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ation mechanisms on potassium hydroxide enhanced microstructures development of coke powder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jing Chen Huirong Zhang +2 位作者 Yanxia Guo Yan Cao Fangqin Ch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99-306,共8页
Coke powder is expected to be an excellent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activated carbon because of its high carbon content. Potassium hydroxide(KOH), as an effective activation agent, was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activ... Coke powder is expected to be an excellent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activated carbon because of its high carbon content. Potassium hydroxide(KOH), as an effective activation agent, was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activating coke powder. However, the microstructures development in the coke powder and its mechanisms when KOH was applied we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KOH on the microstructure activation of coke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z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mass spectrometry(TG-DSC-MS), etc.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ddition KOH at its lower ratio(mass ratios of KOH and coke powder in a range of 0.5 and 1) de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verage lateral sizes, but sharply increased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to 132 m^2·g^-1 and 355 m^2·g^-1 and decreased of the space size of aromatic crystallites upon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KOH addition amounts(ratios of KOH and coke powder in a range of 3 and 7), generating a number of new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The mechanisms study implied surface reactions between KOH and aliphatic hydrocarbon side chain and other carbon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coke powder to destruct aromatic crystallites in one dimension and broaden pores at lower KOH addition. In the activation process, KOH was decomposed to be more active components, which can be rapidly destruct the aromatic layers in spatial scope to form developed porous carbon structures within coke powder at higher KOH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coke powder Activation Structure POTASSIUM HYDROXIDE
下载PDF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coal-based coke powder as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娟 马路路 周向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857-861,共5页
A process of purification of coal-based coke powder as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was attempted. The process star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coke powder with dilute hydrofluoric acid solution, followed by united-acid-le... A process of purification of coal-based coke powder as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was attempted. The process star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coke powder with dilute hydrofluoric acid solution, followed by united-acid-leaching using sulfuric acid and hydrochloric acid. The effects of altering the hydrofluoric acid addition, hydrofluoric acid concentration, contact time, temperature and acid type were investigated. A minimum ash content of 0.35% was obtained when proper conditions were applie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urified coke powder shows greatly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e as-purified coke powder presented an initial reversible capacity of 257.4 mAh/g and a retention rate of 95% after 50 cycles. The proposed purification process paves a way to prepare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with good performance with low cost of coke powder for Li-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提纯工艺 焦粉 阳极 煤基 电化学性能 净化过程 氢氟酸
下载PDF
Study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for preparing powdered activated coke with SO_(2)adsorption capability via one-step rapid activation method under flue gas atmosphere
3
作者 Binxuan Zhou Jingcai Chang +5 位作者 Jun Li Jinglan Hong Tao Wang Liqiang Zhang Ping Zhou Chunyuan M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In this study,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using a one-step rapid activation method under flue gas atmosphere is investigated,and the underlying reaction m... In this study,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using a one-step rapid activation method under flue gas atmosphere is investigated,and the underlying reaction mechanism is summariz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this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stage I is the rapid release of volatiles and the rapid consumption of O_(2),primarily occurring within a reaction time range of 0-0.5 s;stage II is mainly the continuous release and diffusion of volatiles,which is the 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coupling reaction stage,and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is the main in this stage.This stage mainly occurs at the reaction time range of 0.5 -2.0 s when SL-coal is used as material,and that is 0.5-3.0 s when JJ-coal is used as material;stage III is mainly the activation stage,during which activated components diffuse to both the surface and interior of particles.This stage mainly involves the reaction stage of CO_(2)and H2O(g)activation,and it mainly occurs at the reaction time range of 2.0-4.0 s when SL-coal is used as material,and that is 3.0-4.0 s when JJ-coal is used as material.Besides,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first two stages is to provide more diffusion channels and contact surfaces/activation sites for the diffus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activated components in the third stage.Master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ould serve as a crucial reference and foundation for designing the structure,size of the reactor,and optimal positioning of the activator nozzle in PAC pr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on mechanism powdered activated coke preparation SO_(2)adsorption One-step rapid activation Flue gas atmosphere
下载PDF
焦炭反应性对块矿高炉冶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马星野 王刚 +5 位作者 李超 刘洋 隋月斯 钟祥云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数比为30%∶70%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热态反应性的焦炭以及混装焦炭对高炉操作和滴落物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炭反应性从22.0%升至50.2%,软化温度逐渐减小,软熔带增厚;当焦炭反应性小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降低、透气性变差,同时滴落物中会逐渐出现难还原的Fe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增加;当焦炭反应性大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升高,透气性得到改善,难还原的Fe_(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逐渐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减少。按一定比例搭配的混装焦炭在减小软熔带厚度、改善透气性、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等方面优于单一热态性质的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反应性 冶金性能 块矿 透气性 软熔带 熔滴性能 滴落物质量 焦粉含量
下载PDF
干熄焦一次除尘器焦粉余热利用的研究
5
作者 王成 毛旸 +5 位作者 李林 陈本成 蔡继莹 王秀花 王雨 夏保国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2,46,共4页
文章针对现有干熄焦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回收干熄焦一次除尘器焦粉余热的方法,即通过焦粉余热加热副省煤器前的除盐水,将焦粉余热引入除氧给水系统中,既改善了焦粉冷却套管冷却水质,又节约了除氧用蒸汽消耗量,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 文章针对现有干熄焦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回收干熄焦一次除尘器焦粉余热的方法,即通过焦粉余热加热副省煤器前的除盐水,将焦粉余热引入除氧给水系统中,既改善了焦粉冷却套管冷却水质,又节约了除氧用蒸汽消耗量,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详细介绍了焦粉回收的工艺改进方法与回收余热的计算方法,为干熄焦一次除尘器焦粉余热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技术 焦粉余热利用 干熄焦热力系统
下载PDF
铁合金型焦耐高温性能研究及市场分析
6
作者 周升国 李浩 《铁合金》 CAS 2024年第2期37-39,45,共4页
介绍了基于煤焦炭价格快速提升造成焦炭价格居高不下,铁合金用焦也是水涨船高并且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为了降低用焦成本,本文根据铁合金用焦炭的各种性能,结合铁合金行业标准,研制出适合规模化生产用的耐高温铁合金型焦产品。通过实验... 介绍了基于煤焦炭价格快速提升造成焦炭价格居高不下,铁合金用焦也是水涨船高并且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为了降低用焦成本,本文根据铁合金用焦炭的各种性能,结合铁合金行业标准,研制出适合规模化生产用的耐高温铁合金型焦产品。通过实验及检测发现,采用焦粉专用黏合剂制备出的型焦产品,冷抗压强度≥150 kg,热抗压强度≥100 kg。型焦粒度均匀、热量、碳、硫含量等完全满足矿热炉用焦指标,该型焦完全可以应用于铁合金规模化生产,可实现焦粉再利用,降低铁合金企业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合金 型焦 耐高温 黏合剂 焦粉
下载PDF
延迟焦化装置的清洁生产工艺优化
7
作者 张健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延迟焦化工艺是炼油行业为生产石油焦和提高轻质油收率的主要加工装置。它将一些重质低价值油品如常压渣油、重质燃料油、减压渣油、重质原油、减黏渣油等,经深度热裂化反应后转化为具有高价值的产品,同时生成石油焦。在生产操作中对焦... 延迟焦化工艺是炼油行业为生产石油焦和提高轻质油收率的主要加工装置。它将一些重质低价值油品如常压渣油、重质燃料油、减压渣油、重质原油、减黏渣油等,经深度热裂化反应后转化为具有高价值的产品,同时生成石油焦。在生产操作中对焦炭的冷却处理、焦炭的水力除焦方式以及加热炉燃烧的烟气排放等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都应当予以重视,可通过优化工艺操作、设计改造设备等方式加以解决。文章论述了延长冷焦的时间与温度、放缓放水的速度、控制燃料的污染源等的影响,采取了冷焦水罐水封罐的大气放空改为尾气回收处理、焦池露天放空改为加盖密闭处理、设立运输车清洗系统等设备改造措施,以实现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清洁生产 冷焦水 密闭除焦 焦粉
下载PDF
粉焦对煤粉制备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胡瑞 党星 刘霄 《化工管理》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粉焦的特性,分析其进入煤粉制备系统后各项参数的变化,总结归纳了粉焦掺入对煤粉制备系统的影响。并从工艺操作和设备技术改造两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确保煤粉制备系统安全稳定、长周... 文章通过分析粉焦的特性,分析其进入煤粉制备系统后各项参数的变化,总结归纳了粉焦掺入对煤粉制备系统的影响。并从工艺操作和设备技术改造两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确保煤粉制备系统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焦 煤粉制备系统 磨煤机
下载PDF
兴澄特钢烧结全流程减排生产实践
9
作者 罗凯成 徐彩龙 +2 位作者 李金辉 邓军平 于阳 《河北冶金》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烧结作为长流程钢铁行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会排放出大量的含有SO_(2)、NO_(x)、粉尘等污染物的烟气,是钢铁行业环境治理的重要对象。兴澄特钢烧结分厂秉承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理念,在烧结全流程中通过控制高硫... 烧结作为长流程钢铁行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会排放出大量的含有SO_(2)、NO_(x)、粉尘等污染物的烟气,是钢铁行业环境治理的重要对象。兴澄特钢烧结分厂秉承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理念,在烧结全流程中通过控制高硫精粉比例,配加全焦粉和氧化铁皮,从源头上减少SO_(2),NO_(x)的生成;通过减少设备漏风、防止内循环系统的串风振动、改进脱硫脱硝烟温换热器,控制烟气中的氧含量;将碱度控制在1.9以上,保持高碱度烧结,控制焦粉中小于0.5 mm的粒度比例,并积极利用烟气内循环系统,减少烧结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采用电除尘和活性焦一体化脱除系统,从末端完成污染物的控制,烧结烟气中SO_(2)、NO_(x)和粉尘排放指标分别为4 mg/m^(3)、41 mg/m^(3)和2 mg/m^(3),全部达到了国家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减排 全流程 末端治理 活性焦 焦粉
下载PDF
煤基粉焦制活性炭及吸附苯酚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结兵 陈勃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78-3081,3085,共5页
以煤基粉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粉焦基活性炭,探索其对苯酚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剂料质量比为2,升温速率为10℃/min, 800℃活化90 min时,所制活性炭亚甲基蓝值为354.54 mg/g,产率为82.40%;苯酚初始浓度增加,可提高活性炭平衡... 以煤基粉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制备粉焦基活性炭,探索其对苯酚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剂料质量比为2,升温速率为10℃/min, 800℃活化90 min时,所制活性炭亚甲基蓝值为354.54 mg/g,产率为82.40%;苯酚初始浓度增加,可提高活性炭平衡吸附值,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活性炭吸附平衡时间为4 h,振荡速率提高可缩短吸附平衡时间,浓度、温度和振荡速率变化不改变吸附过程规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焦 活性炭 苯酚 吸附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K_(2)CO_(3)-水蒸气催化活化制备兰炭基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蒋绪 兰新哲 +1 位作者 孟茁越 吴雷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7期1-4,30,共5页
选取粒度小于6mm的低价值兰炭末,以K_(2)CO_(3)为催化剂,采用溶液浸渍-水蒸气高温活化技术制备兰炭基活性炭,通过计算收率,碘吸附和亚甲基蓝吸附实验,低温N_(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活性炭孔结构特征,重点考察... 选取粒度小于6mm的低价值兰炭末,以K_(2)CO_(3)为催化剂,采用溶液浸渍-水蒸气高温活化技术制备兰炭基活性炭,通过计算收率,碘吸附和亚甲基蓝吸附实验,低温N_(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活性炭孔结构特征,重点考察了催化剂溶液浓度、催化活化温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水蒸气高温活化,K_(2)CO_(3)催化作用能缩短活化时间,活化30min已经十分充分。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亚甲基蓝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碘吸附值持续降低。当催化剂浓度为0.6mol·L^(-1),亚甲基蓝吸附值最高,为234.12mg·g^(-1)。催化活化过程的最佳温度是500℃,此时兰炭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579.32m^(2)·g^(-1)和0.309cm3·g^(-1),材料中孔和微孔均较为发达。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催化活化制备的兰炭基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其已经没有规整且丰富孔隙形态,表面不再平整,整体杂乱无序,刻蚀痕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末 K_(2)CO_(3)-水蒸气催化活化 兰炭基活性炭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焦粉基Fe_(3)O_(4)/C诱导铜盐还原耦合化学沉淀法脱除废水硫氰酸盐
12
作者 贾志奇 张志浩 赵永祥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9期75-80,共6页
煤焦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酚-氰-硫氰酸盐等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研究高效的含硫氰酸盐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积极的经济、环保意义。以焦粉固废为碳源,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限热碳还原法制备磁性Fe_(3)O_(4)/C材料,采... 煤焦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酚-氰-硫氰酸盐等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对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研究高效的含硫氰酸盐废水处理技术具有积极的经济、环保意义。以焦粉固废为碳源,采用等体积浸渍,结合限热碳还原法制备磁性Fe_(3)O_(4)/C材料,采用XRD和N 2吸附-脱附技术进行物质结构表征,并应用于诱导铜盐化学沉淀法脱除模拟焦化废水中硫氰酸盐。XRD结果表明,负载的Fe_(3)O_(4)平均晶粒尺寸为10.8 nm,Fe_(3)O_(4)/C材料比表面积6.8 m^(2)·g^(-1)。模拟焦化硫氰酸盐废水(浓度为2.5 g·L^(-1))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在铜盐浓度为0.03 mol·L^(-1)时,采用铁质量分数20%Fe_(3)O_(4)/C催化剂(投加量1.25 g),废水初始pH=5.6,45℃下反应2 h,硫氰酸盐脱除率可达99.84%,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动力学模拟显示反应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吸附过程受化学作用控制。该研究以焦粉固废为载体,制备了Fe_(3)O_(4)/C材料,通过铁铜物种协同作用,利用化学沉淀法实现了模拟废水硫氰酸盐的高效脱除,为工业化焦化废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焦粉 碳热还原 Fe_(3)O_(4)/C材料 硫氰酸盐废水处理 化学沉淀
下载PDF
焦粉与秸秆混合成型燃料等温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欣月 刘海玉 +3 位作者 牛俊天 乔晓磊 金燕 樊保国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自制的恒温热重实验装置对焦粉与秸秆混合成型燃料进行等温燃烧试验,分别研究了焦粉与秸秆掺混比为90∶10、85∶15、80∶20、75∶25、70∶30时,在800℃、900℃、1000℃下的燃烧特性,并根据等温燃烧法得到成型燃料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利用自制的恒温热重实验装置对焦粉与秸秆混合成型燃料进行等温燃烧试验,分别研究了焦粉与秸秆掺混比为90∶10、85∶15、80∶20、75∶25、70∶30时,在800℃、900℃、1000℃下的燃烧特性,并根据等温燃烧法得到成型燃料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温度上升和秸秆比例增加都会使燃料的燃烧速度加快,燃尽时间显著减少;5种混合成型燃料等温燃烧的反应级数在0.9~2.0;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随着秸秆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从25%增加到30%时两者会有一个大幅度降低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粉 秸秆 成型燃料 等温燃烧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焦化塔顶油气分离用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振飞 茹毅 朱丽云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颗粒入口数量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延迟焦化工艺的焦化塔顶油气除焦为背景,在一套旋风分离器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焦粉颗粒入口质量浓度和入口体积流量对单切、双切2种旋风分离器总分离效率、粒级效率和压降的影... 为了研究颗粒入口数量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延迟焦化工艺的焦化塔顶油气除焦为背景,在一套旋风分离器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焦粉颗粒入口质量浓度和入口体积流量对单切、双切2种旋风分离器总分离效率、粒级效率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种旋风分离器的总分离效率均随入口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随入口体积流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2种旋风分离器粒级效率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2种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均随入口体积流量的增大而升高,但随入口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入口体积流量为85 m3/h、入口质量浓度为30 g/m3时,单切旋风分离器最佳总分离效率在98.89%,压降为710 Pa,临界粒径为6μm;入口体积流量为95 m3/h、入口质量浓度为24 g/m3时,双切旋风分离器最佳总分离效率在99.16%,压降为1 110 Pa,临界粒径为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焦粉 质量浓度 体积流量 分离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复配焦粉熔融过程特性及节能优化
15
作者 李鹏飞 赵文强 +1 位作者 杨凤玲 张培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83-493,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逐年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逐步加大,垃圾飞灰量也显著增加。将工业副产焦粉与垃圾焚烧飞灰复配熔融处理,利用焦粉燃烧为熔融过程提供部分热量,降低垃圾飞灰熔融处置过程能耗。通过分析熔渣物相组...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逐年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逐步加大,垃圾飞灰量也显著增加。将工业副产焦粉与垃圾焚烧飞灰复配熔融处理,利用焦粉燃烧为熔融过程提供部分热量,降低垃圾飞灰熔融处置过程能耗。通过分析熔渣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重金属浸出特性,探究不同复配比例及冷却条件下,熔融过程特性及熔渣中重金属固化效果。根据实验室复配熔融优化条件,通过Aspen Plus搭建熔融过程模型,模拟飞灰、焦粉不同配比下的熔融过程,计算全过程能耗,得出复配熔融处理工艺优化条件。为有效降低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能耗、实现大范围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焦粉 熔融处理 Aspen Plus
下载PDF
Ni-B催化剂下兰炭焦粉石墨化
16
作者 张家辉 魏煜杰 +4 位作者 许鑫宇 孔思琪 肖永全 高祥祥 党睿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兰炭(半焦)是神府地区低磷、低硫、低挥发分煤经低温干馏得到的一种煤化工产品,以兰炭焦粉为原料,研究其催化石墨化过程。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非晶态Ni-B催化剂对脱灰半焦进行石墨化。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得出,制备催化剂时使用溶液浓... 兰炭(半焦)是神府地区低磷、低硫、低挥发分煤经低温干馏得到的一种煤化工产品,以兰炭焦粉为原料,研究其催化石墨化过程。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非晶态Ni-B催化剂对脱灰半焦进行石墨化。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得出,制备催化剂时使用溶液浓度不同,所得催化剂形貌不同;w(Ni-B催化剂)=2%,1000℃产生了部分的石墨化转化,未添加催化剂的样本则无石墨化转化,表明Ni-B是一种有效的兰炭石墨化催化剂;通过对各组石墨化产物的表征分析得出,不同形貌的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同;用石墨产物制备泡沫镍压片电极,经测试有较好的电容性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兰炭焦粉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焦粉 石墨化 Ni-B催化剂 高附加值
下载PDF
焦化分馏塔多喷头喷淋脱除焦粉模拟研究
17
作者 高有飞 赵远方 杜招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89,共7页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中脱过热段人字形挡板脱除焦粉效果差,导致大量焦粉进入焦化蜡油和焦化柴油,造成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分别以水-空气-焦粉和焦化蜡油-油气-焦粉体系为对象,模拟3个喷头喷淋水滴和油滴脱除油气焦粉效果。结果表明:3...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分馏塔中脱过热段人字形挡板脱除焦粉效果差,导致大量焦粉进入焦化蜡油和焦化柴油,造成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分别以水-空气-焦粉和焦化蜡油-油气-焦粉体系为对象,模拟3个喷头喷淋水滴和油滴脱除油气焦粉效果。结果表明:3个喷头布置方式以喷头与塔中心距离r和塔半径R之比为0.56的正三角形布置最佳;液相喷淋密度为2 m^(3)(m^(2)·h)、高气相负荷工况下,单层多喷头单向(S-T-S)喷淋水滴比单层单个喷头单向(S-S-S)喷淋水滴焦粉脱除率高约3%;S-T-S和S-S-S喷淋油滴焦粉平均脱除率均大于98.4%,二者相当;而S-T-S喷淋油滴和S-S-S喷淋油滴的焦粉最低脱除率分别比相应喷淋水滴时的焦粉最低脱除率高10.57%和11.43%,说明喷淋油滴洗涤脱除焦粉效果明显优于喷淋水滴;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喷淋技术可明显改善焦化分馏塔侧线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焦化分馏塔 焦粉 喷淋技术 空塔动能因子 脱除率
下载PDF
转炉熔渣气化脱磷与循环利用工业试验
18
作者 孙华康 李晨晓 +3 位作者 王书桓 佟帅 薛月凯 张凯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为深入研究转炉渣气化脱磷后循环利用的工艺效果,在承钢公司100 t转炉上采用焦粉进行气化脱磷试验并分析了焦粉还原P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溅渣护炉阶段添加焦粉进行气化脱磷,熔渣中先被还原的是P2O5,试验炉次平均气化脱磷率为36.78%... 为深入研究转炉渣气化脱磷后循环利用的工艺效果,在承钢公司100 t转炉上采用焦粉进行气化脱磷试验并分析了焦粉还原P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溅渣护炉阶段添加焦粉进行气化脱磷,熔渣中先被还原的是P2O5,试验炉次平均气化脱磷率为36.78%;应用气化脱磷渣循环利用工艺后,试验炉次冶炼终点钢液成分合格,钢液中P质量分数呈现降低趋势;试验中吨钢的钢铁料消耗量平均降低0.04 kg,吨钢的石灰消耗量平均降低5.54 kg,吨钢的CO_(2)排放量降低约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气化脱磷 焦粉 溅渣护炉 节能减排
下载PDF
烧结富氧点火燃烧工艺实践
19
作者 侯朝君 齐超群 +1 位作者 杨帆 王博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7-50,55,共5页
针对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84 m^(2)带式烧结机高炉煤气燃烧不充分,影响烧结矿质量指标的问题,开展了烧结富氧点火燃烧工艺实践。实践后,烧结机台时产量提高了11 t/h,高炉煤气消耗降低了2000 m^(3)/h,焦粉消耗降低了1.90 kg/t,烧... 针对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84 m^(2)带式烧结机高炉煤气燃烧不充分,影响烧结矿质量指标的问题,开展了烧结富氧点火燃烧工艺实践。实践后,烧结机台时产量提高了11 t/h,高炉煤气消耗降低了2000 m^(3)/h,焦粉消耗降低了1.90 kg/t,烧结矿的转鼓强度提升了0.30%,RDI+3.15升高了1.22%,烧结机热效率由61.25%提高至67.17%,年产生经济效益948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富氧 点火温度 高炉煤气 焦粉
下载PDF
石油焦粉替代块煤在熔炼工艺中的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曾繁顺 陆斌 +1 位作者 沈江 黄景卫 《云南冶金》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针对熔炼炉使用有烟块煤作为燃料处理铅湿法泥和铜浮渣工艺中存在的热效率低、能耗高、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问题,采用石油焦粉替代有烟块煤改造熔炼炉加热工艺,新增石油焦粉储罐、风送系统及喷枪系统,改造熔炼炉燃烧室,把... 针对熔炼炉使用有烟块煤作为燃料处理铅湿法泥和铜浮渣工艺中存在的热效率低、能耗高、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等问题,采用石油焦粉替代有烟块煤改造熔炼炉加热工艺,新增石油焦粉储罐、风送系统及喷枪系统,改造熔炼炉燃烧室,把原来的热辐射加热方式改为直燃加热方式,改造后处理铅湿法泥和铜浮渣,其生产成本分别下降504.53元/t和370.42元/t;生产效率分别提升19.5%和16.67%;能耗下降率分别为59.32%和60.11%;能效提升分别为50.24%和51.43%,实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烟块煤 石油焦粉 能效 能耗 成本 生产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