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on sand-sized quartz of deltaic deposits from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被引量:2
1
作者 Evangelos Tsakalos Elias Dimitriou +3 位作者 Maria Kazantzaki Christos Anagnostou John Christodoulakis Eleni Filippaki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30-145,共16页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luminescence dating to establish a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A series of t...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luminescence dating to establish a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A series of three borehole cores(20 m deep) and two shallow cores(4 m deep), from across the delta plain, were extracted, 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luminescence dating. The luminescence ages of sand-sized quartz g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small aliquots of quartz, using the 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SAR) protocol.The equivalent dose determination included a series of test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Minimum Age Model(MAM)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odel. This made it possible to confirm the applicability of quartz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dating to establish absolute chronology for deltaic sediments from the Sperchios delta plain.Testing age results of the five cores showed that the deltaic sediments were deposited during the Holocene.A relatively rapid deposition is implied for the top14 m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the deceleration in the rate of the sea-level rise and the transition to terrestrial conditions, while on the deeper parts, the reduced sedimentation rate may indicate a lagoonal or coast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escence dating HOLOCENE Sedimentation rates deltaic deposits Sperchios delta plain Central Greece
原文传递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被引量:56
2
作者 焦养泉 周海民 +3 位作者 庄新国 刘少峰 杨生科 马美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5,共6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沉积体系 油气聚集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霞飞 胡东风 +3 位作者 张闻林 张银德 唐波 林杭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8-1762,共15页
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以及元坝区岩芯的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并非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定的陆相沉积,而是海岸系统产物。须二段属潮控河口湾环境,包括冲积河道、潮汐-河流水道、UFR沙坪、潮汐沙坝、泥坪和盐沼等相。须四段属潮控三角洲环境... 通过盆地边缘地表剖面,以及元坝区岩芯的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并非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定的陆相沉积,而是海岸系统产物。须二段属潮控河口湾环境,包括冲积河道、潮汐-河流水道、UFR沙坪、潮汐沙坝、泥坪和盐沼等相。须四段属潮控三角洲环境,包括三角洲平原河道、分流河口潮汐沙坝、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泥坪与盐沼等相。这两种环境(沉积),都是海侵的产物,都是地史上的暂时现象。当其被充满时(海退),就变为潮坪-海岸平原环境,分别对应于须三段、须五段的细粒含煤序列。基于储层质量与原始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划分了5类储层相。根据我们研究安岳地区须家河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勘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须家河组 潮控河口湾沉积 潮控三角洲沉积 储层分级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2 位作者 王贵文 谢庆宾 胡庆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前缘河口砂坝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自生自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沉积特征 侏罗系 三塘湖盆地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集层微观特征及其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夕宾 刘玉忠 +1 位作者 钟建华 黄金柱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 利用岩石物性分析、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储层及其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岩性混杂、岩石疏松,属中偏低渗储层。其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隙、晶间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类型为主;孔隙和喉道分布区间宽,孔喉参数变化范围大,分选和均质程度低,孔喉比偏大,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储层退汞效率与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随孔隙度、渗透率增大,退汞效率迅速增加;而随孔喉增大,退汞效率缓慢增加,喉道分选性与驱油效率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差。总体上,研究区沙四段储层驱油效率随储集物性的变好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油田 草13断块 储集层 微观结构 非均质性 驱油效率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南阳凹陷东部核二段储层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涛 彭仕宓 +1 位作者 石金华 李海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5,共3页
南阳凹陷是一个单断式的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核二段沉积时期是南阳凹陷的主要沉降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师岗凸起和东北的社旗凸起,其次来自南部的新野凸起。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识别出不同的沉积相标志,认为南阳凹陷... 南阳凹陷是一个单断式的南深北浅的箕状断陷。核二段沉积时期是南阳凹陷的主要沉降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师岗凸起和东北的社旗凸起,其次来自南部的新野凸起。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识别出不同的沉积相标志,认为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核二段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即北部斜坡带的三角洲相和南缘凹陷边界断层的水下冲积扇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和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三角洲相 冲积扇相 相模式 南阳凹陷
下载PDF
巨野煤田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美莲 魏久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1-385,432,共6页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分析 ,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旋回特点 ,划分了层序及内部单元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 ,通过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 ,对研究区三角洲沉积体系... 通过对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分析 ,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及旋回特点 ,划分了层序及内部单元 ,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 ,通过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 ,对研究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煤聚积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巨野煤田的山西组中可识别出 2~ 3套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序列。总体上 ,巨野煤田处于大型三角洲体系的三角洲平原部分 ,有利于煤聚积 ,但后期的河流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野煤田 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三角洲沉积体系 富煤单元 聚煤
下载PDF
二连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朝 王洪生 +1 位作者 王元杰 李红英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6,共4页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 ,确定油气勘探领域 ,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 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 ,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 为了建立二连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型 ,确定油气勘探领域 ,根据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等 30个凹陷的钻井岩性剖面、地震剖面、沉积构造、电性特征、测试结果和油气显示等资料 ,研究了断陷湖盆缓岸的大中型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储层微相特征和含油性 ,建立了相模式 .结果表明 :这类砂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成因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相、8个微相 ,存在以牵引流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 .它的前缘水道和分支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和成油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三角洲沉积 沉积特征 储层微相 含油性
下载PDF
洱海西岸辫状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春生 杨业洲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33,共6页
从洱海西岸辫状河道的成因与分布和辫状三角洲的构造位置、发育时间、相序组合及其形态和岩相特征等6个方面.归纳了洱海西岸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洱海西岸辫状三角洲划分为辫状三角洲平原和辫状三角洲前缘两个单元,并... 从洱海西岸辫状河道的成因与分布和辫状三角洲的构造位置、发育时间、相序组合及其形态和岩相特征等6个方面.归纳了洱海西岸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洱海西岸辫状三角洲划分为辫状三角洲平原和辫状三角洲前缘两个单元,并根据地貌形态,进一步细分为纵向坝、斜列坝、横向坝、主槽、侧槽及漫洪带等亚单元.阐述了各自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沉积 沉积特征 洱海
下载PDF
断裂带中层天然气成藏特征——以济阳坳陷东营北部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军亮 唐再君 +1 位作者 高飞 陈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31,34,共4页
文章分析了东营北部断裂带中层天然气藏的气体性质、储盖组合类型、温压环境对中层气成藏的影响以及断裂活动对中层气成藏的制约;剖析了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中层天然气成藏中的纽带作用,建立了断裂带中层天然气运聚模式、成藏模式;总结出... 文章分析了东营北部断裂带中层天然气藏的气体性质、储盖组合类型、温压环境对中层气成藏的影响以及断裂活动对中层气成藏的制约;剖析了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中层天然气成藏中的纽带作用,建立了断裂带中层天然气运聚模式、成藏模式;总结出了中层天然气藏横向分布特征及纵向成藏序列,对于富油盆地断裂带天然气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中层天然气 成藏特征 济阳坳陷 储盖组合 温压环境 三角洲沉积体系
下载PDF
Sunda盆地(印尼)古近系Zelda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地快速下沉阶段的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深湖以及浊积扇沉积.详细论述了Zelda段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Sunda盆地 古近系 (扇)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实现——以渤海某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立春 余连勇 +1 位作者 柳永杰 王巍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178-182,共5页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 储层属性 地质模型 确定性建模 随机模拟 三角洲沉积
下载PDF
辽河油田沈84块沙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少波 宋子齐 谭成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沈84块沙三四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韵律、原生沉积构造、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化石及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沈84块沙三四段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韵律、原生沉积构造、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化石及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扇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区内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体,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边部、河间薄层砂、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类型.此外,以单井微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及录井资料,研究了区块内沙三四段四个油层组、30个小层、63个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相标志 沉积 油气勘探 油气成因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the Songliao Basin 被引量:3
14
作者 HouQijun FengZhiq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4-54,共11页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ory system in the large mid-shallow layered depressed lake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flu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ory system in the large mid-shallow layered depressed lake in the Songliao Basin has been proven to hav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 over a large area. Becaus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ase level caused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space at different periods, the types of sand bodies varied in different geologic periods; bu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burial depths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positions of the siltstones and source rock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ve regularities for oil-bearing groups of subtle reservoirs also vary accordingly.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the thinly-interbedded lithologic reservoir in the deltaic frontal facies belt, we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o study the thinly-interbedded subtle reservoirs with the help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the geophysical recognition and prediction techniques for thinly-interbedded subtle reservoirs, thus achieving a better effect and optimizing several exploration target areas, each of which has an oil reserve of about 100 million tons. This has shed light on further exploration of new subtl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lacustrine depositional system deltaic depositional system subtle hydrocarbon pools hydrocarbon accumulative condition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北部早—中中新世滨线迁移轨迹与沉积体系演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昕 林畅松 +4 位作者 张忠涛 冯轩 张博 舒梁峰 姜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11,I0007,共14页
根据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北部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特征,明确珠江口盆地北部早—中中新世沉积体系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前积倾斜层特征,分析早—中中新世滨线迁移趋势,建立滨线迁移... 根据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北部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划分及沉积演化特征,明确珠江口盆地北部早—中中新世沉积体系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前积倾斜层特征,分析早—中中新世滨线迁移趋势,建立滨线迁移轨迹与层序旋回及海平面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北部陆架区早—中中新世珠江组—韩江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CS1和CS2)和8个三级层序(S1-S8),研究区识别5种前积倾斜层,并划分为上升海侵型、下降海退型和下降海侵型3种滨线迁移轨迹类型。珠江组沉积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自陆架边缘向陆地退积,逐渐演化为内陆架三角洲而形成上升海侵型滨线迁移轨迹;珠江组沉积晚期—韩江组沉积早期,三角洲体系开始向盆地方向推进,逐渐演化为外陆架三角洲体系,滨线迁移轨迹呈下降海退型;韩江组沉积晚期,三角洲体系再次后退至内陆架区而形成下降海侵型滨线迁移轨迹。研究区滨线迁移轨迹与区域性海平面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该结果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滨线迁移轨迹分析 三角洲体系 沉积演化 海平面变化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储层地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怒军 吴志宇 +1 位作者 张金亮 张晓玲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4-39,共6页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三角洲沉积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油层
下载PDF
辽西八道壕煤盆地层序地层与成煤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厚安 李宝芳 +2 位作者 徐德斌 张俊宝 常征路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辽西黑山—彰武地区分布有一系列早白垩世断陷成因的陆相盆地,其中以八道壕煤盆地含煤性最好。本次工作在八道壕煤矿深部勘探区,采用二维地震、钻探、测井等对八道壕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成煤环境分析。八道壕组可分为三个三级层序,下部第... 辽西黑山—彰武地区分布有一系列早白垩世断陷成因的陆相盆地,其中以八道壕煤盆地含煤性最好。本次工作在八道壕煤矿深部勘探区,采用二维地震、钻探、测井等对八道壕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成煤环境分析。八道壕组可分为三个三级层序,下部第1层序(Sq1)为冲积扇注入湖盆形成的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侵域和高位域各含一个煤组,湖侵域退积的水下扇边缘和高位域扇三角洲前缘都有厚煤层发育。早期冲积扇自盆地西南注入湖盆,煤层发育在断陷较深的中北部,自西侧盆缘断裂附近向东超覆。Sq1湖侵域的煤层比高位域的煤层分布面积要大。盆地南部冲积扇主体部位粗碎屑岩增多,上、下煤组的煤层均向南变薄尖灭。由于物源区构造抬升冲积扇向湖盆的进积作用加剧,八道壕组中上部第2、3层序粗碎屑沉积物增多,湖盆水域面积缩小,煤层不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道壕煤盆地 层序地层 成煤环境 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沉积体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系统总结了各类河流相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的具体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物特征,首次提出该区早二叠世为网状河-浅水三角洲相沉积的新观点,并建立了该类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进而概括其沉积特点与经... 系统总结了各类河流相的沉积特征和识别标志,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靖北早二叠世的具体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物特征,首次提出该区早二叠世为网状河-浅水三角洲相沉积的新观点,并建立了该类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进而概括其沉积特点与经典三角洲沉积特征的区别,特别指出三角洲平原相带是该类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突破了“经典”三角洲的思维定式,丰富了三角洲沉积理论,为此类三角洲储集层的进一步预测和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河流相 网状河 沉积模式 三角洲平原相 砂岩体 早二叠世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金山气田沙河子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广权 吕林 +3 位作者 孙兵 贾跃玮 郭艳东 冯琼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金山气田储层岩性和沉积环境复杂多样等难点,通过开展地质录井和测井的观察、描述、解释与对比研究,依据主要含气层位沙河子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和测井相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金山气田沙河子组沉积期陡坡带发育水下... 针对金山气田储层岩性和沉积环境复杂多样等难点,通过开展地质录井和测井的观察、描述、解释与对比研究,依据主要含气层位沙河子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和测井相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认为金山气田沙河子组沉积期陡坡带发育水下扇沉积体系、缓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砾石坝、辫状水道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纵向上,沙河子组沉积期由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扇三角洲的主河道越来越发育,而且河道呈由东向西摆动。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金山气田沙河子组的沉积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金山气田 沙河子组 扇三角洲沉积 辫状河道
下载PDF
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荣安 王永康 +1 位作者 杨秋莲 胡培茂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5-27,35,共4页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张渠一区以辫状河心滩的沉积为主 ,水道发育 ,储层由两个左右对称的 A,B砂体和 B砂体的延伸部分 C砂体组成 ,非均质性强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率高 ;张渠二区以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的沉积为主 ,储层由上下对称的上、中、下三个砂体组成 ,沿河道呈长条状分布 ,横向连通性好 ,含油饱和度高 ,含水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沉积特点 储层控制 油藏含油性 非均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