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6054 CellFactors公司的重要细胞专利
1
作者 王会英 《国外药讯》 2001年第6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cellfactors公司 细胞专利 生物技术 神经细胞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的创伤愈合反应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婉蓉 孙慧敏 赵少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024-1027,共4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机制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是影响手术稳定性及预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机制进...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机制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是影响手术稳定性及预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皮质类固醇在LASIK术后角膜愈合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凋亡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激活细胞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 角膜愈合反应 角膜屈光手术 创伤 反应机制 皮质类固醇 稳定性
下载PDF
肝门阻断再灌注致脑皮层血管内皮损伤中TNF-α和IL-10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风怡 郑晓春 +1 位作者 李荣钢 涂文劭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肝门阻断再灌注(HPO)对脑皮层血管内皮的损伤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和HPO组(均n=16),分别建立假手术、肝门阻断再灌注模型,以脑血管内皮和小肠黏膜为目标,采用干湿重法比较脑水肿程度、伊文思兰比较BBB... 目的观察肝门阻断再灌注(HPO)对脑皮层血管内皮的损伤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和HPO组(均n=16),分别建立假手术、肝门阻断再灌注模型,以脑血管内皮和小肠黏膜为目标,采用干湿重法比较脑水肿程度、伊文思兰比较BBB渗透率、光电镜研究组织和超微结构损害、血气分析测定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放免法测定血浆TNF-α、IL-10浓度等,探索HPO再灌注对肠黏膜和脑血管内皮的作用和机制。结果①肠损伤Chiu'评分HPO组>Sham组(312±42vs30±11,P<0.01)。②光、电镜下HPO组脑皮层血管内皮损伤,间质水肿,胶质细胞变性,血管周围神经突起水肿。③HPO组见BBB通透性增加,有脑水肿倾向。④HPO组TNF-α、IL-10浓度以及[K+]和[Ca2+]明显高于Sham组(均P<0.05),并有酸血症。结论肝门阻断再灌注后肠损伤是导致脑皮层血管内皮损伤的主要因素,TNF-α刺激肠PMN浸润产生的伤害因子通过血液和循环系统传递引起脑皮层等远隔脏器的继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肝门阻断 细胞因子
下载PDF
Stem cell factor-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is critical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cell growth 被引量:1
4
作者 Chen-Guang Bai Xiao-Wei Hou +6 位作者 Feng Wang Cen Qiu Yan Zhu Ling Huang Jing Zhao Jing-Jing Xu, Da-Lie 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2929-2937,共9页
AIM: To clarify the biological role of stem cell factor (SCF)-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growth. METHODS: The co-expression of wild-type KIT receptor and SCF wa... AIM: To clarify the biological role of stem cell factor (SCF)-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growth. METHODS: The co-expression of wild-type KIT receptor and SCF was evaluated in 51 GIST samples using mutation analysi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 eters, including the mitotic count, proliferative index (Ki-67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itotic index (phospho-histone H3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apoptotic index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Using primary cultured GIST cells, the effect of SCF-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nd apoptosis assays. RESULTS: We found that wild-type KIT receptor and SCF protein were expressed in 100% and 76.5% of the 51 GIST sample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expression of wild-type KIT receptor and SCF was associated with known indicators of poor prognosis, including larger tumor size (P = 0.0118), higher mitotic count (P = 0.0058), higher proliferative index (P = 0.0012), higher mitotic index (P = 0.0282), lower apoptosis index (P = 0.0484), and increase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risk level (P = 0.0012). We also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exogenous SCF potently increased KIT kinase activity, stimulated cell proliferation (P < 0.01) and inhibited apoptosis (P < 0.01) induced by serum starvation, while a KIT immunoblocking antibody suppressed proliferation (P = 0.01) and promoted apoptosis (P < 0.01) in cultured GIST cells. CONCLUSION: SCF-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IST cell growth. The inhibition of SCF-mediated wild-type KIT receptor activation may prove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IST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Stem cellfactor Wild-type KIT receptor Cell growth In vitro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在毛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吕中法 刘荣卿 +2 位作者 伍津津 唐书谦 叶庆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74-876,共3页
目的:为了解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是否表达干细胞因子(SCF)。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毛囊上皮细胞中的干细胞因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编码干细胞因子的基因在毛囊上皮中部的局限区域表达特别明显,在毛囊上... 目的:为了解毛囊上皮细胞在体内是否表达干细胞因子(SCF)。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毛囊上皮细胞中的干细胞因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编码干细胞因子的基因在毛囊上皮中部的局限区域表达特别明显,在毛囊上下部位的上皮表达则明显减弱,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5);而干细胞因子蛋白则在毛囊上皮细胞中普遍表达,说明干细胞因子在毛囊上皮中的表达,在分子和蛋白水平是有区别的。结论:毛囊干细胞可能定位于毛囊上皮的中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干细胞因子 上皮细胞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单剂量丝裂霉素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先余 陶黎明 《实用防盲技术》 2011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 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与皮肤瘙痒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仇方忻 宋蕾 +1 位作者 苏军 刘雪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3111-3116,共6页
背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干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背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干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分为4组,0-2分组23例,3-5分组21例,6-8分组24例,>8分组18例。比较各组间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的加重,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P<0.05)。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0.60,P<0.01);与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0.7,P<0.01)。提示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可能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培养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干细胞因子 尿毒症皮肤瘙痒 贫血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在新生大鼠卵巢镉暴露致卵母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8
作者 罗凌凤 孙义 +3 位作者 谢美美 吴停停 刘瑾 张文昌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新生大鼠卵巢镉暴露致卵母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背部取出4 d龄雌性SD大鼠的卵巢,进行体外培养及染毒处理,染镉(CdCl2)剂量分别为0、0.5、5、10和50μmol/L(μmol/L),连续染...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新生大鼠卵巢镉暴露致卵母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背部取出4 d龄雌性SD大鼠的卵巢,进行体外培养及染毒处理,染镉(CdCl2)剂量分别为0、0.5、5、10和50μmol/L(μmol/L),连续染毒4 d。为进一步确定镉暴露后卵母细胞凋亡与SCF/c-kit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开展外源性SCF的干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100 ng/ml SCF、10μmol/L Cd、10μmol/L Cd+100 ng/ml SCF、10μmol/L Cd+100 ng/ml SCF+2μg/ml ACK-2(c-kit的中和性抗体)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凋亡超微结构;采用TUNEL法检测卵母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Scf、C-kit、Bax、Bcl-2和Bcl-xl基因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Bax、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染毒组可见卵母细胞核皱缩,异染色质增多,可见凋亡小体,线粒体出现空泡、肿胀。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卵母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0μmol/L组Scf和C-ki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和Bcl-xl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CF组卵母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ax表达下调,Bcl-2和Bcl-xl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组比较,SCF+Cd组卵母细胞凋亡率下降,Bax表达下调,Bcl-2和Bcl-xl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F+Cd组比较,SCF+Cd+ACK-2组卵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ax表达上调,Bcl-2和Bcl-xl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 d龄新生大鼠卵巢体外培养镉暴露可引起卵母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Scf及C-kit基因表达,外源性SCF可以改善镉暴露导致的卵母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培养 卵母细胞 细胞凋亡 干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天麻多糖对脑缺血大鼠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缪化春 吴锋 +1 位作者 丁见 熊克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联合天麻多糖与单独电针或天麻多糖治疗脑缺血大鼠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右侧大脑中动脉...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联合天麻多糖与单独电针或天麻多糖治疗脑缺血大鼠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周,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10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周;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左侧"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每次持续30min,每天1次,连续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大鼠齿状回(DG)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和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DG的Nestin、SC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缺血侧DG的Nestin、SC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针药结合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5)。结论:电针与天麻多糖结合可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侧DG的Nestin、SCF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且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天麻多糖 巢蛋白 干细胞因子 齿状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