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Loess Plateau Gully Region,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XIA Lu SONG Xiao-yu +3 位作者 FU Na MENG Chun-fang LI Huai-you LI Yao-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0期2028-2041,共14页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lengthy drought and severe soil erosion.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 largely determine the dynam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is region. Trend and mutati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lengthy drought and severe soil erosion.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land use largely determine the dynam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is region. Trend and mut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hydrological data(1981–2012) from the Yanwachuan watershed in the Loess Plateau Gully Region to study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 time-series contrasting method also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WC)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nnual sediment yield declined markedly from 1981 to 2012 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runoff. Change points of annual runoff and annual sediment yield occurred in 1996 and 1997,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baseline period(1981–1996), annual runoff and annual sediment yield in the change period(1997–2012)decreased by 17.0% and 76.0%, respectively, but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y 6.3%. Runoff decreased in the flood season and normal season, but increased in the dry season, while sediment yield significantly declined in the whole study period. The SWC measur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eduction of annual runoff(137.9%) and annual sediment yield(135%) and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precipitation. Biological measures(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61.04% of total runoff reduction, while engineering measures(terraces and dams) accounted for 102.84% of total sediment yield reduction. Furthermore, SWC measures had positive ecological effec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o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impact Trend analysi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Land use change
原文传递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对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远见 王强 +2 位作者 刘彦晖 刘刚 江恩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3年来深刻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径流泥沙过程,进而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本研究以1960—2022年长序列水文泥沙、断面地形、遥感影像等多源资料为基础,从径流泥沙、冲淤演变、形态调整三个方面... 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3年来深刻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径流泥沙过程,进而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本研究以1960—2022年长序列水文泥沙、断面地形、遥感影像等多源资料为基础,从径流泥沙、冲淤演变、形态调整三个方面阐明了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对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拦沙效果显著,下泄水量在年内分配更加均匀、沙量则向汛期更加集中;大流量和高含沙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均有所降低;悬沙调整不明显,床沙粗化显著。(2)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积的趋势,冲淤调整主要发生在花园口至高村的游荡性河段;冲刷效率持续下降,主槽过流能力得到显著恢复。(3)游荡性河段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发展,二级悬河发育得到有效缓解,整体河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研究成果丰富了多沙河流修建水库对下游河道影响的科学认识,也可为小浪底水库优化调度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泥沙 冲淤演变 形态特征 游荡性河段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及水沙效益对植被近地表特征的响应
3
作者 李建明 陈兰 +4 位作者 任洪玉 孙蓓 杨贺菲 熊怡 孙宝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定量分析了植被在3种近地表特征条件下(完整植株(intact grass,IG),不含叶(not leaf,NL),只含根系(only root,OR)对堆积体产流产沙特征和蓄水减沙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在IG条件下延缓坡面径流发生使其较BS滞后,效益达50.74%~188.98%,但不完整植被(NL、OR)会加速径流发生使其较BS提前2.19%~70.12%;2)植被在NL和OR下的瞬时径流率比IG增大0.20%~185.58%,在降雨强度1.8 mm/min的瞬时径流率甚至比BS高1.20%~169.10%;植被在IG和NL条件下瞬时侵蚀速率比BS减少0.91%~98.71%,但在降雨强度达到1.8 mm/min时OR条件下甚至增大侵蚀使其比BS高6.76%~75.63%;3)随降雨强度增大,植被在NL和OR条件下的减沙效益由95.18%和68.31%分别递减至46.58%和-68.13%,但对IG下的减沙效益影响小(效益差异<2%),平均蓄水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堆积体水沙呈显著线性相关(R^(2)在0.40~0.88),且径流率达到4 L/min会显著改变植被对堆积体坡面防护效益。提出开展堆积体生态修复时选择冠层丰富的植被,同时要避免外部因素对植被造成损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植被防护扰动边坡侵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堆积体植被修复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侵蚀 堆积体 近地表特征 径流产沙 蓄水减沙
下载PDF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Drainage Networks and Erosion Evolution Stages of Ten Kongdui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阳辉 师长兴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3,共9页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drainage in the ten kongduis of the upper Yellow River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box counting dimension, and the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watershed topography were defined by different rang...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drainage in the ten kongduis of the upper Yellow River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box counting dimension, and the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watershed topography were defined by different ranges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river networks(D_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al scaleless range of the Maobula River is 20–370 m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judg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 and fitting error. Other kongduis show goo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fractal scaleless range as well. The box counting dimension can be used as a quantitative index of watershed topography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tream networks is independent of the threshold contributing area used for extracting the drainage networks from the DEM. The values of D_g in the upper ten kongduis are in the range of 1.08-1.14. Both the runoff yield and the sediment yield are positively and linearly related with D_g.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diment yield and D_g reflects the effect of landform features on sediment yield in the young and/or mature stages of landform evolution of the study area. By revising the critical value of D_g, the value of D_g of the basin in the young evolution stage is less than 1.06, while it is more than 1.06 for the basin in mature or old evolution stage. The upper ten kongduis are in the mature stage of landform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 kongduis fractal dimension runoff yield sediment yield landform evolution stage
原文传递
林下三七不同管理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周云 黎建强 +6 位作者 高朗 李京豪 刘方严 刘艳娇 晏慧颖 赵思倩 杨舒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0,共11页
[目的]揭示不同管理措施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ill)F.H.Chen]林地产流产沙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为科学防控林下三七种植的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于2022年雨季对不同坡度(5°,10°,15&... [目的]揭示不同管理措施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ill)F.H.Chen]林地产流产沙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为科学防控林下三七种植的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于2022年雨季对不同坡度(5°,10°,15°)自然林地(CK)、林下整地(SP)、无棚三七林地(NC)、有棚三七林地(HC)的产流产沙量进行量化,探究不同管理措施对三七林地坡面产沙产流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1)2022年寻甸县降雨总量为1031.70 mm,属平水年份。林外和林内累计侵蚀性降雨量分别为845.40,565.60 mm,林冠截留率为9.97%~67.38%。(2)各管理措施三七林地产流产沙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CK相比,SP、NC和HC平均总径流量分别增加272.23%,171.19%和106.89%,平均总产沙量分别增加385.15%,248.82%和138.84%;三七林地布设雨棚有较好的减沙效果。(3)CK、SP的土壤特性分别与其他管理措施三七林地土壤特性存在显著差异;NC和HC的平均几何直径和土壤抗冲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土壤特性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管理措施三七林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枯落物储量、土壤体积质量和K值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大。(4)各管理措施三七林地次降雨产流产沙量和降雨量或降雨侵蚀力与降雨强度之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p<0.05);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与坡度呈极显著指数关系(p<0.01),R^(2)>0.90;且产流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流失增幅越大。[结论]林下整地和林下种植三七导致水土流失显著增加,但最大土壤流失量[34.53 t/(km^(2)·a)]远低于西南岩溶区土壤容许流失量。建议在缓坡林地种植三七,且可通过搭建遮雨棚和改善土壤特性来缓解水力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三七 不同管理 产流产沙 降雨特征 土壤特性
下载PDF
裸露岩石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及水动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茂林 李瑞 +2 位作者 吴盼盼 熊玲 肖林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目的]裸露岩石如何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不同岩石裸露率(0,10%,30%,50%,70%)的坡地,开展不同雨强(30,60,90 mm/h)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旨在探究雨强与裸露岩石对坡地产... [目的]裸露岩石如何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不同岩石裸露率(0,10%,30%,50%,70%)的坡地,开展不同雨强(30,60,90 mm/h)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旨在探究雨强与裸露岩石对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坡地地表产流产沙随雨强增大呈增大趋势,而随岩石裸露率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在不同雨强条件下,0岩石裸露率坡地与10%岩石裸露率坡地的产流产沙差异多呈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岩石裸露率坡地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低岩石裸露率坡地(10%)与高岩石裸露率坡地(50%及以上)间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流速(V)、水深(h)、雷诺数(Re)、弗罗德数(Fr)、水流剪切力(τ)及水流功率(w)随雨强增大呈增大趋势,阻力系数(f)随雨强增大呈减小趋势。流速(V)、弗罗德数(Fr)随着岩石裸露率增加呈减小趋势,而水深(h)、阻力系数(f)随着岩石裸露率增加呈增大趋势,雷诺数(Re)、水流剪切力(τ)与水流功率(w)在不同雨强下变化规律有差异。水动力参数变化在不同坡地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产沙与水动力参数数量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流速(V)(R^(2)=0.819,p<0.05)、水流剪切力(τ)(R^(2)=0.858,p<0.05)及水流功率(w)(R^(2)=0.890,p<0.05)预测坡地产沙效果较好,其中水流功率(w)为最佳预测参数。[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岩溶坡地土壤侵蚀理论,并可为建立适合于岩石裸露坡地的水蚀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岩石 坡地 产流产沙 水动力特征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洞庭湖水沙阶段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隆院男 吕倩 +1 位作者 闫世雄 刘易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5-69,共15页
【目的】通过分析洞庭湖三口年断流天数及同流量水位变化情况,研究其与径流量及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探究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水沙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洞庭湖出入湖主要控制站1961—2017年实测水沙数据,采用Man... 【目的】通过分析洞庭湖三口年断流天数及同流量水位变化情况,研究其与径流量及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探究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水沙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洞庭湖出入湖主要控制站1961—2017年实测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及Pettitt突变检验法分时段分析洞庭湖出入湖水沙演变特征。【结果】1)三口年均径流量持续减少,三口年径流量及汛期径流量在1985年左右发生显著突变。三口五站同流量水位抬高明显,三口输沙量随分流量的减少而减少,藕池口的输沙量下降幅度最大,三口总入湖输沙量在1990年发生显著突变;2)四水径流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年输沙量和汛期输沙量均在1985年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3)洞庭湖出入湖总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出入湖年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出湖年输沙量的减少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在2008年以后,出湖输沙量比入湖的多。【结论】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枢纽、三峡工程以及四水控制性工程的建设是造成洞庭湖水沙过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三口分沙及太平口、藕池口非汛期分流量减少幅度达90.0%以上。四水水沙变化受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建设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径流量 输沙量 演变特征 水利工程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角砾和圆砾对陡峭路堑边坡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璟 裴向军 +3 位作者 黎俊豪 曹龙熹 单诗涵 黄颍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角砾和圆砾对陡峭工程边坡入渗、产流、产沙以及水动力学特征,为青藏高原地区工程边坡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派墨农村公路沿线气候特征及其土质路堑边坡形态和物质组成特... [目的]研究角砾和圆砾对陡峭工程边坡入渗、产流、产沙以及水动力学特征,为青藏高原地区工程边坡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派墨农村公路沿线气候特征及其土质路堑边坡形态和物质组成特征,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在强降雨(120 mm/h),大坡度(50°),3种砾石含量(30%,40%,50%)条件下圆砾和角砾坡面宏观侵蚀特征和产流产沙规律。[结果]圆砾坡面平均入渗率高于角砾坡面,平均产流率低于角砾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明显晚于角砾坡面;圆砾和角砾坡面水流流态均属于层流,流型均为急流,圆砾坡面的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雷诺数略小于角砾坡面,但弗劳德数远大于角砾坡面,流速大于角砾坡面,阻力系数小于角砾坡面,径流挟沙能力更强;圆砾坡面稳定产沙率约为角砾坡面的2倍,总产沙量比角砾坡面高出约20%。[结论]卵砾石表面光滑,与土壤间贴合不够紧密,形状更容易引起局部湍流,在强降雨条件下,陡峻冲洪积路堑边坡坡面易发育以卵砾石为中心,遍布坡面的环形小细沟,细沟发育数量和产沙量都将大于以棱角状碎块石组成的崩坡积路堑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墨公路 路堑边坡 砾石形状 水动力学特征 产流产沙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草被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普隽泽 吕锡芝 +1 位作者 张秋芬 王富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治理措施之一。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种类草被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基于罗玉沟水土保持监测站6种不同草被(小冠花、红豆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鹰咀紫云英)... 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治理措施之一。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种类草被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基于罗玉沟水土保持监测站6种不同草被(小冠花、红豆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的野外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各草被覆盖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各场次降雨中,小冠花覆盖下的坡面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大,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均较小;(2)除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以外的草被覆盖小区产流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3)侵蚀性降水依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降雨强度分为3种类型:Ⅰ雨型(降雨量大、降雨历时长、最大雨强大)、Ⅱ雨型(降雨量、降雨历时、最大雨强均居中)、Ⅲ雨型(降雨量较小、降雨历时短、最大雨强小)。6种草被在不同雨型下产流产沙特性不同,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在不同雨型下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少,小冠花覆盖坡面在不同雨型下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大。综上,不同草被覆盖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规律不尽相同,对不同降雨特征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小冠花覆盖小区的抗侵蚀能力较差;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小区的抗侵蚀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特征 降雨特征 草被 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1951-2014年洞庭湖水沙阶段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代稳 吕殿青 +1 位作者 李景保 王金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50,176,共10页
基于洞庭湖1951—2014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并以回归曲线拟合及归一化曲线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确定影响洞... 基于洞庭湖1951—2014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并以回归曲线拟合及归一化曲线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确定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入出湖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年份有差异,入湖径流量、出湖径流量为1971年,入湖输沙量为1985年,出湖输沙量为1970年;(2)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具有以分段衰减为特征的演变过程,1972—1977年表现最明显;(3)入湖输沙量呈现分段衰减的阶段性演变特征,2004—2014年间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幅最大,衰减率为75.34%;(4)入湖、出湖径流量在1951—1971年和1978—198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驱动,1972—1977年和1986—2014年主要受沙滩子自然裁弯、葛洲坝水电站、五强溪水库、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5)1951—1971年入湖径流量的多寡对入湖输沙量产生一定影响,1972—2014年影响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水利枢纽工程。因此,洞庭湖流域水沙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主导驱动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入湖径流1972—1977,2004—2014年2个阶段及出湖径流1976—1985,2004—2014年2个阶段以水利枢纽工程驱动为主,其余2个以降水量变化驱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演变特征 驱动因素 洞庭湖
下载PDF
近60年洞庭湖区水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晖 尹辉 +1 位作者 白旸 王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 基于洞庭湖1951—2009年年径流泥沙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阶段分析法对近60a来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年份序列为自变量,对洞庭湖水沙累积量进行多项式函数拟合,结果表明:①近60a来,洞庭湖区除四水入湖水量的趋势性不显著以外,三口入湖水沙量、四水入湖沙量和城陵矶出湖水沙量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②洞庭湖水沙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③洞庭湖水沙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与下荆江裁弯工程、葛洲坝截流工程、三峡工程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演变特征 趋势 洞庭湖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产流产沙与降雨特征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志刚 曹云 +5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李锋瑞 李锡泉 田育新 王中建 柳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16,共6页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人工杜仲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其与降雨特征的关系,2002—2005年在典型的杜仲人工林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降雨量(R)<25mm...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人工杜仲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其与降雨特征的关系,2002—2005年在典型的杜仲人工林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降雨量(R)<25mm、降雨强度(I)<5mm.h-1的降雨为主;2)降雨量(R)、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乘积(R.I)、降雨侵蚀力(R30)与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对特定的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进行预测的时候,用R30进行预测比用R.I更接近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降雨影响因子的内涵;3)对杜仲人工林径流深(Rd)与降雨侵蚀力(R30)的乘积(Rd.R30)与土壤侵蚀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者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性(r=0.685,P<0.01),比单一用径流进行坡面侵蚀预测更符合水蚀产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杜仲人工林 降雨特征 降雨侵蚀力 产流产沙
下载PDF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珺 嵇敏 +1 位作者 林江 陈界仁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河段 水沙特性 河床演变 赣江
下载PDF
人工杉木林间伐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素艳 黄瑜 张建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0-123,共4页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的4.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与...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的4.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与1次降雨量3、0 min降雨强度、60 min降雨强度的相关关系降低,间伐样地的上述相关关系比未间伐样地的更弱;③间伐样地的径流含沙率明显低于未间伐样地。④适度间伐虽然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削弱了林冠的截留率,但是林下植被的迅速发展,使得林分整体的蓄水和保土效益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降雨特征参数 径流系数 产流量 含沙率
下载PDF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露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怀有 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土保持措施 水沙演变特征 贡献率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特性指标与产沙统计模式 被引量:48
16
作者 尹国康 陈钦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2-46,共15页
本文从黄土高原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基础上,收集了面积在0.193—329km^2的58个小流域(包括21个变量)的系列数据。通过分析筛选,建立了流域地表综合特性指标: I=(R_h^(0.6)·D_h^(0.2)·R_p^(-0.8)·R_s^(-3.5)及... 本文从黄土高原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的野外考察基础上,收集了面积在0.193—329km^2的58个小流域(包括21个变量)的系列数据。通过分析筛选,建立了流域地表综合特性指标: I=(R_h^(0.6)·D_h^(0.2)·R_p^(-0.8)·R_s^(-3.5)及宏观的产沙数学模型: M_(sa)/M_(?)=31.829·I^(0.83)为黄土高原的侵蚀分区及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冶理提供了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黄土高原 产沙 筛选 收集 野外考察 地表 特性指标 列数据 变量
下载PDF
多场次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的径流产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辉 李鹏 +1 位作者 汤珊珊 鲁克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流时间显著提前。首场降雨下,覆沙厚度为1cm,当雨强由1mm/min增加到1.5mm/min,覆沙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增加了0.87倍、0.85倍;雨强为1.5mm/min时,当覆沙厚度由0.5em增加到1cm,首场降雨的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小了9.6%、12%。相对于裸坡,覆沙坡面产沙量较大,产沙过程较剧烈,首场降雨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0%以上,是裸坡的8.9—10.8倍,但在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沙量显著减小,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侵蚀,可为揭示风蚀沉积物对水蚀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次降雨 覆沙坡面 径流产沙特性 水力侵蚀
原文传递
跌水高度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沟头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宝军 熊东红 +4 位作者 杨丹 张素 校亮 苏正安 董一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强烈,以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为主,陡立沟壁跌坎是活跃沟头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采用野外原位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25和50 cm两种不同跌水高度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跌水高度下,(1)径流跌水冲刷力差异显著。跌水势能转化量平均值分别为4.89和9.78 J s-1,跌水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5.9和53.5 Pa,均呈现倍数关系。(2)跌穴发育形态特征及下游侵蚀量差异大。2个小区跌水最大下切深度分别为7.38和7.50 cm,平均下切深度分别为3.87和5.16 cm;沟头沟壁及下游沟床部位侵蚀量累积贡献平均为41%和54%。(3)径流含沙量差异显著(p<0.1)。整个试验中2个小区径流平均含沙量分别为7.51和18.76 g L^(-1),且径流经过沟壁跌坎后,含沙量分别平均增大6.25和25.49 g L^(-1)。初步认为沟壁跌坎高度差异影响径流冲刷力及其侵蚀产沙特征,但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跌坎高度下的相关研究,为干热河谷区冲沟沟头溯源侵蚀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冲刷力 侵蚀产沙特征 跌水高度 冲沟沟头 元谋干热河谷
下载PDF
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新亚 张兴奇 +2 位作者 顾礼彬 杨光檄 顾再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了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坡面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呈线性关系。(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暴...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了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坡面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呈线性关系。(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暴雨存在显著性相关,暴雨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占年产流量的35.1%~52.2%,坡面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67.4%~87.8%。(3)低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中、高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4)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降雨复合指数PI60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5)坡面产沙量与坡长、坡面产流量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M=0.176(LH)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坡面产流量 坡面产沙量 坡长 降雨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来乌江水沙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文献 李越 +1 位作者 查胡飞 王鸿翔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6,60,共6页
为了评价乌江流域近50余年来河流径流泥沙变化特征,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均值差异T检验、双累积曲线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武隆水文站长时间实测径流泥沙数据进行探究表明,年径流量无明显下降趋势,而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显著;研究... 为了评价乌江流域近50余年来河流径流泥沙变化特征,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均值差异T检验、双累积曲线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武隆水文站长时间实测径流泥沙数据进行探究表明,年径流量无明显下降趋势,而年输沙量下降趋势显著;研究期间内年径流量未发生突变,年输沙量在1992年发生突变;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存在以25~28 a为主周期的变化规律;武隆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可划分为1956年~1976年,1977年~1993年,1994年~2015年3个阶段,水沙关系在1974年~1993年变化最为明显;水库拦沙是导致年输沙量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变化特征 武隆站 乌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