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todynamic Therapy Using Novel Zinc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and a Diode Laser for Superficial Tumor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1
作者 Tohru Obata Satoru Mori +4 位作者 Yuka Suzuki Takuto Kashiwagi Etsuko Tokunaga Norio Shibata Motohiro Tanak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Photodynamictherapy (PDT) using a photo sensitizing agent and several light source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nonspecific and noninvasive effects on superficial cancers. Phthalocyanine (Pc) derivatives as novel photosens... Photodynamictherapy (PDT) using a photo sensitizing agent and several light sources has been shown to have nonspecific and noninvasive effects on superficial cancers. Phthalocyanine (Pc) derivatives as novel photosensitizers, trifluoroethoxy-coatedzinc Pcconjugated with β-cyclodextrin (βCD-4TFEO-Pc)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photodynamic effect in vitro and in vivo was evaluated. βCD-4TFEO-Pc alone was completely non-cytotoxic even at high concentrations, and showed excellentphotodynamic effects in B16-F10 and HT-1080 celllines. The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 of βCD-4TFEO-Pc against B16-F10 cells transplanted on to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s of chickembryos was 52.7%, but that of laserirradiation alone and photosensitizer alone was 2 (50 mW).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βCD-4TFEO-Pc is a useful photosensitizer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cancers. If a high-power LED with optimal wavelength is developed, excellent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cancers could be achieved by applying βCD-4TFEO-Pc for 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ynamic THERAPY zinc phthalocyanine PHOTOSENSITIZER
下载PDF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a Novel Zinc Phthalocyanine with four 17-Membered Crown Ether Voids
2
作者 Guo Xiang XIONG Jian Ping YE Hui Jun XU (Institute of Photographic 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P.O.Box 772, Beijing 100101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A zinc phthalocyanine containing (17-crown-5) ether subunits has been synthesized.UV-visibl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and associated photophysical paramet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o th... A zinc phthalocyanine containing (17-crown-5) ether subunits has been synthesized.UV-visibl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and associated photophysical paramet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o the fluorescence at 710 nm from S1. a strong upper excited state emission around 424 nm has been detected.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own ether unit is conformationally deformed and oblate like that accounted for the unusual spectroscop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FIGUR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a Novel zinc phthalocyanine with four 17-Membered Crown Ether Voids
下载PDF
Nonlinear Refraction of Peripheral-Substituted Zinc Phthalocyanines Investigated by Nanosecond and Picose-cond Z Scans
3
作者 Yunjing Li Timothy M Pritchett +2 位作者 Jiandong Huang Meirong Ke Wenfang Sun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The singlet and triplet excited-state refraction cross-sections of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solutions of ten zinc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with mono-or tetra-peripheral substituents at 532 nm were obtained by simul... The singlet and triplet excited-state refraction cross-sections of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solutions of ten zinc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with mono-or tetra-peripheral substituents at 532 nm were obtained by simultaneous fitting of closed-aperture Z scans with both nanosecond and picosecond pulse widths. Self-focusing of both nanosecond and picosecond laser pulses was observed in all complexes at 532-nm wavelength. The complexes with tetra-substituents at the ?-position exhibit relatively larger refraction cross-sections than the other complexes. The wavelength dependence of the singlet refraction cross-sec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complex was observed to be non-monotonic in the range of 470 - 5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REFRACTION zinc phthalocyanine Z Scan EXCITED-STATE REFRACTION CROSS-SECTION Wavelength Dispersion
下载PDF
Increased performance of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y employing a zinc phthalocyanine based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
4
作者 郭闰达 岳守振 +3 位作者 王鹏 陈宇 赵毅 刘式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431-434,共4页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oluminescent performance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employing a zinc phthalocyanine(ZnPc)-based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c-HTL). The optimum ri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oluminescent performance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employing a zinc phthalocyanine(ZnPc)-based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c-HTL). The optimum 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bas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with a c-HTL exhibits a lower turn-on voltage of 2.8 V, a higher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of 3.40 cd/A and a higher maximum power efficiency of 1.91 lm/W, which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device(turn-on voltage of 3.8 V,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of 2.60 cd/A, and maximum power efficiency of 1.21 lm/W). W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ZnPc c-HTL. Meanwhile, we also investigate their mechanism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ase of using ZnPc as buffer layer. The specific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and current density–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hole-only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致发光性能 空穴传输层 复合材料 锌酞菁 空穴传输材料 电流效率 功率效率
原文传递
一种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溶出曲线评价
5
作者 马丹 彭黔荣 杨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1,共7页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对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进行研究。首先,对比紫外可见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测定的专属性,并建立其标准曲线及进行精密度、回收率实验。之后用透析法测试体外溶出,对比不...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本文对酞菁锌纳米粒的体外溶出进行研究。首先,对比紫外可见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测定的专属性,并建立其标准曲线及进行精密度、回收率实验。之后用透析法测试体外溶出,对比不同溶出介质及取样处理方法对酞菁锌纳米粒中酞菁锌溶出情况的影响并用软件模拟释放模型。结果显示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时,酞菁锌在0.4~1.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在0.5、1.0、1.5μg·mL^(-1)三个水平下,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2.32%,精密度良好,且在加样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9.40~106.23%。此外,以通常的磷酸缓冲液(PBS)加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溶出介质,将取样冻干后DMF稀释并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在84 h时,pH 5.0/50μM H_(2)O_(2)组累积溶出可达58.21%。该组体外释放曲线最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即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共同作用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纳米粒 体外溶出 荧光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
6
作者 钟建交 罗荣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9-656,共8页
以四氨基酞菁锌和均苯三甲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了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ZnPc-POP)。采用FTIR、^(13)CNMR、XPS、TEM和N_(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环氧氯丙烷(ECH)和CO_(2)的环加成反应为模型,以四... 以四氨基酞菁锌和均苯三甲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了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ZnPc-POP)。采用FTIR、^(13)CNMR、XPS、TEM和N_(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环氧氯丙烷(ECH)和CO_(2)的环加成反应为模型,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助催化剂,考察了ZnPc-POP的催化性能、循环使用性和其催化不同环氧化物的底物适用性,并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ZnPc-POP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容约为0.64 cm^(3)/g,平均孔径约为20 nm)和大的比表面积(171.6 m^(2)/g)。ECH在100℃和1.0 MPa CO_(2)条件下生成环状碳酸酯的选择性>99%,产率为96%,转化频率(TOF)高达533.3 h^(-1)。ZnPc-POP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ZnPc-POP催化不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的选择性≥96%。环氧化物中三元环氧原子与ZnPc-POP的Lewis酸位点锌中心发生配位作用而被有效活化,助催化剂TBAB中Br–通过亲核进攻促进环氧化物开环,该双重活化环氧化物开环是CO_(2)环加成反应的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锌酞菁 CO_(2)转化 环状碳酸酯 协同效应 催化技术
原文传递
酞菁铜-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7
作者 张轶群 王冲 +2 位作者 邵秀峰 刘凤敏 卢革宇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7-1942,共6页
将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CuPc)和n型无机半导体材料氧化锌(ZnO)复合,得到p-n型的CuPc-ZnO复合材料,促进了目标气体在敏感层表面发生反应,提高了敏感层的气敏性能。在结晶度、形貌和结构等方面对制备的CuPc-ZnO敏感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 将p型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CuPc)和n型无机半导体材料氧化锌(ZnO)复合,得到p-n型的CuPc-ZnO复合材料,促进了目标气体在敏感层表面发生反应,提高了敏感层的气敏性能。在结晶度、形貌和结构等方面对制备的CuPc-ZnO敏感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对CuPc-Zn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向CuPc中掺入少量的ZnO,还是向ZnO中掺入少量的CuPc,均可显著提高单一材料的气敏性能,这两种复合敏感材料对NO_(2)都展现了优异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其中,基于质量分数3%的CuPc/ZnO复合材料的传感器在150℃下对体积分数1×10^(-5)的NO_(2)的响应高达90,与基于纯ZnO的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明显提升,该传感器是检测NO_(2)的有利候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传感器 酞菁铜 氧化锌 NO_(2)
原文传递
锌酞菁接枝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染料降解性能
8
作者 王占凯 徐世龙 +2 位作者 杨世玉 胡毅 胡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2,共9页
针对现有染料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存在的难回收、循环性差、需紫外光照射等问题,本文制备了一种有机光敏剂接枝纳米纤维膜材料用于染料的高效可见光催化降解。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乙酸纤维素膜,然后在碱液中水解制备再生纤维素膜(... 针对现有染料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存在的难回收、循环性差、需紫外光照射等问题,本文制备了一种有机光敏剂接枝纳米纤维膜材料用于染料的高效可见光催化降解。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乙酸纤维素膜,然后在碱液中水解制备再生纤维素膜(HCA),接着将合成的四羧基锌酞菁光敏剂(CZnPc)通过酯化反应共价接枝到HCA,得到CZnPc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膜(CZnPc-HC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和表观形貌,并研究了CZnPc-HCA的光敏活性。结果表明:CZnPc-HCA具有优异的单线态氧产生性能;经氙灯照射90 min,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4 mg/L时,CZnPc-HCA膜(3 cm×3 cm)对其降解率达到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锌酞菁 纤维素 纳米纤维膜 单线态氧 染料降解
下载PDF
TAP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9
作者 鄢树枫 廖晓云 +2 位作者 师琪 吴汉钦 黄晓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探究TAP[2,4,6-三(二甲氨甲基)苯酚]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通过紫外OD检测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图,确定大肠杆菌的最适生长期;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获得TAP酞菁光敏剂的紫外-浓度标准曲线;采用稀释涂板法、试剂盒检测法... 为探究TAP[2,4,6-三(二甲氨甲基)苯酚]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通过紫外OD检测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图,确定大肠杆菌的最适生长期;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获得TAP酞菁光敏剂的紫外-浓度标准曲线;采用稀释涂板法、试剂盒检测法(CCK8)和探针法(DCFH-DA)等研究TAP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试验数据表明:大肠杆菌的对数生长期约在接种后4~10 h;TAP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光动力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与光敏剂浓度呈正比;TAP酞菁锌光敏剂可能是通过产生氢氧自由基型单线态氧发挥抗菌作用。研究证明TAP酞菁锌光敏剂对大肠杆菌有强光动力抗菌作用,为TAP酞菁锌光敏剂及其系列抗菌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酞菁锌 光敏剂 大肠杆菌 单线态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两种单氨基取代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伟 段武彪 +2 位作者 贺春英 左霞 吴谊群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1-674,680,共5页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两种单氨基取代的不对称金属酞菁配合物、2-氨基-9,10,16,17,23,24-六烷氧基酞菁锌(Ⅱ)[(RO)6(NH2)PcZn(Ⅱ)](R=n-C4H9,n-C10H21),同时合成了两种对称酞菁配合物、β-八烷氧基酞菁锌(Ⅱ)[(RO)8PcZn(Ⅱ)](R=n-C4H9;n...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两种单氨基取代的不对称金属酞菁配合物、2-氨基-9,10,16,17,23,24-六烷氧基酞菁锌(Ⅱ)[(RO)6(NH2)PcZn(Ⅱ)](R=n-C4H9,n-C10H21),同时合成了两种对称酞菁配合物、β-八烷氧基酞菁锌(Ⅱ)[(RO)8PcZn(Ⅱ)](R=n-C4H9;n-C10H21)。用UV-vis、元素分析、IR和TOF-M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基、溶剂的性质等因素对Q带λmax的影响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氨基 不对称酞菁锌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两种四氨基锌酞菁异构体的简易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丛方地 杜锡光 +2 位作者 赵宝中 刘群 陈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21-2225,共5页
分别从 4 -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 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出发 ,经过两步反应 ,不经色层分离 ,制得了纯净的 2 ,9,1 6 ,2 3-四氨基锌酞菁和 1 ,8,1 5 ,2 2 -四氨基锌酞菁两种异构体 .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1 H NMR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分别从 4 -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 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出发 ,经过两步反应 ,不经色层分离 ,制得了纯净的 2 ,9,1 6 ,2 3-四氨基锌酞菁和 1 ,8,1 5 ,2 2 -四氨基锌酞菁两种异构体 .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1 H NMR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结果表明 ,两种异构体在其 DMF溶液中有二聚现象 ,其分子上的氨基不易氧化 .前者分子上的氨基动力学稳定性强 ,后者分子上的氨基热力学稳定性强 ,且后者分子中存在分子内氢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氨基锌酞菁 异构体 合成 表征 分子内氢键
下载PDF
磺酸基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酞菁锌的合成及光动力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尔生 黄剑东 +7 位作者 戴志飞 杨素苓 吴谊群 陈耐生 黄金陵 黄自强 孙建成 许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1-415,共5页
合成了含不同数目磺酸基(以S表示)和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以P表示)的酞菁锌配合物的混合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的D组分,经元素分析其组成为ZnPcS2P2两亲性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 合成了含不同数目磺酸基(以S表示)和邻苯二甲酰亚氨甲基(以P表示)的酞菁锌配合物的混合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的D组分,经元素分析其组成为ZnPcS2P2两亲性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表征,并研究了其在体对S180和U14实体瘤的光动力活性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酞菁锌 锌酞菁 光动力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新型单取代两亲性酞菁锌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锦灿 陈宏炜 +4 位作者 李永东 王俊东 陈耐生 黄金陵 黄明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31-2137,共7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组成和结构单一的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并使之与五聚赖氨酸偶联成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及光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表征和确认.研究了在光照下五聚赖氨...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组成和结构单一的新型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出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并使之与五聚赖氨酸偶联成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及光谱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表征和确认.研究了在光照下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对3种肿瘤细胞(人源肝癌细胞Bel7402、人源胃癌细胞BGC823和人源白血病细胞K562)与一种正常细胞(人源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杀灭活性.该光敏剂不仅克服了酞菁锌在水中溶解度低的问题,且因所偶联的五聚赖氨酸对肿瘤细胞有靶向作用,具有较高的杀灭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酞菁锌 固相合成 肿瘤细胞 光动力活性
下载PDF
4-(2-甲氧基乙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其LB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观阳 林琳 +5 位作者 陈文启 李亚君 庞小敏 蒋大鹏 吕安德 华玉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71,共3页
LB膜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成膜分子的结构。铜酞菁衍生物具有大π键电子共轭体系,有明显的光电特性,成膜性好,很适于作LB膜气敏材料。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探明气敏特性与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对其LB... LB膜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成膜分子的结构。铜酞菁衍生物具有大π键电子共轭体系,有明显的光电特性,成膜性好,很适于作LB膜气敏材料。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为探明气敏特性与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对其LB膜的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合成 酞菁酮 非对称取代
下载PDF
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邬洪源 陈伟 +3 位作者 李涛 王玉 夏春辉 李晓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94-97,共4页
通过2步合成了水溶性的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 通过2步合成了水溶性的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不同浓度的配合物对抑瘤效果的影响,当浓度为100 mg.L-1时对肿瘤的抑制率可达71%左右,并确定其细胞生长抑制50%时的药物浓度(即IC50值)为21 mg.L-1.结果发现:此酞菁锌是1种很有潜力的抗癌光敏剂,在光诱导条件下,适宜的浓度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并探讨了其抑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 光诱导杀伤 BEL-7402细胞
下载PDF
不同激发波长下ZnPcSP的光敏化能力和抗癌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剑东 刘尔生 +6 位作者 杨素苓 欧阳瑞珍 陈耐生 黄金陵 黄自强 孙建成 许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研究了激发光的波长对金属酞菁配合物ZnPcSP光敏化产生1O2的能力和光动力抗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发波长对ZnPcSP配合物光敏化产生1O2的能力和光动力抗癌作用的影响显示了同样的规律性,波长为670um的光具有较佳的激发效率.研究... 研究了激发光的波长对金属酞菁配合物ZnPcSP光敏化产生1O2的能力和光动力抗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发波长对ZnPcSP配合物光敏化产生1O2的能力和光动力抗癌作用的影响显示了同样的规律性,波长为670um的光具有较佳的激发效率.研究结果同时说明ZnPcSP在光动力治癌中的主要光敏反应机制可能是产生1O2的Ⅱ型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酞菁配合物 光敏化反应 抗癌光敏剂 PDT疗法
下载PDF
β-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邸凯 陈伟 +3 位作者 李涛 王玉 李晓丽 夏春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1,共3页
通过两步合成了两亲性的β-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 通过两步合成了两亲性的β-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浓度对配合物的抑瘤效果的影响,确定其IC50值,结果发现:在光诱导条件下,酞菁锌配合物的适宜浓度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并探讨了其抑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锌 光诱导杀伤 BEL-7402细胞
下载PDF
单氨基取代3∶1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及其在有机溶剂中聚集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伟 段武彪 +2 位作者 贺春英 左霞 吴谊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酞菁(Phthalocyanine,Pc)金属配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由于酞菁类配合物有18共轭π电子,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多功能材料,在催化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非线性光学、信息存储学、... 酞菁(Phthalocyanine,Pc)金属配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由于酞菁类配合物有18共轭π电子,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多功能材料,在催化化学、光化学、电化学、非线性光学、信息存储学、医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及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1,2].因而,近年来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研究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氨基 不对称酞菁锌 合成 溶液聚集状态
下载PDF
ZnPcS_2P_2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mGM-CSF、mB7.1基因修饰的瘤苗治疗小鼠淋巴瘤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慧芳 陈元仲 +1 位作者 吴勇 李乃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疗法(ZnPc-PDT)联合GM-CSF、B7.1基因修饰的EL-4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反复多次转染的方法,分别将逆转录病毒pLXSN、pLXSNmGM-CSF、pLXS-NmB7.1导入EL-4细胞,分别命名为... 目的研究两亲性酞菁锌光敏剂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疗法(ZnPc-PDT)联合GM-CSF、B7.1基因修饰的EL-4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反复多次转染的方法,分别将逆转录病毒pLXSN、pLXSNmGM-CSF、pLXS-NmB7.1导入EL-4细胞,分别命名为EL-4/pLXSN、EL-4/GM和EL-4/B7。进行ZnPc-PDT时,经荷瘤小鼠的尾静脉注射ZnPcS2P2,4h后局部用波长670nm的激光照射瘤体;光源为670nm的半导体激光仪。将40只荷瘤小鼠分为5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EL-4/B7+EL-4/GM对照组、ZnPc-PDT对照组、ZnPc-PDT+EL-4/pLXSN对照组、ZnPc-PDT+EL-4/B7+EL-4/GM实验组。隔天测量瘤块的大小,观察荷瘤小鼠淋巴瘤的生长情况,并计算瘤块的相对体积(RTV)。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及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高于各个对照组(P<0.01)。Zn-Pc-PDT组小鼠的生存期略高于EL-4/B7+EL-4/GM组(P=0.01)。结论mB7.1、mGM-CSF基因修饰的瘤苗可显著增强ZnPc-PDT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T 酞菁锌 淋巴瘤 GM—CSF B7.1 免疫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油溶非对称取代酞菁铜的合成、表征及LB膜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观阳 李文范 +2 位作者 王新平 陈文启 沈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本文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的非对称取代酞菁铜配合物:4-(对羧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Ⅳ)和4-(邻氨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Ⅴ)。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顺... 本文以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的非对称取代酞菁铜配合物:4-(对羧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Ⅳ)和4-(邻氨基苯氧基)-三-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Ⅴ)。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顺磁共振谱及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两种配合物都易溶于二氯甲烷、氯仿和甲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配合物的氯仿溶液能在水面上展开形成单分子膜。π-A曲线测定表明,配合物在亚相液面(水)上,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大,膜面积连续不停地减少,有明显的“气”“固”变化过程,表明配合物能形成较好的LB膜。分子在膜中主要以倾斜的方式排列。以Z型累积方式沉积于金制梳状电极上的LB膜能导电,属于半导体材料,碘掺杂可改善膜的电导。膜电极的气敏特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对氨气有专一的气敏特性,氨气浓度为33ppm时即有响应,且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酞菁 酞菁铜 非对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