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算法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波 朱冬雪 +5 位作者 方朝合 王社教 杜广林 薛亚斐 莫邵元 辛福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通过搭建热泵测试试验台,进行多工况试验获取试验数据来建立BP神经网络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对同轴套管换热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热泵系统在水流量28 m^(3)/h、回水温度10℃的工况下稳定运行能效最高,同轴套管有... 通过搭建热泵测试试验台,进行多工况试验获取试验数据来建立BP神经网络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对同轴套管换热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热泵系统在水流量28 m^(3)/h、回水温度10℃的工况下稳定运行能效最高,同轴套管有效换热量为563 kW。(2)隐含层节点数为12时,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优,训练最大均方误差MSE为0.023%,最优模型基本结构为9-12-1。(3)对比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值与检验值仿真结果,BP神经网络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为0.235%,预测准确率为99.765%。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准确预测同轴套管换热量的变化趋势,对于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和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中深层同轴套管 热泵 仿真模拟 换热量预测
下载PDF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系统运行性能测试平台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杰文 王成 +8 位作者 李科 李敏 张威 刘立军 段毅 赵兴海 周添 刘加根 魏庆芃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1期35-42,共8页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供热系统的运行性能受地热地质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针对新建项目缺乏地热地质资料的情况,提出了该技术的现场测试平台及方法,在建设初期即可明确实际应用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寒冷地区某新建项目,实测结果表明,1根埋...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供热系统的运行性能受地热地质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针对新建项目缺乏地热地质资料的情况,提出了该技术的现场测试平台及方法,在建设初期即可明确实际应用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寒冷地区某新建项目,实测结果表明,1根埋深2750 m的中深层地埋管连续运行尖峰取热能力达到450 kW,热泵机组尖峰供热能力达到600 kW。对中深层地埋管取热特性、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开展了变工况测试研究,可为项目规划设计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埋管 热泵系统 测试平台 测试方法 运行性能 换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凝汽器压力估计算法的循环水泵最优运行 被引量:54
3
作者 王玮 曾德良 +2 位作者 杨婷婷 张志刚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12,共6页
确定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的关键在于计算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凝汽器压力估计值。现有文献在利用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凝汽器压力估计值时,认为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和凝结水之间的焓差保持不变,同时还难以准确计算出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 确定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的关键在于计算循环水泵在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凝汽器压力估计值。现有文献在利用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凝汽器压力估计值时,认为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和凝结水之间的焓差保持不变,同时还难以准确计算出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基于换热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凝汽器压力估计值计算方法。同时考虑闭式循环水系统中冷却塔对循环水入口温度的影响,确定出循环水泵最优运行方式。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2×600MW机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泵 优化运行 换热 凝汽器变工况计算 排汽焓
原文传递
第二类吸收热泵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任连伟 陈嘉宾 +1 位作者 李淞平 王建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5-342,共8页
介绍10年来对第二类吸收热泵的研究情况,说明第二类吸收热泵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吸收热泵 工质对 太阳能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基于循环水能级的非标工况下水环热泵系统能耗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齐东 朱能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1,83,共8页
为了研究非标工况下水环热泵系统能耗规律,以循环水作为研究基础,依据建立的循环水能量方程,利用线性传递函数方法建立系统能耗方程。理论结果表明:系统能耗随负荷率变化呈非线性规律且冬季的影响更显著;受负荷率的影响系统能耗随循环... 为了研究非标工况下水环热泵系统能耗规律,以循环水作为研究基础,依据建立的循环水能量方程,利用线性传递函数方法建立系统能耗方程。理论结果表明:系统能耗随负荷率变化呈非线性规律且冬季的影响更显著;受负荷率的影响系统能耗随循环水能量变化会出现畸变特征显著影响系统节能性。为了确定畸变工况点出现范围与持续时间,选取天津地区工程进行实验测试,利用循环水能级方法分析系统能耗变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此类建筑,畸变工况点出现在能级4~5范围内持续时间不超过系统总运行时间的10%;辅助热源容量按建筑热负荷55%选取将更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热泵 非标准工况 循环水能量 线性传递函数 系统能耗 循环水能级方法
下载PDF
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的冷端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董益华 楼可炜 +1 位作者 孙永平 秦攀 《浙江电力》 2011年第9期42-46,共5页
介绍了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的冷端优化试验情况,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凝汽器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在理论计算过程中,引入了凝汽器传热综合修正因子对别尔曼公式的传热系数进行了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试验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循... 介绍了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的冷端优化试验情况,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凝汽器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在理论计算过程中,引入了凝汽器传热综合修正因子对别尔曼公式的传热系数进行了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试验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增加了高、低速切换运行功能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冷端优化计算,得出不同机组负荷、不同循环水进水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水泵最优组合,分析了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泵 双速改造 冷端优化 传热计算 修正方法
下载PDF
小型平板CPL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忠民 刘伟 +1 位作者 张亮 明廷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度,提出了工质传输系数作为选取工质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气、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得出蒸发器内的温度分布及由于侧壁效应对多孔芯传热传质与传热极限的影响,同时提出小型平板CPL系统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它是影响系统最大传热量的一个重要极限,在设计小型平板CPL必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效应 传热极限 多孔介质 工质传输系数 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 小型飞行器
下载PDF
中深层套管换热器取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燕 张环宇 +4 位作者 贾永英 姜卉 杨洋 崔光甫 方志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随着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用热量需求的增大,人们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的提取地热的方法。虽然浅层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能效高且节省空间,但为了使得地源侧达到全年的热量平衡,需要冬取夏灌,管群较为庞大,尤其是... 随着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用热量需求的增大,人们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的提取地热的方法。虽然浅层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环保、能效高且节省空间,但为了使得地源侧达到全年的热量平衡,需要冬取夏灌,管群较为庞大,尤其是冬季用热负荷较大的寒冷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中深层地源热泵深度较深,单井换热效率高,能有效解决上述冷热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中深层地源热泵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对近年来中深层套管换热器中有关循环工质、钻孔构造尺寸和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现阶段中深层套管换热器换热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中深层套管换热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中深层 地埋管 套管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
下载PDF
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站循环水分级冷却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光艳 梁小波 +1 位作者 晁阳 王涛涛 《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19期7-9,共3页
针对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循环水高温问题,提出了利用矿井防尘水对抽放泵循环水分级冷却的解决方案。运用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茹卡乌斯卡斯(Zhukauskas)关联式对两级冷却系统进行了传热计算,并对两级水冷却系统开展了实验研... 针对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循环水高温问题,提出了利用矿井防尘水对抽放泵循环水分级冷却的解决方案。运用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茹卡乌斯卡斯(Zhukauskas)关联式对两级冷却系统进行了传热计算,并对两级水冷却系统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上述两个关联式进行传热计算的精度较高,验证了两级水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瓦斯 瓦斯抽放泵 循环水冷却 对流传热
下载PDF
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特性研究
10
作者 周小珠 张于峰 +1 位作者 王洪磊 陈成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3-56,17,共5页
建立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回灌井水及其周围土壤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模拟分析,得出回灌井与土壤间的热影响半径至少为2m;同时对取水井井水温度变化进行现场运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热泵... 建立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回灌井水及其周围土壤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模拟分析,得出回灌井与土壤间的热影响半径至少为2m;同时对取水井井水温度变化进行现场运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热泵运行期间,取水井水温相对稳定,即为初始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井循环水源热泵 换热特性 数学模型 试验数据 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PDF
中高温热泵技术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恒 张世程 +1 位作者 孙鹏 杜振兴 《中外能源》 CAS 2013年第11期94-97,共4页
我国许多行业对热源的需求温度多集中在75~200℃之间,且存在着低温余热大量浪费的情况,可以把热能由低温位热源转移到高温位热源的中高温热泵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对高温热泵的研究多集中在适宜工质的选择和制热效率提高这两个... 我国许多行业对热源的需求温度多集中在75~200℃之间,且存在着低温余热大量浪费的情况,可以把热能由低温位热源转移到高温位热源的中高温热泵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对高温热泵的研究多集中在适宜工质的选择和制热效率提高这两个方面。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混合工质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仍处于技术保密阶段。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但尚未找到一种公认的环境友好、性能优越的高温热泵工质。近几年,国内在油田含油污水的余热回收.坑口电厂冷却水和矿井涌水的余热回收,涂装、电镀车间余热回收等领域进行了高温热泵技术的实际性工程应用,经济效益和环保显著.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高温热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设备腐蚀等问题.需要结合余热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热泵 节能减排 余热回收 低温热源 传热 工质
原文传递
有机热载体炉循环泵工艺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寇广孝 叶勇军 +1 位作者 顾炜莉 张新桥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9期38-40,共3页
指出了有机热载体锅炉循环泵工艺参数的影响因数及确定工艺参数的意义 ,并分析了导热油种类和泵的安装方式对循环泵工艺参数的影响 。
关键词 有机热载体锅炉 循环泵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关春敏 赵树旺 +4 位作者 张文科 孙炳岩 王建华 孙知晓 方肇洪 《暖通空调》 2021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了中深层地热能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换热管内循环流体及钻孔周围岩土介质的能量控制方程。以某地源热泵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钻井深度、循环液流量及大地热流对地埋管换热器名义取热量的影响,以及循环液进出口温度... 介绍了中深层地热能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换热管内循环流体及钻孔周围岩土介质的能量控制方程。以某地源热泵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钻井深度、循环液流量及大地热流对地埋管换热器名义取热量的影响,以及循环液进出口温度的变化、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影响半径、钻孔壁的温度分布,揭示了项目运行时取热量、循环液及地下岩土相关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能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 取热量 热影响半径 循环液 地下岩土
下载PDF
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循环水泵能耗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强 徐昭炜 +3 位作者 潘雷刚 苏帆 李效禹 王智超 《暖通空调》 2018年第2期24-29,共6页
针对循环水泵的运行能耗及节能潜力,选取北京农村地区15户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案例进行了为期60 d的性能测试。通过典型日(室外日平均温度分别为-6,0,6℃)的测试分析发现:水泵耗电占比为0.05~0.35,水泵实际耗电输热比(EHR)在0.030~0.145... 针对循环水泵的运行能耗及节能潜力,选取北京农村地区15户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案例进行了为期60 d的性能测试。通过典型日(室外日平均温度分别为-6,0,6℃)的测试分析发现:水泵耗电占比为0.05~0.35,水泵实际耗电输热比(EHR)在0.030~0.145之间,远超过其设计值及其限值,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定频热泵系统中,循环水泵采用与机组联动的控制策略,变频热泵系统中,循环水泵根据供回水温差采用变转速控制策略,均能显著降低水泵耗电占比及耗电输热比,起到运行节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循环水泵 耗电占比 耗电输热比 供暖系统
下载PDF
热回收循环技术在建筑节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毅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针对热回收技术在建筑节能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了热回收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了复合型热回收循环新模式在空调系统工程中与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结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并指出了热回收技术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针对热回收技术在建筑节能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了热回收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了复合型热回收循环新模式在空调系统工程中与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结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并指出了热回收技术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为我国在建筑节能环保领域推广新型节能技术的设备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回收 冷却媒循环 水冷热泵 复合型冷凝器
下载PDF
浅谈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玲 《林业科技情报》 2012年第2期88-89,共2页
本文分析换热站设计原则,提出换热站设计、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能源、保证供热系统供热质量。
关键词 换热站 循环水泵 补水定压 计量
下载PDF
气相热媒系统与液相热媒系统热媒循环泵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倪晓东 《聚酯工业》 CAS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阐述气相热媒站系统与液相热媒站系统热媒循环泵的选型的差异。主要讨论热媒循环泵的流量、扬程、气蚀余量的计算异同,对热媒循环泵的选型提供指导。
关键词 化纤工程 热媒系统 循环泵
下载PDF
浅析延长高温密封使用寿命及解决密封热备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红云 何治 +1 位作者 蒋华容 张九峰 《机械》 2016年第S1期117-119,共3页
根据对机械密封端面的发热量以及介质传导到密封处的热量分析,计算出机械密封正常使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冲洗流量。并根据机械密封冲洗流量公式找出PLAN 23为什么降温有限的原因,然后从理论上找到在高温介质中降低机械密封端面附近的温... 根据对机械密封端面的发热量以及介质传导到密封处的热量分析,计算出机械密封正常使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冲洗流量。并根据机械密封冲洗流量公式找出PLAN 23为什么降温有限的原因,然后从理论上找到在高温介质中降低机械密封端面附近的温度的几种措施,并参考实际使用时的一些经验,最终采用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机械密封端面温度高的问题。同时,还介绍高温密封在使用时因发热量大导致寿命短的几种解决方案,并给出适用于高温密封设计以及解决现场密封热备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循环水泵 机械密封 节能 冷却夹套 传导热
下载PDF
太阳热水器储水箱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东平 王广岭 +2 位作者 王玉军 梅利辉 万秀娟 《家电科技》 2014年第10期54-56,共3页
二次循环(间接换热)太阳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储水箱和换热器组成,换热器主要功能就是将集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储水箱,由储水箱将热量储存起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越好,集热器传递给储水箱的热量就越多,整套系统的效率就越高。由此可见... 二次循环(间接换热)太阳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储水箱和换热器组成,换热器主要功能就是将集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储水箱,由储水箱将热量储存起来。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越好,集热器传递给储水箱的热量就越多,整套系统的效率就越高。由此可见,换热器对于整套二次循环太阳热水系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影响二次循环太阳热水器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热水器 换热器 换热性能 循环介质
下载PDF
关于闭式循环水系统局部压差低的解决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玲燕 王飞 《山西化工》 2020年第6期57-61,共5页
某公司循环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水,内循环补水采用脱盐水,外循环采用中水回用水和净化水,上水压力设计0.55 MPa,回收压力设计0.25 MPa,压差大于0.3 MPa。但是由于设计问题,用量较大的装置在循环水系统的近端,用量小的装置在循环水的末端... 某公司循环水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水,内循环补水采用脱盐水,外循环采用中水回用水和净化水,上水压力设计0.55 MPa,回收压力设计0.25 MPa,压差大于0.3 MPa。但是由于设计问题,用量较大的装置在循环水系统的近端,用量小的装置在循环水的末端,导致末端装置的压差只有0.03 MPa,不能满足装置各设备换热要求。为解决该问题,经过增加管道增压泵,提高循环水压差,保证了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压差低 换热 增压管道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