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based on metabolomics and gut microbiota 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hui Du Zhenjie Li +9 位作者 Jing Zhang Ni Yin Lirong Tang Jie Li Jingyin Sun Xiaoqing Yu Wei Chen Hang Xiao Xian Wu Xuexiang Che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212-1223,共12页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Carnosic acid(CA)is a major antioxidant component of rosemary and sage.Herein,we in...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Carnosic acid(CA)is a major antioxidant component of rosemary and sage.Herein,we investig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CA on 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induced colitis mouse model with an emphasis on its 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function of gut microbiota.We found that CA effectively attenuated DSS-stimulated colitis in mice,as evidenced by reduc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and systemic and colonic inflammation.Additionally,CA restored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improved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DSS-treated mice.Moreover,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ecal metabolites and the gut microbiota species.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and the correlated metabolites might partially explain C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gainst colitis.Future clinical trial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CA on IBD in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osic aci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OLITIS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S
下载PDF
Carnosic acid类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元 王晖 +2 位作者 潘鑫复 郝小江 陈昌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对Carnosic acid类天然产物的合成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carnosic acid 天然产物 二萜类 合成
下载PDF
A Concise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Carnosic Acid Type Diterpenes
3
作者 Yu Xin CUI Qiang XIAO Peng Fei T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3-204,共2页
10-vinyl-8,11,13-podocatriene 8, which is a modal of Carnosic acid type diterpenes,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n expeditious convergent synthetic approach.
关键词 carnosic acid SYNTHESIS DITERPENES CYCLIZATION ANTI-HIV
下载PDF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arnosic acid
4
作者 NADIRE OZENVER THOMAS EFFERTH 《BIOCELL》 SCIE 2022年第10期2151-2157,共7页
Carnosic acid(CA)is a natural phenolic diterpene mainly occurring in some species of the Lamiaceae family.Numerous studies described the cytotoxicity of CA towards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P... Carnosic acid(CA)is a natural phenolic diterpene mainly occurring in some species of the Lamiaceae family.Numerous studies described the cytotoxicity of CA towards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Particularly,the influence of CA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vitamins or natural products through affecting various targets has raised interest.Current experimental in vivo data suggested that CA may cooperate with clinically used anticancer drugs promoting their activity against cancer.From this point of view,CA gained importance,because it may alter pharmacodynamic profiles of various agents in the case of their co-administration,and thereby,act in a potentially synergistic manner,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A in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In the present review,we give an overview of CA as well as CA co-treatment regimen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cancer.In this context,the role of CA as an adjuvant treatment alternative is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osic acid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Synergism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鼠尾草酸 被引量:1
5
作者 霍达 陈献忠 +1 位作者 杨海泉 曹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I0002,I0003,共9页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 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是一种酚类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鼠尾草等唇科类植物中。CA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理以及药理活性,在日化、食品、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热带假丝酵母具有鲁棒性强、耐高温、产油脂等特性,因而在萜类化合物高效生产方面极具潜力。该研究根据热带假丝酵母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鼠尾草的铁锈醇合酶基因CYP76AH24和鼠尾草酸合酶基因CYP76AK6、来源于拟南芥的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ATR1进行全序列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合成。以生产鼠尾草酸前体次丹参酮二烯热带假丝酵母1C2PM04作为出发菌株,将上述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中成功合成鼠尾草酸。利用模块化工程与酵母不同亚细胞区室的空间组合,将上述3条基因以模块化的方式导入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进行表达,鼠尾草酸产量分别为10.25 mg/L和4.64 mg/L。通过下调角鲨烯合酶基因ERG9,降低法尼基焦磷酸池的消耗进而改变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产量,效价达到26.3 mg/L。将细胞色素P450酶和细胞色素还原酶进行融合表达,测试以刚性linker(E3AK,E3AK×2,E3AK×3)和柔性linker(G4S,G4S×2,G4S×3)为连接肽,融合表达CYP76AH24和ATR1,鼠尾草酸产量提高1.54倍。该文通过增加CPR拷贝数,增加电子供体,进一步提高鼠尾草酸表达水平,产量达到78.2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假丝酵母 鼠尾草酸 细胞色素P450 融合蛋白 代谢工程
下载PDF
鼠尾草酸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6
作者 李海山 吴宇桁 +8 位作者 梁梓炫 张诗茵 张朕 麦彬 邓威 李永贤 唐永超 张顺聪 袁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背景:鼠尾草酸是在迷迭香中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已被证明可减少炎症和活性氧,但在破骨细胞分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鼠尾草酸对破骨细胞活化、活性氧产生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培养小鼠来源的原代骨... 背景:鼠尾草酸是在迷迭香中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已被证明可减少炎症和活性氧,但在破骨细胞分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鼠尾草酸对破骨细胞活化、活性氧产生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培养小鼠来源的原代骨髓源巨噬细胞,使用CCK-8细胞活力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0,15,20,25和30μmol/L)鼠尾草酸对骨髓源巨噬细胞的增殖和毒性作用,筛选出安全作用浓度。将骨髓源巨噬细胞按照浓度梯度分组培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5-7 d后,分别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F-actin染色、H2DCFDA探针和线粒体活性氧、Mito-Tracker荧光检测,观察鼠尾草酸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及RT-PCR实验检测鼠尾草酸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下游基因和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F-actin染色显示:鼠尾草酸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环形成,其中鼠尾草酸30μmol/L组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与其他干预时期相比,鼠尾草酸在破骨分化的早期(第1-3天)抑制作用最显著;②H2DCFDA探针和线粒体活性氧、Mito-Tracker荧光显示:鼠尾草酸抑制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同时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③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鼠尾草酸可抑制与破骨分化相关的NFATc1、CTSK、MMP9、C-fos蛋白的表达,下调与破骨分化相关的NFATc1、Atp6vod2、ACP5、CTSK和C-fos基因的表达;鼠尾草酸还可以增强抗氧化酶蛋白的表达,减少破骨分化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④鼠尾草酸抑制P38/ERK/JNK蛋白的磷酸化修饰,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抑制骨髓源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活性氧 线粒体活性 RANKL 破骨细胞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热加工菜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栾跃婷 朱莹丹 +5 位作者 段章群 柴成梁 赵英男 刘妍妍 薛雅琳 王宪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5-55,共11页
本研究以菜籽油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0、200、400、700 mg/kg)鼠尾草酸和20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对比分析,系统研究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180℃,0、8、16、24、32 h)的色度、酸价、过氧化值、生育酚、黏度、脂肪酸组成与极性组分... 本研究以菜籽油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0、200、400、700 mg/kg)鼠尾草酸和20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对比分析,系统研究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180℃,0、8、16、24、32 h)的色度、酸价、过氧化值、生育酚、黏度、脂肪酸组成与极性组分等的变化规律,以揭示鼠尾草酸对热加工菜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鼠尾草酸添加量为700 mg/kg时表现出最优作用:延缓了菜籽油色度的劣变和抑制了油脂黏度的增大;热加工32 h后,酸价增幅最小,由0.280±0.030 mg/g升至0.757±0.020 mg/g,过氧化值较其余添加量低,为0.138 g/100 g;在热加工过程中α-生育酚损耗率与γ-生育酚损耗率均最低,分别为95.51%±0.96%与83.37%±0.39%;在热加工32 h时的极性组分含量为26.62%±0.03%,使菜籽油的热加工寿命得到延长。鼠尾草酸在热加工菜籽油中的使用可更好地实现对风险因子的控制,减少油脂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菜籽油 热加工 品质特性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焦鑫鑫 许敏 +2 位作者 吴华 刘梓萱 肖俊松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研究了鼠尾草酸(C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小鼠自由饮用含3%DSS的蒸馏水,连续7 d造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K)、DSS模型组(DSS)、鼠尾草酸低剂量组(CAL)、鼠尾草酸高剂量组(CAH)、... 研究了鼠尾草酸(C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小鼠自由饮用含3%DSS的蒸馏水,连续7 d造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K)、DSS模型组(DSS)、鼠尾草酸低剂量组(CAL)、鼠尾草酸高剂量组(CAH)、美沙拉嗪组(PC)。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和肠道通透性变化评估CA对UC小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与DSS组相比,CA干预降低了UC小鼠的质量损失和DAI评分、改善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同时,CAL和CAH组结肠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3.75%、70.00%(P<0.05),SOD活性分别升高了6.12倍、9.62倍(P<0.05),肠道通透性显著降低、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得到恢复。50 mg/kg mb的CA灌胃提高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值,恢复了DSS诱导的UC小鼠中Akkermansia等有益菌属的丰度下降,降低了Alistipes等有害菌属的相对丰度。CA对UC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肠屏障和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应激 肠道通透性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利用CAPS标记推测花生品种(系)FAD2位点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静 白鑫 +3 位作者 胡晓辉 苗华荣 崔凤高 禹山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和2个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为试材,利用CAPS标记对这些品种(系)的FAD2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的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普通油酸含量品种花育22号和花育28号油酸含量分别为51... 以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和2个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为试材,利用CAPS标记对这些品种(系)的FAD2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的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普通油酸含量品种花育22号和花育28号油酸含量分别为51.62%和41.38%。基于CAPS标记在7个品种(系)中的扩增产物及酶切带型分析推测,AhFAD2A位点花育28号为野生型,其他6个品种(系)符合448 G>A突变类型;AhFAD2B位点花育28号和花育22号为野生型,开农H03-3、花育32号、P76和F18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而06B16在该位点不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capS标记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产后抑郁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兰前清 赵丞 +2 位作者 王小青 王宇红 姜德建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33-640,共8页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对产后抑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雌性C57BL/6小鼠70只行双侧卵巢去势手术,后激素撤退模拟妊娠制备产后抑郁模型。根据糖水偏爱试验筛选50只产后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20μg·kg^(-1),s...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对产后抑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雌性C57BL/6小鼠70只行双侧卵巢去势手术,后激素撤退模拟妊娠制备产后抑郁模型。根据糖水偏爱试验筛选50只产后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雌激素组(20μg·kg^(-1),sc),鼠尾草酸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ig)。另取10只雌性C57BL/6小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对照组。给药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28 d,给药体积20 mL·kg^(-1)。末次给药后进行糖水偏爱、强迫游泳及自主活动等行为学试验评价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成纤维生长因子9(FGF9)、雌二醇(E2)及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FGF9蛋白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行为学检测中糖水偏爱指数显著下降(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小鼠运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细胞散乱分布,细胞形态异常,神经元碎片化。ELISA法检测发现血清E2及海马组织中5-HT、BDNF含量显著下降,FGF9含量显著上升(P<0.05或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BDNF蛋白表达下降,FGF9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给予鼠尾草酸治疗后,各组小鼠糖水偏爱指数增加(P<0.01)。雌激素组及鼠尾草酸中、高剂量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减少,自主活动的运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增加(P<0.05或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细胞排列紧密,形态正常化。雌激素组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5),雌激素组及鼠尾草酸各剂量组海马5-HT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雌激素组及鼠尾草酸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FGF9含量(P<0.05)。雌激素组和鼠尾草酸高剂量能显著增加BDNF含量,上调BDNF表达水平,下调FGF9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鼠尾草酸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5-HT、BDNF含量、降低FGF9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产后抑郁 作用机制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脱色工艺
11
作者 杨梦男 王莹 张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旨在为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在食用油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油提取的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可作为抗氧化剂)为原料,对其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脱色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色前... 旨在为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在食用油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油提取的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可作为抗氧化剂)为原料,对其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脱色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色前后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中脂溶性抗氧化成分(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活性白土及活性白土与活性炭复配(质量比1∶1、1∶2、2∶1)脱色剂相比,活性炭对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的脱色效果最好,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添加量2.1%、脱色温度50℃、脱色时间59 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75.02±0.37)%;脱色前后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中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含量分别为4.0655%和3.8836%。综上,优化条件下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的脱色效果较好,且脱色对其脂溶性抗氧化成分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脂溶性提取物 脱色 玉米油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
下载PDF
大豆MIPS1基因的定位及其低植酸突变性状CAPS标记的开发
12
作者 袁凤杰 姜莹 +5 位作者 朱申龙 李百权 付旭军 朱丹华 董德坤 舒庆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12-3918,共7页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 【目的】定位大豆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MIPS1,丰富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出该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大豆突变体Gm-lpa-TW-1低植酸(LPA)突变性状的辅助选择。【方法】应用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MIPS1候选染色体,利用分离群体中微卫星标记与LPA性状的共分离,定位突变基因MIPS1;根据MIPS1LPA突变性质和同源基因的序列,开发CAPS分子标记。【结果】大豆中有4个MIPS基因,其中MIPS1被定位在染色体18上,为注释为Glyma18g02210的大豆基因,其DNA起始序列为1364774bp,位于SSR标记Satt570(3162690 bp)和Satt115(10422881 bp)之上,遗传距离分别为5.5和15.2cM;开发了MIPS1特异性共显性CAPS标记,与LPA性状完全共分离。【结论】本文首次确定了MIPS1所在染色体及其位置,丰富了该基因的遗传信息,开发的CAPS标记可用于Gm-lpa-TW-1LPA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植酸突变 MIPS1 基因定位 capS标记
下载PDF
Bifunctional Role of Thiosalicylic Acid in the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13
作者 Ramasamy Indumathy Kalarical Janardhanan Sreeram +2 位作者 Muralidharan Sriranjani Cheravathoor Poulose Aby Balachandran Unni Nair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0年第5期272-278,共7页
Conventional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employs a reducing agent and a capping agent. Surfactants are effec-tive capping agents as they prevent the aggregation of nanoparticles during storage and use. However, ... Conventional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employs a reducing agent and a capping agent. Surfactants are effec-tive capping agents as they prevent the aggregation of nanoparticles during storage and use. However,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everal of the surfactants is questionable. In this report, the use of thiosalicylic acid as both reducing and capping agent is reporte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ynthesis, this methodology requires higher temperature for synthesis, which then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ggregates of larger size. The ability of three different synthesis methodologies – direct heating, photochemical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nd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iz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particles.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found to be most suitable for achieving particles with a hydrodynamic diameter of 10 nm. Our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O- group is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Ag+ and –SH group of TSA is involved in the capping of the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articles 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 Reducing cum capping Agent Thiosalicylic acid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ZETA Potential
下载PDF
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梓杭 范秀芝 +4 位作者 姚芬 殷朝敏 史德芳 高虹 沈汪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目的 探究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天白花菇(Bai-hua, TBH)、白花菇3A(Bai-hua 3A, B3A)、白花菇2A (Bai-hua 2A, B2A)、白花菇A (Bai-hua A, BA)、茶花菇(Cha-hua, CH)、光面菇(smooth cap shiitake, SCS)和板菇(... 目的 探究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天白花菇(Bai-hua, TBH)、白花菇3A(Bai-hua 3A, B3A)、白花菇2A (Bai-hua 2A, B2A)、白花菇A (Bai-hua A, BA)、茶花菇(Cha-hua, CH)、光面菇(smooth cap shiitake, SCS)和板菇(plate shiitake, PS) 7个不同纹理香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粗多糖、香菇嘌呤及4种嘌呤含量,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 7种不同纹理香菇内在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板菇的蛋白质、膳食纤维、香菇嘌呤、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4种嘌呤含量最高,光面菇的粗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 4种嘌呤含量最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析发现, 7种不同纹理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依次为板菇>茶花菇>白花菇3A>白花菇A>光面菇>天白花菇>白花菇2A,板菇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依次为板菇>光面菇>白花菇A>白花菇2A>白花菇3A>天白花菇>茶花菇,板菇的综合评分最高。结论 板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可按照需求对其香菇嘌呤等活性物质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盖纹理 内在品质 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和鼠尾草酸的工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凌娜 杨继威 +3 位作者 张丽芬 赵梦健 王振华 马成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8-227,共10页
目的: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迷迭香中的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制备37种不同组分的DESs... 目的: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迷迭香中的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CA),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制备37种不同组分的DESs,从中筛选出提取RA和CA得率最高的DESs组合;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的摩尔比、含水量(%)、液固比(mL/g)、提取时间(min)和提取温度(℃)对RA和CA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及验证,最后比较了DESs和传统溶剂(80%乙醇、正己烷)提取RA和CA的得率以及对DPPH·清除能力的差异。结果:乳酸/1,4-丁二醇(摩尔比1:2)的DESs是同时提取RA和CA的DESs的最佳溶剂,优化的提取条件为:含水量12%、液固比44:1 mL/g、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40℃。在该条件下RA和CA的得率分别为20.247和34.086 mg/g,相较于传统溶剂提取,DESs提取RA和CA的总得率分别提高了1.4倍(乙醇)和1.5倍(正己烷),且耗时更短。以维生素C清除DPPH·的能力(浓度为0.03 mg/mL,清除率89.77%)为对照,相同浓度迷迭香药材(0.625 mg/mL)下,DESs提取物清除率为73.17%,优于乙醇提取物(66.93%)和正己烷提取物(62.57%)。结论:DESs能够同时提取迷迭香中的水溶性成分RA和脂溶性成分CA,得率高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迷迭香抗氧化剂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迷迭香 提取 迷迭香酸 鼠尾草酸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应用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Ⅰ/Ⅱ/Ⅲ度内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小锋 黎红光 +3 位作者 王海英 庄李磊 吴深宝 朱渊东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应用聚桂醇硬化术治疗Ⅰ/Ⅱ/Ⅲ度内痔的效果,及对患者排便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的Ⅰ/Ⅱ/Ⅲ度内痔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内镜下分别... 目的观察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应用聚桂醇硬化术治疗Ⅰ/Ⅱ/Ⅲ度内痔的效果,及对患者排便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的Ⅰ/Ⅱ/Ⅲ度内痔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内镜下分别用聚桂醇硬化注射、常规硬化注射,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患者排便功能和血清CRP、COR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160),但观察组的疗效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0,P=0.015);观察组肛门疼痛、组织溃疡、再出血的发生率(7.89%、10.53%、0)均低于对照组(27.03%、29.73%、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24、72 h的Heikkinen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观察组的Heikkin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4,P<0.05)。术后12 h、术后24 h,2组的血清CRP、CO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 h的血清CRP、COR水平均高于术后12 h(t=4.544、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运用聚桂醇局部硬化注射治疗Ⅰ/Ⅱ/Ⅲ度内痔,可改善患者排便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 聚桂醇 透明帽 排便功能
下载PDF
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刚 李强 +1 位作者 孙会艳 王洪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表明鼠尾草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迷迭香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联合不同作用机制抗生素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官莹莹 李诗敏 +2 位作者 袁干军 易厚琴 张同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究植物源抗菌天然产物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分别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发现不同联合应用效果的抗菌组合物。方法分别以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01为指示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鼠尾... 目的探究植物源抗菌天然产物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分别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发现不同联合应用效果的抗菌组合物。方法分别以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01为指示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和不同作用机制抗生素对指示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再采用棋盘格法,分别测定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与不同作用机制抗生素联用对测试菌株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结果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联合硫酸庆大霉素对测试菌株的FICI范围分别为0.28~0.62、0.31~0.50,前者对两株测试菌株分别显示协同或无关作用,后者均显示协同作用;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分别与其他抗生素对测试菌株的FICI范围为0.52~1.12,均显示无关作用。结论靶向细胞膜的鼠尾草酸、α-倒捻子素与作用于核糖体影响细胞膜的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联用时,主要呈现协同的联合抗菌效果,进一步证实了课题组发现的联合用药效果的相关规律;组合物鼠尾草酸/硫酸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菌株既可显示协同,又可显示无关作用,为联合用药防细菌耐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联合用药 鼠尾草酸 α-倒捻子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SIRT1/ERS调控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东明 尹红英 +1 位作者 邓祥敏 丁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8,共9页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CA)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并阐明其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66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剩余54只大鼠采用CUMS联合孤养诱导建立抑郁模型,取48只建...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CA)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并阐明其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66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剩余54只大鼠采用CUMS联合孤养诱导建立抑郁模型,取48只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3.17 mg·kg^(-1))组、CA (40 mg·kg^(-1))组和CA (40 mg·kg^(-1))+EX52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抑制剂(5 mg·kg^(-1))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后,旷场实验(OFT)检测大鼠运动总距离和中间停留时间;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大鼠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大鼠糖水偏好度;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阳性表达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GRP78、CHOP和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CA1区中SIRT1、 GRP78、 CHOP、 Caspase-12和裂解的Caspase-12 (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FT中的总距离、中间停留时间、糖水偏好百分率及海马组织CA1区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GRP78、CHOP、C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CA组大鼠OFT中的运动总距离、中间停留时间、糖水偏好度及海马组织CA1区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GRP78、CHOP、C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A组比较,CA+EX527组大鼠OFT中的总距离,中间停留时间,糖水偏好度,大脑海马组织CA1区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GRP78、CHOP、C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CA可减轻CUMS引起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SIRT1介导的ERS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抑郁症 内质网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鼠尾草酸通过抑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炎症反应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晓文 边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0-594,600,共6页
目的研究鼠尾草酸(CA)通过抑制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内免疫炎症反应,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机制。方法将18只APP/PS1转基因小鼠(AD模型)分为对照组和CA组,每组9只。CA组小鼠给予CA(20 mg·kg^(-1)·d^(-1)),对照组给予... 目的研究鼠尾草酸(CA)通过抑制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内免疫炎症反应,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机制。方法将18只APP/PS1转基因小鼠(AD模型)分为对照组和CA组,每组9只。CA组小鼠给予CA(2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β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小鼠脑内的共定位情况;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NLRP3、TNF-α、IL-1β和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组小鼠脑内Aβ沉积数量明显减少(P<0.05),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被抑制。CA干预处理后,小鼠脑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被抑制(P<0.05)。行为学结果提示,CA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CA可通过抑制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免疫炎症反应,减少AD小鼠脑内Aβ沉积数量,最终改善A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APP/PS1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蛋白 炎症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