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魂瓶在两晋之交的衰落与消亡
1
作者 李鹏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缩,经济陷入长期萧条。豪门大族隐匿人口、侵夺山泽,商税苛重,早期越窑等民间手工业全面衰退。晋制葬俗等中原文化的传入改变了东南地区的社会文化风气,吴姓士族被侨姓大族压制和削弱,地方习俗难以维持,魂瓶等专用明器用量锐减。大约在咸康年间,随着侨姓大族深入会稽,魂瓶彻底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瓶 两晋之交 衰落 晋制 侨姓 吴姓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2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3
作者 陈普瑜 吕小红 +3 位作者 班琳 王舒 董晗 王春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 左家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屯村西南500 m处。2015年因河水侵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猪、狗、羊、马等动物骨骼。通过对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与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左家山遗址为一处夏秋季节性居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以狩猎、捕捞和采集为主,同时饲养少量家畜。辽金时期该地区被称为“黄龙府”,通过对墓葬内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推测其与少数民族的“烧饭祭”“殉羊”“殉犬护送灵魂”“头蹄葬”等丧葬习俗密切相关,这为辽金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证据;随葬动物种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伊通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业模式为农牧结合,且伴有少量的渔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家山遗址 殉葬习俗 生业模式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雁窝池汉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王晓阳 沈刚(图) 王静竹(文/图/摄)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窝池村 汉墓 两汉时期 墓葬习俗
下载PDF
广东佛山河宕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人骨 被引量:39
5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人类学学报》 1982年第1期42-52,107-108,共13页
本文对佛山河宕新石器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比较,认为这些古代人在体质上仍有不特别强烈的蒙古人种性质,并显示出一些同赤道人种相似的特证。还指出了该墓群的性别年龄分布,因性别而异的埋葬头向和拔牙风俗。
关键词 体质特征 埋葬习俗 拔牙型式
下载PDF
论藏族的丧葬风俗 被引量:9
6
作者 焦治平 胡冰霜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什么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族,其丧葬的主要类型不是佛教所推崇的火葬而是天葬?为什么最高级的葬法是塔葬而不是最流行的天葬?为什么土葬的兴衰史与苯教的兴衰史相一致?文章从藏族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与民族史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 为什么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族,其丧葬的主要类型不是佛教所推崇的火葬而是天葬?为什么最高级的葬法是塔葬而不是最流行的天葬?为什么土葬的兴衰史与苯教的兴衰史相一致?文章从藏族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与民族史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藏民族葬俗双因素决定理论:地理环境与宗教交互作用决定了藏民族葬俗,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宗教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苯教所推崇的土葬和佛教所推崇的火葬的影响;而宗教又削弱了地理环境对葬俗的限制和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葬俗 地理环境 宗教
下载PDF
“螺丝揭顶”坟墓葬俗的民俗学研究——以武陵文化区渝东南酉水流域瓦乡话、土家语、苗语地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白俊奎 毛远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武陵文化区酉水流域"螺丝揭顶"坟墓葬式是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 武陵文化区酉水流域"螺丝揭顶"坟墓葬式是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螺丝揭顶 稻作 葬俗 蚌壳仙女 民族迁移
下载PDF
埃及前王朝时代的埋葬习俗 被引量:7
8
作者 令狐若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埋葬习俗是研究埃及前王朝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埃及人的思想意识。根据埃及考古发掘材料,埃及前王朝时代已出现成人葬和幼儿葬、随葬品以及埋葬方向等习俗。这些埋葬习俗清楚地反映了前王朝时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 埋葬习俗是研究埃及前王朝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埃及人的思想意识。根据埃及考古发掘材料,埃及前王朝时代已出现成人葬和幼儿葬、随葬品以及埋葬方向等习俗。这些埋葬习俗清楚地反映了前王朝时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埃及原始宗教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前王朝时代 埋葬习俗 宗教信仰 巴达里文化 涅伽达文化
下载PDF
盖天保墓砖铭考 被引量:9
9
作者 殷宪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考,首次提出自平城直达定州进而南向中原的战略要道总称定州大道,而史书所载直道、莎泉道、灵丘道则是它的异名或分段修筑时使用的名称。从"墓中无棺木,西葙(厢)壁下作砖牀"的记述,对照同时期墓葬,特别是大同地区出土的诸多北魏官僚墓葬的形制,指出在北魏平城中后期,随着墓室的逐步扩大并向房室化、厅堂化发展,葬制也随之更多地再现着夙兴夜寐的现实生活。空旷的墓室替代了局促的棺椁,床榻、灰枕也给行将就木者以精神的慰藉。这种颇具生活意味的葬制可能与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以远的葬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盖天保 墓葬 定州大道 葬制
下载PDF
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华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殡葬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虽然还没有一刀切地进行,但从部分走在前列的省市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完全取消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何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民众,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不会完全被剥夺葬法的选... 殡葬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虽然还没有一刀切地进行,但从部分走在前列的省市情况来看,城乡差别完全取消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何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的民众,在殡葬改革过程中不会完全被剥夺葬法的选择权和在经济上因政策而受到损失,这是殡葬改革者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殡葬改革 丧葬习俗 土葬 火化
下载PDF
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阙岳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试用文化人类学整体观这一理论方法,从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和葬俗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藏族的丧葬习俗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本教、佛教和汉文化等四种文化角度探入来解读藏族丧葬习俗产生并发展所依托的民族... 本文试用文化人类学整体观这一理论方法,从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和葬俗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藏族的丧葬习俗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从生态环境、本教、佛教和汉文化等四种文化角度探入来解读藏族丧葬习俗产生并发展所依托的民族文化背景,归结出藏族丧葬习俗所承载的四项主要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习俗 藏族 文化人类学 灵魂崇拜 伦理教化
下载PDF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三)——模印塑像砖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102,共16页
由模印塑造出浮雕图像的古砖,学界一般称之为"画像砖";而上世纪中期不断发现的在砖面泼墨作画的小砖画,亦被称为"画像砖"。这种名称混淆了两者性质的不同和艺术特点的差异,从而为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后者名实相符... 由模印塑造出浮雕图像的古砖,学界一般称之为"画像砖";而上世纪中期不断发现的在砖面泼墨作画的小砖画,亦被称为"画像砖"。这种名称混淆了两者性质的不同和艺术特点的差异,从而为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后者名实相符,前者据其本身的性质看,应为"模印塑像砖"。文章还梳理了模印塑像砖在河西地区的使用轨迹、敦煌模印塑像砖墓的墓葬习俗和特点、敦煌地区的厚葬之风以及敦煌模印塑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印塑像砖性质 河西模印砖轨迹 葬俗与特点 厚葬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论三岩的树葬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韶明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79-85,共7页
文章运用人类学田野及跨文化比较方法,探讨三岩地区实行树葬的实际情况。文章指出,三岩的树葬决不是远古时期的葬法,而是在社会发展后期由外部传入的。在当地的生育与灵魂概念,结合特殊的历史地理、生态条件、人口统计和宗教文化等因素... 文章运用人类学田野及跨文化比较方法,探讨三岩地区实行树葬的实际情况。文章指出,三岩的树葬决不是远古时期的葬法,而是在社会发展后期由外部传入的。在当地的生育与灵魂概念,结合特殊的历史地理、生态条件、人口统计和宗教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三岩的树葬形成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岩 树葬 丧葬习俗 藏传佛教
下载PDF
赣江流域宋代葬俗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敬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赣江流域宋代墓葬随葬品以瓷器为主,堆塑瓶是其中最有特点的器物。墓葬形制以砖室墓居多。这一葬俗的形成,主要是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是宗教信仰因素、地理位置因素和文化交流因素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赣江流域 宋代葬俗 考古学研究
下载PDF
试析陈宏谋的丧葬思想及其助葬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帝兵 刘亚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清前期,各地因风水择葬、无力举葬而致停柩现象普遍,有禁不止;浅葬、浮厝、意外死亡也常导致棺骸暴露。"俗"与"礼"的矛盾凸显。陈宏谋在继承传统的丧葬事关王政、礼、孝思想的同时,反对堪舆、停柩等行为,主张速葬,... 清前期,各地因风水择葬、无力举葬而致停柩现象普遍,有禁不止;浅葬、浮厝、意外死亡也常导致棺骸暴露。"俗"与"礼"的矛盾凸显。陈宏谋在继承传统的丧葬事关王政、礼、孝思想的同时,反对堪舆、停柩等行为,主张速葬,并对棺骸暴露产生强烈的悲悯之情;认为士大夫在改变葬俗中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实践中,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设立义冢、政府助葬、稽查停柩和暴棺、责令掩埋、训俗劝葬等多种措施,组织掩骼埋胔,力图使丧葬中的"法"、"礼"与"俗"达到和谐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宏谋 丧葬 助葬 礼俗 民俗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的民俗学研究——以“瓦乡话”、“土家语”、“苗语”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俊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5,共5页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体现了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体现了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酉水流域" 螺丝结顶" 稻作 葬俗 蚌壳仙女 民族迁移
下载PDF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沙武田 陈国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6,100,共9页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王族墓 凉州先茔 墓葬选址 夫妇合葬 鲜卑旧俗
下载PDF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被引量:5
18
作者 关笑晶 《满语研究》 2010年第1期91-103,共13页
我们以《御制增订清文鉴》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丧期较汉族短,服式亦不及汉族严格、繁缛,这与满族人身为旗人,不便长... 我们以《御制增订清文鉴》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丧期较汉族短,服式亦不及汉族严格、繁缛,这与满族人身为旗人,不便长期居丧以及对本族传统的重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御制增订清文鉴 丧葬习俗
下载PDF
白裤瑶丧俗探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永青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白裤瑶的丧葬礼俗古老而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对仪式礼仪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白裤瑶的丧俗及人文传统。
关键词 白裤瑶 丧俗 音乐
下载PDF
华阴葬俗探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静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41-43,共3页
华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华山脚下,谓为华夏民族之根。由于位置与交通的原因,其民俗既有传承,亦有创新。其葬俗的议程及其趋于简化的倾向,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又体现了以生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 华阴 民俗 葬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