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飞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64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1.006,95%CI 1.002~1.010,P=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1.203,95%CI 1.046~1.383,P=0.010)、术中低血压(OR=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中患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麻 麻醉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鼻咽喷射局麻药表麻联合深度镇静在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姚毅真 唐俊 +2 位作者 胡国强 周婷 徐泽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咽通气道气管内表麻联合深度镇静麻醉方法在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环甲膜局部麻醉组(C组)和鼻咽通气道局部麻醉组(E组)。C组患... 目的探讨经鼻咽通气道气管内表麻联合深度镇静麻醉方法在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环甲膜局部麻醉组(C组)和鼻咽通气道局部麻醉组(E组)。C组患者在患者入室后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并常规鼻吸氧疗;E组患者在入室后吸气期经鼻咽通气道喷射诱导咳嗽气管内表麻,并经鼻咽通气道吸氧疗。2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达到镇静深度(Ramsay>4分)时手术医师置入纤支镜。观察的主要结局是2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次要结局为入室(T0)、环甲膜穿刺后及鼻咽通气道置入后(T1)、至声门(T2)、至隆突(T3)、清醒时(T4)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托下颌、退镜、术中利多卡因总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医生和患者满意度、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咳嗽评分以及其他术中并发症包括术后咽痛、恶心、呕吐和鼻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主要结局:与C组比较,E组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次要结局:2组利多卡因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E组托下颌例数、退镜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E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医患满意度明显增高、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咳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咽通气道通气联合喷射局麻药诱导咳嗽的局部麻醉方式,可以防止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通气道 气管内表麻 深度镇静 低氧血症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下手术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LDVT发生率比较
3
作者 许哲 李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下手术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与...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下手术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与观察组(椎管内麻醉),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麻醉情况、术中生命体征、术后48 h运动功能状态,统计术后LDVT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床旁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生效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恢复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10 min(T1)、术毕即刻(T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运动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DVT发生率与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L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下肢深静脉血栓 老年人
下载PDF
小儿深麻醉下气管拔管技术在小儿麻醉舒适化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雄文 李玉忠 +1 位作者 周南先 柯劭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深麻醉下气管拔管技术在小儿麻醉舒适化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儿手术均为气管插... 目的探讨小儿深麻醉下气管拔管技术在小儿麻醉舒适化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儿手术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毕麻醉复苏过程中,观察组在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在清醒后拔管。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躁动情况、全麻苏醒期使用紧急气道处理例数及拔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清醒后5 min、返病房时镇静-躁动评分(S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紧急气道处理率、拔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小儿深麻醉下气管拔管技术可减轻患儿术后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患儿围手术期舒适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深麻醉 气管拔管技术降低 小儿麻醉舒适化医疗 躁动
下载PDF
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麻醉优化的探讨
5
作者 蒋慧慧 徐娇 +2 位作者 陆军 李锦汶 章文斌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53-858,共6页
目的:分析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实施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实施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行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行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丘脑底核(STN)频率、镇静效果、血清相关指标、应激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颅内积气体积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TN频率高于对照组,记录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观察组镇静评分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均有所波动,观察组应激反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更小,观察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ROSA机器人辅助DBS的患者,在术中采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波动水平,有效抑制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有助于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机器人辅助手术 全身麻醉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龚洁 焦紫耀 +3 位作者 刘中凯 刘瑞金 王超 陈文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全身麻醉组(n=60)与清醒镇静组(n=60)。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行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非插管全身麻醉,清醒镇静组患者行清醒镇静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_(1))、靶血管穿刺(T_(2))、喷洒药物(T_(3))、喷洒药物后15 min(T_(4))、吸栓(T_(5))、手术结束5 min(T_(6))、术后1 h(T_(7))、术后4 h(T_(8))、术后12 h(T_(9))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输出量、心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血红蛋白尿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靶血管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1)T_(1)—T_(9)时,两组患者的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SBP、DBP均在T_(3)时开始升高,T_(9)时恢复正常。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在T_(2)—T_(5)时的SBP、DBP较清醒镇静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_(1)—T_(6)时,两组患者的SVR、CO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_(3)—T_(6)时两组患者的SVR逐渐升高,T_(2)—T_(5)时两组患者的CO逐渐降低。在T_(2)—T_(6)各时间点,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的SVR较清醒镇静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T_(6)各时间点,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的CO较清醒镇静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插管全身麻醉组的医师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较清醒镇静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术中抗高血压药使用率、体动发生率、术中严重高血压及高血压亚急症发生率均较清醒镇静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非插管全身麻醉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高血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
7
作者 吴筝 程志友 +3 位作者 汪真天 汪传建 王胜 许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8-2263,共6页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300W-LP、AFLW2000和BIWI共3个公开数据集,对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进行监测,基于头部姿态估计提出一种患者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首先,将FSA-Net其中一个stream的激活函数线性整流单元(ReLU)替换为带有泄漏修正线性单元(LeakyReLU),从而优化模型的收敛效果,同时用AdamW(Adam Weight decay optimizer)优化器替换Adam优化器,解决参数过拟合问题。其次,对患者麻醉复苏中头部运动幅度进行分类,分为小幅度、中幅度以及大幅度运动。最后,利用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Echarts(EnterpriseCharts)以及PostgreSQL实现数据可视化,绘制患者头部运动实时监测图。实验结果表明,在AFLW2000数据集和BIWI数据集上,改进的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原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小了0.334°和0.243°。改进模型在麻醉复苏检测中具有实际效果,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麻醉复苏 头部姿态估计 头部定位 实时监测图
下载PDF
床旁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指导学龄前儿童全麻术后拔管的探讨
8
作者 李云 胡建鹏 +3 位作者 李书敏 李超 张学蕊 李建钢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对学龄前儿童全麻术后深麻醉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气管插管四肢手术的学龄前患儿97例,根据患儿拔管结局分为拔管后无并发症组(C组)和拔管后有并发...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对学龄前儿童全麻术后深麻醉拔管的指导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住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麻气管插管四肢手术的学龄前患儿97例,根据患儿拔管结局分为拔管后无并发症组(C组)和拔管后有并发症组(F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床旁超声测量术前、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min、20min、30min的膈肌移动度,及相应时间点的患儿生命体征、潮气量,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对比2组间观察数据的差异,绘制术后各时间点膈肌移动度恢复比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2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气管拔管即刻、拔管后10min、20min膈肌移动度及恢复比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膈肌移动度恢复比率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69,P=0.003),灵敏度81.8%,特异度58.1%。拔管时膈肌移动度恢复比率的曲线下面积次之(AUC=0.68,P=0.006),灵敏度95.5%,特异度38.7%。结论围术期借助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儿膈肌功能恢复情况,辅助术后深麻醉拔管决策具有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膈肌功能障碍,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超声 深麻醉拔管 膈肌移动度 膈肌移动度恢复比率 膈肌功能评估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9
作者 陈玮 李锦汶 +3 位作者 郑初蕾 陆军 章文斌 李冰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1-2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3例,在局部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0例(局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3例(全麻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63例,在局部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0例(局麻组)、在全身麻醉下行STN-DBS治疗33例(全麻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评估运动功能。术中微电极记录STN放电频率;根据放电活动判断STN与微电极的相对位置,计算定位记录长度;术后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探查计划位置坐标与电极实际植入位置,计算坐标误差。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测量立位与卧位血压、搏动指数(PI)、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计算立位与卧位平均动脉压差值(ΔMAP)、PI差值(ΔPI)、Vm差值(ΔVm)。记录围手术期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开期和关期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STN放电频率、定位记录长度均低于局麻组(P均<0.05),而两组坐标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Mo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全麻组治疗前后ΔMAP、ΔPI、Δ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治疗后ΔMAP、ΔPI、ΔVm均高于局麻组治疗后(P均<0.05)。局麻组手术当日出现脑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发生其他麻醉、刺激、硬件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行STN-DBS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全身麻醉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稳定,有利于准确定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全流程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
10
作者 龙飞 王丽丽 +1 位作者 张伟 张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全流程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86)和...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全流程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86)和对照组(n=8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住院期间相关指标,主要观察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疾病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3%(2/8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0%(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为4.7%(4/8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9%(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干预可以降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术后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干预 腰硬联合麻醉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比较
11
作者 刘佳兵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结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STN-DBS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75岁,病程≥5年。按照随...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中丘脑底核电生理监测结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STN-DBS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75岁,病程≥5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麻组与全麻组,每组30例。术中定位并监测两组左右两侧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电极靶点径向误差,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记录到丘脑底核典型放电,并定位其感觉运动功能亚区。两组左右两侧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无论是中间针道还是前方针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长度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中与术后MRI的图像融合发现两组电极靶点径向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旋多巴冲击试验(UPDRS-Ⅲ)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均不会对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造成明显影响,当全身麻醉BIS值为70时微电极可记录到清晰的丘脑底核电生理信号,有利于电极精准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电生理学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全麻与深度镇静下的儿童口腔治疗:家长接受度、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疗效是否有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青波 骆春梅 +2 位作者 刘向红 许婷 杜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4-610,共7页
目的比较口腔疾病患儿的家长对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比较接受全麻及深度镇静下口腔治疗患儿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并研究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31例患儿家长,... 目的比较口腔疾病患儿的家长对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比较接受全麻及深度镇静下口腔治疗患儿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并研究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差异。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31例患儿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问卷调查;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全麻或深度镇静治疗的共83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对比问卷调查,比较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得分;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采取全麻或深度镇静手术治疗且1年后复诊的149例患儿,比较术后疗效。结果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家长优先选择深度镇静麻醉方式,29.01%的家长优先选择全麻麻醉方式,8.4%的家长优先选择强制治疗的方式;全麻及深度镇静术后患儿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性改善,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麻术后患儿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显著;深度镇静术后患儿疼痛症状和家长压力均明显改善。全麻及深度镇静术后1年复查,术后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对深度镇静下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接受全麻下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对强制治疗的接受程度最低。经全麻及深度镇静口腔治疗后,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经全麻及深度镇静口腔治疗后,患儿均有良好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 全身麻醉 深度镇静 牙科恐惧症
下载PDF
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波 阮凯珅 +3 位作者 李坤 胡小冬 谭兰兰 熊晨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7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Dex+丙泊酚+瑞芬太尼... 目的:研究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7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Dex+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检查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深度镇静麻醉后(T_(1))、纤维支气管镜过声门(T_(2))、纤维支气管镜过隆突(T_(3))、过隆突5 min(T_(4)),观察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阿托品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采用Dex+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镇静效果,减少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且不良反应少、检查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深度镇静麻醉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镇静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靶点定位及血清S-100β、NSE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锦汶 吴姗姗 +3 位作者 王宁 章文斌 陆军 高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靶点定位和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行DBS治疗的帕金森综合征95例,依据麻醉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靶点定位和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行DBS治疗的帕金森综合征95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组,将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的48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的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丘脑底核(STN)频率、STN记录长度、坐标误差、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帕金森综合征评分量表运动评分(UPDRS)及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STN频率、STN记录长度和坐标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即刻、定位测试时和手术结束时,MAP和HR 2组均较术前1 h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2组均较术前1 h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定位测试时和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β和NSE水平2组均较术前1 h和切皮即刻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单侧和双侧开状态、关状态UPDRS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DBS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能获得良好靶点定位和手术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镇静作用,且能有效抑制术中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术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梁珊珊 杨露 +2 位作者 孟雨 金传名 董训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6-1249,1259,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进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进行下肢超声检查,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10)和未发生组(n=188)。分析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的糖尿病比例、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的比例、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比例、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高、血小板计数高、合并糖尿病、未进行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长、未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均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曾艳利 肖蕊 +2 位作者 田轩 那继贤 祁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椎管内麻醉组(n=61)和全身麻醉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谵妄、感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的比例、使用骨水泥的比例、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比例、穿弹力袜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椎管内麻醉组患者下肢DVT、谵妄、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可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DVT、谵妄及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未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深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臻 李晓帆 +3 位作者 王晖 毛智军 薛彤 杨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77-1579,1583,共4页
目的:探讨深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采用深麻醉,对照组采用浅麻醉。比较两组CO_2气腹前、后血气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深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采用深麻醉,对照组采用浅麻醉。比较两组CO_2气腹前、后血气情况,比较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h两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气腹前PaCO_2、p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比较,观察组血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气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H(7.26±0.07)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CO_2、pH水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前CD3^+、CD4^+、CD4^+/CD8^+、NK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时两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各项免疫学指标均可恢复至麻醉前,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麻醉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指标平稳,免疫功能受抑制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麻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血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耿桂启 李泓 +1 位作者 李宁 黄绍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PCEA组...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脊膜外腔镇痛(PCE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PCE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硬脊膜外腔置管备用,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PCIA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第1和2天的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等,于术前及术后第1和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PCEA组在术后第1天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低于PCIA组(P值均<0.05)。PCEA组在术后第1天的所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第2天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PCIA组在术后第1天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硬脊膜外腔镇痛较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镇痛 深静脉血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川力 刘俐 +2 位作者 张立君 张世彬 刘雪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231例腹腔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深度镇静麻醉组(A组,n=161)和非麻醉组(B组,n=70)两组。比对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231例腹腔内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深度镇静麻醉组(A组,n=161)和非麻醉组(B组,n=70)两组。比对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检查前,两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插镜时,B组上述指标除氧饱和度同检查前无异外,其余均较检查前明显提升,而A组同检查前对比无明显改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镜时,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检查前无明显差异(P>0.05);2内镜检查中,A组恶心呕吐及咽部不适者各1例,发生率为0.6%,躁动者10例(6.2%),同B组的30例(42.9%)、21例(13.0%)和24例(34.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腹腔内镜检查患者予以深度镇静麻醉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镇静麻醉 腹腔内镜检查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