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NEIFORM TEXTS IN JAPANESE COLLECTIONS
1
作者 Tohru Ozaki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09年第1期55-76,共22页
In early 2009, I had the chance to visit six Japa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or museums, which house 15 cuneiform tablets, seven royal inscriptions and one cylinder seal. Most of them seem to have been acquired from some
关键词 REV body AS cuneiform TEXTS IN JAPANESE COLLECTIONS length line LH
下载PDF
PRIVATE COLLECTION OF CUNEIFORM TABLETS IN JERUSALEM
2
作者 Filip Vukosavovi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08年第1期37-54,共18页
Cuneiform text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re part of the Av collection of cuneiform tablets belonging to a private collector in Jerusalem. I was introduced to this collection almost a couple of years ago by a chance ... Cuneiform text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re part of the Av collection of cuneiform tablets belonging to a private collector in Jerusalem. I was introduced to this collection almost a couple of years ago by a chance through a mutual friend. The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VATE COLLECTION OF cuneiform TABLETS IN JERUSALEM WITNESS TEXT over BI line CM
下载PDF
A Graded Speed Control Method for Cyborg Rats Based 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Cuneiform Nucleus
3
作者 Hanyi Ling Le Han Nenggan Zhe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334-1346,共13页
The precise movement speed regulation is a key factor to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cyborg rats.However,the current stimulation techniques cannot realize the graded control of the speed.In this s... The precise movement speed regulation is a key factor to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cyborg rats.However,the current stimulation techniques cannot realize the graded control of the speed.In this study,we achieved the multi-level speed regulation of cyborg rats in the large open field and treadmill by specifically targeting the Cuneiform Nucleus(CnF)of the Mesencephalic Locomotor Region(MLR).Detailed,we measured the influence of each stimulation parameter on the speed control process which included the real-time speed,accelerated speed,response time,and acceleration period.We concluded that the pulse period and the pulse width we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influencing the accelerated speed of cyborg rats.Whereas the amplitude of stimulation was found to affect the response time exhibited by the cyborg rats.Our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of rat locomotion speed and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for utilizing this approach in various experiment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org rats cuneiform nucleus Graded control Speed regulation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说起——楔形文字造字、用字、解字刍议
4
作者 拱玉书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说文解字”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人提出的,但这种做法最早见于楔形文字文献。像汉字一样,苏美尔楔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具有形、音、义的独立存在。中国古代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界定,这个界定也适用于苏美尔楔形文字... “说文解字”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人提出的,但这种做法最早见于楔形文字文献。像汉字一样,苏美尔楔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具有形、音、义的独立存在。中国古代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界定,这个界定也适用于苏美尔楔形文字。在苏美尔人发明的800多个楔形文字中,大约一半是“文”(单体字),而另一半是“字”(复合字),楔文说文解字基本是针对“字”而发的。十四种解(复合)“字”的表述方式体现了十四种造“字”方法。“文”都是通过象形造字法产生的。十四种造“字”法,一种造“文”法,合起来构成楔文十五种造“文”与“字”的方法。中国古人总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基于道,而楔文十四种造“字”法基于术。基于道的造字法可以含盖所有基于术的造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文字 造字法 楔形文字中的“六书” 单体字 复合字
下载PDF
距舟楔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20例5年中期随访
5
作者 邹保利 白文博 +5 位作者 张凯亭 莫方东 李卓 沈国栋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至少5年中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的Müller-Weiss病20例(20足)患者,并评估其影像学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两年和末次随访)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2.05±8.86)月(60~93月),跟骨Pitch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侧位Meary's角(Tomeno-Mearyangle,TMA)、前后位(AP)Meary's角、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结果与最终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OFAS和VAS评分较术前及术后两年均显著改善(P<0.05)。3名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5名患者出现晚期并发症,1名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跟骨截骨术)治疗。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结合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治疗Müller-Weiss病疗效可靠,并且其疗效可以维持到中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楔关节融合 髂骨植骨 中期随访
原文传递
新亚述宫殿图像与楔文文献中的阿拉伯女性形象
6
作者 刘海康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3-13,156,共12页
新亚述宫殿浮雕中的女性形象多为被迁放的异邦俘虏,除了针对阿拉伯女性,未见针对其他女性的施暴行为,其中一幅浮雕就描绘了阿拉伯女性被击杀在帐篷之中的场景。结合相关楔文文献记载以及图像资料分析,可以推断该时期阿拉伯女性可能拥有... 新亚述宫殿浮雕中的女性形象多为被迁放的异邦俘虏,除了针对阿拉伯女性,未见针对其他女性的施暴行为,其中一幅浮雕就描绘了阿拉伯女性被击杀在帐篷之中的场景。结合相关楔文文献记载以及图像资料分析,可以推断该时期阿拉伯女性可能拥有较高的政治与社会地位,而帐篷和女性构成阿拉伯游牧部族的核心象征。焚烧帐篷、杀害帐篷里的女性,从侧面反映出新亚述对于阿拉伯部族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述 阿拉伯女性 宫殿浮雕 楔文文献 游牧社会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
7
作者 王留宾 徐佳豪 何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 探究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铒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治疗。试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修复体固位满意情况,治疗前后牙周组织应力;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4周、12周冷气刺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结果 试验组修复体固位满意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色泽协调性、表面形态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30°、60°、90°方向上牙周组织应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30°、60°、90°方向上牙周组织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即刻、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即刻、4周、12周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Dyract复合材料填充在敏感型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可提高修复体边缘密合性、修复体固位率,改善冷气刺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楔状缺损 牙齿敏感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闫国旗 杜浩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24-2326,共3页
目的:对比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75例Ⅰ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 目的:对比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75例Ⅰ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肺楔形切除术,n=44)与对照组(肺叶切除术,n=31)。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m生活质量以及术后1 y生存质量,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的置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y,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一年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能改善ⅠA期NSCLC患者手术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楔形切除术 ⅠA期NSCLC 疗效
下载PDF
300,000(at Least)Years for Homo Sapiens to Develop Writing:A Review of Silvia Ferrara’s The Greatest Invention,Tr.Todd Portnowitz
9
作者 Jacques Coulardeau 《Psychology Research》 2023年第10期443-468,共26页
The author centers on writing seen both as a human ability and a transcription of oral language,and yet she very heavily refuses there to be any continuity from oral to written language,though once or twice what she s... The author centers on writing seen both as a human ability and a transcription of oral language,and yet she very heavily refuses there to be any continuity from oral to written language,though once or twice what she says,like in her fifth step about“assigning sounds to signs”,is exactly the reverse of what Homo Sapiens did when he developed writing:he assigned signs to sounds.No matter what way it works for a decipherer,and for Homo Sapiens when he developed some writing system for his/her/their language,and his/her/their language alone in 6-8,000 BCE,the connection between an oral language and its written version is connected,but flexible so that it can be easily replaced by another written code for the very same oral utterances,like the Phoenicians developing the first real consonantal alphabet to replace,for Semitic languages,the Cuneiform writing of the Sumerians(Indo-Iranian)and Akkadians(Semitic),and later on the Greeks adding the vowels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to the Phoenician alphabet that only had“alep”and only when it was the initial sound or letter of a word.She alludes to signs in painted caves,hence going back to 45,000 BCE,and all over the world,but she does not exploit it.She acknowledges there were six cradles in the world and does not give them in chronological order,hence does not link them to the gener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rned human groups,and she neglects the fact that Egyptian writing and Sumerian writing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or so but with a strong link between them:the Akkadians were the scribes of the Sumerians and they were Semitic like the Egyptians,whereas the Sumerians were Indo-Iranian coming down from the Iranian Plateau and settling in Mesopotamia before moving on.She mistakenly declares them Turkic,or speaking Turkish,an agglutinative language.Mutations selected naturally transformed the foot,the larynx,the respiratory system,the articulatory system,the subglottal zone,and its innervation of the pre-Sapiens Hominins concerned to enable Homo Sapiens to become what they are,long-distance bipedal fast runners.The development of oral language is a collateral consequence of these mutations.As soon as Homo Sapiens started using durable medium for their representational and entoptic geometric or other diacritic elements we have to follow Genevieve von Petzinger and state that these are signs and they have a function,counting for the repetitive elements,and all of these rockface paintings were there to illustrate the story the painters or other special individuals(probably sha-women and a few shamans)who could speak to the spirits behind the rockface were telling the fascinated audience.The lack of phylogeny blocks the real vision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se facts and the fact that the reference to“bureaucracy”in big cities was the cause of this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Silvia Ferrara.The people who specialized in remembering data,could we call them a bureaucracy in 2023,with the highly pejorative paradigmatic meaning the term conveys?Of course not.Where did the people who developed some writing system come from?What language or languages did they speak?Writing was not a discovery because it was not found on a tree or in a cave.Human writing was not an invention because there is no break from pure oral language to written language via representational drawings,and iconic first,totally abstract then signs used to transcribe the oral language into a durable(the media)and sustainable(to be learned by anyone and taught to anyone)script.We have to take the high road leading to discovering the phylogeny of language starting in 475,000 BCE and still devel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uistic phylogen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Mayan glyphs Sumerian cuneiforms
下载PDF
砭石疗法的源流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靖康 焦华琛 李运伦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788-794,共7页
砭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细石器时代,砭石疗法最初见诸文字记载即是在马王堆汉墓古佚医书与《黄帝内经》。后来出现了专门论述砭术的《砭经》,全面概述了砭术要点。以此书为标志,砭石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传统砭石主... 砭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细石器时代,砭石疗法最初见诸文字记载即是在马王堆汉墓古佚医书与《黄帝内经》。后来出现了专门论述砭术的《砭经》,全面概述了砭术要点。以此书为标志,砭石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传统砭石主要有刃形砭石、锥形砭石、针形砭石、圆柱形砭石、类圆形砭石等。研究者们为了满足人们对疾病多样化治疗方式的需要,和施术者操作便利的需求,在秉承古砭石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泗滨浮石的物理特性,根据按摩、温熨、罐疗等不同功用需求,开发了砭板、砭锥、砭镰、电热砭石仪和砭罐等多种新砭具。传统砭石疗法主要包括刮刺、热熨、按摩三种操作,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砭石疗法操作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感法、压法、滚法、擦法、刺法、划法、扣法、刮法、扭法、旋法、振法、拔法、温法、凉法、闻法、挝法等多种砭石疗法操作。砭石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有: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砭石疗法可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中风后失眠、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后循环缺血等脑血管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砭石疗法目前在临床已经逐步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临床报道还是以运动系统疾病等为主,于近5年发表的文献仅6篇,其中试验性研究类文献仅5篇,还缺乏严格完善的科学分析,研究病种相对局限,对临床应用禁忌的研究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疗法 外治法 泗滨浮石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尹尚先 武强 王尚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岩溶陷落柱是中国北方型石炭二迭纪煤田的一种特殊隐伏垂向构造,广泛分布于20个煤田45个煤矿区。通过对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内部物质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适当的岩溶及地质构造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是... 岩溶陷落柱是中国北方型石炭二迭纪煤田的一种特殊隐伏垂向构造,广泛分布于20个煤田45个煤矿区。通过对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内部物质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适当的岩溶及地质构造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动力地质过程。以奥灰岩层中岩溶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为条件,岩体自重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迅速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向斜轴部的岩层底面受张拉破碎为‘倒楔形’岩块,背斜轴部岩层底面受压破碎为‘正楔形’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向斜轴部有利于岩块整体下移形成陷落柱,从力学上解释了‘华北地区岩溶陷落柱集中发育多在向斜褶曲部位而不是背斜轴部’这一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陷落柱 楔形 力学分析 华北煤矿区 岩溶发育
下载PDF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一楔骨瓣转位术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1 位作者 余国荣 郑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1楔骨瓣移位术,为修复距骨骨折、距骨体坏死和踝、足部关节植骨融合提供一种新的供骨区,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易于解剖,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 第1楔骨 内踝前动脉 带血管蒂骨瓣 骨移植
下载PDF
胸腰段压缩骨折腰椎前凸角度及病变椎体倾斜角度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吉立新 陈仲强 +2 位作者 宋祥平 黄海 闫明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2期9-10,共2页
采用影像学测量的方法比较分析了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外伤病人损伤椎体的楔变角度、楔面水平角度 ,发现正常组腰椎前凸角平均为 33.7°,外伤组为 5 5 .3°,有显著性差异 ;外伤组腰椎前凸角度增... 采用影像学测量的方法比较分析了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外伤病人损伤椎体的楔变角度、楔面水平角度 ,发现正常组腰椎前凸角平均为 33.7°,外伤组为 5 5 .3°,有显著性差异 ;外伤组腰椎前凸角度增加量等于损伤椎体的楔变角度 ;损伤椎体的楔面水平角度倾向于和水平面保持一致 (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骨折 腰椎前凸角 楔变角
下载PDF
跗跖关节韧带的解剖观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凯 李义凯 +2 位作者 邵红岩 蓝文锐 陈庭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跗跖关节韧带的走行和分布。方法解剖观察跗跖关节的韧带,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跗跖关节背侧的韧带扁而薄,相邻骨骼间呈纵行,横行或斜行分布。除第1、2跖骨间无骨间韧带外,相邻跖骨间、楔骨间、外侧楔骨与骰骨间和内侧楔骨与第2... 目的观察跗跖关节韧带的走行和分布。方法解剖观察跗跖关节的韧带,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跗跖关节背侧的韧带扁而薄,相邻骨骼间呈纵行,横行或斜行分布。除第1、2跖骨间无骨间韧带外,相邻跖骨间、楔骨间、外侧楔骨与骰骨间和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基底部之间均有韧带相连。在跗跖关节的跖侧,胫骨后肌腱向远端延伸的纤维连接3块楔骨和第1~4跖骨基底部,形成一个韧带群;内侧楔骨与第1、2跖骨基底部各有韧带相连;外侧楔骨和骰骨与第3~5跖骨基底部有一横行韧带相连。结论跗跖关节的韧带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维持跗跖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跖关节 跖骨 楔骨 骰骨 韧带
原文传递
拇外翻与第一跖跗关节形态改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文涛 黄英 +3 位作者 吴倩平 周海丽 卢世璧 王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056-2057,I001,共3页
目的了解拇外翻患者前足有关解剖比如第一跖跗关节的X线片的测量数据变化及其与拇外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拇外翻患者(101足)前足正位X线片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第一楔骨关节面与其外侧皮质骨间的角度(暂称为尖角)第一跖骨与第5跖骨... 目的了解拇外翻患者前足有关解剖比如第一跖跗关节的X线片的测量数据变化及其与拇外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拇外翻患者(101足)前足正位X线片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第一楔骨关节面与其外侧皮质骨间的角度(暂称为尖角)第一跖骨与第5跖骨间夹角(暂称1-5角)、第一跖骨骨干与其基底部关节面形成的角度(暂称基底角)等数据,并与跖骨或趾骨骨折患者16名(16足)的X线片同部位测量结果比较。结果轻、中、重度和前足内收型拇外翻组第一、二跖骨间分别为9.5°、10.0°、11.0°和10.3°,第一、第五跖骨间角分别为24°、28.3°、30.3°和29.9°。第一楔骨尖角分别为57.6°、54.9°、52.9°和49.7°,第一跖骨基底角分别为99.4°、99.5°、101.4°和102.1°。结论(1)尖角随拇外翻增加而减小。(2)1~2跖骨间角、1~5跖骨间角、基底角(重度以上拇外翻除外)随拇外翻增加而增加。(3)第一跖跗关节和第一楔骨畸形在拇外翻形成和治疗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第一跖跗关节骨 第一楔骨 跖间角
下载PDF
鸭嘴式成穴器的选型与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伟 吴建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2,共3页
鸭嘴式成穴器的形状直接影响着穴播轮的入土性能,常见的鸭嘴形状有楔形和锥形2种,本研究对成穴器的2种鸭嘴形状入土性能所成穴孔大小及动土量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论是从入土难易程度还是从所成穴孔大小或是动土量多少来看... 鸭嘴式成穴器的形状直接影响着穴播轮的入土性能,常见的鸭嘴形状有楔形和锥形2种,本研究对成穴器的2种鸭嘴形状入土性能所成穴孔大小及动土量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论是从入土难易程度还是从所成穴孔大小或是动土量多少来看,锥形鸭嘴都要优于楔形鸭嘴;鸭嘴前角的存在,使穴孔增大,鸭嘴后角的大小,影响鸭嘴出土时的动土量,有利于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鸭嘴 锥形鸭嘴 入土性能
下载PDF
关于楔形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焦丽娟 刘天生 《华北工学院学报》 EI 200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采用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分析楔形罩在线型聚能装药爆炸中的变形过程 ,研究楔形罩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 .方法 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 .结果 由楔形罩形成的扇形自锻破片束侵彻性强 .结论 楔形罩在工程爆破、工程防... 目的 采用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 ,分析楔形罩在线型聚能装药爆炸中的变形过程 ,研究楔形罩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 .方法 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 .结果 由楔形罩形成的扇形自锻破片束侵彻性强 .结论 楔形罩在工程爆破、工程防护技术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罩 自锻破片 射流 聚能装药 爆轰波 侵彻
下载PDF
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丰波 田维庆 +3 位作者 邹英财 张佩光 张澜 林立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5-221,共7页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应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外翻患者24例,共28足。其中4例患者共5足采用传统Lapidus术,20例23足采用改良Lapidus术。13例共15足采用2枚空心螺钉交叉固定,11例共13足采用1枚螺钉联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测量或评估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价跖趾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0±8.3)个月。末次随访时HVA角、IMA角、TSP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18足(85.7%)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消失;2枚交叉螺钉与螺钉联合接骨板这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OFA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跖趾关节功能为优20足,良5足,可3足,差0足,优良率89.3%(25/28)。结论:对于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畸形,正确选用Lapidus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Lapidus手术
下载PDF
微型接骨板治疗隐匿性楔舟关节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鹏 高巍 +3 位作者 刘生 刘未 谢鹏 王志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楔舟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隐匿性楔舟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2例,其中车祸伤16例,机器绞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均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隐匿性楔舟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隐匿性楔舟关节损伤患者,男22例,女12例,其中车祸伤16例,机器绞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均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对其预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术后32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均无骨筋膜室综合征、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例行走时自觉患足不适及轻微疼痛,2例有轻度创伤性关节炎,经休息后可缓解。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标准评价足功能,优20例,良8例,可4例,差2例。结论微型接骨板治疗楔舟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舟关节 骨折 脱位
下载PDF
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三体散射自动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萍 杜雪峰 徐考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1-718,共8页
三体散射的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强冰雹的误警率、提高预报强冰雹的时效性.在详细分析三体散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三体散射按照其图像特点定义成2种类型.设计标准模板,在将搜索区域进行标准化变换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楔状的、短的三体... 三体散射的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强冰雹的误警率、提高预报强冰雹的时效性.在详细分析三体散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三体散射按照其图像特点定义成2种类型.设计标准模板,在将搜索区域进行标准化变换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楔状的、短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用链码技术将走向一致的区域边界的比例定量地描述出来,以此解决长直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短三体散射的区域断裂和长三体散射的远端粘连具有不敏感性,对三体散射的总击中率达到94.8%,误警率不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散射 楔状识别 链码特征提取 冰雹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