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的海峡沿岸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以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西亚西南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栋哲 姜琦刚 +2 位作者 顾宗瑞 张森 付长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9-632,共14页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显示一个区域地质作用与生态空间分布的整体情况。为了给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西亚西南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及“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供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马来西亚基础地质、地质灾害遥感...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显示一个区域地质作用与生态空间分布的整体情况。为了给马六甲海峡北岸马来西亚西南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及“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供依据,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马来西亚基础地质、地质灾害遥感地质专题应用及编图项目成果数据集为基础数据,构建了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其中:优等区和良好区面积较大,分别为2 753.31 km^(2)和2 960.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19%和36.76%,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中等区和较差区面积分别为1 702.72 km^(2)和618.5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37%和7.68%,主要分布在雪兰莪州中部、森美兰州南部及马六甲州北部地区。从评价结果上看,该地区总体上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优等区和良好区总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00%以上,中等区和较差区主要受地层构造和生态条件的限制,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地质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质量评价 海峡地区
下载PDF
基于AHP的海南岛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顿 杨秀玖 +4 位作者 李习文 寇磊 张士友 刘强 唐翠青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为判定海南岛总体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与生态适宜性,在对前人研究总结和对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要素、地质要素、地理要素、人为要素4个方面选取了湿润指数、地层岩性、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类型等12个主要... 为判定海南岛总体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与生态适宜性,在对前人研究总结和对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要素、地质要素、地理要素、人为要素4个方面选取了湿润指数、地层岩性、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类型等12个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海南岛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要素的权重,利用ArcGIS软件对其叠加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利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将结果按优、良、中、差划分为4个评价分区。结果表明:海南岛总体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同时基于空间相关性分析,各评价分区在区域尺度上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其中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优良区占15%,良好区占59%,中等区占22%,较差区占4%。通过综合评价可以较客观地认识海南岛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基于此为各个分区制定了与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可为海南岛的国土空间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生态地质环境 层次分析法 ARCGIS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鄂东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文慧 邹浩 +2 位作者 刘婷 陈兵 毛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白莲河湿地位于大别山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对白莲河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遥感解译和... 白莲河湿地位于大别山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对白莲河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遥感解译和白莲河水库及入库支流地表水、环库土壤取样测试结果,选取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和15个次级指标,建立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质量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个等级区,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5.63%、26.94%、21.52%、5.91%;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白莲河水库库首东河及西河、库东瓦寺前河及如意河、库尾大坝及第一溢洪道沿岸区域;污染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滩涂湿地演变、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是影响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以为白莲河湿地恢复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ARCGIS 层次分析法 白莲河湿地
下载PDF
基于GIS-BP神经网络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以千山景区及周边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浩然 杨维 +2 位作者 郭亚伟 李仁峰 高雅玲 《地下水》 2009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在对千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基于3S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包气带岩性、坡度、地质灾害、湿度指数、植被指数、土壤层厚度、土壤质量、地下水位埋深、径流系数、采矿、旅游等11项敏感性因子,采用BP网络模型... 在对千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基于3S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包气带岩性、坡度、地质灾害、湿度指数、植被指数、土壤层厚度、土壤质量、地下水位埋深、径流系数、采矿、旅游等11项敏感性因子,采用BP网络模型在MAPGIS平台上对千山风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现状的同时,显示出基于GIS平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特点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 3S技术 指标体系 BP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9 位作者 金钊 刘铁铭 李永红 庄建琦 王震洪 余琛 成玉祥 马鹏辉 高帅 李振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4-4358,共15页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应以地质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研究岩石、土壤、水、生物等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生态问题。秦岭生态地质特色鲜明,是催生生态地质基础理论、形成生态地质保护对策的理想实践地,迫切需要对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角色地位予以系统剖析,梳理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研究提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要把握以下关键思考:一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多元、圈层互馈过程复杂、灾害叠加影响效应突出、人-地-生相互作用强烈,立足生态秦岭面临的现实挑战,需认知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要素构成及家底,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要素互馈演化模型,探索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共存递进关系,进而提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人类环境动态平衡调控对策;二是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框架体系应以地质环境认知为基础,将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地质环境之中整体考虑,并对各要素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梳理;其中,构造、地貌地质环境是“生态容器”,岩石、土壤及水文地质环境是“生态载体”,灾害地质环境是引起“生态损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则为造成“生态扰动”的外在驱动;三是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五体关系复杂,内生互馈作用密切,认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同存-同演-同损-同荣规律的科学内涵,应立足于探究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的互馈与协同演进机制;四是秦岭地面生态损害、表层水土灾害、浅深层地质灾害呈现互馈耦合、共存递进演化特征,需重点把握“生态损害→地质灾害的递进关系及内在机制”这一关键问题;五是开展秦岭人类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动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应以探索生态安全与人地协调的关系为核心,分析生态系统破坏和地质灾害与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的时序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进而提出基于人地协调的生态安全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 生态损害 生态安全
下载PDF
露天矿区生态地质层修复中地形重塑层的构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欣 王佟 +6 位作者 李聪聪 林中月 李飞 王伟超 冯康宁 尹亚磊 蒋喆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露天地区矿山开采容易形成不规则采坑、高陡边坡和渣山、原始土壤破损、采坑积水等一系列地貌形态的改变,造成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不仅影响地表生态环境,还会对地下浅层水渗流场、冻土层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且存在滑坡、垮塌... 露天地区矿山开采容易形成不规则采坑、高陡边坡和渣山、原始土壤破损、采坑积水等一系列地貌形态的改变,造成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不仅影响地表生态环境,还会对地下浅层水渗流场、冻土层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且存在滑坡、垮塌等地质隐患和灾害。针对这些问题,从地质角度提出通过构建地形重塑层实现开采后矿山地形地貌重塑的思路与方法,应用形成的地形重塑层修复关键技术,在青海木里高原高寒露天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中取得显著效果。首先定义地形重塑层,即是对地貌起伏形态、采坑和渣山边坡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控制作用的复杂成形曲面。地形重塑层是一个复杂不规则且动态变化的重构层,是生态地质层修复的一种情况。提出地形重塑层的构建思路与方法:(1)通过空-天-地一体的地质勘查与监测手段,对矿山开采后的采坑、采坑边坡和渣山等情况进行系统的勘查、监测和评估。(2)根据治理对象的不同,对修复的目标地质体进行分类,本次依据边坡坡体岩性变化和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将岩质边坡分为4类13型。(3)通过理论计算结合现场勘查测量,确定不同修复地质体的地形重塑层形态与产状。(4)通过覆土复绿,实现采坑、渣山依形就势的综合治理和矿山地形地貌的修复。以青海木里矿区为例,系统论述了地形重塑层构建与修复技术:对采坑坑底的修复,考虑挖损采坑深度和地形现状,设计合理的坑底样式,防止出现二次滑坡或坍塌等地质灾害;对边坡治理与修复,通过理论计算和野外现场观测,确定木里矿区边坡稳定的合理坡角应小于26°,治理时根据不同岩质边坡类型,采用清坡处理、修筑台阶状边坡等方法,保证采坑边坡稳定和后期植被复绿;对于特殊的渣山边坡治理,需要通过构建坚硬的地形重塑层,形成类似鸡蛋壳一样的渣山外壳,以起到稳定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比治理效果,治理前矿区地形杂乱,边坡坡角大且不稳定,植被退化,经地形地貌重塑治理后,矿区边坡的坡角基本都处于26°以下,植被长势良好,治理效果显著。提出的地形重塑层构建方法和修复技术为高原高寒矿区生态治理和矿山地形地貌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露天矿区 矿山生态环境 生态地质层 地形重塑层 边坡失稳 青海木里矿区
下载PDF
川西锂矿带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力 谭洪旗 周雄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7-168,173,共13页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锂矿带是我国硬岩型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区域资源深度开发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锂矿带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特征...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川西锂矿带是我国硬岩型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然而,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困扰区域资源深度开发的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锂矿带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特征以及主要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构建了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并获取了19项基础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开展全域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川西锂矿带地质环境相对安全稳定,带内现有矿业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并不显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范围有限;中等及以上承载力国土面积比例达到79.16%,锂矿资源集中区内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较高,整体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川西锂矿带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 锂矿资源 环境地质
下载PDF
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湿地生态地质剖面调查研究
8
作者 谭向前 寇磊 +6 位作者 阎惠香 张权绪 向萌 杨朋 曾维靓 王波 顾延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系统研究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赋存的基础地质环境条件,以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区域地质及典型植被样方调查,选取典型生态地质剖面,获取大九湖湿地岩石—风化壳—土壤—水—植被完整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数据,绘... 为系统研究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赋存的基础地质环境条件,以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区域地质及典型植被样方调查,选取典型生态地质剖面,获取大九湖湿地岩石—风化壳—土壤—水—植被完整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数据,绘制其生态地质垂向剖面图,探究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区内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生长环境状况,大九湖湿地生态地质垂向剖面类型主要分为湿生泥炭沼泽剖面、湿生草本沼泽剖面、湿生—中生草甸剖面、中生—旱生草甸剖面、旱生草甸剖面、典型森林剖面6种;影响区内生态地质剖面状况的关键因子是地下水水位,随着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剖面上的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也随之改变;大九湖湿地的环境现状是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充分调查区域地质状况是全面保护和治理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必要前提。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湿地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湿地 生态环境 地质环境 生态地质剖面
下载PDF
小流域尺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9
作者 翟延亮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0-85,共6页
为了科学评价小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掌握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如意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方法和评价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ArcGIS平台对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提出针对小... 为了科学评价小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掌握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如意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方法和评价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ArcGIS平台对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提出针对小流域尺度的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如意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区面积175.832 km2,占比84.69%;一般区29.258 km2,占比14.14%,生态地质环境较差区面积2.415 km2,仅占1.17%,生态地质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通过本次研究,可为小流域尺度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可为小流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小流域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惠忠 邹立芝 +2 位作者 李绪谦 张洁 赵淑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 ,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物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 ,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物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因子 土壤 大气 生物资源 矿藏 地方病 区域稳定性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森琦 石维栋 +4 位作者 朱桦 辛元红 庄永成 刘春娥 尚小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气-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气-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恶化 地质原因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自永 马瑞 +1 位作者 周爱国 甘义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 天然条件下的长期干旱化趋势使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则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为基础 ,将水资源开发作为水资源系统的输入 ,其输出作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输入 ,分析其响应 ,即生态环境的变化 ,对水资源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预测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滞后与延迟效应、地表植被的习性及水因子的涨落特点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内陆河流域 生态环境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系统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耦合关系 水资源分配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丹巴县植被盖度与地质灾害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倪忠云 何政伟 +2 位作者 赵银兵 赵勇 南希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17-221,110,共5页
植被盖度作为地表特征指数之一,其发育和分布特征受控于生态地质环境,而地质灾害又是生态地质环境不良作用的表现方式之一,二者存在一定联系。以地质灾害发育且危害严重的丹巴县为例,采用1999年和2006年二期卫星遥感数据,提取这二个时... 植被盖度作为地表特征指数之一,其发育和分布特征受控于生态地质环境,而地质灾害又是生态地质环境不良作用的表现方式之一,二者存在一定联系。以地质灾害发育且危害严重的丹巴县为例,采用1999年和2006年二期卫星遥感数据,提取这二个时相的植被盖度图,以及1999年~2006年植被盖度变化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地质灾害与二期的植被覆盖图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低植被覆盖和较低植被覆盖区域,且地质灾害在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较之植被盖度不变和增加的区域,更加容易突发,研究结果与区内其它地质灾害工作成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密度分割 生态地质环境 叠加分析 丹巴县
下载PDF
地下水降落漏斗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晓光 郭常来 +1 位作者 何海洋 刘强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5期487-492,共6页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 地下水降落漏斗是抽水井开采地下水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或是地质灾害,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生、发展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出发,按照形成时间、开采井数量、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对地下水降落漏斗进行了分类,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地下水降落漏斗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位 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地质环境风险研究——以甘孜州东部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银兵 何政伟 +2 位作者 倪忠云 南希 赵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之一,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现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的格局。据矿业历史及现状影响,建立承载力—矿业活动关系模式,将承载力分为正荷载、等荷载和超荷载三种状态。采用生态地质环境... 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之一,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现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的格局。据矿业历史及现状影响,建立承载力—矿业活动关系模式,将承载力分为正荷载、等荷载和超荷载三种状态。采用生态地质环境危险性与潜在损失承载体求积运算的方式获取风险值,并进行四级风险区划。风险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形态,矿业活动区及其缓冲区、小流域、大流域都处于风险联动的系统内,风险区划与承载力区划成正相关关系。针对生态地质环境风险提出加强小矿有序开发、加强勘查和开发过程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监测系统和加强矿山环境问题治理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风险 矿产资源开发 甘孜州东部
原文传递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念秦 王永锋 王得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5-228,232,共5页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矿山 生态地质环境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MAP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态地质环境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银兵 何政伟 倪忠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9-300,350,共3页
构建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实现质量四级区划,综合考虑矿产资源特征,确定重点、鼓励、限制和禁止开发分区,针对环境本底和矿产开发影响,划分四级防治区域,并探讨了开发模式的进展。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开发模式 九龙县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保水采煤矿井(区)等级类型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文平 王启庆 +1 位作者 刘士亮 王苏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8-726,共9页
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是生态脆弱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化保水采煤研究,使之更好的付诸工程实践,是西北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以陕北榆神矿区为例,结合浅表层水资源(保水采煤目的层)量分布和煤矿开采对浅表层水... 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是生态脆弱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化保水采煤研究,使之更好的付诸工程实践,是西北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以陕北榆神矿区为例,结合浅表层水资源(保水采煤目的层)量分布和煤矿开采对浅表层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两方面,研究了保水采煤矿井(区)类型。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生态-水-煤系地层空间赋存结构特征,提出了以保水采煤为目的的生态地质环境类型,将其划分为潜水沙漠滩地绿洲型、地表水沟谷河流绿洲型、地表径流(黄土)沟壑型和区域性(深埋)地下水富集型;其次,计算确定了浅表层水资源单位面积总储存量分布;然后,基于煤层开采对生态层及浅表层水的影响程度,提出了4种保水采煤环境工程地质模式(环境友好型、环境渐变恢复型、环境渐变恶化型及环境灾变型),在分析影响其分区的导水断裂带高度、残余隔水层釆动隔水性等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分区阈值和确定方法;最后,基于浅表层水资源量和保水采煤环境工程地质模式分布特征,提出了保水采煤矿井等级类型划分方法,将其划分为:正常开采矿井、保水采煤一级矿井、保水采煤二级矿井和保水采煤三级矿井,总结了各级保水采煤矿井适用的开采方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浅表层水 生态地质环境类型 环境工程地质模式 保水采煤矿井等级 保水采煤
下载PDF
3S技术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孟猛 宗美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61,共3页
伴随矿山的开发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等。本文结合3S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别阐述了GPS、RS和GIS在各种矿山环境问题治理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本文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伴随矿山的开发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等。本文结合3S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别阐述了GPS、RS和GIS在各种矿山环境问题治理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本文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绿色矿山建设要求,3S技术将会在矿山环境治理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矿山 环境治理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贵州碘缺乏病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莉萍 廖桂香 黄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探讨贵州碘缺乏病与生态环境关系,对贵州碘缺乏病区岩石、土壤、水及主要粮食作物碘背景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贵州碘缺乏病分布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重病区主要分布于碘背景含量较低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及浅变质岩分布区;非病区主... 为了探讨贵州碘缺乏病与生态环境关系,对贵州碘缺乏病区岩石、土壤、水及主要粮食作物碘背景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贵州碘缺乏病分布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重病区主要分布于碘背景含量较低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及浅变质岩分布区;非病区主要分布于碘背景含量相对较高的煤系地层分布区。通过对重病区、轻病区及非病区人群的环境摄碘量估算,反映贵州碘缺乏病分布区生态地质环境普遍碘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生态地质环境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