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虚、痰瘀、毒”理论探讨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谢 谢道俊 +4 位作者 张笑颜 张娟 陈宏 常泽 黄晓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虚、痰瘀、毒”。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包括多种生物学途径,在W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也是WD“虚、痰瘀、毒”中医病机的微观体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补脾益肾治其本,化痰祛瘀,解毒通络治其标”为治则,从铜稳态失调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机制出发,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WD的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W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虚、痰瘀、毒” 铜稳态失调 调节性细胞死亡 补脾益肾 化痰祛瘀
下载PDF
马云枝从“虚-瘀-毒”分期辨治帕金森病经验
2
作者 孟明贤 沈晓明 +5 位作者 卢瑾 周娇 宁允帆 郝诗楠 郭惠平 马云枝(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马云枝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与虚、瘀、毒密切相关,肝肾虚损为发病之端,久虚致瘀为病情虚实互结之本,瘀久化毒乃疾病难解之根。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分期辨治。早期病在筋脉,以气虚少动为主,治疗应采用滋补肝肾、息风通络法... 马云枝教授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与虚、瘀、毒密切相关,肝肾虚损为发病之端,久虚致瘀为病情虚实互结之本,瘀久化毒乃疾病难解之根。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分期辨治。早期病在筋脉,以气虚少动为主,治疗应采用滋补肝肾、息风通络法,处方选六味地黄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中期病在四肢,以肢体颤动多见,治疗应采用化瘀通络、活血止颤法,处方可选血府逐瘀汤。晚期病在五脏,以元气虚损为要,治疗应采用化瘀扶正、解毒除颤法,方选独活寄生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补虚 化瘀解毒 分期论治
下载PDF
刍议慢性心力衰竭的气血津液辨治
3
作者 范玉琴 文思敏 +2 位作者 杨新倩 段启航 杜义斌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气血津液皆中焦脾胃所化生,功能上互生互济,故而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水饮等气血津液的病理过程也常相继发生。“血不利则为水”阐明了气分、血分、水分的病理因果关系,可用以解释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病变过程,认为慢性心衰常... 气血津液皆中焦脾胃所化生,功能上互生互济,故而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水饮等气血津液的病理过程也常相继发生。“血不利则为水”阐明了气分、血分、水分的病理因果关系,可用以解释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的病变过程,认为慢性心衰常见病因皆可导致气的化生及气的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血不利”,所化之水饮停聚肌肤、脏腑组织间隙导致“水不利”,水饮、瘀血互结日久化热酿毒,则蚀脉伤肌,变证丛生。治疗应补气兼顾理气,活血利水不忘养血,恰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希冀在减少慢性心衰心血管事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不利则为水 瘀水互结 瘀毒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基于五行制化失调探析肺积病机及辨治 被引量:2
4
作者 唐迎港 蔺婷 +2 位作者 蒋益兰 王贤文 何迎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从五行制化失调理论探析肺积病机及临证辨治。肺积包括临床常见的肺结节及肺癌,肺积病变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肝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痰、瘀、毒;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虚为本,并见脾虚或肾虚,有形实邪结聚为标;... 从五行制化失调理论探析肺积病机及临证辨治。肺积包括临床常见的肺结节及肺癌,肺积病变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肝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痰、瘀、毒;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虚为本,并见脾虚或肾虚,有形实邪结聚为标;基本病机为肺虚蕴毒,制化失调,痰浊凝聚,瘀血内结;病情进展的关键病机为肺虚蕴毒,脏腑失调,湿邪夹毒,或湿邪夹癌毒,或瘀毒胶着,随气流行,循脉入络,痼结虚藏。其基本治法为攻补兼施、解毒散结、痰瘀同治。肺结节临证予分期论治;肺癌临证予益肺健脾补肾以培育根本,祛痰化瘀散结以根除痼结,行气利湿解毒以防治传舍,泻肺化饮息风以治标缓急,从而恢复五藏间协调平衡状态,防止疾病传变。从五行整体思路分析肺积病机及辨治,可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制化失调 肺积 肺结节 肺癌 攻补兼施 解毒散结 痰瘀同治
下载PDF
从“浊毒伏络”探讨糖尿病心肌病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烁 孟昭阳 赵泉霖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670-673,689,共5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中医学消渴并发心悸、胸痹范畴。结合现代浊毒理论、络病理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特点,认为“浊毒伏络”是DCM起病之本,心络受损是DCM演变之机,气血阴阳俱虚是DCM的最终结局。根据“浊毒伏络”理论和疾病分期特点...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中医学消渴并发心悸、胸痹范畴。结合现代浊毒理论、络病理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特点,认为“浊毒伏络”是DCM起病之本,心络受损是DCM演变之机,气血阴阳俱虚是DCM的最终结局。根据“浊毒伏络”理论和疾病分期特点,治疗方面提倡早期化浊解毒、中期搜剔通络、后期补虚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伏络 糖尿病心肌病 消渴 胸痹 化浊解毒 搜剔通络 补虚固本
下载PDF
齐元富辨治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血瘀经验
6
作者 邹毅 刘宗凯 +1 位作者 刘文佳 刘寨东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总结齐元富教授基于“去宛陈莝”论治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血瘀临床经验。齐元富教授认为贝伐珠单抗相关性出血及血栓栓塞分别与中医学离经之血和瘀血概念相契合,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强调舌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总结齐元富教授基于“去宛陈莝”论治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血瘀临床经验。齐元富教授认为贝伐珠单抗相关性出血及血栓栓塞分别与中医学离经之血和瘀血概念相契合,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强调舌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治疗上以益气活血、解毒化瘀为主要治法,灵活运用补气药,以达“益气以去宛陈莝”之效,同时在辨证基础上合理配伍滋阴活血、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温阳活血之品以标本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血瘀 益气活血 解毒化瘀 去宛陈莝 舌象
下载PDF
从热(火)毒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7
作者 周宇石 李涵 张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形成,蕴积体内,久郁不解,化热成毒,毒损心脉,发为本病。临证之时,应以清热解毒立法,兼顾其病理本质,应证组合疏肝、降火、化痰、利湿、祛瘀治法对胸痹热证进行辨治,常用方剂为景岳化肝煎、龙胆泻肝汤、栀子豉汤、小陷胸汤、甘露消毒丹、旋覆花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火)毒 冠心病 饮食不节 七情失调 肝郁气滞 痰瘀互结 清热解毒 疏肝降火 化痰祛瘀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瘀毒理论及其临床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瑞娜 陈莉 +3 位作者 王娅 王哲 李佳勇 李立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867-870,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瘀毒理论发展和创新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病因病机,为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及其临床疗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冠心病瘀毒理论的渊源、发展创新、现代病理生理学、活血解毒治则及其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瘀毒理论发展和创新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病因病机,为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及其临床疗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冠心病瘀毒理论的渊源、发展创新、现代病理生理学、活血解毒治则及其应用方面系统论述了冠心病瘀毒理论,并提出其理论的创新呈现螺旋式发展,随着医学进步、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瘀毒理论亦会被更好的诠释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瘀毒理论 活血解毒 治则 应用
下载PDF
试论中医“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与现代肿瘤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宏方 白志超 +1 位作者 李文侠 刘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7-59,共3页
以中医的"气血关系"为理论基础,从"益气-生血""活血-助气"到"正气-免疫系统"的同一性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医"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中的肿瘤免疫学思想。认为在中医的"益气生血... 以中医的"气血关系"为理论基础,从"益气-生血""活血-助气"到"正气-免疫系统"的同一性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医"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中的肿瘤免疫学思想。认为在中医的"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中,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也包括了免疫系统的理论体系,如人体中枢外周免疫器官、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思想内涵。文章从"虚瘀着久易成瘤"及肿瘤患者多发生免疫功能低下为切入点,通过对"益气生血,化瘀解毒"方药的研究资料分析,发现这类方药对肿瘤免疫功能具有调节或增强作用,更加说明了"益气生血,化瘀解毒"思想与现代肿瘤免疫关系密切。为丰富和发扬中医"益气-生血""益气-强卫"和"扶正-解癌毒"等理论,提供方法学借鉴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益气生血 化瘀解毒”学说 肿瘤免疫 中医药与免疫
原文传递
解毒活血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庆新 李新爱 +2 位作者 郭庆河 刘鹏 殷镜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伍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即A组(解毒组)、B组(活血组)、C组(解毒活血配伍组)、D组(洛伐他汀对照组),疗程6月。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伍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即A组(解毒组)、B组(活血组)、C组(解毒活血配伍组)、D组(洛伐他汀对照组),疗程6月。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解毒活血配伍组提高PSV、EDV、PI,降低RI的疗效优于单纯解毒组、活血组及洛伐他汀组,可显著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从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解毒活血配伍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解毒、活血及洛伐他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力超声技术 解毒活血配伍方案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益母草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毅 刘红燕 +1 位作者 周本宏 宋金春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对益母草毒性作用研究的概况进行综述,为科学评价和进一步系统研究益母草的毒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有关益母草临床毒性、毒性作用和机制、毒性物质基础、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临床有较多有关益... 目的对益母草毒性作用研究的概况进行综述,为科学评价和进一步系统研究益母草的毒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有关益母草临床毒性、毒性作用和机制、毒性物质基础、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临床有较多有关益母草不良反应的报道;益母草及其提取物的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肾脏、肝脏,无遗传毒性;其肾毒性的机制可能是氧化损伤;益母草的毒性与总生物碱含量有一定相关性,其致毒性的成分可能主要存在于其石油醚提取物中;合理配伍、炮制均可减轻益母草的毒性。结论对于益母草毒性的研究目前尚不系统、深入,现有的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益母草的毒性是源于其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还是其它脂溶性成分至今尚不明确,致益母草毒性作用的化学成分还有待进一步分离、确证,益母草的毒性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的相关性有待阐明,益母草的毒性与产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的相关性也有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毒性 活血调经 利尿消肿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消癌解毒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海 赵晓峰 +2 位作者 吉福志 朱丽丽 皇玲玲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71-673,共3页
探讨周仲瑛教授消癌解毒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周师认为,癌毒是发病和决定转归的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抗癌解毒法的主导作用,强调抗癌解毒法贯穿始终,早、中期不应过于注重补益,晚期扶正不忘癌毒存在。研究表明,消癌解毒方与化疗同步... 探讨周仲瑛教授消癌解毒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周师认为,癌毒是发病和决定转归的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抗癌解毒法的主导作用,强调抗癌解毒法贯穿始终,早、中期不应过于注重补益,晚期扶正不忘癌毒存在。研究表明,消癌解毒方与化疗同步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化疗完成率,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缓复发转移的时间,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消癌解毒方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蒽醌类和皂苷类,主要机制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下调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外周血及肿瘤组织TGF-β、MMP-2、IL-6、VEGF及干预肿瘤组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周仲瑛 癌毒理论 消癌解毒方 化疗 清热解毒 化痰散结 活血化瘀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芹 黄海芹 +1 位作者 曹力 李佃贵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87-88,共2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HPAG)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根除HP是根治慢性胃炎的关键,目前推荐PPI三联疗法(PPI加两种抗生素)作为根治HP的首选疗法,但西药毒副作用、耐药性、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HPAG)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根除HP是根治慢性胃炎的关键,目前推荐PPI三联疗法(PPI加两种抗生素)作为根治HP的首选疗法,但西药毒副作用、耐药性、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升高等又成为临床治疗矛盾。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重视化浊解毒,活用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据浊毒轻重分层用药;辨证选药;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用药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相关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化浊解毒 健脾和胃 理气活血
原文传递
凉血解毒化瘀法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运用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辉 张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1-874,共4页
回顾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从重型肝炎的主要病机"热""毒""瘀"等方面,综述了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凉血解毒化瘀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等情况,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凉血解毒化瘀法 临床运用
原文传递
清热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建乐 刘恒亮 +3 位作者 张书金 李博娟 崔志梅 史晓宁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92名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92名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热活血化痰方,并从我院体检科选出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组,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做比较,并将3组之间的菌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菌群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清热活血化痰方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化痰 消渴 便秘 糖尿病 肠道菌群 厌氧菌群 需氧菌群 浊毒互结
下载PDF
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附过敏性紫癜75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冠琦 张少卿 张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150-151,共2页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给予2009年于我院就诊的,尚未出现肾损害的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口服解毒凉血化瘀中药(蒲公英、生地、丹皮、牛膝等)水煎剂、维生素C、芦丁。疗程1个月...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对紫癜性肾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给予2009年于我院就诊的,尚未出现肾损害的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口服解毒凉血化瘀中药(蒲公英、生地、丹皮、牛膝等)水煎剂、维生素C、芦丁。疗程1个月。在外院已使用过激素,则口服强的松,1 mg/(kg.d)。结果 :临床治愈53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6.7%。继发肾脏损伤6例,其中继发蛋白尿1例,镜下血尿5例。继发肾脏损害率为8%。结论 :凉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对紫癜性肾炎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凉血化瘀法 过敏性紫癜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沈英 魏爱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和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内服活血化瘀解毒方药。疗程均为4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6%,对照...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和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内服活血化瘀解毒方药。疗程均为4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6%,对照组为82.46%(P<0.05)。结论活血化瘀解毒方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活血化瘀解毒 化瘀坤和汤 灌肠
下载PDF
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0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欧伟宁 钟宏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0-241,244,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排毒方(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熟地黄、枸杞子、炒当归、淮山药、山萸肉、茯苓、半边莲、川芎、益母草、大黄、怀牛膝)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排毒方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活血排毒方(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熟地黄、枸杞子、炒当归、淮山药、山萸肉、茯苓、半边莲、川芎、益母草、大黄、怀牛膝)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患者共8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80例中,显效25例,有效4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25%;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排毒方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中草药 肾功能 综合疗法
下载PDF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保护与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显刚 张文高 +4 位作者 刘建平 谢庆成 尹格平 刘龙涛 徐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血管内皮保护与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将 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2个治疗组 :单用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与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组 (中药组 )。 2组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西药方案治疗 ,...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血管内皮保护与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将 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2个治疗组 :单用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与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组 (中药组 )。 2组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西药方案治疗 ,中药组加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每日 2 0ml,含黄芪 40 g) ,静脉滴注络泰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粉针剂 ,每日 40 0mg) ,口服解毒护心胶囊 (每粒含黄连超细粉碎物 0 .4g、茶多酚 0 .0 8g ,一次 3粒 ,一日 3次 ) ,疗程 2周。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 -选择素 (CD 6 2 p) ,酶联免疫检测血浆假血友病因子 (vWF)。作治疗前后及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前CD 6 2p、vWF均未见显著差异 ,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 <0 .0 1)。两治疗组治疗后CD 6 2 p、vWF均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且中药组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黄芪、三七总皂甙与黄连等配伍体现的益气活血解毒法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有显著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解毒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保护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156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邢捷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的疗效。方法选取156例丹毒病例,给予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痊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156例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0%,痊愈率为90.38%;平均痊愈时间为(14...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的疗效。方法选取156例丹毒病例,给予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痊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156例临床总有效率达100.00%,痊愈率为90.38%;平均痊愈时间为(14.96±6.71)d;除紫癜外,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凉血清热 解毒化瘀 内治 外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