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sing Ethanol Containing Wipes in Collecting Blo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lcohol Concentration
1
作者 Takami Nakao Atsushi Nitta +3 位作者 Hiroshi Nishioka Munehiro Katagi Noriko Tsuda Yasuhide Kitazaw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1年第10期208-218,共11页
<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skin preparation using ethanol-containing skin antiseptics causes ethan... <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skin preparation using ethanol-containing skin antiseptics causes ethanol contamination through blood collection.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40 healthy volunteer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blood sampling, with four sequential procedures as follows: 1) collecting blood immediately (within 5 seconds) after cleaning the skin with an individually packaged type of ethanol-containing wipe, 2) collecting blood 1 minute after cleaning the skin with an individually packaged type of ethanol-containing wipe, 3) collecting immediately (within 5 seconds) after cleaning the skin with a traditional cleaning method (thoroughly ethanol-impregnated wipe, and 4) collecting 1 minute after cleaning the skin with a traditional cleaning method. Each sequential procedure was 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rformed with and without the ethanol-containing wipe used for s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cleaning on the puncture site on their right and left arms at the time the needle was withdrawn, respectively.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ethanol by using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every 80 blood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40 participants, ethanol was undetectable (<0.001 mg/m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disinfection using ethanol-containing skin antiseptics is unlikely to cause ethanol contamination through blood collection regardless of skin preparation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for blood sampling. This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forensic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alcohol content Skin Antiseptic Contamination of Ethanol
下载PDF
醉驾入刑定罪量刑标准的调适与完善——以“血液酒精含量+情节”的重塑为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凯 徐贵勇 +1 位作者 蒋芝玉 王昱入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醉驾入刑十余年以来,虽然醉驾案件审判质效不断向好,但醉驾案件办理仍存在规则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等突出问题。其根由在于醉驾入刑标准与行政处罚标准的同质化、醉驾刑罚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对冲化、司法为弥合对冲时的地方差异化等。... 醉驾入刑十余年以来,虽然醉驾案件审判质效不断向好,但醉驾案件办理仍存在规则不统一、类案不同判等突出问题。其根由在于醉驾入刑标准与行政处罚标准的同质化、醉驾刑罚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对冲化、司法为弥合对冲时的地方差异化等。通过醉驾行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分法”来重塑醉驾情节,并确立“血液酒精含量+情节”的醉驾的定罪量刑新思路,可以认为,将醉驾定罪处刑的血液酒精含量下限标准提高至130毫克/100毫升,具有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定罪量刑新标准 血液酒精含量
下载PDF
人体血液、尿液、唾液及呼出气体中乙醇含量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中元 崔震 +5 位作者 周婧 韩博 高捷 朱建强 黄春荣 郭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期97-100,共4页
对人体血液、尿液、唾液及呼出气体中乙醇含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顶空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乙醇含量,精度高,稳定性好;乙醇氧化酶法在检测乙醇含量时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利用电化学原理或红外原理检测呼出气体中酒... 对人体血液、尿液、唾液及呼出气体中乙醇含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顶空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乙醇含量,精度高,稳定性好;乙醇氧化酶法在检测乙醇含量时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利用电化学原理或红外原理检测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时,可以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仪器操作简单、稳定性好、体积小。对乙醇检测仪器和装置的溯源方法进行总结,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研制以及乙醇气体发生源装置的建立确保了检测结果的量值准确和单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血液 尿液 唾液 呼出气体 乙醇含量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酒后驾车血液呼气中乙醇检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红霞 邓振华 +5 位作者 谢娜 廖林川 张先国 孔斌 黄思兴 刘宽林 《刑事技术》 2003年第5期36-39,共4页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欧洲血液检测方法进行地比较早,且较深入,北美则对呼气检测方法有比较透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驶 血液 乙醇浓度 检测 呼气 交通事故
下载PDF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德全 庞华 黎锦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I0004-I0007,共4页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乙醇测定 乙醇代谢动力学 乙醇的生成与减少
下载PDF
2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龙 张武 +4 位作者 朱建华 汪晓峰 蔡力勇 李桂根 李永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分析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2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当事人的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并对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进... 目的:分析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2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当事人的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并对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肇事时间多为中、晚餐后1~2h;且随着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增加,交通肇事风险增加。结论: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性,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饮酒 乙醇 气相色谱法 血液乙醇含量 法医学
下载PDF
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诚 卢丽明 刘国平 《生命科学仪器》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内标定量法和外标定量法在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差异。[方法]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其乙醇含量。[结果]内标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比较内标定量法和外标定量法在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差异。[方法]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血液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其乙醇含量。[结果]内标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血中乙醇,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定量方式获得的结果均能满足检测要求。分析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实验室条件而使用相应的定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顶空气相色谱 内标法 外标法
下载PDF
涉嫌酒后驾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乐 洪仕君 +2 位作者 李树华 张东先 李利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饮酒后驾驶人身伤亡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
下载PDF
饮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模型的建立与初步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荣江 孙用明 +1 位作者 张万琴 郑国杰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针对酒后驾车普遍存在并致交通肇事居高不下的现实,掌握饮酒后不同时刻血液中酒精的浓度非常必要。本文根据药物动力学知识,运用微积分理论,建立微分方程并推导出长时间、瞬时间和分段瞬时饮酒的数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正确,理论数... 针对酒后驾车普遍存在并致交通肇事居高不下的现实,掌握饮酒后不同时刻血液中酒精的浓度非常必要。本文根据药物动力学知识,运用微积分理论,建立微分方程并推导出长时间、瞬时间和分段瞬时饮酒的数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正确,理论数据与实际相吻合。从数学理论上解决了不同体重、不同时间饮用不同量的酒后在不同时刻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速率 消除速率 血液中酒精含量 曲线拟合
下载PDF
对比血液酒精浓度与睡眠剥夺对绩效影响的疲劳研究
10
作者 孙涛 徐克林 +2 位作者 杨瑜 刘胧 方卫宁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疲劳。将参与者分为酒精组和睡眠剥夺组,酒精组每隔一定时间喝定量的酒,然后进行相关测试;睡眠剥夺组要持续保持28 h不睡,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测试。通过对比酒精组和睡眠组的绩效,以得出与特定BAC(blood alcohol conc...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疲劳。将参与者分为酒精组和睡眠剥夺组,酒精组每隔一定时间喝定量的酒,然后进行相关测试;睡眠剥夺组要持续保持28 h不睡,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测试。通过对比酒精组和睡眠组的绩效,以得出与特定BAC(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水平绩效相当的持续保持醒觉的时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睡眠剥夺 血液酒精浓度 编码 绩效
下载PDF
涉嫌酒后交通肇事1000例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武 朱建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分析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0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当事人的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并对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进行分... 目的:分析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0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当事人的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并对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肇事时间多为中、晚餐后1~2h;且随着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增加,交通肇事风险增加。结论: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性,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交通肇事 气相色谱法 血液 乙醇含量
下载PDF
贵州省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者的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权 陈文生 洪亮 《中国司法鉴定》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嫌酒后驾驶者男性居多,年龄在20~50岁间占92%。事故多发生于20~24时,以县市区干道为主,肇事车辆为摩托车占46.72%。在1000例乙醇检案中,28.7%为未检出,9.3%为酒后驾车,59.5%为醉酒驾车。结论 2012年贵州省发生的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案件中有一定相关特征,可为"酒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 鉴定结果 分析 贵州
下载PDF
驾驶员酒后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贾常明 《刑事技术》 2009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驾驶员少量饮酒后体内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利用呼吸式测酒器对驾驶员酒后30min以后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每隔20-30min测量一次,绘出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为线性关系... 目的研究驾驶员少量饮酒后体内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利用呼吸式测酒器对驾驶员酒后30min以后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测量,每隔20-30min测量一次,绘出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血液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为线性关系,拟合曲线斜率略有差异。结论对于喝1瓶啤酒的情况,酒后30-60min内都降到20mg/100ml以下,可为驾驶员掌握酒后开车时间和交警执法检查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状态 酒精含量 酒后驾车
下载PDF
广西柳州市酒后驾驶致严重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凯 佘桂松 +4 位作者 蒙进怀 张俊华 袁和 李少旦 赵红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2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了解柳州市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行为在严重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比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共发生严重道路交通事故100起,连续对所有导致至少有一人严重受伤或... 目的了解柳州市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行为在严重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比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共发生严重道路交通事故100起,连续对所有导致至少有一人严重受伤或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驾驶员(包括摩托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液酒精含量测试。结果酒后驾驶事故48起,事故主要发生在晚上21时至凌晨2时,共30起;以30,39岁为高发年龄,占46%;驾龄越长,酒后驾驶事故发生比例越高;非职业驾驶员发生酒后驾驶事故的比例高于职业驾驶员;摩托车驾驶员发生酒后驾驶事故的比例高于轿车驾驶员和客车驾驶员。结论酒后驾驶是导致柳州市严重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广泛而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酒后驾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驶 严重交通事故 机动车驾驶员 血液酒精浓度
下载PDF
交通执法中人体酒精含量检测相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梅冰松 来剑戈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驾驶员酒后驾车人体酒精含量检测是交通执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科学、准确的检测对交通执法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交通执法实践中人体酒精含量检测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对40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了饮酒后的血液、呼气、唾液酒精含量检测实... 驾驶员酒后驾车人体酒精含量检测是交通执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科学、准确的检测对交通执法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交通执法实践中人体酒精含量检测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对40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了饮酒后的血液、呼气、唾液酒精含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呼气检测与血液检测具有相关性;2.北京交管部门目前使用的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器具有可靠性;3.酒后驾车逃逸者的人体酒精含量可以依据血液酒精清除率(10毫克/100毫升·小时)进行推算;4.唾液酒精含量与血液酒精含量具有相关性,交通执法中使用唾液酒精测试方法有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执法 酒后驾车 人体酒精含量检测
下载PDF
玉米肽对小鼠酒后肝脏乙醇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及醒酒机理 被引量:34
16
作者 郭辉 何慧 +2 位作者 韩樱 黄文浩 张小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5-269,共5页
为了研究玉米肽(CP)对大量摄入乙醇后小鼠的醒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NAD+法测定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的活力,结合氨基酸分析,探讨其醒酒机理。结果显示:CP对肝脏中ADH有激活作用,且两者间存在明显剂量-效... 为了研究玉米肽(CP)对大量摄入乙醇后小鼠的醒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小鼠血液中乙醇含量,NAD+法测定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的活力,结合氨基酸分析,探讨其醒酒机理。结果显示:CP对肝脏中ADH有激活作用,且两者间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灌胃600mg/kg CP可极显著激活小鼠肝中ADH活性(P<0.01),激活率达30.1%;并极显著抑制血清中乙醇含量的提高(P<0.01),小鼠血清中乙醇含量的降低与CP间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小鼠灌胃乙醇后20~200min内,给CP组血醇清除率和ADH活力均明显高于乙醇模型组;在小鼠灌胃乙醇20~120min内,给CP组与模型组血醇清除率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小鼠灌胃乙醇50~120min内,ADH活力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分析表明,玉米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用85%乙醇洗脱的疏水性最强的组分对羟自由基的抑制率最高,达83.05%。结论:玉米肽能激活ADH,且有良好的持续激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玉米中疏水性短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醒酒 乙醇脱氢酶 血液乙醇含量 疏水性短肽
下载PDF
关于饮酒驾车问题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华林 段美玲 +1 位作者 杨丽 刘晓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根据优化的原理,利用微分方程对饮酒驾驶问题中饮酒者的酒精含量进行量化设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机理分析和数据处理,参数估计相结合,找出一个较满意的饮酒方案。
关键词 驾车 酒精含量 房室模型 微分方程组
下载PDF
人体血中乙醇含量的正常值及其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鼎于飞 张贯石 +4 位作者 阎萍 刘莉 鲁赫鸣 钟岩 宫素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作者采用以叔丁醇为内标的气相色谱法,初步研究了正常人血中乙醇含量和死亡儿童血中乙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年人血中乙醇含量男性高于女性,死亡儿童血中乙醇含量的变化与死后时间和环境温度有关。
关键词 血乙醇含量 死亡儿童 成人
下载PDF
血液酒精浓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欣婷 《交通标准化》 2014年第23期35-40,共6页
为了探讨饮酒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以驾驶模拟器为平台,测试了13名驾驶人员在不同血液酒精浓度(0mg/dl,20mg/dl,50 mg/dl,80 mg/dl)、不同场景下加速、刹车情况并调查了其主观感受。进行数据分析后初步得到一些结论:饮酒(特别是在较... 为了探讨饮酒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以驾驶模拟器为平台,测试了13名驾驶人员在不同血液酒精浓度(0mg/dl,20mg/dl,50 mg/dl,80 mg/dl)、不同场景下加速、刹车情况并调查了其主观感受。进行数据分析后初步得到一些结论:饮酒(特别是在较高血液酒精浓度的情况下)确实会对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并可能会导致某些危险驾驶行为;性别和驾驶经验也会对不同酒精浓度下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交通系统 血液酒精浓度(bac) 驾驶模拟器
下载PDF
枳椇子饮料解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国红 钟晓凌 李良 《饮料工业》 2012年第7期10-12,共3页
以小鼠为试验模型,对枳椇子饮料的解酒效果进行了研究。以翻正反射和血醇含量为指标,分别对枳椇子饮料对小鼠醉酒率及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弱碱性和酸性枳椇子饮料及灌胃顺序对小鼠血醇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大剂量组... 以小鼠为试验模型,对枳椇子饮料的解酒效果进行了研究。以翻正反射和血醇含量为指标,分别对枳椇子饮料对小鼠醉酒率及睡眠时间的影响,及弱碱性和酸性枳椇子饮料及灌胃顺序对小鼠血醇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大剂量组和酸性环境下小剂量组小鼠醉酒率分别为 30%和 70%,睡眠时间分别为对照组的 56.4%和 76.5%;相同时间段,弱碱性枳椇子饮料的解酒效果更加明显,小鼠血醇含量较低;在 30min、120min 和 180min 时,先饮料后酒组小鼠血醇含量分别是 1.982±0.256mg/ml、3.725±0.285mg/ml、3.252±0.249mg/ml,为对照组的 87.7%、69.2%、69.4%;而先酒后饮料组则是 1.782±0.687mg/ml、3.498±0.627mg/ml、3.112±0.569mg/ml,为对照组的 78.9%、64.9%、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饮料 解酒效果 血醇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