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ssessment of barium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in diagnos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Jiu-Ru(Zha Bei Central Hospital, 61l9Zhong Hua Xin Road, Shanghai 20007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83-387,共5页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Y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radiography barium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下载PDF
Severe acute cholangiti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duced by barium examina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Zhen-Hai Zhang Ya-Guang Wu +4 位作者 Cheng-Kun Qin Zhong-Xue Su Jian Xu Guo-Zhe Xian Shuo-Dong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5658-5660,共3页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is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etiological factor for severe cholangitis. We herein report a case of severe cholangiti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duced by barium examination. An a...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is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etiological factor for severe cholangitis. We herein report a case of severe cholangiti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duced by barium examination. An adult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epigastric pain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choledocholithiasis by ultra-sonography. EST was performed and the stone was completely cleaned. Barium examination was done 3 d after EST and severe cholangitis appeared 4 h later. The patient was recovered after treated with tienam for 4 d. Barium examination may induce severe cholangitis in patients after EST, although rare, barium examination should be chosen cautiously. Cautions should be also used when EST is performed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50 years to avoid the damage to the sphincter of Od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Severe cholan-gitis barium examination Sphincter of Oddi
下载PDF
胃肠充盈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王彤 张景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6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胃肠充盈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最终采取病理学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评... 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胃肠充盈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并最终采取病理学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96例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经过金标准检查确诊90例(93.8%),其中慢性胃炎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息肉12例、胃癌7例。经过胃肠充盈造影检查,检出胃壁局部增厚43例、胃十二指肠疑似溃疡24例、胃息肉13例、胃癌6例,共检出86例(89.6%)。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慢性胃炎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息肉10例、胃癌2例,共检出77例(80.2%)。胃肠充盈造影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0.05)。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的灵敏度(95.56%)、准确性(93.75%)高于消化道钡餐检查(P<0.05);检验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对于疑似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可采取胃肠充盈造影检查,相比消化道钡餐检查,可以更准确鉴别不同疾病类型,有着更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优化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肠充盈造影 消化道钡餐检查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良恶性胃壁增厚的CT鉴别 被引量:9
4
作者 戴洪修 谷家林 +4 位作者 鲁际 周建雄 刘卫红 肖治明 李海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886-2888,共3页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后诊断胃炎20例、食道裂孔疝4例、良性溃疡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胃肿瘤8例、正常2例.40例胃壁平均厚度14mm(7-65mm).胃壁厚度≥10mm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100%,特异性为43%,而局限性、偏心性、强化型胃壁增厚的敏感度分别为93%、71%、43%,特异性为8%、75%、88%.综合≥10mm的胃壁增厚,且呈局限性、偏心性、强化者,其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上升到92%.结论:综合胃壁增厚呈局限性、偏心性且有强化等特点,则诊断恶性胃壁增厚的特异性可上升到92%.因此,这些患者须在近期内作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钡餐 CT 肿瘤
下载PDF
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继红 陈英红 +1 位作者 文珂 夏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患者,其中门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异常68例(A组),X线钡餐检查异常62例(B组),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与X线钡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0例患者,其中门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异常68例(A组),X线钡餐检查异常62例(B组),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胃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A组50例;B组45例。结论与X线钡餐检查相比,胃肠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戴军 李晓波 +3 位作者 高云杰 戈之铮 胡运彪 萧树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3466-3470,共5页
目的:比较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小肠钡灌检查在疑有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疑患小肠疾病患者76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别经口或经肛进镜,对未检出病灶者建... 目的:比较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小肠钡灌检查在疑有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疑患小肠疾病患者76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别经口或经肛进镜,对未检出病灶者建议择期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其中疑小肠狭窄患者13例均行小肠钡灌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疑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率.结果:疑有小肠狭窄患者13例中有8例经口、3例经肛、2例分别经口和经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检查所用平均时间74(55-120)min,小肠狭窄病变检出率为84.6%(11/13),其中小肠肿瘤6例,克罗恩病3例,炎性狭窄2例.检出病变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率为69.2%(9/1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疑小肠狭窄患者小肠钡灌检查的病变检出率为53.8%(7/13),其中小肠肿瘤3例,克罗恩病2例,炎性狭窄2例.在小肠钡灌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例病变中有4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发现病变;3例未能正确诊断的病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均得到正确诊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中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小肠钡灌检查,二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狭窄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狭窄 小肠钡灌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小花 罗洪霞 +1 位作者 潘尹 倪双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45例患儿,经手术证实为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采用浅表超声和X-线上消化... 目的:探讨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45例患儿,经手术证实为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采用浅表超声和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比较两者在上消化道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中的优劣。结果:浅表超声与X-线上消化道造影对于上消化道梗阻部位判断的总正确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vs 97.1%,P>0.05);对于上消化道梗阻病因的判断,浅表超声优于X-线上消化道造影(93.5%vs 64.6%,P<0.05),主要体现在幽门水平梗阻病因(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幽门管闭锁或狭窄);在食道水平梗阻部位及病因的判断X-线上消化道造影优于浅表超声(P<0.05)。结论:在新生儿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浅表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对于超声不明原因的呕吐可结合X-线上消化道造影联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梗阻 新生儿
下载PDF
中晚期胃癌的X线、CT和B超表现(附186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恒顺 孙秀芝 +4 位作者 魏述英 万天波 李勤笃 牛玉善 孟凡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的X线、CT和B超特征性表现及意义。方法 :186例胃癌均行气钡双重造影 ,其中 63例行CT扫描 ,3 7例行B超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分析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癌 :蕈伞型 65例 ,溃疡... 目的 :探讨胃癌的X线、CT和B超特征性表现及意义。方法 :186例胃癌均行气钡双重造影 ,其中 63例行CT扫描 ,3 7例行B超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分析全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癌 :蕈伞型 65例 ,溃疡型 82例 ,浸润型 3 9例。 2 .CT检出胃癌 :胃壁增厚 3 7例 ,胃内肿块 2 6例 ,胃周脂肪线消失 3 2例 ,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 2 7例。 3 .B超检出胃癌 :胃壁增厚 17例 ,胃内肿块 11例 ,2 5例显示第 3、4、5层回声线消失、不清或中断 ,13例显示胃周脏器侵润及远处脏器转移 ,12例显示淋巴结转移。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气钡双重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诊断
下载PDF
钡棉检查在食道异物诊治中引起的并发症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婷 袁渊 +1 位作者 吴四海 肖大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11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钡棉检查给食道异物疾病诊治带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来收住的27例钡棉检查给食道异物诊治带来影响的病例资料。结果 5例出现钡剂误吸入肺导致钡肺,12例因钡剂残留至食道壁导致误诊,10例因钡剂从破损食道壁溢出致... 目的探讨钡棉检查给食道异物疾病诊治带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10年来收住的27例钡棉检查给食道异物诊治带来影响的病例资料。结果 5例出现钡剂误吸入肺导致钡肺,12例因钡剂残留至食道壁导致误诊,10例因钡剂从破损食道壁溢出致食管周围炎与纵隔脓肿。结论钡棉检查有一定的禁忌证,恰当的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异物 误诊 手术后并发症 钡棉检查
下载PDF
大肠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旭 钟启胜 +2 位作者 纪荣明 王新兰 孟荣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为灌肠术、X 光气钡造影、内镜检查等提供大肠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 具成人形态正常的大肠,分段测量大肠的长度、周径,按圆柱体积公式v = 1/4πc2l 和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12πc2l 分别计算出结肠和盲肠... 目的:为灌肠术、X 光气钡造影、内镜检查等提供大肠的形态学基础。方法:30 具成人形态正常的大肠,分段测量大肠的长度、周径,按圆柱体积公式v = 1/4πc2l 和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12πc2l 分别计算出结肠和盲肠的体积;用浸水法测量游离大肠的体积。结果:大肠长126 .9 ±27 .4 cm( 盲肠、结肠、直肠盆内段分别为43 .6 ±1 .5 cm ,113 .3 ±25 .0 cm ,9 .2 ±3 .3 cm) 。微积分法和浸水法得出的大肠体积分别为850 .1±411 .22 mL,756 .6 ±91 .9 mL。结论:本文的结果可为临床灌肠术、气钡造影及内镜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灌肠术 X光造影术 内窥镜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X线和CT表现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群林 孙辉红 陈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恶性20例,良性10例,交界性1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7例(17/20),小于5cm3例(3/20)。钡餐造影表现为胃肠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破坏13例(13/15),偏侧性充盈缺损或肠壁不清、缺失、肠腔狭窄14例(14/15),病变区可见溃疡形成,位于腔外或部分腔外6例(6/15)。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16例),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不规则形。良性密度均匀,呈均匀性强化,恶性密度大部分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5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偏侧性腔壁不清或缺失以及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消失,肿块内的钙化及腔外钡斑或溃疡是其诊断重要的征象,CT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下载PDF
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林祥 邓炳幸 +3 位作者 张玫 刘玉金 饭沼元 森山纪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大肠 转移 钡灌肠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下载PDF
胃肠道脂肪瘤的X线分析(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瑞兰 张爱莲 +2 位作者 孙玉芝 杨立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33-37,共5页
笔者报告10例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脂肪瘤。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了脂肪瘤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征像。认为具有五种征像:(1)腔内肿块型;(2)腔内柱状息肉型;(3)腔外肿块型;(4)腔内外肿块型;(5)肠梗阻及... 笔者报告10例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脂肪瘤。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了脂肪瘤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征像。认为具有五种征像:(1)腔内肿块型;(2)腔内柱状息肉型;(3)腔外肿块型;(4)腔内外肿块型;(5)肠梗阻及肠套叠。肿块密度低、加压形态可变是其X线的特征性改变,结合年龄稍大,应疑为脂肪瘤。并阐述了与腺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及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脂肪瘤 X线分析 鉴别诊断 肠梗阻 肠套叠
下载PDF
大肠癌的螺旋CT三维重建研究及外科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翔 赵春林 +7 位作者 袁家长 杜宇明 李兰启 段华秀 石群 王友良 李焕刚 赵惠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肠癌外科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选 2 0例有低张气钡灌肠造影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 ,行低张充气螺旋CT扫描 ,表面覆盖显示 (SSD)、容积漫游技术 (VRT)、多平面重组 (MPR)等三维重建 ;另 10例行...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肠癌外科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选 2 0例有低张气钡灌肠造影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 ,行低张充气螺旋CT扫描 ,表面覆盖显示 (SSD)、容积漫游技术 (VRT)、多平面重组 (MPR)等三维重建 ;另 10例行常规及低张注生理盐水CT检查。本法与造影、常规CT、低张注水CT及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常规CT检出率为 4/ 10 ;低张注水CT检出率为 7/ 10 ;低张气钡灌肠造影检出率为 2 0 / 2 0 ;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为 2 0 / 2 0。前三者在检出率或观察内容上均有各自限度 ,后者可弥补。结论 :SSD、VRT可显示 6mm隆起病变和 3mm管腔狭窄 ,VRT可显示 1mm细沟凹陷 ;MPR对轻微的肠壁增厚、僵硬很敏感 ,能准确判断病灶外侵程度 ;SSD酷似内窥镜 ,VRT可比低张气钡灌肠造影 ,SCT三维重建可一法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钡剂灌肠造影
下载PDF
改进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芮兵 唐世早 杨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6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型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与传统上消化道造影图像对比。结果改良型上消化道造影图像优良者达87%,传统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优良者为66%,两... 目的观察改良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型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对100例患者进行检查,与传统上消化道造影图像对比。结果改良型上消化道造影图像优良者达87%,传统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优良者为66%,两者检查图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型上消化道造影图像在清晰度、对比度明显优于传统上消化道造影。结论改良型上消化道造影操作简单,清晰显示胃壁及胃肠周围组织结构,能够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摄影技术 气钡对比检查
下载PDF
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在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淦伟 李鼎寰 +1 位作者 赵建农 杨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58-1059,1061,共3页
目的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 目的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30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病例在直肠-乙状结肠区的双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直肠-乙状结肠内的过多积钡;直肠和乙状结肠内有过多积钡的病例,研究组分别占4%和19%,对照组分别占65%和44%。(2)双对比造影X线片优良率,研究组平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在DCBE中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可显著提高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从而有利于该部位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双对比 钡灌肠检查 直肠钡剂排放技术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州 黄顺荣 +2 位作者 秦千子 冯泽荣 麦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等四种检查资料,统计四种影像学检查的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检出...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等四种检查资料,统计四种影像学检查的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结果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对病灶的发现率分别为64.5%、92.6%、94.1%、8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6%、83.6%、89.6%、80.2%,B超与另三种检查比较,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四种检查无差异;B超和螺旋CT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B超适用于有实质性脏器转移的检查;气钡双对比造影能准确判断肿瘤部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超 气钡双对比造影 结肠镜 螺旋CT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 被引量:11
18
作者 蔡香然 陈棣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与CT特征以及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 15例 ,包括平滑肌瘤 11例 ,平滑肌肉瘤4例。 13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6例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4例食管平滑肌瘤包括腔内型和腔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和粘膜皱襞受压推移 ,3例边缘呈“屋檐征”。 9例胃部平滑肌类肿瘤包括腔内型 5例 ,腔外型和腔内外型各 2例 ,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4例胃平滑肌瘤 (4 / 7)有“桥”形皱襞形成 ;CT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影 ,1例胃平滑肌瘤密度均匀 ,2例平滑肌肉瘤密度不均匀。 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均为腔内外型 ,CT扫描表现为小肠区多个不规则肿块 ,密度不均匀。结论 X线钡餐造影是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 ,CT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 ,二者结合使用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 ,提高了对胃肠道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对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平滑肌类肿瘤 X线钡餐造影 CT 诊断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赫什朋病的X线诊断(附49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龙胜 鲍家启 明家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918-920,共3页
目的 :提高对赫什朋病特征性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4 9例患儿均行钡剂灌肠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将其X线征象狭窄段、移行段、2 4h钡剂残留情况及狭窄段肠管不规则收缩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假阳性率... 目的 :提高对赫什朋病特征性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4 9例患儿均行钡剂灌肠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将其X线征象狭窄段、移行段、2 4h钡剂残留情况及狭窄段肠管不规则收缩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假阳性率、阴性预告值、假阴性率、约登指数。结果 :4 9例中 ,短段型 (17/ 4 9)、常见型 (2 4 / 4 9)、长段型 (8/ 4 9) ;赫什朋病39例 ,非赫什朋病 10例 ,它们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假阳性率、阴性预告值、假阴性率、约登指数 ,狭窄段分别是95 %、30 %、84 %、70 %、6 0 %、5 %、2 5 % ;移行段分别是 74 %、90 %、97%、10 %、4 7%、2 6 %、6 4 % ;2 4h钡剂残留情况分别是79%、6 0 %、89%、4 0 %、4 3%、2 1%、39% ;狭窄段肠管不规则收缩分别是 31%、10 0 %、10 0 %、0、2 7%、6 9%、31%。结论 :在赫什朋病的钡剂灌肠X线征象中 ,移行段最高可靠 ,狭窄段最常见 ,狭窄段肠管不规则收缩的特异性最高 ,2 4h钡剂残留对早期不典型的赫什朋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型X线诊断最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什朋病 钡剂灌肠检查 X线诊断 统计学
下载PDF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德春 赖国静 +4 位作者 许淑桂 鲍道亮 郑子清 陈英 陈韵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提高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X线钡透检查、CT表现、胃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1~4个月。5例... 目的提高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X线钡透检查、CT表现、胃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1~4个月。5例进行增强CT检查及4例进行X线钡透检查,3例进行胃镜检查。肿瘤为单发,病灶中心均位于食管中下段,影像表现表明肿瘤具有向腔内生长的特点,钡透上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充盈缺损,食管腔狭窄梗阻不明显。食管CT检查发现,在5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中4例患者食管原发灶未侵及食管全周长,食管周围脂肪间隙清晰;4例出现纵隔、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同时合并胃大弯侧、肾动脉水平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多发骨转移。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当食管中下段发现肿瘤不伴有食管梗阻或存在不符合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规律的淋巴结转移时,应考虑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X线钡透检查 胃镜检查 影像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