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晓青 王春 +7 位作者 陈高 蔡可可 聂玲辉 黎飞猛 于超月 金振维 田军章 黎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25-228,27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医临床证候探讨该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入病例20例,本地病例16例,分析全部病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45岁,以男性居多,55.56%的患者为外地输入病例,44.44%的患者为本地感染病例。全部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和邪热壅肺型为主,分别占44.44%和38.89%;91.67%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72.22%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其中输入病例证型以湿邪郁肺型为主,占65.00%,100%的患者呈现“湿”的病理特点,55.00%呈现“热”的病理特点;本地病例证型以邪热壅肺为主,占56.25%,93.75%的患者呈现“热”的病理特点,81.25%呈现“湿”的病理特点。结论:本次疫病在岭南地区的疫性属于以湿邪和热邪为主导的“湿热疫”,病机特点为湿热并重;输入性病例多表现为以湿邪为患的“湿疫”,有化热的趋势和倾向,病机特点为湿重于热;本地病例多表现为以热邪为主的“温热疫”,病机特点为热重于湿。此次新冠肺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疫性的可能,辨证和治疗要遵守三因制宜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证候 岭南地区 疫性 湿热疫 温热疫 湿邪郁肺 邪热壅肺
下载PDF
浅析《温热论》之湿热证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炳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疒咅)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论》 湿热 辨证证治 中医药疗法 温病学
下载PDF
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探索与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宁 张泽灵 +6 位作者 李利军 吴华阳 周如冰 周利 王庆侠 李奕菊 刘景源(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5期I0048-I0051,共4页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医药救治工作普遍开展,取得了确切疗效,已成为医界与广大群众的共识。本文从大量武汉临床验案中选择报导2例,目的在于探讨中医药取得良好疗效的原因之所在,进而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从而...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医药救治工作普遍开展,取得了确切疗效,已成为医界与广大群众的共识。本文从大量武汉临床验案中选择报导2例,目的在于探讨中医药取得良好疗效的原因之所在,进而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从而提出作者以中医学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特色进行临床治疗的观点。本文强调在西医学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中医为主,西医支持的治法,尤其慎用静脉输液以防加重湿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寒湿疫 温阳化湿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张简斋治疗湿温八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璐 王畅 +1 位作者 徐建云 侯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就现存的张简斋医案对张简斋治疗湿温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祛风胜湿和络、清疏透化、芳香淡化、调畅气机、分消走泄、畅中健运、清燥透泄、清养和中八法。张氏将湿温病分为三候,一候病在卫气,二候、三候病在气营,其中祛风胜湿和络... 就现存的张简斋医案对张简斋治疗湿温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祛风胜湿和络、清疏透化、芳香淡化、调畅气机、分消走泄、畅中健运、清燥透泄、清养和中八法。张氏将湿温病分为三候,一候病在卫气,二候、三候病在气营,其中祛风胜湿和络多用于一候,清疏透化、清燥透泄多用于二、三候,清燥透泄又为防止传变之法,芳香淡化则用于热去湿留之时,调畅气机、分消走泄、畅中健运的运用贯穿湿温病治疗始终,清养和中为三候之后的善后调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简斋 湿温 治法
下载PDF
新冠肺炎长期阳性患者的中医辨治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晨阳 方邦江 +2 位作者 石李 孙鼎 曹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1期1955-195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人际间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核酸检测连续阳性超过当地平均转阴时间的患者,即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长阳患者因感邪日久,多脏腑受累,病机易于传变,如何把控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可人际间感染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核酸检测连续阳性超过当地平均转阴时间的患者,即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长阳患者因感邪日久,多脏腑受累,病机易于传变,如何把控治疗,使病机向良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湿热疫毒 正气亏虚 瘀血阻络
下载PDF
苍术在温病组方中的配伍规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朴霖 宋安然 阎兆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究温病学古方中苍术相关药对、药组及其配伍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及近代温病相关著作中收载的温病方剂为主要来源,整理含有苍术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苍术在温病治疗组方中的核心药对、药组及其配... 目的:探究温病学古方中苍术相关药对、药组及其配伍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及近代温病相关著作中收载的温病方剂为主要来源,整理含有苍术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苍术在温病治疗组方中的核心药对、药组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收集温病方剂1547首,其中44首含有苍术,与苍术配伍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甘草、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羌活、防风、滑石、生姜等;归类分析药性后发现苍术配伍药物以解表药频次最高,清热药次之;苍术+藿香、苍术+陈皮、苍术+厚朴为高支持度药对,苍术+藿香+陈皮、苍术+藿香+厚朴+陈皮为高支持度药组。结论:苍术在温病组方中具有重要配伍意义,可对温病过程中与寒、湿相关的肺、脾、胃、肠等证候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苍术 温病 寒湿 湿邪 配伍规律 药对 药组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中从三焦辨证论治双心疾病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贾静芸 赵海滨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现代中医理论对双心疾病的辨证思路多为有无肝气郁结之证,以疏肝理气作为基本原则,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为基础方化裁治疗,以调畅气机、安神定志、补虚泄实。温病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创立的卫气营血辨... 现代中医理论对双心疾病的辨证思路多为有无肝气郁结之证,以疏肝理气作为基本原则,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为基础方化裁治疗,以调畅气机、安神定志、补虚泄实。温病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其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极大的丰富了中医理论。笔者梳理《温病条辨》中与双心疾病相关的条文和方剂,整理吴鞠通从三焦辨证论治双心疾病的基本思路,为临床研究和整体论治双心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双心疾病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温邪致病 痰湿扰心
下载PDF
阳气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佳文 罗光伟 马作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多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湿热之邪易阻阳气,而阳气盛衰对COVID-19发病起主导作用。从阳气角度分析中医药诊疗方案,探讨阳气在COVID-19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依...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多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湿热之邪易阻阳气,而阳气盛衰对COVID-19发病起主导作用。从阳气角度分析中医药诊疗方案,探讨阳气在COVID-19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依据湿邪与阳气之间的联系,提出温通阳气的治则。阳气盛则抗邪强,阳气足则寒湿散,阳气通则湿邪除。温通阳气的思想在治疗COVID-19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方药多选用温化寒湿药和清热祛湿药,均体现了温通阳气的理念,轻型祛湿通阳,重型温阳固脱,恢复期温补卫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阳气 湿邪 温通阳气 祛湿通阳 温阳固脱 温补卫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