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Bus Capacitor Current Control Scheme for Buck/Boost 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in Motor Drive Systems
1
作者 ZHANG Xuhui WEN Xuhui ZHAO F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04-I0004,共1页
关键词 电机驱动系统 升压转换器 控制计划 电容电流 降压 总线 母线电压 控制方案
原文传递
Novel torque ripple minimization algorithm for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drive
2
作者 龙波 郭桂芳 +1 位作者 郝晓红 李晓宁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2期155-163,共9页
To elucidate the principles of notable torque and flux ripple during the steady state of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induction machine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torque variation are examined. A ... To elucidate the principles of notable torque and flux ripple during the steady state of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induction machine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torque variation are examined. A new torque ripple min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novel method eradicated the torque ripple by imposing the required stator voltage vector in each control cycle. The M and T axial components of the stator voltage are accomplished by measuring the stator flux error and the expected incremental value of the torque at every sampling time. The maximum angle rotation allowed is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most existing digital drive controllers, offering high performance in both steady and transient states of the induction drives at full speed range. The result of the present work implies that torque fluctuation could be eliminated by imposing proper stator voltage, and the proposed scheme could not only maintain constant switching frequency for the inverter, but also solve the heating problem and current harmonics in traditional induction motor dr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que ripple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induction motor (IM) current harmonics
下载PDF
断路器选相投切系统在换流站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海涛 董辉波 +3 位作者 邓劲东 程骁 刘东超 须雷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9期121-126,共6页
在换流站滤波器组及换流变压器配置断路器选相投切系统,可改善断路器开合暂态过程,在取消合闸电阻工况下仍可避免对电力设备及系统造成冲击。基于多个换流站选相投切工程实施及调试经验,进行了换流站选相投切系统应用的调查。介绍了选... 在换流站滤波器组及换流变压器配置断路器选相投切系统,可改善断路器开合暂态过程,在取消合闸电阻工况下仍可避免对电力设备及系统造成冲击。基于多个换流站选相投切工程实施及调试经验,进行了换流站选相投切系统应用的调查。介绍了选相投切系统构成、选相投切要求、断路器配套及预测试方法等。重点针对滤波器组、换流变压器的选相投切应用,总结了控制策略、选相投切系统带电冲击试验,及工程使用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设备运维要求等,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试点工程在特高压断路器中创新性地采用取消合闸电阻、增设选相合闸的专项改造方案。断路器选相投切系统总体运行效果良好,为技术的推广积累了工程运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滤波器 换流变压器 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 暂态冲击 选相投切
下载PDF
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功率损失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凯 赵文强 +1 位作者 侍乔明 王永平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6期50-53,60,共5页
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UHVDC)在降低直流换相失败风险的同时提升了直流输电的灵活性,但由于LCC与VSC混合拓扑导致不同阀组闭锁后健全阀组的功率传输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直流功率损失准确计算。此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级联UHVDC的功... 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UHVDC)在降低直流换相失败风险的同时提升了直流输电的灵活性,但由于LCC与VSC混合拓扑导致不同阀组闭锁后健全阀组的功率传输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直流功率损失准确计算。此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合级联UHVDC的功率损失计算方法。直流控制系统以极为单位计算阀组闭锁后的直流功率并发送安控系统计算直流功率损失,设计了合理接口与数据处理方式保证阀组单次及相继故障直流功率损失计算的准确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 功率损失计算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钳位型断路器的柔直系统控保协同技术
5
作者 薛士敏 陈文杰 +3 位作者 张君婷 李翔宇 李博通 陈晓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40,共12页
柔性直流系统以其在输电领域的巨大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在直流系统中,短路故障的强冲击性与电力电子器件的脆弱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现有保护策略难以同时满足高速动性与高可靠性的要求.本文从控保协同思想出发,基于一种电压钳位原... 柔性直流系统以其在输电领域的巨大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在直流系统中,短路故障的强冲击性与电力电子器件的脆弱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现有保护策略难以同时满足高速动性与高可靠性的要求.本文从控保协同思想出发,基于一种电压钳位原理的直流断路器,提出一种新的故障处理模式,初步探究在柔直系统中控制与保护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当发生短路故障时,投入断路器和换流器相配合的限流功能,一方面限制电力电子器件的过流,解决其脆弱性问题;另一方面为保护提供边界,辅助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在甄别出故障线路后,利用断路器的故障切除功能将故障隔离.此方案同时实现了故障限流、保护边界和故障切除3项功能,可有效缓减由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器件脆弱性所带来的一系列保护问题.在PSCAD/EMTDC中搭建四端双极柔性直流电网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控保协同方案能在5 ms内准确识别并隔离故障线路,而且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系统 控保协同 直流断路器 故障限流 故障定位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圆纬机恒张力输纱控制系统设计
6
作者 彭来湖 谢国旺 戴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9,共9页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自抗扰控制技术获取纱线实时动态指标,并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目标转速进行调整,最后通过磁场定向控制技术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详细阐述了纱线张力的形成机制、纱线恒张力输送控制方案、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算法。输纱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实现多种类型纱线的恒定张力输送。其中,棉纱张力波动标准差为1.5 cN(300 m/min测试条件),氨纶包芯纱的张力波动标准差为0.33 cN(240 m/min测试条件)。输纱速度的调节范围为0~600 m/min,纱线张力的控制范围为2.0~50.0 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张力 输纱器 无刷直流电动机 磁场定向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圆纬机
下载PDF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中无刷电机的模糊PID控制
7
作者 赵新通 管健晖 +1 位作者 胡涌鑫 王天宇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本文忽略呼吸扰动等因素对送风子系统所产生的干扰,以送风子系统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是作为医护工作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本文忽略呼吸扰动等因素对送风子系统所产生的干扰,以送风子系统中的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无刷直流电机转速PID控制模型,但由于无刷直流电机存在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导致PID控制对送风子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由于模糊控制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所以可以使用模糊PID来完成对送风子系统中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优化。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模糊PID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优于PID控制系统,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呼吸防护面罩 无刷直流电机 PID控制 模糊控制规则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光储直柔空调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8
作者 赵志刚 姜颖异 +2 位作者 黄猛 袁金荣 任鹏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11期29-35,46,共8页
为解决常规光储空调系统光伏利用率和储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光储直柔空调系统方案。该系统电网侧AC/DC、储能侧DC/DC、电机侧DC/AC统一在直流侧连接控制,可以简化系统连接,能够保障光伏寻优以及系统在并网和离网条件下储能充放电... 为解决常规光储空调系统光伏利用率和储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光储直柔空调系统方案。该系统电网侧AC/DC、储能侧DC/DC、电机侧DC/AC统一在直流侧连接控制,可以简化系统连接,能够保障光伏寻优以及系统在并网和离网条件下储能充放电控制策略的实施。通过仿真建模验证该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并网和离网下光储直柔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光储直柔 直流母线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三重移相控制的DAB变换器多目标统一优化控制策略
9
作者 曾进辉 饶尧 +1 位作者 兰征 何东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5,132,共13页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存在电流应力大、全部开关管软开关实现困难以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三重移相控制的多目标统一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三重移相控制正向功率流的全局模式,选出其中3种高效率模式并建立电流应力和软开关解析模型...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存在电流应力大、全部开关管软开关实现困难以及动态响应慢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三重移相控制的多目标统一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三重移相控制正向功率流的全局模式,选出其中3种高效率模式并建立电流应力和软开关解析模型。结合模型,采用成本函数优化方程推导不同模式下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和最小电流应力,使开关管运行在零电压开关功率约束范围内。同时在效率优化过程中引入虚拟功率分量,构建小信号模型并阐明不同状态变量的小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在全功率范围内降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电流应力且使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同时还能够提高输出电压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三重移相控制 电流应力 软开关 虚拟直接功率控制
下载PDF
I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 potential method for improving response inhibit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Yong Hyun Kwon Jung Won Kw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48-1054,共7页
Inhibitory control of movement in motor learning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suppress an inappropriate action, a skill needed to stop a planned or ongoing motor response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Inhibitory control of movement in motor learning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suppress an inappropriate action, a skill needed to stop a planned or ongoing motor response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used a stop-signal task to determine whether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over the 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lters the reaction time in motor inhibition. Forty health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condition or a sham-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condition. All subjects consecutively performed the stop-signal task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delivery of anodal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over the pre-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pre-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phase,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phase, and post-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phase). Compared to the sham condi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he stop-signal processing times during and after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and change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condi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go processing-times during or after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in either condition. Anodal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was feasibly coupled to an interactive improvement in inhibitory control. This coupling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stop-signal process time required for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s between motor execution and inhibit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effect on the no-signal reaction time during the stop-signal task. 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 can adjust certain behaviors, and it could be a useful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ho have difficulties with response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NEUROREHABILITA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pre-supplementarymotor area stop-signal task response inhibition inhibitory control motor learning behavioralmodifica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动态性能优化
11
作者 陶海军 张晨杰 +2 位作者 宋佳瑶 赵蒙恩 张国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77,共10页
海洋电磁发射机在非理想状况工作时母线会产生冲击电压,严重时损坏开关管和滤波电容,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dq坐标系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分析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的动态性能,其次,通过理论证明负载扰动和无功电... 海洋电磁发射机在非理想状况工作时母线会产生冲击电压,严重时损坏开关管和滤波电容,为此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dq坐标系的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分析海洋电磁发射机可控源整流电路的动态性能,其次,通过理论证明负载扰动和无功电流iq≠0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然后提出在dq电流解耦控制中引入瞬态直接电流思想的改进q轴混合控制方法,在dq电流解耦控制中引入负载电流前馈和无功电流iq≠0环节,改善了d轴电流id的响应速度,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混合控制方法在负载突变、直流侧电压给定值突变和船上柴油发电机电压跌落3种情况下,直流侧电压超调差最小,与最长调整时间相比减少了6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电磁发射机 可控源整流电路 动态性能 混合控制 改进q轴 瞬态直接电流
下载PDF
含微分平坦控制的柔直输电系统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冯铮 李慧 +2 位作者 范新桥 刘思嘉 祁鲲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2,共11页
交流系统不对称运行时换流站控制参数不合理的取值会影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运行。为此,首先提出不对称工况下含微分平坦控制的换流站小信号模型,同时结合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内部特性、环流抑制器... 交流系统不对称运行时换流站控制参数不合理的取值会影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运行。为此,首先提出不对称工况下含微分平坦控制的换流站小信号模型,同时结合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内部特性、环流抑制器以及直流线路等各子部分的动态模型,建立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局小信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微分平坦控制器内、外环控制参数根轨迹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其合理取值范围;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含微分平坦控制的两端柔性直流输电测试系统,验证所提小信号模型以及结论的正确性,为实际工程中控制器参数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工况 柔性直流输电 微分平坦控制 稳定性建模 参数分析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济南北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一 刘鹏磊 +3 位作者 王玉敏 张朋朋 张超 张宁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济南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热储类型包括奥陶—寒武系岩溶裂隙热储、新近系—古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热储两种。本次地热勘查工作在济南北部大桥镇开展,热储类型为奥陶—寒武系岩溶裂隙热储,旨在通过物探剖面测量工作,查明地层、断裂构造分... 济南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热储类型包括奥陶—寒武系岩溶裂隙热储、新近系—古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热储两种。本次地热勘查工作在济南北部大桥镇开展,热储类型为奥陶—寒武系岩溶裂隙热储,旨在通过物探剖面测量工作,查明地层、断裂构造分布情况和热储层的埋深,推断与控热、导热有关的断裂构造的产状及空间形态,圈定地热井施工靶区,优选地下水富水有利部位开展钻探验证。在资料搜集基础上,通过开展直流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大地电磁测量工作,对工作区断裂构造进行解释推断并对含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地热靶区有利部位施工一口地热探采结合井,完井深度1532.06 m,静水位埋深13.03 m,孔口水温50.1℃,涌水量132.998 m^(3)/h,降深18.2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北部 地热勘查 直流电测深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大地电磁测量
下载PDF
新型船舶中压直流固态断路器拓扑分析与设计
14
作者 姚金地 许晓彦 郭燚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为解决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直流电流开断困难,以及发生短路时故障电流上升率高且峰值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抗器的阻容限流型固态直流断路器拓扑。以晶闸管(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 为解决船舶中压直流(medium voltage direct current,MVDC)电力系统直流电流开断困难,以及发生短路时故障电流上升率高且峰值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电抗器的阻容限流型固态直流断路器拓扑。以晶闸管(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作为主开断器件,通过耦合电抗器来辅助晶闸管开断,并在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换流过程将阻容限流元件接入,有效限制故障电流上升率和峰值,减少故障开断所需时间。基于所提拓扑设计了6 kV/4.2 kA的直流断路器模型,在PSCAD/EMTDC中进行仿真,并与现有拓扑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断路器可针对直流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按照不同的控制策略顺利完成对直流电流的开断,并且在开断速度、限流能力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耗能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直流断路器 中压直流电力系统 拓扑结构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深海洋流发电系统的PWM整流策略设计
15
作者 陆鑫 高俊侠 +1 位作者 张一鸣 张栋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洋流能是一种环保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要实现洋流能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发电设备的研究。同时也能解决深海各种传感器水下长期供电的问题,优化当前采用的锂电池供电方式,减少锂电池的更换,节省人力物力,所以,设计一种利用深海洋流能发电的... 洋流能是一种环保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要实现洋流能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发电设备的研究。同时也能解决深海各种传感器水下长期供电的问题,优化当前采用的锂电池供电方式,减少锂电池的更换,节省人力物力,所以,设计一种利用深海洋流能发电的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海洋流发电系统中,这里针对洋流发电机脉宽调制(PWM)整流器提出使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替代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策略,实现发电机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不仅提高了深海发电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发电机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了洋流能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深海洋流发电
下载PDF
一种抑制后续换相失败的电流偏差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16
作者 李娟 朱龙臻 +2 位作者 俎立峰 王先为 杨美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5-244,共10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若发生后续换相失败,将严重影响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首先针对LCC-HVDC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电流偏差控制作用...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若发生后续换相失败,将严重影响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首先针对LCC-HVDC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电流偏差控制作用阶段易再次发生换相失败的问题,对电流偏差控制参数与换相失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发现此阶段系统若不发生换相失败,逆变侧LCC直流电压和交流换相电压须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且该约束关系受电流偏差控制参数的直接影响。然后,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一种电流偏差控制参数整定方法,可改善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对直流电压恢复速度和程度的控制要求,使系统更易满足直流电压与交流换相电压稳定运行约束关系,以降低后续换相失败概率。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CIGRE标准测试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参数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故障恢复过程 后续换相失败 抑制措施 电流偏差控制 CIGRE标准测试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直流微电网分布式二次补偿控制
17
作者 向建新 何晋 代广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330-10336,共7页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传统下垂控制不能兼顾电压质量和功率均分的问题,提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含母线电压补偿和负载电流均流精度补偿的分布式电压、电流协调控制策略。在主控制中利用下垂控制器来实现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功率分配;二次控制以电...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传统下垂控制不能兼顾电压质量和功率均分的问题,提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含母线电压补偿和负载电流均流精度补偿的分布式电压、电流协调控制策略。在主控制中利用下垂控制器来实现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功率分配;二次控制以电压补偿的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l, PI)控制器保证电压质量,以电流补偿的PI控制确保负载均流精度。其次,为避免系统运行中一些分布式电源的变换器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容量从而导致控制故障,设计了适用于离散动态一致性算法的限流功能。最后,基于稳定性分析和MATLAB/Simulink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DC)微电网 下垂控制 分布式控制 动态一致性算法 电流限幅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秦兆 魏梦力 +3 位作者 钟亚平 吴倩 周博韬 王海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09-4215,共7页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和B组(n=5),A组受试者先接受假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B组受试者先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假刺激,刺激后即刻进行单腿落地测试,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单腿落地时的生物力学参数。将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试验组数据,假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对照组数据。结果与结论:①核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躯干最大屈曲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3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屈曲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显著降低;②下肢关节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踝关节最大外翻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主效应(P<0.05),相较于假刺激,真刺激后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显著提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胫骨前肌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交互效应(P<0.05),在6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胫骨前肌峰值激活水平显著升高;③压力中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速度、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速度等指标均无交互作用(P>0.05),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各压力中心指标均无主效应(P>0.05);④结果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即刻改善人体单腿落地时的核心稳定性与下肢关节稳定性,可将其作为运动前的重要热身手段,提高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降低下肢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稳定性 单腿落地 身体控制 肌肉激活 核心稳定性 下肢
下载PDF
可调频旋转磁场仪的装置设计与磁场测量
19
作者 陈泉有 黄育红 +2 位作者 麦晨晨 刘志存 高天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教学演示仪器中利用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传统方法存在仪器损耗大、安全隐患多、成本昂贵等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可调频旋转磁场的产生装置,在四个辐射状横放的带铁芯螺线管中通入低压直流电,通过PLC板编程对电流进行换向,同时... 在教学演示仪器中利用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的传统方法存在仪器损耗大、安全隐患多、成本昂贵等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可调频旋转磁场的产生装置,在四个辐射状横放的带铁芯螺线管中通入低压直流电,通过PLC板编程对电流进行换向,同时改变换向时间可使置入装置中心的小磁针的偏转周期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可调频的效果。螺线管中通入单相恒定直流电时,小磁针不发生偏转;通入双相矩形脉冲电流时,小磁针以45°角步进旋转。磁场方向的转速取决于电流的换向频率。该装置不仅规避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且同时兼具定性演示和定量测量双重功能,可作为一款性能优异的实验教学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调频 直流电 PLC板 辐射状横放
下载PDF
高频链矩阵变换器直接功率反步控制策略
20
作者 魏业文 白文静 李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4,共10页
针对高频链矩阵变换器(HFLMC)电路前后级耦合导致系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接功率的非线性反步控制策略(BS-DPC)。首先,建立HFLMC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有功、无功功率动态模型,分析双极性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然后,... 针对高频链矩阵变换器(HFLMC)电路前后级耦合导致系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接功率的非线性反步控制策略(BS-DPC)。首先,建立HFLMC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有功、无功功率动态模型,分析双极性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然后,在考虑系统不确定性情况下引入2个解耦控制分量,设计直流输出电流和无功功率反步控制器,实现电池不同工况下输出电流参考值的快速跟踪控制;最后,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HFLMC闭环系统全局渐进稳定性,并对比传统PI直接功率控制和BS-DPC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BS-DPC策略控制HFLMC提高了输出电流的动态性能和电网波动及直流滤波电感变化下的鲁棒性,响应时间减少了约78%,网侧THD降低了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矩阵变换器 双极性电流空间矢量调制 PI直接功率控制 直接功率反步控制 动态响应 鲁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