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板层素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漫松 刘新民 +2 位作者 迟宝荣 吴扬 刘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20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及板层素(LN)水平。结果显示各类肝病患者血清Ⅳ-C、HA及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Ⅳ-C≥130μg/L、HA≥260μg/...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20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及板层素(LN)水平。结果显示各类肝病患者血清Ⅳ-C、HA及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Ⅳ-C≥130μg/L、HA≥260μg/L、LN≥160μg/L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临界点,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达80%以上,联合检测以Ⅳ-C与HA联合较为理想,说明三者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Ⅳ-C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HA和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血清 型胶原 透明质酸 板层素
下载PDF
Ⅰ、Ⅲ、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特异性分层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向未 陈雪玲 +3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探讨Ⅰ、Ⅲ和Ⅳ型胶原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Ⅲ和Ⅳ型胶原在4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 探讨Ⅰ、Ⅲ和Ⅳ型胶原在形成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Ⅲ和Ⅳ型胶原在4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Ⅰ、Ⅲ和Ⅳ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375%和400%。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Ⅰ、Ⅲ和Ⅳ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25%和850%。Ⅰ、Ⅲ、Ⅳ型胶原在两层中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1,P<001)。肝包虫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Ⅰ、Ⅲ和Ⅳ型胶原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纤维性囊壁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型胶原
下载PDF
积雪草对转染TGF-β1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 2/3、Smad 7和胶原蛋白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继伟 王宏天 +5 位作者 刘浩飞 董磊鹏 丁元 白继琼 张翥 东莉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5,149,共5页
目的:通过细胞转基因技术,获得稳定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系膜细胞(MC)克隆,观察积雪草(CA)对Smad 2/3、Smad 7和胶原蛋白1V表达及Smad 2/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的方法将TGF-β1表达质粒转入MC细胞,采用G418筛选并建... 目的:通过细胞转基因技术,获得稳定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系膜细胞(MC)克隆,观察积雪草(CA)对Smad 2/3、Smad 7和胶原蛋白1V表达及Smad 2/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的方法将TGF-β1表达质粒转入MC细胞,采用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GF-β1的细胞株。将MC细胞株分为3组:对照组(未转染TGF-β1的MC+RPMI 1640+10%正常大鼠血清),TGF-β1转染组(稳定表达TGF-β1的MC+RPMI 1640+10%正常大鼠血清),积雪草(CA)组:稳定表达TGF-β1的MC+RPMI 1640+10%含高浓度CA的大鼠血清。实验重复5次。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TGF-β1和胶原Ⅳ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Smad 2/3、Smad7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Smad 2/3、p-Smad 2/3、Smad 7、胶原Ⅳ的蛋白质水平。结果:TGF-β1转染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GF-β1和胶原蛋白Ⅳ水平显著升高,积雪草能显著降低TGF-β1和胶原蛋白Ⅳ水平;TGF-β1转染组细胞中TGF-β1、Smad 2/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及Smad 2/3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A可显著降低MC细胞中TGF-β1、Smad 2/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及Smad 2/3的磷酸化水平;TGF-β1转染组细胞中的Smad 7 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CA能使Smad 7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稳定表达TGF-β1的MC细胞能激活TGF-β1/Smad信号通路,并引起胶原蛋白Ⅳ表达增加,而CA通过抑制此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胶原蛋白Ⅳ的表达而减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肾病 积雪草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信号通路 胶原蛋白
下载PDF
Ⅳ型胶原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黄飞 林源 +6 位作者 王润秀 陆树良 梁自乾 章付生 董叫云 刘英开 杨国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Ⅳ型胶原的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标志物(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将表皮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有正常Ⅳ型胶原和糖基化Ⅳ型...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Ⅳ型胶原的糖基化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标志物(角蛋白19和β1整合素),将表皮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有正常Ⅳ型胶原和糖基化Ⅳ型胶原的培养板上,比较两者黏附率、生长曲线和克隆生成率。结果糖基化Ⅳ型胶原上生长的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率和克隆生成率均较正常胶原组低(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糖基化抑制了表皮干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胶原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表皮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糖尿病
下载PDF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病大鼠肾脏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子明 苗永红 +1 位作者 乔晓辉 陈新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后4组在单侧肾切除1周后给予阿霉素5 mg.kg-1尾静脉注射。苯那普利组给...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后4组在单侧肾切除1周后给予阿霉素5 mg.kg-1尾静脉注射。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6 mg.kg-1.d-1灌胃,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1.d-1灌胃,联合组给予苯那普利3 mg.kg-1.d-1联合缬沙坦10mg.kg-1.d-1灌胃。12周后用免疫组化检测肾脏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在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苯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P均<0.05)。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在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均<0.01),联合组与苯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进一步减少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缬沙坦 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肾病 大鼠
下载PDF
尿Ⅳ型胶原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姚丽 付延红 +3 位作者 王力宁 周华 马健飞 冯江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 (DN)早期肾损害时的变化及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85例糖尿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成人尿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尿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 (DN)早期肾损害时的变化及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85例糖尿病患者及 2 4例正常成人尿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尿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尿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均 <0 0 1) ;尿Ⅳ型胶原水平与尿白蛋白及病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尿Ⅳ型胶原水平与血糖、体重指数、血脂及血压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DN存在着胶原代谢的异常。尿Ⅳ型胶原在DN肾损害早期明显增高 ,并随病情进展持续性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型胶原 白蛋白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旭锐 孙守才 +1 位作者 李长秦 胡建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有效的减少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沉积,对肝纤维化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肝纤维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型胶原
下载PDF
nm23、Ⅳ型胶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于秋菊 马兰 +2 位作者 景士兵 徐艳丽 耿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 探讨nm2 3、Ⅳ型胶原、增殖核抗原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4例NSCLC组织中nm2 3、Ⅳ型胶原、PCNA的表达。其中鳞癌 42例 ,腺癌 42例 ;按TNM分期Ⅰ期 2 7例 ,Ⅱ期 2 4例 ,Ⅲ期 2 ... 目的 探讨nm2 3、Ⅳ型胶原、增殖核抗原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 84例NSCLC组织中nm2 3、Ⅳ型胶原、PCNA的表达。其中鳞癌 42例 ,腺癌 42例 ;按TNM分期Ⅰ期 2 7例 ,Ⅱ期 2 4例 ,Ⅲ期 2 4例 ,Ⅳ期 9例。资料分析采用 χ2 检验。结果 nm2 3、Ⅳ型胶原、PCNA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7% (5 1 /84)、75 .0 % (6 3 /84)和 5 3 .6 % (45 /84)。nm2 3、Ⅳ型胶原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Ⅳ型胶原、PCNA与NSCLC分化程度相关 ,nm2 3、Ⅳ型胶原、PCNA表达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nm2 3、Ⅳ型胶原、PCNA参与NSCLC转移过程的调节 ,可以作为评价NSCLC转移能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NM23 型胶原 增殖核抗原 NSCLC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尿Ⅳ型胶原酶免疫测定法的建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蕾 康懿 +1 位作者 符玉瑛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通过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尿Ⅳ型胶原 (ⅣC) ,探讨糖尿病 (DM )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代谢状况以及尿ⅣC对糖尿病肾病 (DN)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 5 0名正常人和 12 7例DM患者的血清ⅣC及尿ⅣC... 目的 通过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尿Ⅳ型胶原 (ⅣC) ,探讨糖尿病 (DM )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代谢状况以及尿ⅣC对糖尿病肾病 (DN)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 5 0名正常人和 12 7例DM患者的血清ⅣC及尿ⅣC。并将 12 7例DM患者根据其 2 4h尿白蛋白 (Alb)排泄率 (UAE)分成 3组 :UAE <30mg/ 2 4h(A组 )、30mg/ 2 4h <UAE <30 0mg/ 2 4h(B组 )、UAE >30 0mg/ 2 4h(C组 )。 结果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尿ⅣC ,灵敏度为 1.2ng/ml;批内变异系数 (CV)为 5 .4 %~ 10 .6 % ,批间CV为 7.8%~18.5 %。在 3组DM患者中 ,A组患者血清、尿ⅣC的阳性率分别为 2 8.3%、31.7%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组 19例DM患者中有 18例已发展为DN ,尿ⅣC的阳性率 (6 3.2 % )显著高于A组 (2 8.3% ) (P <0 .0 1) ,C组血清ⅣC的阳性率 (36 .8% )与A组 (31.7%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检测尿ⅣC的ELISA方法 ,该法对D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型胶原酶 免疫测定法 糖尿病肾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白蛋白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在人羊膜结膜基底膜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柯碧莲 张皙 +2 位作者 邱孝芝 许迅 胡红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 型胶原 (collagen ,C )在人新鲜羊膜、结膜基底膜的分布。方法 人新鲜羊膜及结膜标本各 6例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 ,做 HE染色、层粘连蛋白 (lam inin,L N)及 C 的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L N及 C 的稀释...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 型胶原 (collagen ,C )在人新鲜羊膜、结膜基底膜的分布。方法 人新鲜羊膜及结膜标本各 6例 ,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 ,做 HE染色、层粘连蛋白 (lam inin,L N)及 C 的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L N及 C 的稀释度分别为 1∶ 5 0及 1∶ 2 5 ,以肾脏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结膜上皮细胞复层 ,含杯状细胞 ,羊膜上皮细胞为单层。L N和 C 在羊膜、结膜的基底层染为连续的颗粒状棕色 ,羊膜的着色明显深于结膜。结论 羊膜与结膜的基底膜具有共同的 L N和 C ,且以前者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型胶原 羊膜 结膜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在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项锋钢 吴翠娇 +3 位作者 牛兆山 沈毅 李永喜 杨梅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51-453,I06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标本中的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分级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标本中的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癌标本中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分级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中、高分化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低分化者(P<0.01),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术后生存期的肺鳞癌中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5年以上生存组层粘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半年内死亡者(P<0.01),半年内死亡组的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明显不同于其它两组(P<0.05,0.01),Ⅳ型胶原的表达强度在3组不同生存期的肺腺癌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鳞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不同于肺腺癌,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肺鳞癌细胞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层粘蛋白 IV型胶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Ⅳ型胶原蛋白提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敏捷 寇丽筠 +1 位作者 王天成 黄汉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6,共3页
从人胎盘提取Ⅳ型胶原(COLⅣ)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分泌抗COLⅣ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测定表明,3株McAb与COLⅣ有较强的反应,而与其它3... 从人胎盘提取Ⅳ型胶原(COLⅣ)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分泌抗COLⅣ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测定表明,3株McAb与COLⅣ有较强的反应,而与其它3种胶原及4种测试蛋白均无交叉反应。其中2株McAb的亲和力都在10(1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胶原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肝纤维化 诊断
原文传递
IgA肾病肾组织内胶原蛋白Ⅳ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跃先 黎磊石 +1 位作者 周虹 白晓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研究了107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胶原蛋白Ⅳ(CⅣ)的分布及其与纤维连接蛋白(Fn)分布及肾脏病理的关系。CⅣ的分布与系膜增生相一致。在新月体、节段性及早、中期球性肾小球硬化区,CⅣ与Fn均增多,肾小管壁及间质CⅣ亦增多。CⅣ在肾小管... 研究了107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胶原蛋白Ⅳ(CⅣ)的分布及其与纤维连接蛋白(Fn)分布及肾脏病理的关系。CⅣ的分布与系膜增生相一致。在新月体、节段性及早、中期球性肾小球硬化区,CⅣ与Fn均增多,肾小管壁及间质CⅣ亦增多。CⅣ在肾小管上异常增多的程度与肾组织病理改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呈正相关。本结果表明,新月体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CⅣ及Fn在小球内过度聚积有关,肾间质炎性反应可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合成CⅣ并在局部聚集,进而导致肾小管萎缩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病 胶原蛋白 纤维连接素
下载PDF
淫羊藿苷改善糖尿病大鼠睾丸病变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Ⅳ型胶原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凯 苏燕慧 +2 位作者 喻苏青 刘浩然 齐敏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睾丸病变的改善,并初步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40 mg.kg-1)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组。淫羊藿苷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80 mg.kg-1.d-1灌胃...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糖尿病大鼠睾丸病变的改善,并初步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40 mg.kg-1)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组。淫羊藿苷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80 mg.kg-1.d-1灌胃。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血清葡萄糖和睾酮含量,睾丸组织中特异性酶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置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蛋白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葡萄糖水平上升和睾酮水平下降;睾丸组织特异性酶活性降低;病理学检测可见生精上皮层变薄,各级生精细胞减少;TGF-β1和Ⅳ型胶原蛋白酶表达增加。淫羊藿苷组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1)。结论:淫羊藿苷对糖尿病所致的睾丸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睾酮释放、抑制睾丸Ⅳ型胶原蛋白酶及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睾酮 转化生长因子Β 胶原
下载PDF
Ⅳ型胶原、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在早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启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明 宋良文 +3 位作者 孙丽 刁瑞英 王少霞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启动过程中Ⅳ型胶原、明胶酶B(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的基因表达特点,探讨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小鼠于20Gy 60Co γ射线全肺照射后照射后1、2、4周活杀,每个时间点分别配有相... 目的观察早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启动过程中Ⅳ型胶原、明胶酶B(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的基因表达特点,探讨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小鼠于20Gy 60Co γ射线全肺照射后照射后1、2、4周活杀,每个时间点分别配有相应的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Ⅳ型胶原、MMP-9、TIMP-1 mRNA水平的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电泳条带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Ⅳ型胶原mRNA于照射后1周开始增高(0.202),4周达高峰(0.340);MMP-9 mRNA于照射后1周即有明显增高并且达到高峰(0.730),于第2周开始降低(0.592);TIMP-1 mRNA于照射后1周开始轻度增加(0.987),4周时达高峰(2.027)。结论60Co γ射线可刺激Ⅳ型胶原、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但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导致了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组织重建,与后来形成的肺纤维化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胶原 明胶酶-9 纤维化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爱社 王榭延 +2 位作者 沈晓君 朱艳琴 黄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血管内膜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低、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模...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血管内膜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Ⅳ型胶原(COL-Ⅳ)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低、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葛根素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葛根素灌胃至实验结束,以生理盐水给模型组灌胃。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4和28天处死6只大鼠,取动脉损伤段,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动脉内MMP-2和COL-Ⅳ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14和28 d,模型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比正常组增厚,用葛根素干预后新生内膜增生有所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MP-2和COL-ⅣmRNA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MMP-2 mRNA表达下降,COL-Ⅳ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在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后可能是通过下调MMP-2和增强COL-ⅣmRNA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从中膜到内膜的迁移,从而减轻新生内膜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葛根素 新生内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型胶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水平与肝脏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卉 于丽君 +1 位作者 段洪英 张惠芸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6-247,共2页
目的 了解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和Ⅳ型胶原 (CⅣ )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CⅣ水平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血清HA、LN、CⅣ由G0 G4、S0 S4依次升高 ,但在各级... 目的 了解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和Ⅳ型胶原 (CⅣ )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CⅣ水平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 血清HA、LN、CⅣ由G0 G4、S0 S4依次升高 ,但在各级及各期间升幅不全一致 ,以HA上升最早 ,级间升幅较大 ,LN在S2期后开始大幅升高 ,而CⅣ于S2期前即有大幅升高 ;血清HA、LN、CⅣ水平与肝病分级及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 HA对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价值较大 ,HA和CⅣ似有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价值 ,LN可协助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肝脏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有重叠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透明质酸 层粘蛋白 型胶原 炎症活动度 纤维化程度
下载PDF
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MP-9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建平 郝玉金 +1 位作者 蒋超 陈宁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环糊精(HBC)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每组设12、2...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环糊精(HBC)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每组设12、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选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和collagenⅣ的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发生后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经黄体酮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有所下降;4组间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Ⅳ的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经黄体酮治疗后其丢失程度有所减轻;4组间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少collagenⅣ的降解来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脑屏障 黄体酮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型胶原 大鼠
下载PDF
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胜春 吴凯南 厉红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正常乳腺,17例单纯上皮增生,18例轻度非典型增生,18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 目的探讨基底膜成分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乳腺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正常乳腺,17例单纯上皮增生,18例轻度非典型增生,18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FVIII进行ABC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CIAS定量分析及人工计数。结果CIAS定量分析表明MBA(微血管基底膜面积)从非典型增生到癌变组织逐渐增加,并与MEA(微血管内皮细胞面积)密切相关(r=0.8961;P<0.01),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标记的血管数量随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血管基底膜成分能反映乳腺非典型增生到癌变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信息,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血管生成 型胶原 层粘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露 王平 李永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 (ⅣC)和层粘连蛋白 (LN)在 2型糖尿病 (DM)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 2型DM患者 (男 4 2例 ,女 36例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A组 ) 35例 ,微量白蛋白尿组 (B组 ) 2 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C组 ) 15例。采用...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 (ⅣC)和层粘连蛋白 (LN)在 2型糖尿病 (DM)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 2型DM患者 (男 4 2例 ,女 36例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A组 ) 35例 ,微量白蛋白尿组 (B组 ) 2 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C组 ) 1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ⅣC和LN含量。对照组为健康体格检查者 30例。结果  78例DM患者血清ⅣC[(97 6± 19 2 ) μg/L]、LN[(132 4±31 5 ) 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77 4± 8 2 )、(10 1 5± 17 6 ) μg/L ,P <0 0 5 ];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ⅣC、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DM各组间血清ⅣC、LN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随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增加及病程延长 ,血清ⅣC、LN水平递增 ,病程 >10年者 [ⅣC(10 6 6± 2 0 1) μg/L ,LN (14 5 3± 31 1) μg/L]明显高于病程 <5年者 [(89 4± 17 5 ) μg/L ,(117 8±2 7 4 ) μg/L ,P <0 .0 5 ];血清ⅣC、LN与病程、尿素氮 (BUN)、肌酐 (Cr)、UAER呈高度正相关。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ⅣC、LN、UAER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DM肾病提供依据 ,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2型糖尿病肾病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