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bio-sensor for registration of biting force in occlusally reactive single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1
作者 Fahad H. Banasr Manal R. Alammar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7期370-378,共9页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 Mandibular single denture opposed by maxillary natural dentition showed a great problem. However, mandibular implant overdenture treatment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recognition. Ten mal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dibular edentulous arch and opposing arch have full natural denti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received two endosseous titanium implants. In Group 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conventional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s. While in Group II,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ed with occlusal reactive implant overdentures. A Novel proposed biosenso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biting force on the implant retained overdenture. Quantitative electromyographic (EMG) signals of the masseter and anterior fibers of temporalis muscles were recorded, filtered and directly interfaced with a computer to represent the data graphically. The mean amplitude (μV), turn, and activity were recorded at the baseline and after three months. The result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the muscle activity in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as compared to group I.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lateral biting force at the premolar-molar area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I and group II after three months.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a resilient implant overdenture denture could be a desirable treatment in mandibular overdenture supported by two implants with resilient attachment and opposing natural dentition due to its easy fabrication and durability in use and increased muscl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 BITING Force MANDIBULAR IMPLANT Resilient OVERDENTURE
下载PDF
Rapid detec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in citrus orchards based on low-altitude remote sensing and bio-sensors
2
作者 Kejian Wang Wentao Li +6 位作者 Lie Deng Qiang Lyu Yongqiang Zheng Shilai Yi Rangjin Xie Yanyan Ma Shaola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The accuracy of detectin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canopy and leaves of citrus plants based on senso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y and highly-eff... The accuracy of detectin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canopy and leaves of citrus plants based on sensor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asy and highly-efficient real-time nutrition diagnosis technology in citrus orchards.The fluorescent values of leaves and canopy based on the Multiplex 3.6 sensor,canopy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data based on the FieldSpec4 radiometer and spectral reflectance based on low-altitude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were collected from leaves of Shatang mandarin and then analyzed.Additionally,the associations of the leaf 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value with the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were analyzed.The leaf SPAD value predictiv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and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Variable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relative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 based on spectral reflectance in the orchard were automatically cre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of the SPAD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Multiplex 3.6 sensor,FieldSpec4 radiometer and low-altitude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were highly significant.The measures of goodness of fit of the predictive models were R^(2)=0.7063,RMSECV=3.7892,RE=5.96%,and RMSEP=3.7760 based on RVI_((570/800)) and R^(2)=0.7343,RMSECV=3.6535,RE=5.49%,and RMSEP=3.3578 based on NDVI[(570,800)(570,950)(700,840)].The technique to cre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relative canopy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orchard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ensor information that directly reflect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pl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orchard,which in turn provides evid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orchard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and precision i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remote sensing bio-sensor chlorophyll detection SPECTRUM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原文传递
生物质基水凝胶的传感应用进展
3
作者 白忠薛 王学川 +5 位作者 冯宇宇 冯练享 李佳俊 李彤 潘伟佳 刘新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57-2365,2385,共10页
生物质材料是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重要特征。生物质基水凝胶是以天然生物质大分子为原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药物载体、生物工程以及多功... 生物质材料是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衍生得到的材料,具有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重要特征。生物质基水凝胶是以天然生物质大分子为原材料制备的水凝胶,已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药物载体、生物工程以及多功能传感等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类、纤维素类、海藻酸盐类、淀粉类和壳聚糖类水凝胶的特点。归纳了生物质基水凝胶在生物、应变、气体、湿度和温度方面的最新传感应用。最后,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生物质基水凝胶未来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水凝胶 传感器 生物检测 应变传感
原文传递
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樊永红 王丽 +4 位作者 柳丹 李文 杨英歌 郑之明 余增亮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在同一发酵批次的乳酸含量测试中,EDTA定钙法与HPLC法、生物传感仪法有显著差异(p<0.05),而HPLC法与生物传感仪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EDTA定钙法平均误差7.50g/L;而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测定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84g/L和2.39g/L。结论:EDTA定钙法简便快速,但重复性差;HPLC法准确、灵敏;生物传感仪测定法比较准确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测定方法 EDTA定钙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传感法
下载PDF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傅小勤 郭明 +2 位作者 张晓辉 战胜鑫 王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共6页
光子晶体是一类具有光子能带和带隙的新型光学材料,近年来已成为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子晶体微腔、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光纤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凝胶光子晶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则实现了化学生... 光子晶体是一类具有光子能带和带隙的新型光学材料,近年来已成为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光子晶体微腔、光子晶体波导、光子晶体光纤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凝胶光子晶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则实现了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裸眼检测技术"。重点分类介绍了一维、二维、三维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光子带隙 全息传感器 水凝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7
作者 崔乃迪 寇婕婷 +5 位作者 梁静秋 王惟彪 郭进 冯俊波 滕婕 曹国威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 针对温度波动对生物传感器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环型波导微环谐振器无热化生物传感器。传感器芯片以3个微环谐振器为一个传感单元,3个微环谐振器并联排列,且分别工作在1 500、1 550和1 580 nm波长,以其中两个为基本探测微环,另外一个作为备用微环。由于3个微环工作波长不同,可通过运算消去温度对探测谱线变化值的影响项,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无热化探测。相对于传统的无热化方案,本方案制备材料不受限,且无需参考微环,不存在浪费面积,集成度更高。另外备用微环的设计可以防止部分微环工作失常时传感器无法工作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微环谐振器 无热化
下载PDF
纳米生物机器人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怀伟 王石刚 +2 位作者 徐威 张治洲 贺林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4,共6页
介绍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给出了本小组基于病毒的纳米生物机器人的概念模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纳米生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生物机器人 分子马达 驱动器 生物传感器 自装配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庆利 何丹 +1 位作者 郑晓冬 孙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可以应用于分离、抗体和酶模拟、生物传感器、催化等领域,并可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制备等各方... 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可以应用于分离、抗体和酶模拟、生物传感器、催化等领域,并可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制备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商业潜力角度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潜力,探讨了目前该技术面临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应用 生物传感器 催化 分离 分子识别 生物分离技术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高精度光子计数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蜜霞 刘军涛 +2 位作者 刘儒平 刘晓红 蔡新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键盘扫描控制模块,完成信号的处理与存储。使用该系统对三磷酸腺苷(ATP)样品进行生物发光测试,在ATP浓度为2.5×10 -14 2.5×10 -8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T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832;对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体系进行测试,在ALP浓度为2.5×10 -12 -5×10 -9mol/L范围内,系统检测光强与ALP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2。该检测系统小型便携,检测精度高,在低浓度生物活性物质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生物传感器 生物发光 化学发光
下载PDF
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微流通道的不可逆封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宇 薛懿 +1 位作者 罗根 张超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提出采用不可逆封合技术来解决可逆封合的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微流通道在注入液体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漏液的问题。分别采用等离子体法、氧化法、紫外灯照射法和紫外胶法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绝缘材料上的硅(SOI)波导的不可逆... 提出采用不可逆封合技术来解决可逆封合的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的微流通道在注入液体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漏液的问题。分别采用等离子体法、氧化法、紫外灯照射法和紫外胶法实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绝缘材料上的硅(SOI)波导的不可逆封合。首先,采用4种实验方案分别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测试了经上述几种方法处理后微流通道与波导的粘合能力的强弱。然后,定量分析PDMS和SOI波导的封合效果。最后,经过实验比较得出用等离子体处理PDMS和SOI波导表面得到的不可逆封合效果最好的结论。文中也讨论了其他实验因素对粘合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通道 平面光波导 生物传感器 不可逆封合 粘合能力
下载PDF
细胞传感器与芯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晓兰 莫志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细胞传感器(cell basedbiosensor)与芯片(cell basedbiochip)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们利用生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或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信号与物理、电化学等其他信号的转换,实现实时、快速... 细胞传感器(cell basedbiosensor)与芯片(cell basedbiochip)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们利用生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或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相结合,通过生物信号与物理、电化学等其他信号的转换,实现实时、快速、微量地检测细胞的功能信息和待测物的性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环境监测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综述近三年来细胞传感器与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细胞芯片 细胞功能信息
下载PDF
微悬臂梁生化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渊 陈雁云 +3 位作者 刘红 李凯 张青川 伍小平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在基于光杠杆原理检测微悬臂梁变形的生化传感实验系统中,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PSD上光斑的位移,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检测光束的入射角度、微梁的放置角度等参数条件下,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 在基于光杠杆原理检测微悬臂梁变形的生化传感实验系统中,液体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PSD上光斑的位移,从而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检测光束的入射角度、微梁的放置角度等参数条件下,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光路下,液体折射率改变10-3引起的光斑位移与一般的生化反应引起的位移相当,即液体折射率的改变严重影响系统的检测信号。通过理论分析还发现在适合的参数配置下,可以忽略折射率变化对系统检测信号的影响。同时,参数的改变不影响系统的检测灵敏度。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臂梁 生化传感 折射率
下载PDF
一种检测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新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玲 毕春元 李敬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分析法。谷氨酸氧化酶专一性地与L-谷氨酸(根)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即可准确、快捷... 建立一种新的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分析法。谷氨酸氧化酶专一性地与L-谷氨酸(根)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即可准确、快捷、方便地实现L-谷氨酸钠的定量。而且,该方法既不需对酱油脱色亦不需进行衍生化,实际测定酱油中L-谷氨酸钠的含量为4700mg/dL,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谷氨酸总含量为6704mg/dL。酶电极测定的线性范围:0~128mg/dL,各点测定偏差均小于O.5%,响应时间:20s。对其进行3次平行测定,实验误差均在士1%之内,另外,酶膜安装在仪器上之后,正常操作能重复测定1000次以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H2O2 固定化 谷氨酸钠测定
下载PDF
DNA生物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刘仲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检测某种 DNA杂交反应的石英晶体传感器及其放大、显示电路。方法 :将单链DNA作为探针点在电极表面 ,测量晶振频率的改变量 ,并设计出后续处理电路。结果 :该设计能时实动态显示出DNA杂交反应中频率的变化。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检测电路 杂交反应 DNA生物传感器 设计
下载PDF
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胶囊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皮喜田 王刚 +3 位作者 魏亢 刘洪英 朱兰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116,119,共5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肠道出血灶并定位的智能电子胶囊微系统方案,设计了肠道出血智能检测胶囊和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在离体状态下对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肠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超过0.05...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识别肠道出血灶并定位的智能电子胶囊微系统方案,设计了肠道出血智能检测胶囊和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在离体状态下对肠道出血检测传感器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肠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超过0.05 g/mL时,该传感器能将其与无血红蛋白模拟肠液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胶囊 肠道出血 颜色传感器 bio—MEMS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2
17
作者 符运良 张铁民 王林茂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样品,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检测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48 mg/L,对浓度为40 mg/L的样品,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9%。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 磺胺二甲嘧啶 结合值
下载PDF
可穿戴交互技术下的健康循证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筝 杨云 +2 位作者 曹静 王为峰 刘颂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
随着生物反馈技术的普及,人们很可能在未来的10—20年实现感官增强和智能增强。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将大大拓展。这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将深远地改变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从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情感计... 随着生物反馈技术的普及,人们很可能在未来的10—20年实现感官增强和智能增强。此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将大大拓展。这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将深远地改变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从可穿戴设备、生物传感器、情感计算等软硬件技术进步开始,介绍它们为环境体验测量和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与应用提供的新机遇,以及给环境设计带来的技术革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近四年来课题组在环境感知测量及设计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脑电测量恢复性环境对认知水平的影响、基于自主神经反馈的环境情感地图分析和情绪测量等方面实验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神经科学 可穿戴设备 人机交互 生物传感器 情感地图
下载PDF
医用贵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关芳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4-61,共8页
由于贵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腐蚀性、生理上的无毒性、良好的延展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拓展。作者在本文着重介绍贵金属材料在牙科(包括牙科汞齐合金和铸造合金)、针灸、体内植入的电子器件及医用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由于贵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腐蚀性、生理上的无毒性、良好的延展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拓展。作者在本文着重介绍贵金属材料在牙科(包括牙科汞齐合金和铸造合金)、针灸、体内植入的电子器件及医用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分析了牙科用贵金属材料的演变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贵金属材料 牙科材料 植入材料 生物传感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新型生物膜光纤传感器测定溴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小明 黄灵芝 +2 位作者 谭劲松 聂利华 姚守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用新型生物膜作载体制成的光纤传感器对工业废水中的溴化物进行了测定,溴化物的线性范围为8×10-7mol/L~2×10-5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8%;响应时间为2~3min。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生物膜 溴化物 监测仪器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