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肖莹 宋悦 +2 位作者 王思敏 徐金艳 夏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29-831,837,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脊柱内镜...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连续干预1周。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恢复、腰椎功能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变化存在交互效应(F_(交互)=124.358,P<0.001),故进一步做单独效应检验。经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2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7天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9.312、7.687、9.197,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干预1周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可促进LDH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利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子午流注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子午流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肥胖型PCOS患者妊娠率的影响
2
作者 黄翠玉 苏念军 +7 位作者 张兵 王松露 廖柳军 何碧玉 赵春梅 潘碧琦 张曦倩 刘风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4期3604-3610,共7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子午流注经皮电刺激(ZL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诱导排卵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就诊的20~40岁、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和/或腰围≥80...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子午流注经皮电刺激(ZLT)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诱导排卵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就诊的20~40岁、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和/或腰围≥80 cm、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PCOS患者295例进行队列研究。收集患者诱导排卵前基线情况。按患者实际情况分成两组:接受ZLT治疗者为ZLT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每天2.5 mg,共5 d,配合每周2~3次ZLT治疗,每次30 min,共5次;不接受ZLT治疗者为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每天2.5 mg,共5 d。收集两组患者排卵妊娠情况。对两组多重插补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招募到295例肥胖型PCOS患者,其中ZLT组45例(56周期),对照组250例(373周期)。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LT组无排卵周期率3.57%(2/56),对照组1.88%(7/37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LT组多卵泡生长周期率0,对照组0.80%(3/37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后调整HR=2.03(95%CI 1.08~3.81),P=0.027。多重插补3套数据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BMI、AFC后调整HR=2.04(95%CI 1.42~2.93),P<0.001。以BMI分成超重(24~28 kg/m2)与肥胖(≥28 kg/m^(2))两组进行亚组分析,超重组中对照组、ZLT组妊娠率分别为20.2%、26.9%,调整HR=1.32(95%CI 0.58~3.03),P=0.509;肥胖组中对照组、ZLT组妊娠率分别为11.1%、31.6%,调整HR=3.93(95%CI 1.31~11.72),P=0.014;交互作用P=0.171。设定BMI卡钳值为0.2,设定AFC卡钳值为1.0,按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HR=1.99(95%CI 1.06~3.73),P=0.031。结论来曲唑联合ZLT能将肥胖型PCOS患者诱导排卵妊娠率提高1倍,在肥胖组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午流注 经皮穴位电刺激 来曲唑 排卵妊娠率
下载PDF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效果
3
作者 肖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4-146,15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在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敷贴在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西药艾司唑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气滞型失眠 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 穴位敷贴 临床疗效 睡眠质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乌麻膏贴敷结合子午流注经络拍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碧芳 袁玉梅 +2 位作者 郑娟霞 陈丽华 马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究乌麻膏贴敷结合子午流注经络拍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LD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 目的:探究乌麻膏贴敷结合子午流注经络拍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LD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乌麻膏贴敷结合子午流注经络拍打。比较两组病人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综合疗效、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LDH病人的腰椎JOA评分为(23.85±2.46)分,高于对照组[(21.41±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DH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乌麻膏贴敷结合子午流注经络拍打用于LDH病人,可以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麻膏 子午流注 经络拍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郁证的疗效探讨
5
作者 罗桂露 刘振威 +1 位作者 孔芳 莫东蓉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郁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类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类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西药对郁证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服药易产生耐药性、撤药反应等副作... 郁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类心理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类疾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西药对郁证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服药易产生耐药性、撤药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绿色、简便与疗效显著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天人相应理论,结合天干地支五行生克、气血盛衰规律等作为取穴的依据,随着“时间医学”热潮的兴起,子午流注针刺法的科学价值及临床疗效也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故本研究主要对子午流注理论关于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郁证的相关性概述、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针刺 心脾两虚 郁证 焦虑症
下载PDF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随时”灸法理论的临证内涵
6
作者 周敏 林超 +2 位作者 于浩生 魏琳 李玉超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中医时间医学是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由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理论构成的一门极具中医特色的学科。但以“时间”治疗,往往存在“定时开穴”、操作复杂等限制,导致在临床使用方面并未大范围普及。基... 中医时间医学是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由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理论构成的一门极具中医特色的学科。但以“时间”治疗,往往存在“定时开穴”、操作复杂等限制,导致在临床使用方面并未大范围普及。基于此,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根据临床需要,把传统中医时间医学的深奥理论化繁为简,并与灸法理论相融合:形成以“飞腾八法”开首穴,以“子午流注纳支法”收尾穴,并与辨证选穴相结合的“随时”灸法。将传统时间医学的精髓与灸法相结合,将“辨证”与“辨时”相结合,旨在继承时间医学精华、丰富灸法内涵,为灸法的临床施术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医学 艾灸 子午流注 飞腾八法 纳支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睡眠质量及舒适度的影响
7
作者 常蕊 贺惠琼 党建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睡眠质量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睡眠质量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按摩用于血瘀气滞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改善颈椎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穴位按摩 血瘀气滞型颈椎病 颈椎功能 睡眠质量 舒适度
下载PDF
子午流注开穴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管遵惠 易荣 +3 位作者 叶建 丁丽玲 朱晓云 郭翠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病人中的心肌缺血患者30例,按子午流注纳子法采用心经“补母泻子法”择时开穴,对照组30例针刺光明穴,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电图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中风病人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病人中的心肌缺血患者30例,按子午流注纳子法采用心经“补母泻子法”择时开穴,对照组30例针刺光明穴,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电图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后30分钟,STT段抬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络气血存在着与时间节律相关的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 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俊峰 孙岚 +2 位作者 汤涛 王征美 李俊琴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肢体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针灸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结合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段选取相应的开穴进行治疗,共治疗2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的Ashworth、Berg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NIHSS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的Ashworth评分、Berg平衡功能: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增加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低频治疗仪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锦华 邵志林 +2 位作者 费新应 江跃 严双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3-694,共2页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患者 90例 ,平均分为 3组 ,分别采用针灸、胸腺肽肌肉注射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结果 :子午流注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 ...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患者 90例 ,平均分为 3组 ,分别采用针灸、胸腺肽肌肉注射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结果 :子午流注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 ,患者体内所含IFN α、IL 2、CD3+、CD4 +、CD8+、CD4 +/CD8+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针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功能 体内 针灸 治疗后 CD3^+ CD4^+/CD8^+ 法能 中度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韩振翔 刘跃光 魏江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循经取穴组,各30例。循经取穴组穴取肩祸、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并配合辨证选穴。子午流注组在循经...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循经取穴组,各30例。循经取穴组穴取肩祸、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并配合辨证选穴。子午流注组在循经取穴组基础上,依"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原则,按照《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两组患者均于上午辰时或巳时开始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子午流注组治疗后FMA症状评分(36.13±21.80)较治疗前(73.50±21.53)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54.43±20.89)也较治疗前(62.27±22.91)降低(P<0.05);子午流注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5.40±9.34)较治疗前(27.17±10.81)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23.97±1.30)也较治疗前(27.97±7.7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子午流注组FMA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较循经取穴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常规取穴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纳甲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风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梅 袁军 +2 位作者 王耀民 张振伟 高秀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9期1887-1888,共2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56例与辨证取穴针刺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子午流注...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56例与辨证取穴针刺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疗效优于辨证取穴针刺对照组(P<0.05),并可明显改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循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
原文传递
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石志敏 李雪青 +3 位作者 吴艳红 秦烨 王爱青 王伟贵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常用针刺疗法,即子午流注刺法、辨证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子午流注刺法组、辨证体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0例。3组均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子午流注组用子午流注纳甲... 目的:观察常用针刺疗法,即子午流注刺法、辨证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子午流注刺法组、辨证体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0例。3组均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子午流注组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辨证体针组选取天枢、足三里、公孙、肝俞、脾俞、太冲,空白对照组只接受消化科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子午流注组、辨证体针组、空白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0%、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辨证体针组与空白对照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午流注组与辨证体针组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刺法能够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治疗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辨证体针法 子午流注 刺法
下载PDF
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杰 黄云曼 +4 位作者 霍永利 李博林 孙润雪 尹璐 陈贤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8-1163,共6页
本研究观察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胃镜下指标的影响。选取13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和针药联合组(加用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 本研究观察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对患者胃镜下指标的影响。选取136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和针药联合组(加用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后,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药联合组中医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且针药联合组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联合组胃镜下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补胃宝汤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胃炎可调节胃蛋白酶原亚群、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胃镜下症状表现,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补胃宝汤 子午流注针法 慢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亚群
下载PDF
子午流注安神贴联合耳穴压豆在老年睡眠剥夺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然 范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379-2382,共4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老年病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下安神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脾血虚型睡眠剥夺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安神贴联合...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老年病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下安神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脾血虚型睡眠剥夺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安神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干预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人睡眠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不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均P<0.01)。[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安神贴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脾血虚型睡眠剥夺老年病人的不寐,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老年病人 不寐 子午流注理论 安神贴 耳穴压豆
下载PDF
按时取穴法中时辰概念之本意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中时辰概念的本意,为针灸临床的按时取穴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推算方法。方法:以“天人相应”理论为依据,用现代计时方法还原古代传统的时辰概念。通过古今时辰计时方法的对比,以“日晷”...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中时辰概念的本意,为针灸临床的按时取穴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推算方法。方法:以“天人相应”理论为依据,用现代计时方法还原古代传统的时辰概念。通过古今时辰计时方法的对比,以“日晷”计时法为参照,结合24节气中昼夜长短的变化,用现代计时法进行计算,从而否定了明末清初沿用至今的每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的机械的干支计时方法。结果:还按时取穴法中时辰概念之本意,每个时辰的长短应随着一年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而变化。结论:一年四季不同阶段具体时辰的计算方法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穴/方法 时间因素 子午流注 灵龟飞腾
下载PDF
运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贴敷法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华诚峰 潘佩婵 刘晓文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54例,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起效时间、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改变,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62例,治愈45例,好转11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54例,治愈28例,好转10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为70.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自制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穴位贴敷 便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探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洪涛 李志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213-214,共2页
《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天人相应",理论基础源自于《内经》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临床上常用、有效的传统时间针法之一,其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 《内经》在医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时间生物医学思想,其基本核心是"天人相应",理论基础源自于《内经》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临床上常用、有效的传统时间针法之一,其取穴的重要依据是时辰的干支,而时辰的干支是根据具体的时间推算出来的,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标准来推算时辰,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该文溯本求源,从《内经》中讨论古人关于太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记时制度来分析古代时辰的制定依据——太阳视运动,认识到应采用真太阳时间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标准,临床中子午流注针法的疗效才能更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内经 真太阳时 平太阳时 记时制度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CD62P、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德权 崔钰琼 +3 位作者 王金良 叶慧敏 宋琴琴 黎月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2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联合神经促通技术(Bobath...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联合神经促通技术(Bobath)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血液CD62P、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CD62P、TNF-α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CD62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治疗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有效降低血液中CD62P、TNF-α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雁 葛兆希 邵仲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针法对中医临床疗效、哮喘控制及哮喘症状积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别,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 中医临床疗效 哮喘控制 哮喘症状积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