=0.84~1... 晚白垩世太平奄组辉绿玢岩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呈NNE向展布。它具有相对富硅(SiO2=53.91%~56.03%)、富K(K2O=1.78%~3.0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Zr、Ti亏损明显,LREE富集(LREE/HREE=9.35~10.24),基本无Eu异常(δEu=0.84~1.00),低的εNd(91Ma)值(-5.8^-9.8)、较高的[n(87Sr)/n(86Sr)]i值(0.70899~0.71525)和典型的Dupal异常铅等特征,这些明显的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其所处的板内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反映,在太平奄组辉绿玢岩形成之前的漫长时期内,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及其沉积物俯冲过程中产生的流体对上覆地幔楔的交代作用而形成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太平奄组辉绿玢岩正是在晚白垩世时期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环境下,由这种具有EMⅠ和EMⅡ混合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Nd SR PB同位素 辉绿玢岩 下庄铀矿田 广东
下载PDF
相山、下庄铀矿田稀土元素特征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玉 王正其 梁良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了从大的区域上探讨铀矿的成矿作用,本文分别采集了相山、下庄两个铀矿田的围岩和矿石样品并用ICP-M 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两个铀矿田的围岩REE特征均为LREE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山矿田的矿石富集REE特别是HREE,并且与铀... 为了从大的区域上探讨铀矿的成矿作用,本文分别采集了相山、下庄两个铀矿田的围岩和矿石样品并用ICP-M 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两个铀矿田的围岩REE特征均为LREE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山矿田的矿石富集REE特别是HREE,并且与铀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矿石和围岩的负铕异常相同;下庄矿田的矿石亏损REE尤其是LREE,具有比围岩更强烈的负铕异常。认为两矿田的围岩都是由沉积岩为源岩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ΣCO2是两个铀矿田的主要矿化剂,也是铀和REE运移的主要载体,造成两矿石REE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相山矿田围岩蚀变以酸性为主而下庄铀矿田围岩蚀变以碱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铀矿田 相山 下庄
下载PDF
幔源铀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以下庄小水“交点型”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正其 李子颖 +1 位作者 吴烈勤 陈国胜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4-34,共11页
文章以小水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小水"交点型"铀矿床矿石主要由沥青铀矿、方解石和萤石等矿物组成,方解石产于矿脉两壁,萤石和沥青铀矿沉淀于矿脉中间部位;(2)沥青铀... 文章以小水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小水"交点型"铀矿床矿石主要由沥青铀矿、方解石和萤石等矿物组成,方解石产于矿脉两壁,萤石和沥青铀矿沉淀于矿脉中间部位;(2)沥青铀矿年龄为71.8~75.2 Ma,与围岩基性脉岩(120~100Ma)之间存在较大的矿岩时差;(3)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δD为-124.44‰^-97.08‰,δ18OSMON为7.40‰~11.02‰,具有幔源同位素组成特征;(4)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矿石与辉绿岩表现出相似性,与下庄花岗岩则具有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下庄矿田小水"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来自地幔,铀源可能直接来自与辉绿岩具有相似源区性质的富集地幔;推测铀的沉淀成矿与富含CO2、F、H2S、U等组分的超临界态成矿流体在临界点附近发生沸腾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点型”铀矿床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下庄铀矿田
下载PDF
下庄矿田控矿断裂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社 管太阳 +1 位作者 潘家永 曹双林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下庄矿田控矿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控矿断裂的空间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特征,分形理论可以定量地描述控矿断裂的分布规律。应用盒计维数法计算了控矿断裂空间分布的分数维值,并对不同成矿构造区的分数维特征进... 运用分形理论对下庄矿田控矿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控矿断裂的空间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特征,分形理论可以定量地描述控矿断裂的分布规律。应用盒计维数法计算了控矿断裂空间分布的分数维值,并对不同成矿构造区的分数维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数维值的物理意义。实际资料计算结果显示,网格数目与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 分形 分数维 控矿断裂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