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optimal control for urban freeway corridor under incident condi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hu ZHENG Decun DONG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0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for freeway corridor is developed under incident conditions, which is in the form of minimiza... 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for freeway corridor is developed under incident conditions, which is in the form of minimization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ffic demand and capacity at each intersection and on the freeway bottleneck section. The model optimizes control parameters of phase splits at arterial intersections, off-ramp diversion rates at upstream off-ramps and on-ramp diversion rates at downstream on ramps. Finally,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discussed and it i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trol model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WAY Optimal control model construction Traffic corridor Traffic incident
下载PDF
The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Hexi Corridor 被引量:8
2
作者 QIAO Biao FANG Chuangl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91-499,共9页
This paper, taking Hexi Corridor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altemating intimidation and the dynamic evolving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 We argue that the harmonious ... This paper, taking Hexi Corridor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altemating intimidation and the dynamic evolving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 We argue tha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would go through four phases: rudimentary symbiotic phase, harmonious developmental phase, utmost increasing phase and spiral type rising phase. Throughout the four phases,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would influence each other, coerce each other, and complete the spiral type rising process from low-grade symbiosis to high-grade harmony together. The study on Hexi Corridor shows that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Hexi Corridor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1985 to 2003 accompanied with the fluctuations of eco-environment state. The response of eco-environment to urbanization has been evident, but lagged behind the urbanization course. At presen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in Hexi Corridor was in i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l phase. However, the coupling degree has increased quickly and approached 90 yet, which is signaling that the system is about to enter the utmost increasing phase,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will enter the latent period.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upling degree can well reflect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and dynamic evolving situ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Hexi Corridor. From the temporal change of the coupling degre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urbanization sometimes needs to pay a certain cost for the damage of the eco-environment in its initial stages, but as the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he state of the eco-environment would be meli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i corridor URBANIZATION eeo-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ynamic coupling model
下载PDF
东北地区湿地水鸟生态廊道的识别研究
3
作者 张萍 全佑铭 +4 位作者 胡越然 许青 刘得辉 田少艺 陈念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1,共12页
生态廊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水鸟的生态廊道研究相对很少。以构建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为研究目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丹顶鹤、灰鹤、大天鹅和中华秋沙鸭四种湿地水鸟... 生态廊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有关水鸟的生态廊道研究相对很少。以构建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为研究目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丹顶鹤、灰鹤、大天鹅和中华秋沙鸭四种湿地水鸟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电流理论相结合的混合模型方法,构建四种湿地水鸟的生态廊道。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水鸟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四种水鸟生态廊道的最低成本路线都是将各邻近核心生境斑块连接起来的路线,但是它们的数量、分布和最大宽度有所不同。基于电流理论的水鸟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四种水鸟生态廊道的电流密度、夹点区域数目有所不同。研究采用四种水鸟的实际观测数据来进行生态廊道模拟结果验证。验证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水鸟出现点距水鸟最低成本路线不远,说明部分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生成的最低成本路线是最有可能成为水鸟生态廊道的地方。大部分的水鸟出现点与水鸟的夹点区域重合,说明基于电流理论生成的夹点区域是最有可能成为水鸟生态廊道的地方。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结果是对区域尺度水鸟生态廊道构建的一种尝试,对其他国家区域尺度上的多物种水鸟生态廊道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湿地水鸟 最小阻力模型 电流理论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GTAP模型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贸易效应研究
4
作者 胡颖 陈洁筠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110,共22页
中国-缅甸-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是从中国西南地区打通印度洋出海通道的必经之路,其发展与“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西部沿边开放紧密关联。从贸易网络、贸易依赖度、竞争性和互补性等方面探究通道开通后沿线国家和地... 中国-缅甸-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是从中国西南地区打通印度洋出海通道的必经之路,其发展与“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西部沿边开放紧密关联。从贸易网络、贸易依赖度、竞争性和互补性等方面探究通道开通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壁垒的变动,揭示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的特征和动态变化。根据运输成本对贸易的传导机制,采用GTAP模型,模拟预测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在部分联通、全线贯通和路网形成三种不同情景下产生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开通将直接刺激沿线地区贸易规模增长,贸易条件显著改善,中国、缅甸和印度等国实际GDP和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升;随着物流成本下降和贸易网络深化,新通道促进贸易从高成本的域外地区向低成本的域内地区转移,重构区内贸易格局;新通道的开通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产业链互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 贸易效应 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元资源整合的区域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格局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5
作者 王晞月 郑菲 +1 位作者 徐昉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共7页
以多元资源整合的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能够帮助有效地识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关键矛盾。基于MCR模型量化阻止物种迁徙与扩张的难易程度,有效预测和评估区域内生态风险的同时,依据电路理论提取成渝地区重要生态廊道;以... 以多元资源整合的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能够帮助有效地识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关键矛盾。基于MCR模型量化阻止物种迁徙与扩张的难易程度,有效预测和评估区域内生态风险的同时,依据电路理论提取成渝地区重要生态廊道;以各时期历史文献和现行国家级文保单位名录为依据,通过点位与线路筛选、主干和密度分析识别重要文化廊道;通过廊道叠合和廊道密度分析形成生态-文化复合廊道网络格局以及双因子廊道密度等级的空间分布,明确了成渝地区生态与文化资源的整体线性分布特征与各地区发展潜力,为促进成渝地区资源整合、流动与高效利用,支撑生态和文化资产的全面协同保护以及区域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廊道 文化廊道 MCR模型 区域复合网络
下载PDF
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港口腹地分析
6
作者 黄光宇 赵鹏军 +2 位作者 何张源 张梦竹 封学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潜在腹地覆盖范围较广但竞争力不强,通道对于时间价值更高的货物更具吸引潜力;(3)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真实腹地覆盖范围在运输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公路腹地与港口邻近而铁路腹地与港口分离;(4)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是影响两类腹地匹配关系的重要因素,大能力运输通道匮乏导致广西和通道西侧的运输供给能力较弱,班列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渝地区的通道运输份额。未来,应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供需匹配针对性,拓展建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外战略性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腹地 西部陆海新通道 Huff-隶属度模型 多式联运 货运大数据 GIS
下载PDF
Travel modal choice analysis for traffic corridors based on decision-theoretic approaches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伟 张毅 +2 位作者 尤佳轩 胡坚明 裴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28-3039,共12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mpts travellers to choose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modes, such as private vehicles or taxi, transit(subways or buses), or park-and-ride combinations for urb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mpts travellers to choose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modes, such as private vehicles or taxi, transit(subways or buses), or park-and-ride combinations for urban trips. Traffic corridor is a major scenario that supports travellers to commute from suburban residential areas to central working areas. Studying their modal choice behaviour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s. On one hand, it will guide the travellers to rationally choose their most economic and beneficial mode for urban trips.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help traffic operators to make more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enhance the share of public transi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produce mor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analyze the travel modal choice, a generalized cost model for three typical modes is first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each different travel alternative. Then, random utility theory(RUT) and decision field theory(DFT) are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how travellers make their mode choices. Further, som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modal choice behaviour are discussed as well.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 field test in Beijing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the real-time data and estimate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test results and analysis show new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mode choice on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choice analysis traffic corridor modelling decision field theory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辉河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子君 张玉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完成对辉河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要湿地生态源地共13块,总面积为790.7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廊道共78条,其中重要廊道20条,一般廊道58条,呈现为北部和东部呈链条状而中南部呈较为密集的网状。该评价结果可为辉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辉河湿地
下载PDF
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来自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证据
9
作者 何伟军 李宜展 安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工业集聚 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上颌尖牙转矩结合颊廊对微笑美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梁文慧 周洪 +1 位作者 林亭廷 乔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上颌尖牙转矩与不同大小的颊廊两两结合后对微笑美的影响。方法:一张成年女性口周微笑相,经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图像处理软件拟合,获得49张微笑照片(颊廊调整从0%至30%,间隔5%,尖牙转矩调整从-18°~12°,间隔5°... 目的:评价不同上颌尖牙转矩与不同大小的颊廊两两结合后对微笑美的影响。方法:一张成年女性口周微笑相,经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图像处理软件拟合,获得49张微笑照片(颊廊调整从0%至30%,间隔5%,尖牙转矩调整从-18°~12°,间隔5°),每张照片赋予相应编号(1~49),打乱照片的顺序将其放在同一相册中,指导60名口腔专业人士和60名非专业人士利用视觉模拟量表对照片的美观程度进行打分。结果用一般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统计学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尖牙转矩与颊廊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当转矩不变时,改变颊廊对微笑美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颊廊为10%~20%时,得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廊为15%时,得分最高(P<0.05);(3)当颊廊不变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改变尖牙转矩对微笑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上颌尖牙转矩与颊廊两两结合后并未发现对微笑美有加强或消减的作用,对美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颊廊,可接受的范围为10%~20%,且15%时微笑相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美 上颌尖牙转矩 颊廊 三维数字化模型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基于MCR和HY模型的莆田市生态廊道构建与优化
11
作者 金博闻 谢祯 +2 位作者 柯山 耿建伟 潘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莆田市主城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MSPA)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筛选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方法,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同时结合水文分析模型(HY)识别研究区辐射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构建并优化莆田... 以莆田市主城区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MSPA)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筛选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方法,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同时结合水文分析模型(HY)识别研究区辐射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构建并优化莆田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基于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共识别出14个核心源地;采用MCR与重力模型,共识别出29条廊道,一级廊道7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12条;结合水文分析法共识别出205条辐射廊道和53个生态功能节点,包括一级节点5个,二级节点17个,三级节点31个,确定各类型生态修复的关键区域,提取生态节点建设策略。本研究可为莆田市生态廊道构建及生态节点保护时序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水文分析 辐射廊道
下载PDF
区域科创走廊的发展态势、协同模式与治理路径
12
作者 张博杰 曾婧婧 刘晓琨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6期102-109,共8页
科创走廊是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协同治理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然而,由于府际协同的复杂性、区域间利益的多样性以及协同治理机制的不成熟,中国科创走廊府际协同的运行机制和演进趋势尚不明晰。以基于网... 科创走廊是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协同治理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然而,由于府际协同的复杂性、区域间利益的多样性以及协同治理机制的不成熟,中国科创走廊府际协同的运行机制和演进趋势尚不明晰。以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筛选得到的2016—2023年间全国区域科创走廊的143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从文本数量、政策时间、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以及产业布局5个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探寻科创走廊府际协同的形成机制与治理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科创走廊治理过程存在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工具上呈现非均衡性发展等问题。由此提出通过加强区域资源配置、优化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增强市场化运作手段,构建多层次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区域发展 协同模式 治理路径 政策研究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黑比诺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官却才郎 陆洋 +2 位作者 梁国平 毛娟 陈佰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目的】为确定黑比诺酿酒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黑比诺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在河西走廊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市民勤县、嘉峪关市和张掖市4个产区5个产地代表性果园共采集5份黑比诺葡萄果实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 【目的】为确定黑比诺酿酒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黑比诺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在河西走廊武威市凉州区、武威市民勤县、嘉峪关市和张掖市4个产区5个产地代表性果园共采集5份黑比诺葡萄果实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黑比诺葡萄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黑比诺’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地果实基本品质、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总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构建了黑比诺葡萄品质综合评价公式为:Y(综合得分)=0.408 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标准化值+0.176 3×香气物质种类的标准化值+0.118 8×奎宁酸含量的标准化值+0.296 7×可滴定酸含量的标准化值。【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黑比诺’葡萄综合品质较好,而武威市民勤县收成镇黑比诺香气物质积累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黑比诺葡萄 果实品质 评价模型
下载PDF
箔条走廊干扰战术运用研究
14
作者 朱爱红 孙亮 +1 位作者 刘明杰 姜德胜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针对箔条走廊分布状况变化复杂、干扰效果无法量化的现状,提出对雷达在箔条走廊背景下探测目标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建立了箔条走廊的衰减效应模型、扩散模型、雷达波束穿过箔条走廊厚度模型,并采用Matlab进行了实现。通过设置多种场景... 针对箔条走廊分布状况变化复杂、干扰效果无法量化的现状,提出对雷达在箔条走廊背景下探测目标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建立了箔条走廊的衰减效应模型、扩散模型、雷达波束穿过箔条走廊厚度模型,并采用Matlab进行了实现。通过设置多种场景进行仿真,归纳出箔条走廊在长度、宽度及攻击飞机飞行参数选择方面的一般规律,能够定量评估干扰效果,优化箔条走廊干扰的运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条走廊 扩散模型 衰减效应 雷达威力 战术运用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雅莉 樊伟 +1 位作者 齐鹏 王晓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因此,本研究选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重要农业区的三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1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因子障碍度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2)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武威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至“较安全”等级,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变。(3)影响张掖、武威、酒泉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有重叠又有不同,其中“森林覆盖率”“农膜使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子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共有的障碍因素,各区域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安全 PSR模型 因子障碍度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成效、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典型案例
16
作者 邱璐晨 闫述乾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农业生产托管能促进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是提高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积极调动供销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农业服务组织和村两委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的蓬... 农业生产托管能促进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是提高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积极调动供销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农业服务组织和村两委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的蓬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从不同托管主体服务模式差异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河西走廊地区四种主要的典型托管模式,归纳总结了其不同模式的基本特点、运行成效和存在问题等,并提出了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河西走廊 托管模式 成效分析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方法与模糊物元模型的河西走廊地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荣美 周宏 +2 位作者 张燕妮 卢训贤 王娜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估事关旅游可持续发展,择优选取评价方法对降低旅游生态安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意义重大。基于此,以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2011—2020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估事关旅游可持续发展,择优选取评价方法对降低旅游生态安全评估结果不确定性意义重大。基于此,以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2011—2020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与模糊物元模型量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总体呈上升趋势。(2)河西走廊地区驱动力指数与压力指数变化趋势相对协调,影响指数与状态指数变化趋势相似,响应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区域政府的举措成果。(3)模糊物元模型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旅游生态安全体系选取模型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DPSIR模型 模糊物元模型 熵权TOPSIS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招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识别
18
作者 王锦 孙幼政 +1 位作者 杨梅焕 陈宝强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以招远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景观连通性综合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点,进而构建沿海资源富集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建议... 以招远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景观连通性综合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点,进而构建沿海资源富集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建议。结果表明:①招远市生态源地面积为23.1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②共识别出生态廊道28条,生态夹点25个,生态障碍点37个,生态断裂点31个;③基于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提出生态保护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中小型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生态廊道
下载PDF
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和电路模型的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9
作者 徐冬梅 彭建 董建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68-3879,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突变点,获取生态源地,进而基于电路模型评估功能连通性以提取生态廊道,最后量化生态廊道的连通贡献。结果显示,生态源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51%,其中草地占比83.27%。相比于直接提取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的生态源地能较好的反映局地生态系统特征,并将景观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67.20%和8.06%,减少生态源地边缘长度从而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更小。生态廊道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2%,是物种迁徙等生态过程的关键通道,有效地增强了区域景观连通性,将等效可能连通性指数和等效整体连通性指数分别提升41.76%和68.68%。生态安全格局主要位于研究区边界地段,整体呈两带分布,为宁夏沿黄河城市带阻挡周围的沙漠,保障中部的城市发展和粮食安全。然而,研究区范围内自然保护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连通的保护缺口。各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具备不同的生态功能,需要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修复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连续小波变换 电路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新疆叶城沙蜥生境适宜性评价及生境廊道模型构建
20
作者 蒋罗雪 李政余 +5 位作者 陈天莹 段嘉宝 赵伟 祁玥 陈伟基 李铀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6,共13页
保护或创造破碎化生境中的景观连通性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流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而生境廊道是恢复和保护景观连通性的常用策略。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结合该区域内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 保护或创造破碎化生境中的景观连通性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流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而生境廊道是恢复和保护景观连通性的常用策略。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结合该区域内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21个栖息地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该区域叶城沙蜥的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并综合植被类型、地理因素、人为干扰等因素,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构建适宜叶城沙蜥扩散的潜在生境廊道。结果表明:对叶城沙蜥潜在适宜分布区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植被覆盖类型、最冷季度降水量、坡度及最干月份降水量。在所记录到的21个叶城沙蜥分布点中,6个属于最佳栖息地,6个属于适宜栖息地,另外9个属低适宜栖息地。以MaxEnt模型分析的叶城沙蜥适宜区分布情况为基础,共构建32条生境廊道,包括11条长距离廊道和21条短距离廊道。其中短距离廊道连通邻近栖息地,长距离廊道连通南北栖息地。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叶城沙蜥栖息地格局,同时为塔里木盆地区域周边及部分吐鲁番盆地爬行类物种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并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与保护区规划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城沙蜥 Linkage Mapper MaxEnt模型 生境廊道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