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造山带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壳幔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王玉辰 滕吉文 +1 位作者 田小波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7-372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化过程、资源富集机制、地震孕育机理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满都拉—陕北延川宽频带线性地震台阵资料,开展同剖面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约束下的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研究,构建了纵跨中亚造山带南部—阴山造山带—河套地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一线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剖面Moho面存在较大起伏,深度变化范围为35~48 km,整体上呈现以河套地堑为中心,相向汇聚、分段加深的近似对称图案;河套地堑地段,Moho面以穹窿形上隆的方式完成过渡,Moho面上隆、上地幔低速区的分布范围与孔兹岩带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速度结构迥异、相对独立的花状构造特征.以上特征指示研究区地壳在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碰撞拼合、古生代中亚造山带造山的构造格架基础上,主要记录了中生代燕山运动B幕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并叠加了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新近纪至今鄂尔多斯北缘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渐新世河套地堑的初始发育是基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的碰撞拼合带启动的,意味着克拉通陆核的早期结合带在后期演化中依然保持着构造薄弱带的属性;大青山山前断裂、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是交汇区的主干断裂,它们均具备正断和走滑性质,而乌拉山山前断裂、北缘断裂分别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推测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对应北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沿南倾方向在地壳深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阴山造山带 河套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 地壳上地幔结构 花状构造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
下载PDF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乃胜 姜丽丽 李常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根据199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最新实测资料,包括多道和单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折射地震、重磁测量、水深测量、海底岩石拖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初步... 根据199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最新实测资料,包括多道和单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折射地震、重磁测量、水深测量、海底岩石拖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冲绳海槽是一个典型的发育在大陆地壳边缘、由陆壳张裂而成、处于裂谷作用最高演化阶段、洋壳即将产生、海底扩张即将出现的弧后活动裂谷。(2)根据火成岩发育、沉积层分布和地壳结构分析,冲绳海槽尚缺少已经开始“扩张”的证据,还不能确定海槽中央已经发育了大洋地壳。冲绳海槽目前仍属于拉薄的大陆地壳。(3)冲绳海槽作为一个浅海槽状地貌单元,形成于距今6Ma。作为一个弧后裂谷,自距今2Ma以来开始强烈的张裂活动。海槽中央张裂地堑(槽中槽)距今2Ma以来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中央张裂地堑内的火成岩年龄不大于1Ma。因此,冲绳海槽是一个年青的、正在活动的弧后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中央地堑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冲绳海槽弧后张裂构造及其动力机制讨论 被引量:7
3
作者 高金耀 汪俊 +2 位作者 杨春国 张涛 谭勇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1012,共12页
在总结、讨论冲绳海槽弧后张裂构造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和动力背景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海槽北、中、南三段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陆坡、槽底、岛坡上的不同表现特征.槽底雁行排列的地堑及断层斜切入陆坡,伴随的断块隆脊作用往南加强... 在总结、讨论冲绳海槽弧后张裂构造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和动力背景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海槽北、中、南三段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陆坡、槽底、岛坡上的不同表现特征.槽底雁行排列的地堑及断层斜切入陆坡,伴随的断块隆脊作用往南加强,使得钓鱼岛—赤尾屿隆起带区别于其北边的陆架外缘隆起带,吕宋岛向台湾的碰撞挤压引起的旋张活动加强了海槽南段的地壳拉张,从北往南岛坡侧都可以追踪出双列岛弧特性.海槽内部构造现象不能为笼统的构造动力背景所能完全解释,需要对各个典型中央地堑的具体深入探测研究.鉴于地堑、地垒、断层以及它们所界定的构造单元和它们内部发生的岩浆作用各有特点,最后讨论了各个地段中央地堑的构造属性、动力要素的差异及变化规律,以期为海槽构造动力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张裂构造 中央地堑 构造动力
下载PDF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的形态与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栾锡武 高金耀 +1 位作者 梁瑞才 秦蕴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9-1155,T0003,共8页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最近几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中央地堑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本文...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最近几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中央地堑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本文给出的成果大大加深了关于冲绳海槽中央地堑各种变化的认识。指出,按照形态,中央地堑分为U型、V型和半地堑三种。其中大部分中央地堑为U型地堑。地堑的深度40~250m,宽度6~14km,长度17~33km。冲绳海槽宫古段的最大水深为2244.4m,位于中央地堑城阳段北端底部靠东的一侧(125°19.3′E,25°49.8′N)。本研究区的中央地堑可分为断续的9段,从东北向西南大致呈右旋雁行排列。但黄岛段相对于崂山段,城阳段相对于莱西段,李仓段相对于城阳段又稍微向西偏出,呈现为左旋雁行排列。地堑的走向一般为N60°E左右,相对于冲绳海槽的走向更偏向于东西方向,偏角在15°左右。各段中央地堑是被NW向断裂错开的。这些断裂在海底表现为明显的海底断崖地貌和陡沟地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地层错位,其错位的幅度往往老地层比新地层要大。根据地震剖面分析,这些NW向的断裂应该是走滑性质的。本文展示的中央地堑在形态上和空间展布形式上都和扩张洋脊类似。莱西段和城阳段中央地堑之间重叠地堑,在形式上也类似于扩张洋脊的重叠扩张中心。从地堑深度较浅并发育重叠地堑来分析,冲绳海槽的扩张速率应当介于慢速扩张和中速扩张之间。本研究区莱西段、即墨段和平度段海底地形相对较高,中央地堑深度变浅,并发育重叠中央地堑,应该相当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的轴高,可能是正在孕育岩浆活动的位置。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中央地堑的错断和有规律的排列说明海槽的主体演化过程已经在拉张盆地和断陷盆地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本文根据中央地堑的展布形式、重叠中央地堑,及其两侧中央地堑中的海底山推测此区域海底扩张可能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宫古段 中央地堑 形态分布 海底扩张
下载PDF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中的火山分布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栾锡武 岳保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1,共6页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海底火山的形态及其空间...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海底火山的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本段冲绳海槽发育的中轴火山和岛弧火山,分别位于中央地堑和海槽盆地东部边缘紧靠琉球岛弧的西侧。岛弧火山连续性强,总体上自东北而西南都有分布;中轴火山不如岛弧火山的连续性强,只在崂山段、黄岛段、胶南段、莱西段、城阳段和李沧段分布。中轴火山是在中央地堑之后发育的。中轴火山的发育不仅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位置,也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形态。中央地堑的左旋雁行排列,以及其形态的改变都是由于中轴火山发育的结果。中央地堑的右旋展布以及海底火山对中央地堑的改造,标志着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在拉张和沉降的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更高级的演化阶段(海底扩张),在岩浆供应不太充足的条件下,海底火山活动是冲绳海槽低速扩张的一种形式,海底扩张沿中央地堑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宫古段 中央地堑 形态分布 海底火山 海底扩张
下载PDF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想 高原 +2 位作者 吴鹏 周依 王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3-2517,共15页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区域优势快波方向大致呈NE向,与华北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有所差别,揭示出研究区内山西地堑与太行山隆起等形成的盆山构造对地壳结构的影响.台站优势快波方向主要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或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断裂与局部地质构造对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断裂构造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山西地堑优势快波方向呈NE向,其中大同盆地离散性较大.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优势快波方向呈WNW向,南侧呈NE向且离散较大.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优势快波方向同为NE向,第二优势快波方向近EW向,体现了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特征.山西地堑的时间延迟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变化不大,分区平均值最大相差0.2 ms·km^(-1).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时间延迟和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相对较小,表明该区上地壳变形程度相对较小,可能与该区地震活动较强、难以积累更强的地壳变形有关.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壳幔耦合关系不能用壳幔解耦或壳幔耦合进行简单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山西地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剪切波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时间延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纪构造特征及主要油气领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圣彬 刘忠宝 焦存礼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161,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地震剖面以及钻井等资料,研究了中央隆起区寒武纪的构造特征及演化。从震旦纪开始,塔里木盆地进入了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早-中寒武世继承震旦纪的构造格局,发育一系列的箕状断陷,控制了中央隆起区小范围内地... 基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地震剖面以及钻井等资料,研究了中央隆起区寒武纪的构造特征及演化。从震旦纪开始,塔里木盆地进入了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早-中寒武世继承震旦纪的构造格局,发育一系列的箕状断陷,控制了中央隆起区小范围内地层的发育与沉积相带的展布。半地堑的分布范围与塔里木盆地的磁异常区相一致,说明半地堑的形成受基底隐伏断裂影响。早-中寒武世之后以挤压—挠曲作用为主,对箕状断洼起到重塑的作用。结合中央隆起区寒武系的基本成藏条件,指出了中央隆起区有利的油气领域,主要包括:构造圈闭领域、隆起高部位、古城墟隆起的上寒武统以及断洼沉积的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区寒武纪箕状断陷 成藏条件油气领域
下载PDF
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探讨
8
作者 王阔 栾锡武 +4 位作者 冉伟民 魏新元 张豪 石艳锋 MOHAMMAD Saiful Islam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0-709,共10页
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位于北美板块与加勒比板块碰撞交汇区域,是墨西哥湾地区构造最为复杂区域。涉及两大板块,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两个二级板块,尤卡坦板块和巴哈马-佛罗里达板块。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深海钻探计划(DSDP)钻... 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位于北美板块与加勒比板块碰撞交汇区域,是墨西哥湾地区构造最为复杂区域。涉及两大板块,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两个二级板块,尤卡坦板块和巴哈马-佛罗里达板块。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深海钻探计划(DSDP)钻井资料以及最新二维地震数据,通过地震相特征识别,分析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探讨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对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区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现今包含北古巴前陆盆地以及盆地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不规则中央裂陷区;(2)该区域经历多期构造活动,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中期南美板块与北美板块之间背向分离,白垩纪加勒比板块逆冲北美板块,晚白垩世早期海平面上升以及尤卡坦台地与佛罗里达台地抬升,白垩纪末期加勒比板块北侧古加勒比弧与北美板块碰撞拼合;(3)在早白垩世晚期,由于北美板块内部尤卡坦板块与巴哈马-佛罗里达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发育大量张性断层,产生NW-SE走向的地堑、半地堑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盆地东南部 中央裂陷区 多期构造活动 地堑、半地堑
下载PDF
Genetic model of hanging wall syncline and central dome in extensional fault
9
作者 刘德来 丁贵明 鲁兵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40-448,共9页
Hanging wall syncline and central dome are special extension structures, developing over the hanging wall in an extensional ramp-flat faul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lat is sub-horizontal, the hanging wall syncli... Hanging wall syncline and central dome are special extension structures, developing over the hanging wall in an extensional ramp-flat faul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lat is sub-horizontal, the hanging wall syncline is separated from the half graben by the central dome. And on the dome forms an erosional surface. Both sediments in the half graben and erosional surface on the top of the central dome extended over the dome and entered into the hanging wall syncline with extension going on. Meanwhile, those having entered were overlapped by new sedimentary layers in the hanging wall syncline, so that there is a together-threaded, diachronic unconformity to form in the same epoch stratum. The layers in the hanging wall syncline also have an attribute of migrating laterally and getting tilted with extension. There is no sedimentation on the central dome. But sediments, which came from the half graben, got thicker over the dome in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ING WALL syncline central dome EXTENSIONAL ramp-flat fault EXTENSIONAL basin Yilan-Yitong grabe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