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中医于志强临床运用子类药经验
1
作者 黄丹妮 朱林平 刘岩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92-1795,1799,共5页
子类药具有内实质重的特点,成熟后落地入土,在治疗上有向内、向下的作用趋势,故能走里利尿、泄下逐水、降气化痰、清肝降压;种子与果实作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生发之气,静而不守,有助于孕育之胎长养,且集植物精华,类似人类之精具有繁... 子类药具有内实质重的特点,成熟后落地入土,在治疗上有向内、向下的作用趋势,故能走里利尿、泄下逐水、降气化痰、清肝降压;种子与果实作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生发之气,静而不守,有助于孕育之胎长养,且集植物精华,类似人类之精具有繁殖意义;种子与果实多生于植物高位,具有通过枝干汲取周身之营养精华能力,因此子类药之于人体具有明目功效。于志强教授临证重视中药性味归经及升降浮沉特性,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总结用药规律,擅长运用子类药,取其内实质重,沉降下行及多生高位,静而不守,集植物之精华,生发内蕴特性,抓住精髓,广泛应用于石淋、顽痰哮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男性不育、甲亢后遗症突眼症等内科杂病。文章通过对于志强教授运用子类药经验进行整理,为内科杂病诊治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类药 中药特性 取象比类 于志强 内科杂病 名中医
下载PDF
于志强“郁滞论”辨治不寐经验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林平 李侠 +3 位作者 刘岩 曹旭焱 刘长玉 杜武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99-101,共3页
于志强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心内科医、教、研工作,擅长治疗心系疾病,取法先贤医家诸论并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并认为气、血、痰、火、食、湿之郁皆可致不寐。本文简述于教授... 于志强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心内科医、教、研工作,擅长治疗心系疾病,取法先贤医家诸论并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并认为气、血、痰、火、食、湿之郁皆可致不寐。本文简述于教授“郁滞论”思想及临床最常见之肝郁(合火、痰、瘀)致不寐的分型证治,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于志强 郁滞论 不寐
下载PDF
于志强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少强 鞠静 +7 位作者 曹旭焱 朱明丹 张红霞 袁宏伟 刘岩 刘长玉 杜武勋 于志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探讨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强调治疗冠心病从肝论治,并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肝泄火、化痰行痹,平肝息风、滋阴活血,养血柔肝、宁心复脉,温经散寒、暖肝通脉等治疗方法。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冠心病 从肝论治 名医经验 于志强
原文传递
于志强“郁滞论”思想探源及解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岩 于志强 刘长玉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522-1525,共4页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qu...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为先,继以"有形之郁"从之。世人治病多重有形,而轻无形,大谬也。"无形之郁"者,以气郁为首,进而衍生为火郁、寒郁、情志之郁等。"有形之郁",以痰郁、湿郁、饮郁、浊郁、食郁、血郁、络郁等为主。于教授认为病之所生,无论外感内伤,多与"郁滞"相关。此中"郁滞"囊括了所有关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的失常,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而在诸郁之中,又以气机之郁为先导及核心,故而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郁滞"分为"气机之郁""水液之郁""血络之郁""痰瘀为郁""正虚而郁"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滞论” “无形之郁” “有形之郁”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针药结合平调五脏阴阳治疗失眠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岩 王东平 +1 位作者 曹旭焱 袁宏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于志强教授认为失眠发生机制在于阴阳失衡,阳不入阴,阴阳不交。而五脏各分阴阳,任何一脏发生阳气偏亢或阴液、阴血不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当以五脏辨证为主,明确病变之脏及其阴阳盛衰情况,再以针药结合治疗,采用清肝泻火、补肝养血... 于志强教授认为失眠发生机制在于阴阳失衡,阳不入阴,阴阳不交。而五脏各分阴阳,任何一脏发生阳气偏亢或阴液、阴血不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当以五脏辨证为主,明确病变之脏及其阴阳盛衰情况,再以针药结合治疗,采用清肝泻火、补肝养血、养心安神、清化脾胃等方法平调五脏阴阳,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失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五脏阴阳辨证 针药结合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运用越鞠丸论治杂病经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林平 李侠 +4 位作者 刘岩 丛紫东 李烨 袁宏伟 杜武勋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8,共4页
于志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五十载,擅长治疗各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内科杂病,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视“郁滞论”思想,强调“内伤杂病从肝论治”,临证时擅长应用越鞠丸等经典名方。本文主要简述于志强“郁滞论”思想在... 于志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五十载,擅长治疗各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内科杂病,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视“郁滞论”思想,强调“内伤杂病从肝论治”,临证时擅长应用越鞠丸等经典名方。本文主要简述于志强“郁滞论”思想在杂病论治中的应用,其总以“气机之郁”为先,继而由气郁致水液、血络、痰瘀等其他诸郁,而越鞠丸方中五味药物合用为临床治疗诸郁之代表方剂,于主任以之为主方临证加减,常用于因郁致各种内伤杂病如神经官能症、妇女带下、脂肪肝、糖尿病等,并临证举隅验案二则以供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名老中医 于志强 郁滞论 越鞠丸 杂病
下载PDF
于志强运用花类药调节肝之疏泄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姬壮壮 祁向争 于志强(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7期43-45,共3页
于志强教授临证配伍花类药,取其气味芬芳,质轻不燥,性善上达,理气而不伤阴,清热而不败胃,凉血而不壅滞的特点及其疏肝理气、醒脾和胃、活血化瘀、凉血清热、解郁安神的作用,用其调节肝之疏泄功能尤为适当,用于治疗情志病、皮肤疾病、妇... 于志强教授临证配伍花类药,取其气味芬芳,质轻不燥,性善上达,理气而不伤阴,清热而不败胃,凉血而不壅滞的特点及其疏肝理气、醒脾和胃、活血化瘀、凉血清热、解郁安神的作用,用其调节肝之疏泄功能尤为适当,用于治疗情志病、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恰如其分,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类药 肝主疏泄 名老中医经验 于志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