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with bisdemethoxycurcumin 被引量:4
1
作者 Yun-Qian Chang Gui-Juan Zhou +7 位作者 Hong-Mei Wen Duan-Qun He Chen-Lin Xu Ya-Rui Chen Yi-Hui Li Shuang-Xi Chen Zi-Jian Xiao Ming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16-421,共6页
Radiation therap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tumors.However,there are no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Bisdemethoxycurcumin(BDMC)is a demethoxy derivati... Radiation therap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brain tumors.However,there are no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Bisdemethoxycurcumin(BDMC)is a demethoxy derivative of curcumin that has anti-proliferative,anti-inflammatory,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To determine whether BDMC has the potential to treat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by administe ring a single 30-Gy vertical dose of irradiation to the whole brain,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500μL of a 100 mg/kg BDMC solution every day for 5 successive weeks.Our res ults showed that BDMC increased the body weight of rats with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improved lea rning and memory,attenuated brain edema,inhibited astrocyte activation,and reduced oxidative stres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DMC protects against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CYTES bisdemethoxycurcumin brain edema brain tumor CURCUMIN learning and memory neuronal injury oxidative stress radiation therapy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下载PDF
Autophagy Accompanied with Bisdemethoxycurcumin-induced Apopto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被引量:9
2
作者 XU Jin Hong YANG He Ping +3 位作者 ZHOU Xiang Dong WANG Hai Jing GONG Liang TANG Chun L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cell line, A549, and the highly metastatic lung cancer 95 D cells. Methods CCK-8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cell line, A549, and the highly metastatic lung cancer 95 D cells. Methods CCK-8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BDMC on cytotoxicity.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evaluate apoptosis. Western blot analysis,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quantification of GFP-LC3 punctuat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BDMC o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of lung cancer cells. Results BDMC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NSCLC cells, but had no cytotoxic effects on lung small airway epithelial cells(SAECs). The apoptotic cell death induced by BDMC was accompani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autophagy in NSCLC cells. Blockage of autophagy by the autophagy inhibitor 3-methyladenine(3-MA) repressed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BDMC. In addition, BDMC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moothened(SMO) an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1(Gli1) expression. Furthermore, depletion of Gli1 by si RNA and cyclopamine(a specific SMO inhibitor) induced autophagy. Conclusion Aberrant activation of Hedgehog(Hh) signaling has been implicated in several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lung cancers. The present finding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hat BDMC-induced autophagy plays a pro-death role in NSCLC, in part, by inhibiting Hedgehog sign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诱导凋亡 自噬作用 伴随 WESTERN印迹 HEDGEHOG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etabolites Identification of Curcumin,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
3
作者 Rui Li Qi Wang +5 位作者 Jing-Ran Fan Jun-Bin He Xue Qiao Cheng Xiang De-An Guo Min Ye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年第4期29-37,共9页
Background: Curcuminoids are promising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DMC)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curcuminoids in turmeric. However,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 Background: Curcuminoids are promising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DMC)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curcuminoids in turmeric. However, comprehensive metabolic studies of these three curcuminoids are still limited.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of curcumin, DMC and BDMC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250 ± 20 g, body weigh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n=3), and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curcumin-SLN, DMC-SLN, BDMC-SLN, or blank-SLN, respectively. Plasma samples(500 μL) via the angular vein were collected at 1, 2 and 4 h post dosing, and the urine and fec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0–12 h and 12–24 h post-intake. An HPLC-DAD-ESI-MSn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metabolites. The structures of phase II metabolit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enzyme hydrolysis.Results: A total of 34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in rats plasma, urine, and feces. Most of them were phase II metabolites, including glucuronide conjugates and sulfate conjugates. Among them, the glucuronide conjugates were the major metabolites in rats plasma. In the meanwhile, the three parent curcuminoids were detected in high amounts in the urine and feces samples.Conclusion: The possible metabolic pathways of curcuminoids in rat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bisdemethoxycurcum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Metabolic pathway
原文传递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小鼠脑神经母瘤细胞的促神经分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嘉欣 房红志 +5 位作者 吴敏 阳泽界 许文博 张双 李莎莉 唐根云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C)对小鼠脑神经母瘤细胞Neuro-2a(N2a)的促神经分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BC(1、2、4、6、8、10μmol/L)对N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药物处理浓度范围。设对照组、视黄酸(RA)组(10μmol...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C)对小鼠脑神经母瘤细胞Neuro-2a(N2a)的促神经分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BC(1、2、4、6、8、10μmol/L)对N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药物处理浓度范围。设对照组、视黄酸(RA)组(10μmol/L)和BC组(1、2、4μmol/L),培养48、72 h后,对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长度进行测量并计算细胞分化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μmol/L BC作用5、15、30、60、120 min后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抑制剂LY294002(LY)和PD98059(PD)干预后,进一步验证BC对Akt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及促神经分化的影响。结果根据MTT实验确定后续诱导细胞分化的BC浓度为1、2、4μmol/L。分化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组和BC 1、2、4μmol/L组细胞分化率及BC 4μmol/L组细胞神经突起长度均显著升高/增加(P<0.05或P<0.01);BC继续诱导分化至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RA组细胞分化率和神经突起长度、BC 4μmol/L组细胞分化率和BC 2μmol/L组细胞神经突起长度均显著升高/增加(P<0.05或P<0.01)。与0 min组比较,BC 4μmol/L作用5、15、30、60、120 min组细胞中Akt、ERK1/2、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加入抑制剂LY/PD后,与BC组比较,PD+BC组细胞中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LY组、LY+BC组、PD组、PD+BC组细胞分化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BC可以促进N2a细胞分化,增加细胞分化率和神经突起长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脑神经母瘤细胞 促神经分化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营养活性
下载PDF
Role of Wnt Inhibitory Factor-1 in Inhibition of Bisdemethoxycurcumin Mediate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Highly Metastatic Lung Cancer 95D Cells 被引量:5
5
作者 Jin-Hong Xu He-Ping Yang Xiang-Dong Zhou Hai-Jing Wang Liang Gong Chun-Lan T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376-1383,共8页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 抑制因子 D细胞 介导 间质
原文传递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结晶热力学及结晶过程研究
6
作者 贺海波 彭静维 +3 位作者 范丽鹏 齐立军 高伟 武耐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6-179,199,共5页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278.15~323.15 K范围内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使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溶解焓ΔH...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278.15~323.15 K范围内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并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使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晶体在不同浓度乙醇中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溶解焓ΔH和溶解熵ΔS,并在90%乙醇中进行了降温结晶实验。结果表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修正的Apelblat方程拟合效果良好。使用90%乙醇作为溶剂的降温结晶得到的产品纯度在92%左右,收率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溶解度 热力学 降温结晶
下载PDF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刚 崔静静 +2 位作者 毕瑞 赵琳琳 张卫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稳定性依次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最强,为姜黄素的天然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稳定性 HPLC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中姜黄素类成分定量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欣 袁丹 +1 位作者 王启隆 王瑞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建立姜黄提取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在425nm 下,分别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和 UV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所测结果进行比较。HPLC 法采用 Kromasil C_(18)(250mm×4.6mm,5... 目的:建立姜黄提取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在425nm 下,分别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和 UV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所测结果进行比较。HPLC 法采用 Kromasil C_(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50∶50,pH 2.5),流速1.2mL·min^(-1),检测波长为425nm。结果:HPLC 法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分别在4.80-76.80mg·L^(-1),2.58-41.20mg·L^(-1),2.63-42.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6.3%,96.6%;UV 法姜黄素在0.396-6.93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4%。采用 HPLC 法测定姜黄提取物中总姜黄素含量(上述3种指标成分含量之和)和 UV 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而个别样品 UV 法测定的总姜黄素含量值是 HPLC 法测定值的2倍,说明样品中含有其他非姜黄色素类成分。结论:本 HPLC 法比 UV 法更准确地分析总姜黄素含量和有效控制姜黄提取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提取物 定量分析法 姜黄素类 HPLC法 加样回收率 去甲氧基 总姜黄素 指标成分含量 浓度范围 线性关系 UV法 磷酸二氢钾 质量分析 HPIC 检测波长 测定结果 有效控制 色谱柱 流动相 测定值 色素类 物质量 样品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刚 毕瑞 +3 位作者 全乐 赵琳琳 董月 林庆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中药姜黄中存在着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的天然稳定剂。方法:以pH=8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中药姜黄中存在着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的天然稳定剂。方法:以pH=8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醇提取物都有助于姜黄素半衰期延长,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姜黄素降解半衰期延长。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中药姜黄中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为姜黄素天然稳定剂,在研制姜黄素制剂时,加入去甲氧基姜黄素或姜黄醇提取物,可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动力学 HPLC
下载PDF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鸡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婧菲 韩红丽 +2 位作者 沈明明 张莉莉 王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6-105,共10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同时,选取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和丁羟茴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作为参照物。结果显示,3种C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力,能有效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和O2^-·,且其清除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BHT相比,D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C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则显著降低(P<0.05)。与BHA和BHT相比,3种CUR对·OH的清除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CUR相比,DUR和BUR对·OH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与DUR相比,BUR和CUR对O2^-·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在浓度为400μmol/L时,BHA的FRAP最大,BUR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最高。与CUR相比,BUR和DUR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在红细胞氧化应激实验中,研究了3种CUR对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处理后的红细胞溶血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3种CUR均可明显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作用,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力;且这种保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孵育5 h后,在20μmol/L时,与CUR组相比,DUR和BUR组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降低(P<0.05);与CUR和DUR组相比,BUR组的红细胞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BUR组相比,CUR和DUR组的红细胞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CUR类似,BUR和D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种CUR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较高的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可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诱导的氧化损伤。就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和O2^-·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而言,BUR的活性最佳。在缓解红细胞氧化损伤方面,DUR和BUR的抗氧化作用较CUR相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自由基 鸡红细胞 抗氧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的含量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琰 胡文言 王慕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成分即姜黄素(curcumin,I)、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II)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II)。方法...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莪术中3种姜黄素成分即姜黄素(curcumin,I)、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II)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II)。方法: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水—冰乙酸(20∶27∶48∶5),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420nm。结果:3种姜黄素在01~1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82%~1011%,曾用本法测定了8种莪术样品。结论:本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考察研究中药莪术的不同品种以及同属其它中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莪术 挥发油
下载PDF
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立 国大亮 +2 位作者 朱晓薇 朱彩芳 何灵通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索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方法]姜黄药材经乙醇渗漉得到总姜黄素醇提物,经水洗、石油醚洗之后得到脱脂浸膏。利用干法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再经湿法柱层析洗脱得... [目的]探索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方法]姜黄药材经乙醇渗漉得到总姜黄素醇提物,经水洗、石油醚洗之后得到脱脂浸膏。利用干法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再经湿法柱层析洗脱得到二脱甲氧基姜黄素,通过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得到姜黄素和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经丙酮-水重结晶后分别得到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结果]测得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熔点分别为182~184℃,168~170℃和226~228℃,三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谱图3倍保留时间内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的纯度超过96%。[结论]实验确立的方法可有效分离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分离周期短,节省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一脱甲氧基姜黄素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 分离 精制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法制备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糖苷化产物及其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锐 刘芳 +6 位作者 李芸香 贾坤 张秀梅 徐伟 苏国龙 黄维维 罗静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酚类成分,但是极差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制约了其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微生物转化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亲水性的葡萄糖苷键基团是有效解决其水溶性的手段。该研究利用...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天然酚类成分,但是极差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制约了其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微生物转化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亲水性的葡萄糖苷键基团是有效解决其水溶性的手段。该研究利用不同微生物体系对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发现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 IFFI 3043能够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转化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O-葡萄糖苷(BDMC-O-glucoside),且转化效率达到63%。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ormeter,HPLC-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检测手段,确认了BDMC-O-glucoside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完成了其转化过程的动态曲线分析,并通过MTT细胞毒活性法发现BDMC-O-glucoside对Hep 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BD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华根霉 生物转化 糖苷化 抗肿瘤
下载PDF
鱼组织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4 位作者 王赛赛 余琳雪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分离,428 nm波长处测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在0.01~5.0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7,0.999 8和0.999 6。在空白鱼组织中进行0.025,0.05,0.50,1.00 mg/kg 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3种待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64.7%~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0.8%。鱼组织中3种待测组分的检出限(LOD)均为0.010 mg/kg,定量下限(LOQ)均为0.025 m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姜黄素在团头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组织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静 张景勍 +2 位作者 杨梅 蒋心惠 胡雪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0-895,共6页
考察了SD大鼠口服灌喂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药代动力学特征。将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法测定血浆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的浓度,DA... 考察了SD大鼠口服灌喂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药代动力学特征。将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服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法测定血浆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的浓度,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0.75 h和0.25 h;Cmax为(62.90±2.64)μg/L和(61.64±4.30)μg/L;AUC0~72 h为(281.75±3.61)μg/(L·h)和(171.79±32.18)μg/(L·h);AUC0~∞为(291.31±15.15)μg/(L·h)和(190.46±43.81)μg/(L·h)。表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单体姜黄素相比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复方柔肝中姜黄素类成分大鼠药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浩 宿树兰 +3 位作者 管汉亮 钱叶飞 钱大玮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8-503,共6页
目的 研究复方柔肝(黄芪、姜黄、丹参和熊胆粉)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复方柔肝提取物,并采集血浆样本.利用UPLC-TQ/M... 目的 研究复方柔肝(黄芪、姜黄、丹参和熊胆粉)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复方柔肝提取物,并采集血浆样本.利用UPLC-TQ/MS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应用DAS 3.2计算并比较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 姜黄素在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T1/2、Tmax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Cmax、AUC0~T明显高于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姜黄素在姜黄提取物和复方柔肝提取物中MRT0~T略小于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双去甲氧基姜黄素Lmax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柔肝配伍显著提高姜黄素Cmax,增加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加快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吸收速度,但对其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药代动力学 复方柔肝
下载PDF
3种姜黄色素干预ox-LDL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影响LDL-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艳 洪行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牛VSM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解析构效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ox-LDL促牛VSMC增殖及对VSMC LDL-R表达... 目的: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牛VSM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解析构效关系。方法: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3种不同结构的姜黄色素单体对ox-LDL促牛VSMC增殖及对VSMC LDL-R表达的影响。结果:ox-LDL在2.5,5,10 mg.L-1时,对VSMC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姜黄素16.5,33,66μmol.L-1,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简称一脱)33,66μmol.L-1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简称二脱)66μmol.L-1对10 mg.L-1ox-LDL培养的VSM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3种姜黄色素的抑制率为姜黄素>一脱>二脱。3种姜黄色素在66,33,16.5μmol.L-1时对VSMC LDL-R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其中姜黄素16.5μmol.L-1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其他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上调作用二脱>一脱>姜黄素,经组间方差分析,P<0.01,与姜黄色素抑制牛VSMC增殖作用相反。结论:3种不同结构姜黄色素单体能明显抑制ox-LDL促牛VSMC增殖作用,上调牛VSMC LDL-R表达,从而有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一脱甲氧基姜黄素 二脱甲氧基姜黄素 平滑肌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静 杨梅 +2 位作者 张景勍 蒋心惠 胡雪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制备并考察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雄性SD大鼠口服灌胃分别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后,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单体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浓度,DAS ... 制备并考察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雄性SD大鼠口服灌胃分别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后,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单体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浓度,DAS 2.1.1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得到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单体姜黄素纳米乳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1.50h和1.00 h;C_(max)为(85.87±2.53)和(85.60±2.30)μg/L;AUC0~72 h为(788.23±52.04)和(1 345.50±64.88)μg/L·h。表明姜黄素纳米乳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比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纳米乳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其N-甲基吡唑衍生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和多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金香 丁伟 +3 位作者 张永强 杨振国 李阳 丁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833-2844,共12页
【目的】明确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及其N-甲基吡唑衍生物(N-methylpyrazolebisdemethoxycurcumin,N-MPBDMC)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多种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证实... 【目的】明确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及其N-甲基吡唑衍生物(N-methylpyrazolebisdemethoxycurcumin,N-MPBDMC)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多种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证实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BDMC及N-MPBDMC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两者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AchE)、Ca2+-ATP酶(Ca2+-ATPase)、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N-MPBDMC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BDMC,其中处理72 h后,N-MPBDMC对朱砂叶螨的LC50为21.77 mg.L-1,其毒力是BDMC的10.03倍,与95%哒螨灵原药的毒力相当。BDMC和N-MPBDMC分别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后,中毒试螨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螨体内GSTs和Car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AchE、Ca2+-ATPase和MA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AchE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16.77%和36.57%,Ca2+-ATPase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17.55%和17.45%,MAO活性平均分别下降了8.04%和14.19%,GSTs活性平均分别上升了17.13%和18.93%,CarE活性平均分别上升了26.78%和25.98%。【结论】BDMC和N-MPBDMC对朱砂叶螨的致死作用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螨体内神经系统相关酶活性有关,具体的作用靶标还有待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N-甲基吡唑 朱砂叶螨 酶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榴莲中的姜黄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雯 李静 +2 位作者 顾正健 王柯 刘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4955-4959,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榴莲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3种姜黄素类物质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以0.4%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TSKgel ODS柱进行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4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榴莲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3种姜黄素类物质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以0.4%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TSKgel ODS柱进行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425 nm处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姜黄素类化合物在2.5~200 ng/m 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检测限均为10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榴莲肉中化合物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适用于榴莲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姜黄素 脱甲氧基姜黄素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榴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