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地膜对花生生长及根际细菌群落影响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于天一 杨吉顺 +7 位作者 吴正锋 张智猛 沈浦 郑永美 李尚霞 吴菊香 孙棋棋 吴月 《中国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842-4853,共12页
【目的】表征不同类型地膜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和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根际细菌群落与花生生长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并进行9年定位试验,包括露天对照处理(LU)、黑膜处理(HEI)... 【目的】表征不同类型地膜对花生根际细菌群落和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根际细菌群落与花生生长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并进行9年定位试验,包括露天对照处理(LU)、黑膜处理(HEI)、降解膜处理(JI)和普通膜处理(PU)。以2022年开花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类型地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黑膜、降解膜和普通膜处理中花生产量分别提高-0.45%—2.34%、2.44%—14.36%和6.14%—24.69%。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黑膜处理共改变了6种纲和属水平的根际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菌群落与花生生长和产量无关;降解膜处理共改变了6种纲和属水平的根际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其中1纲(Blastocatellia)细菌群落与花生产量呈正相关;普通膜处理共改变了12种纲和属水平根际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其中1纲(Acidobacteriae)和1属(Ellin6067)细菌群落与花生主茎高和侧枝数相关,1纲(Clostridia)和2属(Pseudomonas、Ellin6067)细菌群落与花生产量相关。根际细菌群落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黑膜处理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降低了与氮代谢相关的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功能;降解膜处理在开花期降低了硝酸盐还原、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功能,在成熟期对氮代谢功能无显著影响;普通膜处理在开花期降低了需氧氨氧化和硝酸盐呼吸功能,在成熟期提高了这两种氮代谢功能。【结论】黑膜对花生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影响不显著;降解膜具备改善成熟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增产的能力,但增产效果不稳定;普通膜的增产和改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效果优于降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膜 降解膜 普通膜 花生 根际细菌群落
下载PDF
生物基pH响应智能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朋 陈启杰 +3 位作者 游娜 王凤 张博 王建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328,共6页
生物基材料膜由于其可塑性强、绿色环保,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pH响应智能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膜材料,可以依据pH对食品新鲜度、环境变化等做出响应,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文综述了pH响应智能膜的响应原理、... 生物基材料膜由于其可塑性强、绿色环保,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pH响应智能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膜材料,可以依据pH对食品新鲜度、环境变化等做出响应,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文综述了pH响应智能膜的响应原理、响应指示剂及成膜基材,并对生物基pH响应智能膜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膜 PH响应 响应指示剂 食品包装
下载PDF
生物填料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皮林 郦和生 王珺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综述了生物膜废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生物填料的研究进展。针对无机生物填料和有机生物填料的不同特点,分别介绍了二者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生物填料在亲水改性、表面带电改性、生物亲和改性和磁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生物膜废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生物填料的研究进展。针对无机生物填料和有机生物填料的不同特点,分别介绍了二者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生物填料在亲水改性、表面带电改性、生物亲和改性和磁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填料的使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填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填料 生物膜 废水处理 改性
下载PDF
MBBR工艺在难降解污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桐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596-598,602,共4页
研究了使用MBBR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早期开发、已确立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概述了MBBR技术早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MBBR工艺的原理及处理流程,分析了MBBR工艺的优势。介绍了常用生物载体的类型和特点,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和胞外聚合物(E... 研究了使用MBBR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早期开发、已确立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概述了MBBR技术早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MBBR工艺的原理及处理流程,分析了MBBR工艺的优势。介绍了常用生物载体的类型和特点,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和胞外聚合物(EPS)的作用。此外,还调查了MBBR工艺在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河流治理及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紧凑的占地面积和高性能的碳和氮去除能力使MBBR成为小型分散设施或现有设施升级改造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提标改造 填料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对液体车衣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劼 冯兆华 +2 位作者 陈容爱 马建明 吴海平 《中国涂料》 CAS 2023年第6期13-18,34,共7页
介绍了生物基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并对比了生物基树脂与石油基树脂在液体车衣中的应用性能。该树脂采用核–壳聚合技术,合成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先在水相中形成胶体微粒,将丙烯酸酯单体溶胀在胶粒内部并再次发生聚合,... 介绍了生物基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并对比了生物基树脂与石油基树脂在液体车衣中的应用性能。该树脂采用核–壳聚合技术,合成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先在水相中形成胶体微粒,将丙烯酸酯单体溶胀在胶粒内部并再次发生聚合,最终形成具有核–壳型结构的聚合物分散体。由于把分散体合成中用量最大的多元醇组分替换成市售商品中经合成或改性为双官能团的蓖麻油系二元醇,同时选用含生物碳的原料制成的丙烯酸酯单体,制成品中生物基碳含量可保持在70%以上。对比常规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生物基丙烯酸酯改性的制成品表现出较好的剥离性能、耐候性和颜料定向性,尤其作为一种高生物基碳含量的材料,是实现“双碳”的有效技术途径,符合当前环保节能和低碳经济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碳 水性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 液体车衣
下载PDF
覆盖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8
6
作者 王星 吕家珑 孙本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01,共5页
采用3种不同性质的可降解地膜和一种普通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地膜破损程度等,最后,收获玉米并计产。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玉米生育中期保水效果明显,而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水效果不明显;... 采用3种不同性质的可降解地膜和一种普通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地膜破损程度等,最后,收获玉米并计产。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玉米生育中期保水效果明显,而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水效果不明显;在生育中期保温效果不明显,而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温效果明显。降解膜和普通膜的保水、保温和增产效果基本相同;各降解膜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无差异。3种降解膜的降解速率为:生物降解膜>生-光双降解膜>光降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栽培 可降解地膜 玉米 生长发育 土壤环境 影响因素 生物降解膜 光降解膜
下载PDF
PCR-DGGE技术在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中的特点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峰 傅以钢 +1 位作者 夏四清 杨殿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79,共6页
通过PCR 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不经过常规培养直接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样品中提取DNA ,对 16SrDNAV3区进行PCR扩增 ,结合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从而分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结构 .研究证实 ,活性污泥培养前后微生物种... 通过PCR 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不经过常规培养直接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样品中提取DNA ,对 16SrDNAV3区进行PCR扩增 ,结合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从而分析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结构 .研究证实 ,活性污泥培养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 .同时对 2种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同一反应器不同位置微生物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测定了活性污泥中部分菌种的 16SrDNAV3区片段序列 ,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基因库比对 ,初步确定细菌的属 .结果显示 ,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浓度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结构 活性污泥 生物膜
下载PDF
接触氧化工艺中生物填料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艾恒雨 汪群慧 +1 位作者 谢维民 李雪松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选择合适的生物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对接触氧化工艺中采用较多的硬性、软性、半软性、组合型、悬浮型及固定化微生物型填料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各自的构造、挂膜性能、有机物去除效率等。认为悬浮型、生物密... 选择合适的生物填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对接触氧化工艺中采用较多的硬性、软性、半软性、组合型、悬浮型及固定化微生物型填料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了各自的构造、挂膜性能、有机物去除效率等。认为悬浮型、生物密集型、固定化微生物型填料将会成为今后生物填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填料 污水处理 生物膜 悬浮填料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挂膜的消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傅雪军 马绍赛 +2 位作者 曲克明 周勇 徐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海水中的自然净化微生物挂膜,挂膜成功后,形成了很好的硝化作用,进行不同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进水氨氮浓度,随着水温的升高,不同水温之间氨氮浓度变化差...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海水中的自然净化微生物挂膜,挂膜成功后,形成了很好的硝化作用,进行不同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进水氨氮浓度,随着水温的升高,不同水温之间氨氮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28℃水温时,经过生物膜120 h的净化处理,进水氨氮浓度降低到最低;随着进水氨氮浓度和HRT的增大,氨氮去除率及特殊去除率也不断的增大,但在同一进水氨氮浓度下,氨氮特殊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挂膜 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某市给水管网管壁中微生物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向谊 刘文君 +3 位作者 潘虹 徐洪福 尤作亮 张金松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通过传统的建立在培养法基础上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市给水管网中的管壁生物膜进行了微生物组分分离、纯化和鉴定。分离得到的细菌、真菌、酵母、放线菌微生物合计22种,其中细菌占绝大多数。所得的细菌里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好氧杆菌... 通过传统的建立在培养法基础上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市给水管网中的管壁生物膜进行了微生物组分分离、纯化和鉴定。分离得到的细菌、真菌、酵母、放线菌微生物合计22种,其中细菌占绝大多数。所得的细菌里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好氧杆菌,也有少量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球菌,且绝大多数细菌为非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通常管网水中细菌较少,能达到国家的水质标准,但管壁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生长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生物膜 微生物鉴定 细菌 微生物生长 特性研究 管壁 细菌分离 革兰氏阴性菌 鉴定方法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秋芬 傅雪军 +1 位作者 张艳 马绍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9-586,共8页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菌纲的15种细菌组成。生物膜上的优势菌包括奥雷氏菌属、湖饲养者菌属、泥滩杆菌属、沉积杆菌属、雷辛格氏菌属、冷蛇形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水体中的优势菌则有明显差异,主要有蛋黄色杆菌属、Nautella,玫瑰杆菌属和一种硫氧化菌等。初始氨氮越高的滤池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物膜上所占比例越高,逐渐成为优势菌之一。实验证实,挂膜初期,提高水体中初始氨氮浓度,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富集和固着,提高生物滤池的除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海水养殖系统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细菌群落 硝化细菌 生物滤池 生物膜
下载PDF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成膜性 被引量:34
12
作者 徐恒星 史吉华 +1 位作者 周奥佳 阎克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7,共7页
为了提高角蛋白的提取率和应用性能,针对当前羊毛角蛋白提取和应用的有关问题,采用氧化—还原两浴两步法溶解羊毛,从中提取角蛋白,羊毛溶解率达87%,同时提取的角蛋白有较高的分子质量,主体分布在45~60 kDa。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 为了提高角蛋白的提取率和应用性能,针对当前羊毛角蛋白提取和应用的有关问题,采用氧化—还原两浴两步法溶解羊毛,从中提取角蛋白,羊毛溶解率达87%,同时提取的角蛋白有较高的分子质量,主体分布在45~60 kDa。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测试结果表明,提取所得角蛋白的特征官能团与羊毛基本相同,热稳定性亦无明显变化。将壳聚糖按不同比例加入角蛋白中,可制得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复合生物膜。对生物膜进行接触角和强力测试发现,断裂强度随着壳聚糖含量增加而增大,但其亲水性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角蛋白提取 高分子质量 复合生物膜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电池研究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过程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冯雅丽 李浩然 +1 位作者 连静 周良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利用微生物电池对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还原Fe(OH)3过程中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较长的... 利用微生物电池对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还原Fe(OH)3过程中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细胞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并成膜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而电子传递中间体AQDS虽然能在初期有效加快还原速率,但是当细胞吸附完成后,其作用就不再显著了,说明微生物催化矿物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受生物膜控制.加速微生物在矿物表面成膜及保持其稳定性是影响微生物浸矿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表面 微生物 电子传递 生物膜 电子传递中间体 微生物电池
下载PDF
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邵林广 陈斌 +1 位作者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1-53,共3页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缺氧 好氧 固定床生物膜 焦化废水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 被引量:16
15
作者 乔俊卿 陈志谊 +2 位作者 梁雪杰 刘永锋 刘邮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8-1283,共6页
为了明确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能力,本研究基于Bs916全基因组数据,分析了Bs916中参与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编码基因簇,研究了Bs916及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Bs916G抑制番茄青枯菌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采用植物M... 为了明确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能力,本研究基于Bs916全基因组数据,分析了Bs916中参与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编码基因簇,研究了Bs916及其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Bs916G抑制番茄青枯菌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采用植物MS平板定殖研究法和温室盆栽试验评估了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能力和规律。全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916拥有完整的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簇),包括胞外多糖(EPS)合成酶编码基因簇、Tas A蛋白和γ-多聚谷氨酸聚合酶编码基因簇,其大小分别为15 715 bp、786 bp和4 369bp,与已报道的相关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6%~100%。室内试验显示,GFP标记菌株Bs916G具有和野生菌株相同的抑制番茄青枯菌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在MS平板试验中,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量可达3.1×107CFU/g。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常规土壤或接种青枯菌处理中,Bs916在番茄根部的定殖数量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916可以在番茄根部有效定殖,这为其在田间防治番茄青枯病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s916 番茄 生物膜 番茄青枯菌 根部定殖
下载PDF
MBBR工艺预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斌 夏四清 +2 位作者 胡晨燕 高廷耀 高乃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共5页
 为考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黄浦江微污染水的预处理效果而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最大氨氮填料表面负荷可达0.072g/(m2·h);在温度为24.9℃、进水氨氮浓度为3mg/L左右、停留时间为1h、填料...  为考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黄浦江微污染水的预处理效果而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最大氨氮填料表面负荷可达0.072g/(m2·h);在温度为24.9℃、进水氨氮浓度为3mg/L左右、停留时间为1h、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7.6%;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及停留时间对硝化有一定影响;进水浊度、气水比对氨氮和CODMn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微污染原水 生物预处理
下载PDF
微弧氧化生成含钙磷氧化钛生物薄膜的结构 被引量:60
17
作者 憨勇 徐可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51-956,共6页
采用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层生成了含钙和磷的氧化钛薄膜,探讨了电解液组分及电压对薄膜形态、相组成及钙/磷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由锐钛矿 TiO2和金红石TiO2构成,呈内层致密、外层多孔的形态,且膜中钙/磷原子比由... 采用微弧氧化在钛合金表层生成了含钙和磷的氧化钛薄膜,探讨了电解液组分及电压对薄膜形态、相组成及钙/磷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由锐钛矿 TiO2和金红石TiO2构成,呈内层致密、外层多孔的形态,且膜中钙/磷原子比由内至外逐渐增大;随电压增大,膜中非晶量增多、孔洞尺寸及钙/磷原子比增大,但有微裂纹呈现;增大电解液钙/磷配比可提高膜中钙/磷原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钛合金 生物薄膜 氧化钛薄膜 生物材料 结构 表面改性 表面陶瓷化
下载PDF
应用16S rRNA基因文库技术分析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倩 胡廷尖 +2 位作者 辛建美 王雨辰 周志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89,共6页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结果表明:3种生物填料均有富集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和多样性大于对应的生物滤池水体;在门分类水平,3个生物滤池水体中的优势菌相同,均为厚壁菌门,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优势菌不尽相同,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陶瓷环和弹性毛刷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弹性毛刷生物膜的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由变形菌门的26个属细菌组成,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细菌种类组成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由厚壁菌门的23个属组成,细菌丰度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膜 细菌群落 生物滤池
下载PDF
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德豪 周锡堂 +1 位作者 林培喜 陈少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20,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OCO工艺———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OCO工艺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融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于一体 ,节省项目占地 ,减少基建费用 ;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回流 ,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 ;充分利用了生...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OCO工艺———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OCO工艺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融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于一体 ,节省项目占地 ,减少基建费用 ;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回流 ,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 ;充分利用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 ,本工艺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泥法 OCO工艺 生活污水 融生物反应器 沉淀池
下载PDF
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晓敏 王婧婷 +3 位作者 汪若波 曾松荣 柯野 方白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6-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平板改良法体外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水提取物不同的MIC浓... 目的研究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平板改良法体外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五倍子水提取物不同的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作用,扫描电镜确认。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64 mg/mL,当增加药物浓度至1.5倍MIC(96 mg/mL)和2倍MIC(128 mg/mL)分别于4、8和24 h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时,活菌数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4h内金黄色葡萄球菌BF中的细菌不能被完全清除。各时间段之间活菌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有清除影响,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水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