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controller-Based Sinusoidal Voltage Generation for Electrical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Juan A. Castro A. Olmo +1 位作者 Pablo Pérez A. Yúfera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6年第17期51-58,共8页
A sinusoidal voltage wave generato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use of micro-processor digital signals with programmable duty-cycles, with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Electrical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CIS) ... A sinusoidal voltage wave generato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use of micro-processor digital signals with programmable duty-cycles, with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Electrical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CIS) assays in cell cultur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relies on the time convolution of the programmed microcontroller (μC) digital signals. The expected frequency is easily tuned on the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range [100 Hz, 1 MHz] thanks to the μC clock frequency selection. This system has been simulated and tested on the 8 bits μC Arduino<sup>TM </sup>Uno with ATmega328 version. Results obtained prove that only three digital signals are required to fit the general specification in ECIS experiments, below 1% THD accuracy, and show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ystem fo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type of biological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usoidal Voltage Generator electrical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CIS) BIOimpedance Microcontroller (µC)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下载PDF
Primary Research of EIT Inverse Problem Based on CS (Compressed Sens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2
作者 CHANG Tiantian DAI Meng XU Canhua FU Feng YOU Fusheng DONG Xiuzhe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3年第1期41-46,共6页
EI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problem should be represented by a group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nonlinear problem should be linearization approximately, and then linea... EI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problem should be represented by a group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n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nonlinear problem should be linearization approximately, and then linear equations set is obtained, so EIT image reconstruct problem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lassical ill-posed, ill-conditioned, linear inverse problem. Its biggest problem is the number of unknown is much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the equations, this result in the low imaging quality. Especially, it can not imaging in center area. For this problem, we induce the CS technique into EIT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he main contributions in this paper are: firstly, built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 and EIT definitely; secondly, sparse reconstruction is a critical step in CS, built up a general sparse regularization model based on EIT; finally, gives out some EIT imaging models based on sparse regularization metho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smooth regularization) method, sparse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not only better at anti-noise, and imaging in center area, but also faster and better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compressed sensing inverse problem REGULARIZATION spars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的腹泻性毒素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凯麒 邹玲 +6 位作者 王琴 黎洪波 曹端喜 邹瞿超 周洁 胡宁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 针对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素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细胞阻抗传感器(ECIS)的毒素快速检测分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毒素检测方法,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高一致性和高通量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测试以及使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对腹泻性贝毒(DSP)大田软海绵酸(OA)进行毒性检测实验,用以验证系统平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细胞传感器的海洋水产品腹泻性毒性检测系统具备快速,长期,无损和高通量测量的特点,为腹泻性毒素检测提供了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IS传感器 腹泻性贝类毒素 大田软海绵酸 毒素检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细胞三维受控组装技术的细胞芯片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胡金夫 徐铭恩 +4 位作者 徐莹 颜永年 孙伟 葛亚坤 严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1,共8页
如何将细胞准确装配于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是制约细胞芯片向组织和生理系统细胞芯片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用细胞组装技术将细胞装配到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并检测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设计构建了含多组传感器阵列的细胞芯片;选取... 如何将细胞准确装配于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是制约细胞芯片向组织和生理系统细胞芯片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用细胞组装技术将细胞装配到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并检测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设计构建了含多组传感器阵列的细胞芯片;选取输送和固定细胞的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材料,探讨用细胞组装技术在芯片上精确装配细胞的方法;测试复合材料和多种电解溶液对电阻抗的影响,并用芯片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能输送并将细胞固定在芯片上超过4周;细胞组装技术可精确将细胞装配到指定传感器,组装的细胞/材料微丝直径100~120μm。复合材料对芯片基础电阻抗影响小,在大于103Hz的高频段,基础阻抗为小于102.6Ω;PBS和DMEM溶液在103.5~105Hz高频段可替代氰铁化钾溶液作为电解液;芯片上的传感器在103.5Hz可准确测出Hela细胞增殖引起的电阻抗变化。研究证明了用细胞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细胞芯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细胞组装 细胞传感器 细胞电阻抗传感器 HELA细胞
下载PDF
微电极阵列细胞阻抗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清君 胡朝颖 +3 位作者 叶伟伟 张威 徐莹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7-450,共4页
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设计了直径为20~50μm的20通道金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用以构建能实时、... 贴壁生长在微电极表面的细胞可引起贴壁电极界面阻抗的改变,从而可以获得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设计了直径为20~50μm的20通道金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用以构建能实时、连续、定量跟踪哺乳动物细胞形态和增殖分化改变的细胞阻抗测试传感器(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用于细胞与电极间的阻抗测试研究。通过对培养在微电极表面24h的成骨细胞Saos-2细胞系的阻抗谱测量发现,其阻抗值增加集中在中频102~104Hz之间,本结果符合细胞阻抗传感测量的理论模型分析。因此,该微电极阵列细胞阻抗传感器的研究,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理和药物分析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 阻抗 细胞阻抗测试传感器
下载PDF
细胞阻抗传感器优化设计及其在毒素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朝颖 刘清君 +3 位作者 张远帆 张威 李蓉 王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1-296,共6页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合细胞贴附前后的叉指电极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分析细胞贴附对阻抗变化的影响,给出细胞阻抗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采用该细胞传感器对有毒素进行实验分析,分析毒素对哺乳动物血管的毒性作用,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细胞阻抗传感器具有实时无标记快速检测的优点,可应用于毒素监测等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传感器 叉指电极频率特性 细胞阻抗传感 细胞毒素检测
下载PDF
基于ECIS技术研究匙吻鲟细胞生长特性
7
作者 刘娟娟 谭春 +1 位作者 杜合军 王彬忠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96-300,314,共6页
采用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脾脏细胞系PSS1,运用细胞电阻抗传感(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技术和传统的细胞计数法分别探讨匙吻鲟脾脏细胞系PSS1的生长特性,并通过比较两者的生长曲线图,分析两种研究方法所... 采用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脾脏细胞系PSS1,运用细胞电阻抗传感(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技术和传统的细胞计数法分别探讨匙吻鲟脾脏细胞系PSS1的生长特性,并通过比较两者的生长曲线图,分析两种研究方法所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ECIS技术和细胞计数法获得的生长曲线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传统的细胞计数法相比,ECIS技术是完全自动化的分析方法,实验数据有很好的重复性,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CIS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细胞计数法用于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而且在其他基础研究和药学领域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 细胞增殖 细胞生长曲线 匙吻鲟脾脏细胞系PSS1
下载PDF
水溶性寡聚赖氨酸锌酞菁的合成及其光动力学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邓静泽 黄明东 +3 位作者 陈卓 张明鑫 陈锦灿 李林森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6-942,共7页
目的合成寡聚赖氨酸酞菁锌(ZnPc-(Lys)9)改善酞菁锌(zinc phthalocyanine,ZnPc)的水溶性,考察ZnPc-(Lys)9对Hep G2细胞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探讨细胞动态分析(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 目的合成寡聚赖氨酸酞菁锌(ZnPc-(Lys)9)改善酞菁锌(zinc phthalocyanine,ZnPc)的水溶性,考察ZnPc-(Lys)9对Hep G2细胞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探讨细胞动态分析(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在PDT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考察Hep G2对ZnPc-(Lys)9的摄取;利用AlamarBlueTM法和ECIS两种方法检测ZnPc-(Lys)9对Hep 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合成的ZnPc-(Lys)9具有很好的水溶性且对Hep G2细胞具有明显的光动力学作用; Hep G2对ZnPc-(Lys)9的摄取量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 AlamarBlueTM法和ECIS两种方法都证明了ZnPc-(Lys)9对Hep G2细胞有强杀伤作用; ECIS可以实时监测PDT过程中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论 ZnPc-(Lys)9改善了ZnPc的水溶性且对Hep G2细胞有很好的杀伤作用; ECIS在PDT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寡聚赖氨酸酞菁锌 抗肿瘤 细胞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压缩感知的扫频阻抗测量方法及硬件实现 被引量:4
9
作者 谢艺歆 曹章 +1 位作者 孙世杰 徐立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6期108-112,共5页
在进行电阻抗谱测量时,传统方法通常采用频率扫描激励的方式,而频率扫描范围较大时,需要高速模数转换器以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在传统的阻抗电压转换器之后加入伪随机调制器和低通滤波器,将测量信号转换到低频段。因... 在进行电阻抗谱测量时,传统方法通常采用频率扫描激励的方式,而频率扫描范围较大时,需要高速模数转换器以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在传统的阻抗电压转换器之后加入伪随机调制器和低通滤波器,将测量信号转换到低频段。因此,可以采用模数转换器在低采样频率下实现阻抗谱测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采样频率为400kHz的情况下,该方法可实现激励频率为10kHz^1.05 MHz时的扫频阻抗谱测量。仿真测量结果的标准差约为传统测量方法的1/3,实验结果的标准差小于传统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谱 压缩感知 扫频 硬件实现
原文传递
基于电阻抗成像的智能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晨宁 严刚 +1 位作者 陈少林 刘丽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4,共7页
为解决混凝土结构损伤的精准监测问题,该文提出将石墨烯导电碳油墨集成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智能传感层使其“智能化”,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进行损伤识别。通过在智能传感层的边界电极依次注入微小的电流,根据损伤前后测得的传感层边界... 为解决混凝土结构损伤的精准监测问题,该文提出将石墨烯导电碳油墨集成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智能传感层使其“智能化”,利用电阻抗成像技术进行损伤识别。通过在智能传感层的边界电极依次注入微小的电流,根据损伤前后测得的传感层边界电压值变化,重建损伤引起的电导率变化分布图像以确定损伤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受损结构及表面传感层进行人工修复,从而实现传感层的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集成表面传感层的智能混凝土性能良好,重建的电导率变化图像能够较好地反映损伤的数量、位置和形状尺寸,通过对传感层的修复,实现对损伤发展趋势进行长期有效监测,为混凝土监测和识别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混凝土 智能传感层 损伤监测和识别 电阻抗成像
下载PDF
城市不同源雾霾颗粒物健康风险差异评估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锦晓 何建波 +5 位作者 陈彬 李宁 陈菲菲 单晓栋 唐娟 张杭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9-385,共7页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cells)电阻抗变化和细胞自噬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分别将RTE暴露于从居民区(I),高架交通源(II)和化工园区(III)采集的3种雾霾颗粒物中,统一暴露浓度...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大鼠气管上皮细胞(RTEcells)电阻抗变化和细胞自噬因子的影响,评价不同来源霾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性.分别将RTE暴露于从居民区(I),高架交通源(II)和化工园区(III)采集的3种雾霾颗粒物中,统一暴露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0mg/L和24h.通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检测(ECIS)细胞增长引起的阻抗变化和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测定p62, Atg5, Atg7, Beclin1, LC3B和m TOR蛋白表达量来分析比较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雾霾颗粒物处理组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分别延长了34.6%,63.2%和78.0%; p62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 Atg5, Atg7, Beclin1, LC3B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上升.此外, mTOR相关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性下降,分别下降了4.38%, 3.34%和2.36%; p-m TOR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I下降24.2%,实验组II下降37.0%,实验组III下降60.9%.由以上结果可知,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对RTE细胞均有一定的毒性损伤作用,能够减小细胞增长速度和削弱细胞修复能力,增强细胞自噬因子蛋白的表达,且化工园区采集的雾霾颗粒物毒性强于居民区和高架交通源.不同来源雾霾颗粒物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细胞电损伤恢复时间的测定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方法能够为雾霾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种快速的生物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颗粒物 大鼠气管上皮细胞 电子细胞基质阻抗检测 自噬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印刷传感层电阻抗成像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一飞 严刚 郭树祥 《航空科学技术》 2020年第4期67-73,共7页
本文提出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石墨烯导电碳油墨以及银浆油墨印刷在复合材料结构表面形成智能传感层,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损伤进行监测和识别。采用准静态压痕的方式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引入多个损伤,通过在印刷传感层的边界电极依次注入微... 本文提出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石墨烯导电碳油墨以及银浆油墨印刷在复合材料结构表面形成智能传感层,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损伤进行监测和识别。采用准静态压痕的方式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引入多个损伤,通过在印刷传感层的边界电极依次注入微小的电流,测量获得损伤前后传感层边界电压变化,重建损伤引起的电导率变化图像,从而提供有关损伤的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印刷传感层性能良好,重建的电导率变化图像能够较好地反映损伤的数量、位置和近似尺寸,为复合材料结构中损伤的定量监测和识别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 损伤监测和识别 印刷传感层 电阻抗成像
下载PDF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的传感皮肤在混凝土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Aku SEPPANEN(芬兰) Milad HALLAJI(美国) +2 位作者 Mohammad POUR-GHAZ(美国) 邱祥兴(译) 许传桂(校) 《大坝与安全》 2016年第3期77-8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的传感皮肤,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该传感皮肤由一层薄薄的导电性铜漆层构成,可以附着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基体开裂会导致传感皮肤破裂,降低附近传感皮肤的电导率,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可以检测到电导...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的传感皮肤,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该传感皮肤由一层薄薄的导电性铜漆层构成,可以附着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基体开裂会导致传感皮肤破裂,降低附近传感皮肤的电导率,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可以检测到电导率的下降。文章总结了在聚合物基体和钢筋混凝土上进行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最新成果表明,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皮肤 损伤检测 钢筋混凝土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下载PDF
交流阻抗法在细胞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灵芝 张成孝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交流阻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标记、全程动态、实时分析方法已在细胞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交流阻抗法进行细胞分析的研究新进展,重点对非法拉第阻抗谱法和法拉第阻抗谱法用于细胞分析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交... 交流阻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标记、全程动态、实时分析方法已在细胞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交流阻抗法进行细胞分析的研究新进展,重点对非法拉第阻抗谱法和法拉第阻抗谱法用于细胞分析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交流阻抗法在细胞形态、细胞生长、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作用于细胞的药效和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法 细胞分析 细胞阻抗传感 法拉第阻抗谱法
原文传递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桂英 孙燕 陈珊珊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是一种能够对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进行实时定量监测的独特方法。这种技术可实现实时、定量、非标记和自动化方式监测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在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ECIS)是一种能够对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进行实时定量监测的独特方法。这种技术可实现实时、定量、非标记和自动化方式监测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在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ECIS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 药学 生物传感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电阻抗多模式检测芯片的体外热疗
16
作者 谢新武 刘蔚然 刘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1-758,共8页
热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对癌症的一大治疗手段,但是目前其机理尚不明确,体外研究结论与临床应用尚有差距。为更好地研究在热应激/热疗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该文构建了一套集成细胞电阻抗非标记动态检测、细胞形态动态记录、荧光标记... 热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对癌症的一大治疗手段,但是目前其机理尚不明确,体外研究结论与临床应用尚有差距。为更好地研究在热应激/热疗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该文构建了一套集成细胞电阻抗非标记动态检测、细胞形态动态记录、荧光标记检测功能并且能够自动测控温度的微全分析系统,对其控温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实测检验,对细胞培养及增殖过程进行了非标记连续监测,并利用此实验系统进行了癌细胞在2种热疗条件下的动态多模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HeLa细胞在41℃,2h热疗作用下,阻抗呈现"V"型变化,形态快速收缩后又迅速恢复贴壁,荧光标记检测显示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而在2次55℃,2min脉冲式热疗作用下,细胞阻抗呈现"L"型变化,细胞杀伤效果明显。该系统将传统标记技术与非标记检测技术结合,可用于细胞热应激/热疗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基质电阻抗测量 热疗 芯片实验室 多模式检测
原文传递
实时电阻抗传感技术检测NCI-H460细胞体外药物作用研究
17
作者 陈珊珊 王军玲 +3 位作者 鞠蕾 孙旭婧 付桂英 高春生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91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ECIS)进行体外药物筛选与评价的方法。方法利用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对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及顺铂注射液的敏感性,再分别采用ECIS和MTT法测定紫杉...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ECIS)进行体外药物筛选与评价的方法。方法利用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对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及顺铂注射液的敏感性,再分别采用ECIS和MTT法测定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和培美曲塞二钠4种抗肿瘤药对NCI-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借助配对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以及Bland-Altman法等对两种方法所测得抑制率进行一致性综合评价,结合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评估所建立的方法。结果通过MTT法测得NCI-H460细胞对紫杉醇及多西他赛注射液敏感,对长春瑞滨注射液及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呈中度敏感,顺铂对NCI-H460细胞株的抑制率无明显变化。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培美曲塞二钠4种不同药物对NCI-H460细胞作用的动态过程可通过ECIS动态监测法进行定性定量表征,同时还可反映出不同药物作用的特征性差异。另外,通过分析抑制率数据结果,显示出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NCI-H460细胞形态更进一步说明此法的可行性。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细胞电阻抗分析方法可用于体外药物筛选与评价,可有效地表征药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在肿瘤耐药性及个体化给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电阻抗传感技术 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原文传递
利用交流阻抗传感技术实时监测纳米沟槽上皮肤细胞的定向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桐宇 安宇 +1 位作者 张帆 何品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
细胞定向行为在皮肤、骨骼等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次采用交流阻抗传感技术实时监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F)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 Ca T)在纳米沟槽(宽度:200 nm,周期:400 nm,深度:70 nm)上的定向行为.结果表明,HFF细胞... 细胞定向行为在皮肤、骨骼等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次采用交流阻抗传感技术实时监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FF)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 Ca T)在纳米沟槽(宽度:200 nm,周期:400 nm,深度:70 nm)上的定向行为.结果表明,HFF细胞在纳米沟槽上先进行定向排列,再发生胞体的延长;Ha Ca T细胞无定向行为的产生,其粘附和铺展得到了延缓.与平面电极相比,HFF细胞在纳米沟槽上产生的交流阻抗信号(NI值)更大,前期定向排列比后期胞体延长引起的NI值变化更显著,且NI值与定向排列的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Ha Ca T细胞在纳米沟槽上的NI值更小,且粘附比铺展过程对NI值变化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将为复合型细胞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沟槽 定向行为 交流阻抗 皮肤细胞 复合型细胞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