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粒
下载PDF
不同Mn/Fe比例天然含铁锰矿的As(Ⅲ)吸附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周炀 郑倩 +3 位作者 杜晓丽 陈成 李传维 涂书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7-2727,共11页
水体中的砷主要以亚砷酸(As(Ⅲ))形态存在.金属氧化物常用于水体砷的去除,但其对As(Ⅲ)的亲和力较弱,导致水体砷很难去除,因此,寻求高效、廉价、绿色的除As(Ⅲ)材料具有显著的环境意义.天然含铁锰矿是一种高效的砷吸附剂,由于自然形成... 水体中的砷主要以亚砷酸(As(Ⅲ))形态存在.金属氧化物常用于水体砷的去除,但其对As(Ⅲ)的亲和力较弱,导致水体砷很难去除,因此,寻求高效、廉价、绿色的除As(Ⅲ)材料具有显著的环境意义.天然含铁锰矿是一种高效的砷吸附剂,由于自然形成条件复杂,其不同含铁锰矿对As(Ⅲ)的去除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两种不同Mn/Fe比例的天然含铁锰矿(NFM-L、NFM-H)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对As(Ⅲ)的吸附性能,并结合XPS、XRD等光谱学表征手段探究其砷的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FM-L的Fe含量是NFM-H的5.61倍,其As(Ⅲ)的最大吸附量(24.82 mg·g^(−1))与吸附速率亦显著高于NFM-H(18.94 mg·g^(−1)),NFM-L和NFM-H对As(Ⅲ)的等温吸附曲线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影响因子实验表明,溶液pH值对NFM-L的影响更大,共存离子H_(2)PO_(4)^(−)能够显著抑制两种材料对As(Ⅲ)的吸附,但是材料粒径对As(Ⅲ)去除的影响较小.光谱学表征发现,两种矿物吸附砷后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锰氧化物能将As(Ⅲ)氧化为As(V),从而显著提高了铁锰矿对砷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铁锰矿 As() Mn/fe 氧化 吸附.
原文传递
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
3
作者 郭佳文 林兴 +3 位作者 李祥 黄勇 刘天琪 赵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8-1285,共8页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提升Fe(Ⅲ)浓度可以提升Anammox菌的活性.当进水Fe(Ⅲ)浓度达到0.09mol/L时,反应器氮去除速率最高为0.238kg/(L·d),较对照组提升了14....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Fe(Ⅲ)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提升Fe(Ⅲ)浓度可以提升Anammox菌的活性.当进水Fe(Ⅲ)浓度达到0.09mol/L时,反应器氮去除速率最高为0.238kg/(L·d),较对照组提升了14.2%.继续提高进水Fe(Ⅲ)浓度,氮去除速率逐步下降,当Fe(Ⅲ)浓度升至0.18mol/L时,氮去除速率降至0.215kg/(L·d),与最高氮去除速率相比下降10.75%.采用Haldane抑制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Fe(Ⅲ)对Anammox半速率常数(KFe)为0.012mol/L,半抑制常数(KI)为0.449mol/L.长期结果表明,在0.09mol/L Fe(Ⅲ)浓度下,Anammox氮去除速率增幅最快,并且随着Fe(Ⅲ)浓度增加而逐步降低.由于Fe(Ⅲ)代替了NO_(2)^(-)-N作为电子受体发生厌氧铁氨氧化反应,在含有Fe(Ⅲ)的反应器中NO_(2)^(-)-N与NH_(4)^(+)-N的转化比在1.108~1.227之间波动,明显低于理论值1.32,并随Fe(Ⅲ)浓度的提升而降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Fe(Ⅲ)可使Anammox菌细胞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厌氧氨氧化 脱氮性能 抑制动力学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羟胺强化Fe(Ⅲ)-NTA络合物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真然 彭藴斓 +1 位作者 刘义青 付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3-1172,共10页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研究结果显示,Fe(Ⅲ)-NTA/HAm/PDS体系在pH=7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91%,该体系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和·OH。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的降解效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增加Fe(Ⅲ)、PDS的用量会加速SMX降解。NTA的引入可将Fe(Ⅱ)/PDS体系的pH值应用范围由酸性拓展至弱碱性,与此同时,向体系内加入HAm可有效减少铁泥的产量。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提出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断键反应、羟基化反应、氨基氧化反应。双酚AF、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新污染物也能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被高效去除,表明该体系在新污染物的降解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磺胺甲恶唑 羟胺 fe()-NTA络合物 过二硫酸盐
原文传递
羟胺强化Fe(Ⅲ)-NTA/H_(2)O_(2)类芬顿体系降解磺胺甲恶唑
5
作者 潘承欢 刘义青 +1 位作者 彭藴斓 付永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4,共6页
为改善传统芬顿法pH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Fe(Ⅲ)-NTA/HAm/H_(2)O_(2)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MX)。考察了不同pH、Fe(Ⅲ)浓度对该体系降解SMX的影响,探究了SMX在该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并评估... 为改善传统芬顿法pH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Fe(Ⅲ)-NTA/HAm/H_(2)O_(2)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MX)。考察了不同pH、Fe(Ⅲ)浓度对该体系降解SMX的影响,探究了SMX在该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并评估了该体系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能。实验结果表明,Fe(Ⅲ)-NTA/HAm/H_(2)O_(2)体系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85%以上,并且SMX的去除率随着Fe(Ⅲ)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识别出HO•为体系中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并根据SMX的降解产物提出了SMX可能的三条降解途径:羟基化、氨基氧化和断键反应。相较于传统芬顿法,Fe(Ⅲ)-NTA/HAm/H_(2)O_(2)体系的pH应用范围显著拓宽,铁泥产量明显减少,并且该体系也能有效降解罗丹明B、橙黄G、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有机污染物,说明该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羟胺 fe()-NTA络合物 过氧化氢 类芬顿反应
原文传递
Fe(Ⅲ)/2,6-吡啶二羧酸活化高碘酸盐强化染料脱色的效能与机制
6
作者 陈文政 苏晗 +2 位作者 钟欣洋 牛丽君 冯明宝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有色染料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其难以被天然降解,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亦无法实现其高效去除,因此急需开发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工艺进行有色染料污染控制。发现Fe(Ⅲ)/2,6-吡啶二羧酸(2,... 有色染料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其难以被天然降解,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亦无法实现其高效去除,因此急需开发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工艺进行有色染料污染控制。发现Fe(Ⅲ)/2,6-吡啶二羧酸(2,6-PDA)可高效活化高碘酸盐(PI)实现亚甲基蓝(MB)这一典型染料的高效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Fe(Ⅲ)浓度为10μmol/L、2,6-PDA浓度为10μmol/L和PI浓度为200μmol/L时,可在pH 3.0条件下使5 mg/L MB降解率在120 s内大于97%。该方法依托高级氧化原理和配位强化策略,利用PI对有色染料进行降解,为目前染料废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从而有效地修复了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高碘酸盐 配位活化 fe() 高级氧化
下载PDF
In-situ electrochemical study on the eff ects of Fe(Ⅲ)on kinetics of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7
作者 Yu Zhang Can Cui +7 位作者 Sen Lin Heping Li Lian Yang Yadian Xie Hailiang Hu Lingyun Zhou Huanjiang Wang Chunyan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Fe(Ⅲ)has been proved to be a more eff ective oxidant than dissolved oxyg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e role of Fe(Ⅲ)in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was rarely discussed so far.In this paper,in-situ electr... Fe(Ⅲ)has been proved to be a more eff ective oxidant than dissolved oxyg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e role of Fe(Ⅲ)in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was rarely discussed so far.In this paper,in-situ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flow-through autoclave system in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environment.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increasing Fe(Ⅲ)concentrations led to raising in redox potential of the solution,and decreased passivation of pyrite caused by deposition of elemental sulfur.Reduction of Fe(Ⅲ)at pyrite surface was a fast reaction with low activation energy,it was only slightly promoted by rising temperatures.While,the oxidation rate of pyrite at all investigated Fe(Ⅲ)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rising temperatures,the anodic reaction wa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the overall reaction.Activation energy of pyrite oxidation decreased from 47.74 to 28.79 kJ/mol when Fe(Ⅲ)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0.05 to 0.50 g/L,showing that the reaction kinetics were limited by the rate of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at low Fe(Ⅲ)concentrations,while,it gradually turned to be diffusion control with increasing Fe(Ⅲ)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TE Pressure oxidation fe() In-situ electrochemistry Hydrothermal experiment
下载PDF
基于半胱氨酸-Fe(Ⅲ)-邻菲啰啉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半胱氨酸的含量
8
作者 刘毅 袁莉 +2 位作者 袁嘉怡 储文 马卫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在人体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人体内的浓度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1-2]。半胱氨酸在食品、制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3],因此建立省时、高效的检测半胱... 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参与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在人体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人体内的浓度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1-2]。半胱氨酸在食品、制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3],因此建立省时、高效的检测半胱氨酸的方法对于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fe()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半胱氨酸 邻菲啰啉 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生理 浓度水平
下载PDF
基于三氰基铁(Ⅲ)酸盐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玲 王蒙蒙 +2 位作者 唐新学 张然 倪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12H_(2)O·3CH_(3)OH (1)。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近似菱形的Fe^(Ⅲ)_(2)Ni^(Ⅱ)_(2)骨架结构,另外2个Fe则通过氰根延伸在菱形的外侧。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中氰根桥联的Fe和Ni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配合物1的结构模型,对它的变温磁化率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Fe-Ni之间的磁耦合常数,得到的最佳磁耦合常数J3d(15.73 cm^(-1))>J2d(3.53 cm^(-1))≈J1d(3.50 cm^(-1))与Ni-N键的键长以及Ni-N≡C键角的变化趋势有关(J3d:0.206 5 nm,169.8°;J2d:0.206 2 nm,163.1°;J1d:0.198 7 nm,161.6°)。以上结果表明Ni-N键长越短,Ni-N≡C键角越大,Fe与Ni之间的铁磁耦合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氰基铁酸盐 fe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磁性-结构相互关系
下载PDF
基于Fe(Ⅲ)和邻苯二胺显色反应快速检测硫化物
10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2 位作者 张小清 罗杰 杨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9-1324,1392,共7页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Fe^(2+)、Fe^(3+)、Cu^(2+)、Zn^(2+)、Al^(3+)、Na^(+)、Ca^(2+)、Mg^(2+)、K^(+)、Ag^(+)、Cr^(3+))对邻苯二胺(OPD)的氧化能力,基于Fe^(3+)能直接氧化OPD产生黄色发荧光的产物而构建了Fe^(3+)-OPD显色体系。结合...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Fe^(2+)、Fe^(3+)、Cu^(2+)、Zn^(2+)、Al^(3+)、Na^(+)、Ca^(2+)、Mg^(2+)、K^(+)、Ag^(+)、Cr^(3+))对邻苯二胺(OPD)的氧化能力,基于Fe^(3+)能直接氧化OPD产生黄色发荧光的产物而构建了Fe^(3+)-OPD显色体系。结合硫化物的还原性以及对金属离子较强的亲和性,开发了一种通过比色法选择性检测硫化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 4.0NaAc-HAc缓冲液中,Fe^(3+)-OPD显色体系的吸光度和荧光强度与NaHS的浓度分别在10~200μmol/L和5~1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荧光法的检出限可达0.1μmol/L,体系内其他还原性物质及硫醇对NaHS的检测无干扰。将Fe^(3+)-OPD显色体系结合纸芯片构建的纸基比色体系蓝色分析色道值(B值)与NaHS的浓度在20~1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并可用于定量检测加标自来水和胎牛血清中的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邻苯二胺 硫化物 硫化氢 纸基比色法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Fe^(3+)对细粒菱锌矿和方解石分散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马子龙 潘文峰 +3 位作者 廖寅飞 曹亦俊 李树磊 陈小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3-933,共11页
方解石矿泥的覆盖和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是影响粒径−20μm细粒菱锌矿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两者通过改变菱锌矿的表面性质而恶化其分散性和浮选环境。本文选择菱锌矿浮选中常见的Fe^(3+)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Zeta电位、XPS分析,DLV... 方解石矿泥的覆盖和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是影响粒径−20μm细粒菱锌矿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两者通过改变菱锌矿的表面性质而恶化其分散性和浮选环境。本文选择菱锌矿浮选中常见的Fe^(3+)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Zeta电位、XPS分析,DLVO理论计算等考察Fe^(3+)对菱锌矿和方解石的分散行为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矿物对Fe^(3+)的吸附行为基本一致,但Fe^(3+)对菱锌矿分散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Fe^(3+)对方解石分散行为的影响。当Fe^(3+)浓度为5×10^(−4)mol/L时,菱锌矿分散行为被完全破坏。溶液化学及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3+)吸附在矿物表面形成了羟基络合物或Fe(OH)3,导致菱锌矿颗粒间作用力小于方解石的,这是Fe^(3+)破坏菱锌矿分散行为、影响粒径−20μm细粒菱锌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细粒 菱锌矿 方解石 分散行为
下载PDF
锌精矿氧压酸浸过程Fe(Ⅲ)助浸及水解沉淀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倡纹 李存兄 +5 位作者 顾智辉 刘强 宋健清 王阳波 成圳 毛罗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62-3374,共13页
针对锌精矿氧压酸浸过程受多相传质影响导致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锌浸出渣中可溶性Fe(Ⅲ)的强氧化性促进锌精矿中低价硫化物的高效溶解,同时实现铁酸锌、金属硫化物的强化解离和铁的清洁分离。结果表明:锌浸出渣中铁酸锌溶解产生... 针对锌精矿氧压酸浸过程受多相传质影响导致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锌浸出渣中可溶性Fe(Ⅲ)的强氧化性促进锌精矿中低价硫化物的高效溶解,同时实现铁酸锌、金属硫化物的强化解离和铁的清洁分离。结果表明:锌浸出渣中铁酸锌溶解产生的Fe(Ⅲ)可以提高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强化锌精矿浸出;以添加锌浸出渣形式向系统补充6.1g/L Fe(Ⅲ)后,锌浸出率由87.59%升高到98.82%;升高反应温度、提高氧分压将有助于提升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力,同时促进锌的高效浸出和Fe(Ⅲ)的矿物化沉淀;提高酸度可以加快锌精矿的溶解速率,但酸度过高将抑制Fe(Ⅲ)矿物化水解沉淀。在初始Fe(Ⅲ)为6.1 g/L、初始酸度95 g/L、反应温度160℃、氧分压0.8 MPa、液固比6 mL∶1 g、搅拌转速800 r/min、反应时间120min的优化技术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8.82%,同时溶液中92.36%的铁以铁矾的形式沉淀入渣,浸出终渣含黄钾铁矾40.2%、铅铁矾14.6%;浸出液含铁低至1.0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精矿 锌浸出渣 强化浸出 锌浸出率 fe()矿物化水解沉淀
下载PDF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Vibrational Constants of FeS(X5 △) by Dispers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13
作者 王莉 黄道菱 +2 位作者 甄军锋 张群 陈旸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3,I0003,共4页
Based on previous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oscopy work, the vibrational constants of neutral FeS in the X5 △ electronic state were obtained by directly mapping the ground-state vibrational levels u... Based on previous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oscopy work, the vibrational constants of neutral FeS in the X5 △ electronic state were obtained by directly mapping the ground-state vibrational levels up to v"=3 using conventional laser-induced dispers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vibrational frequency of FeS(X5 △) (518±5 cm-1) agrees well with that reported in a recent PES measurement (520±30 cm-1) [J. Phys. Chem. A 107, 2821 (2003)] which is the only one prior experimental vibrational frequency value for the 5 △ state of FeS. Careful comparisons of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ose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mainly from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suggest that the ground state of FeS is 5 △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 Vibrational constant Laser-induced dispers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Fe(Ⅲ)表面印迹硅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4
作者 何红星 张炜业 +2 位作者 邓秀君 甘强 冯长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910,共12页
选用硅胶为基质材料、乙烯基膦酸为功能单体、Fe^(3+)为模板离子、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膦酸功能化的Fe(Ⅲ)印迹硅胶聚合物。对印迹吸附材料的吸附条件、吸附选择性和重复利用率进行了研究。通... 选用硅胶为基质材料、乙烯基膦酸为功能单体、Fe^(3+)为模板离子、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膦酸功能化的Fe(Ⅲ)印迹硅胶聚合物。对印迹吸附材料的吸附条件、吸附选择性和重复利用率进行了研究。通过FT-IR、SEM、EDX、TG和N_(2)吸附/脱附分析对印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印迹吸附剂对Fe^(3+)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印迹吸附剂在8 min可达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达16.12 mg/g,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印迹吸附剂展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与Cr^(3+)、Mn^(2+)和Zn^(2+)相比,对Fe^(3+)的选择性系数k分别为8.9、10.75和12.37。经过6次吸附-解吸试验,印迹材料吸附Fe^(3+)的能力仅下降了5.9%,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表面印迹技术 印迹硅胶聚合物 fe()离子 吸附选择性
原文传递
基于TA-Fe^(Ⅲ)还原Ag离子构建木材疏水表面
15
作者 傅敏 李明剑 +3 位作者 何文清 王嘉伟 邵霖治 战剑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研究用一种简单、通用、快速的化学表面改性方法对木材进行疏水改性,制备的木材试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具有拓展低值人工林木材应用范围的潜在能力。利用单宁酸(TA)与三价铁离子(FeⅢ)配位形成的TA-FeШ复合涂层的粘附性以及TA中游... 本研究用一种简单、通用、快速的化学表面改性方法对木材进行疏水改性,制备的木材试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具有拓展低值人工林木材应用范围的潜在能力。利用单宁酸(TA)与三价铁离子(FeⅢ)配位形成的TA-FeШ复合涂层的粘附性以及TA中游离邻苯二酚/邻苯三酚良好的还原能力,将金属Ag离子原位还原为Ag纳米颗粒,在木材表面构建良好的粗糙度;随后,在复合涂层上接枝疏水长链,从而制备出疏水型木材。结果表明,随着自组装次数的增加以及还原的Ag纳米颗粒在木材复合涂层的沉积,使得木材表面的粗糙结构得到了适度的发展。未改性木材表面的接触角为52.0°,随着接触时间延长,接触角迅速下降,水滴很快渗入到木材中;而经过改性处理的木材,随着自组装次数的增加,TA-Fe^(Ⅲ)/木材试件的接触角从138.2°增加至近143.7°;TA-Fe^(Ⅲ)/Ag/木材试件的接触角从142.3°增加到了146.7°,使木材具有了优异的疏水性能。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超声波清洗和紫外线老化等恶劣条件下,疏水木材接触角均高于135.0°,制备出的疏水木材表现出了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化学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木材 TA-fe^() 表面改性 耐久性
下载PDF
A facile sulfur-assisted method to synthesize porous alveolate Fe/g-C3N4 catalysts with ultra-small cluster and atomically dispersed Fe sites 被引量:5
16
作者 Sufeng An Guanghui Zhang +9 位作者 Jiaqiang Liu Keyan Li Gang Wan Yan Liang Donghui Ji Jeffrey T.Miller Chunshan Song Wei Liu Zhongmin Liu Xinwen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98-1207,共10页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ith ultra-small clusters and atomically dispersed(USCAD)active sites have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However,developing USCAD catalysts with high-density metal sites anchored ...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ith ultra-small clusters and atomically dispersed(USCAD)active sites have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However,developing USCAD catalysts with high-density metal sites anchored in porous nanomaterials is still challenging.Here,through the template-free S-assisted pyrolysis of low-cost Fe-salts with melamine(MA),porous alveolate Fe/g-C3N4 catalysts with high-density(Fe loading up to 17.7 wt%)and increased USCAD Fe sites were synthesized.The presence of a certain amount of S species in the Fe-salts/MA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USCAD S-Fe-salt/CN catalysts;the S species act as a"sacrificial carrier"to increase the dispersion of Fe species through Fe-S coordination and generate porous alveolate structure by escaping in the form of SO2 during pyrolysis.The S-Fe-salt/CN catalysts exhibit greatly promoted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for degrading various organic pollutant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Fe-salt/CN catalysts,due to the promoted accessibility of USCAD Fe sites by the porous alveolate structure.This S-assisted method exhibits good feasibility in a large variety of S species(thiourea,S powder,and NH4SCN)and Fe salts,providing a new avenue for the low-cost and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high-density USCAD metal/g-C3N4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assisted synthesis Porous alveolate structure Ultra-small cluster and atomically dispersed active sites fe/g-C3N4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下载PDF
铁锰改性生物炭处理低浓度含As(Ⅲ)废水的研究
17
作者 张路 刘长青 +2 位作者 殷悦 矫辰 张国闽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85,93,共11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加碱沉淀的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分析了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As(Ⅲ)的吸附过程以非均匀多分子...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加碱沉淀的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分析了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As(Ⅲ)的吸附过程以非均匀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的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20.63 mg/g;FMBC吸附As(Ⅲ)的适宜pH范围广,但共存物质中PO_(4)^(3-)、SiO_(3)^(2-)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进水流量及进水As(Ⅲ)浓度会影响动态吸附的有效床体积,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对动态吸附曲线都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进水As(Ⅲ)浓度为200μg/L、流量为9 mL/min时,FMBC的最大动态吸附容量为1.41 mg/g。本研究可为FMBC处理含As(Ⅲ)废水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改性生物炭 As()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下载PDF
Atomically dispersed Fe atoms anchored on N-doped carbon hollow nanospheres boost 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18
作者 Danye Liu Dong Chen Jun Ya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208-209,共2页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s the key reaction at the cathode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and metal-air batteries(1)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t-based electrocatalysts having promi...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s the key reaction at the cathode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and metal-air batteries(1)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t-based electrocatalysts having prominent activity for ORR,e.g.scarce abundance,prohibitive cost,poor stability,and vulnerability to reaction intermediate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other cost-effective ORR electrocatalysts with competitive or even superior performance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ally dispersed fe ATOMS anchored on N-DOPED CARBON hollow NANOSPHERES BOOST 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iO BOOST
下载PDF
Fenton反应中水解Fe(Ⅲ)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高迎新 杨敏 +1 位作者 王东升 张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利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 )的水解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H2 O2和小于 0 2mg L的Fe2 + 的存在对Ferron试剂及后续的络合反应没有影响 .当水解度相同时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比一... 利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 )的水解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H2 O2和小于 0 2mg L的Fe2 + 的存在对Ferron试剂及后续的络合反应没有影响 .当水解度相同时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比一般铁盐具有更强的水解趋势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的水解形态受到H2 O2 浓度和水解度的影响较大 .水解速率随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高聚合态所占的比例却随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n法 feNTON反应 fe() 水解形态分布 有机污染物 三价铁离子
下载PDF
Fe(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姜成春 庞素艳 +1 位作者 江进 欧阳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7-1202,共6页
在2.0≤pH≤5.1、0.2mmol·L-1≤[H2O2]0≤100mmo·lL-1和0.05mmo·lL-1≤[Fe(Ⅲ)]0≤0.5mmol·L-1的试验条件下,考察了不含有机物的反应体系中[H2O2]0/[Fe(Ⅲ)]0、[Fe(Ⅲ)]0、pH及Fe(Ⅲ)水解形态等因素对类-Fenton反应... 在2.0≤pH≤5.1、0.2mmol·L-1≤[H2O2]0≤100mmo·lL-1和0.05mmo·lL-1≤[Fe(Ⅲ)]0≤0.5mmol·L-1的试验条件下,考察了不含有机物的反应体系中[H2O2]0/[Fe(Ⅲ)]0、[Fe(Ⅲ)]0、pH及Fe(Ⅲ)水解形态等因素对类-Fenton反应中Fe(Ⅲ)催化分解H2O2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Ⅲ)]0一定时,H2O2分解存在最佳[H2O2]0/[Fe(Ⅲ)]0摩尔比;当[H2O2]0一定时,Fe(Ⅲ)催化H2O2分解可用二级动力学反应进行描述,其二级动力学常数kd为22.21L·mol-1·min-1;Fe(Ⅲ)催化H2O2分解的最佳pH为3.0;H2O2的分解速率随着Fe(Ⅲ)水解时间的增加而降低,Fe(Ⅲ)存在形态对H2O2催化分解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H2O2 动力学 fe()水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