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式碳税下煤炭海铁联运网络调运优化研究
1
作者 刘国跃 王长宝 +3 位作者 刘志江 王金刚 张海龙 李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在大规模海铁联运网络背景下,考虑铁路年运输能力和煤炭港口年吞吐量限制的基础上,引入阶梯式碳税量化碳排放成本,建立考虑碳排放的煤炭海铁联运网络调运方案非线性优化模型。模型以大规模海铁联运网络每条可行路径的年煤炭运输量为决... 在大规模海铁联运网络背景下,考虑铁路年运输能力和煤炭港口年吞吐量限制的基础上,引入阶梯式碳税量化碳排放成本,建立考虑碳排放的煤炭海铁联运网络调运方案非线性优化模型。模型以大规模海铁联运网络每条可行路径的年煤炭运输量为决策变量,根据模型特性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求解算法(Combinatorial Algorithm,CA),外层迭代算法采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内层迭代算法采用可行方向法,将非线性规划模型转化为标准Hitchcock模型。采用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海铁联运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运用CA进行求解。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固定碳税和阶梯式碳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阶梯式碳税上下限在合理度范围内时,采用其得到的最优调运方案在企业总效益和减排效果2个方面优于固定碳税,但当其上下限超出合理范围后,会对企业效益及企业减排积极性产生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铁联运 能源供应链 阶梯式碳税 非线性规划 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
下载PDF
中国绿色税制改革的经济效应与碳减排效应
2
作者 朱军 张敬亭 李建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41,共12页
基于2018年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社会核算矩阵,本文建立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对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税负水平提高、车辆购置税税负水平降低的政策趋势进行模拟。研究发现:(1)在设定的模拟范围内,最优税收政策为“环境保护税税负... 基于2018年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社会核算矩阵,本文建立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对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税负水平提高、车辆购置税税负水平降低的政策趋势进行模拟。研究发现:(1)在设定的模拟范围内,最优税收政策为“环境保护税税负水平提高25%以内,资源税税负水平提高50%~75%,车辆购置税税负水平降低50%以上”;(2)环境保护税与资源税组合政策实施时,环境保护税税负水平的提高会导致政策的综合表现变差,而资源税则相反;(3)模拟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改革对电力等重排放行业的碳减排有着积极作用;(4)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第二产业地方性收费负担的减轻能够调和改革中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两难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税制体系 碳减排 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碳税征管方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3
作者 黄沁 许霜 汤启蓉 《金融经济》 2023年第7期71-80,共10页
碳税作为价格型减排工具,是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适时开征碳税,对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的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碳... 碳税作为价格型减排工具,是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适时开征碳税,对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的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碳税征收范围、计算方式、税率设置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南非、新加坡的碳税征管方式及经验,并结合我国碳税、碳费现状,剖析了我国碳税征管可能面临的经济约束、中小企业碳核算工作基础薄弱、第三方碳核查服务机构发展不成熟以及技术限制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征管方式 碳排放 国际经验
下载PDF
碳足迹税如何推动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程挺 吴淑芳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碳足迹税是打破传统环境治理形式与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政策尝试。基于2007—2020年中国26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碳足迹税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碳足迹税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碳足迹税对高科技产业绿色技... 碳足迹税是打破传统环境治理形式与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政策尝试。基于2007—2020年中国26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碳足迹税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碳足迹税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碳足迹税对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碳足迹税对东部和中部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与东北城市并不显著;碳足迹税能够明显促进低级别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高级别城市并不显著;碳足迹税对非资源型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资源型城市并不显著。对此,政府层面应致力于优化碳足迹税收征管方案、探索碳足迹税收征管体制实施路径;企业层面应加速推进碳足迹税认证与推广、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及强化内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税 高科技产业 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江阴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汇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志斌 刘茂松 +2 位作者 徐驰 阮尉琳 刘小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利用遥感影像、逐日气象观测记录等相关数据,应用基于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EPS),对江阴市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年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植被系统CO2吸收功能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1-2002年,江阴市陆地生态系... 利用遥感影像、逐日气象观测记录等相关数据,应用基于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EPS),对江阴市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年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植被系统CO2吸收功能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1-2002年,江阴市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平均NPP由818 g/(m2.a)下降为699 g/(m2.a),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碳汇价值也下降了0.88亿元。期间江阴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及由此导致的林地、农田面积萎缩,成为江阴市陆地生态系统年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森林植被质量变化对区域NPP下降的影响较小,而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造林成本法 碳税法 碳汇价值 江阴市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测算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伍格致 周妮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运用区域森林资源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清单法、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定量测算湖南省2011-2014年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森林碳储量巨大,但在树种、龄级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 运用区域森林资源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清单法、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定量测算湖南省2011-2014年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森林碳储量巨大,但在树种、龄级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的森林碳储量差异明显,由此导致森林碳储量经济价值在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提出了增加森林碳储量总量和促进全省森林碳汇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经济价值测算 生物量清单法 造林成本法 碳税率法
下载PDF
碳排放的理论和治理路径
7
作者 杨永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碳排放是典型的经济外部性行为。由马歇尔最早提出的外部性行为是指因为企业组织外部的产业组织方式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或增加。庇古认为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企业成本的行为是外部不经济行为,采用"庇古税"来调整外部... 碳排放是典型的经济外部性行为。由马歇尔最早提出的外部性行为是指因为企业组织外部的产业组织方式造成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或增加。庇古认为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企业成本的行为是外部不经济行为,采用"庇古税"来调整外部不经济行为。科斯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外部性行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调整。解决碳排放这种外部不经济行为的主要路径是"庇古税"、碳交易、行政干预和法律方法。我国碳排放的治理主要以行政干预和法律方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行为 碳排放 碳税 碳市场 行政干预 法律方法
下载PDF
基于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征税分析的区域电力系统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琳瑞 柴淼 +1 位作者 王灵志 李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9-1187,共9页
为了优化电力系统并促进节能减排,将不确定性优化方法与区域电力系统模型相结合进行电力系统规划:以系统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参考国家相关政策与标准设置资源量、电力供需平衡、排放限值等约束;对各发电技术发电量、外购电量、CO_2... 为了优化电力系统并促进节能减排,将不确定性优化方法与区域电力系统模型相结合进行电力系统规划:以系统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参考国家相关政策与标准设置资源量、电力供需平衡、排放限值等约束;对各发电技术发电量、外购电量、CO_2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最优化;为了探讨征收排放税的减排效果以及可行性,设置对电力系统征收大气污染物排放税和碳税进行相应的情景分析.研究以淄博市作为实例,在淄博的电力系统规划中,情景1中违反系统约束概率的增大会使最优火力发电量增加,在3个情景中,清洁能源发电量均能达到占总电力需求量10%的目标;而外购电将主要作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补充;情景1中违反系统约束概率为0时SO_2,NO_x和烟尘的排放限值在所有情景中为最低,即淄博市现行的排放限值标准将会得到更好的减排效果,并且其他情景下的系统成本将显著增加.因此,基于对淄博市的案例研究结果可知,对于电力系统征收排放税并不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排放税 碳税 区域电力系统规划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
下载PDF
财政支出竞争演进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勇 陈明艺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7-72,72,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政府考核标准的改变,财政支出竞争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会有所变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支出竞争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阶段,通过博弈论和实证方法,研究支出竞争对居民福利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以资本为目标的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政府考核标准的改变,财政支出竞争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会有所变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支出竞争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阶段,通过博弈论和实证方法,研究支出竞争对居民福利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以资本为目标的初级阶段损害了居民福利,而以资本、人才、制度等多重指标为目标的高级阶段则有利于居民福利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福利 财政支出 竞争博弈
下载PDF
考虑碳税策略的微网与常规机组协同运行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意婷 艾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5-32,共8页
在考虑碳排放限制情况下,研究微网和电网中常规机组的协同和非协同运行情况,建立了碳税和经济效益双层优化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结合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Big-M法和强对偶理论将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层混合整数线性问题(M... 在考虑碳排放限制情况下,研究微网和电网中常规机组的协同和非协同运行情况,建立了碳税和经济效益双层优化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结合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Big-M法和强对偶理论将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层混合整数线性问题(MILP),并采用MILP软件求解。针对协同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因子的改进Shapley值法对常规机组和微网进行收益分配,并与非协同运行情况进行比较。算例分析了碳排放限制对微网和常规机组协同和非协同运行时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碳税政策和收益分配,可以保证微网和常规机组协同运行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使双方的收益提高,同时减小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运行 碳税 双层优化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SHAPLEY值法
下载PDF
考虑碳税影响的重载铁路回程运输定价策略
11
作者 陈硕 魏润斌 +3 位作者 毛保华 童瑞咏 田佩宁 卢霞 《综合运输》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铁路与公路有不同的碳排放水平。考虑重载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差异性,将碳税引入回程运输价格中,建立了基于Hotelling模型的重载铁路回程运输定价模型。以我国某货运通道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在重载回程运输市场中,... 铁路与公路有不同的碳排放水平。考虑重载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差异性,将碳税引入回程运输价格中,建立了基于Hotelling模型的重载铁路回程运输定价模型。以我国某货运通道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在重载回程运输市场中,若碳税税率为500元/tCO_(2),重载铁路回程铁矿石均衡运价为0.147元/t·km。当碳税税率由500元/tCO_(2)增加至950元/tCO_(2)时,铁路分担率提高2.02%,运价率增长0.005元/t·km。铁路碳排放因子降低60%,铁路运价率增加0.0012元/t·km,分担率提高0.43%。运输距离增至700km,铁路分担率高于50%,运价率下降至0.144元/t·km并逐渐趋于稳定。这表明,碳税引入对更好地利用重载铁路回程运能具有重要作用,且运距越长,重载铁路回程运输的优势与竞争力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回程运输 定价 博弈论 碳排放税 公路运输
原文传递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评估的差异因素研究——基于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栾昊 杨军 +1 位作者 黄季焜 姜晔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8-965,共8页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调控工具之一,征收碳税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也将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模型、数据以及情景假设等不同,在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GDP)影响幅度上,国内现有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调控工具之一,征收碳税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也将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模型、数据以及情景假设等不同,在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GDP)影响幅度上,国内现有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Meta方法对导致评估结果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选择和碳税税率的设定是导致评估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模型选择是造成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结论差异的74%左右;如果考虑模型选择与碳税税率的交叉影响,其解释效力可进一步提高到87%;而征税方式与碳税使用方式对研究结论差异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于其他模型,CGE模型与MARKAL-MACRO模型的评估结果比较稳定,影响幅度居中并较为接近,更为适用于评估实施碳税对GDP的影响程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分析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上亟需方法论创新,需要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影响评估 因素分析 Meta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