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rustal micro-deformation anomaly and the credible precursor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4 位作者 钱家栋 陈京 和升棋 张燕 和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关键词 MICRO-DEFORMATION precursor of short-term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地壳介质微形变异常与强震短临前兆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4 位作者 钱家栋 陈京 和升棋 张燕 和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微形变 短临前兆 强地震 地震前兆 区域应力场 形变观测 地壳
下载PDF
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和强震远兆特征及其物理成因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小其 许秋龙 +3 位作者 王道 李艳萍 崔勇 范博勤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88,共8页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 9、1 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 ,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 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 ,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 ,震后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 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 9、1 0号泉地下流体中强震源兆、场兆及强震远兆特征。结果表明 ,中强震源兆具体表现为震前 1~ 2年观测点的绝大多数主测项出现同步性高值异常 ,临震前可能出现转折或反向 ,震后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中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仅有部分测项出现短期异常变化 ;而强震场兆则表现为观测点少数映震性能较好的几个测项出现同步性较好的中期前兆异常 ;强震 (群 )远兆则主要表现为个别映震较好的测项出现前兆异常。并对震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中强地震 地震前兆 新疆 映震性能
下载PDF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7 位作者 李胜乐 陈京 和升琪 张雁滨 蒋骏 李胜乐 陈京 和升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以形变 (倾斜、应变 )观测资料 ,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 ,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 6级以上地震 :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 ,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 以形变 (倾斜、应变 )观测资料 ,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 ,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 6级以上地震 :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 ,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形变观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时空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晏锐 黄辅琼 顾瑾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对中国大陆1969年以来11次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分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选用雷达图描述了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异常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与不均匀性,中长期趋势性异常分散,短临异... 对中国大陆1969年以来11次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分阶段进行统计分析,并选用雷达图描述了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异常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与不均匀性,中长期趋势性异常分散,短临异常相对集中,且各占总异常比例的50%左右;震前异常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沿活动断裂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中长期趋势异常较早出现在震源区附近,并呈现出由震源区向外围扩散-收缩-扩散-收缩的过程,特别是进入短临阶段后,异常向震源区收缩的趋势更为明显;在震源区(或在距震源较近的范围内)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比例小,且有由震源区向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震源 雷达图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包体流变模型体应变场时空演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治平 尹祥础 梅世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基于包体流变模型的理论解 ,计算了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 .结果表明 ,球形硬包体的地面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出特征不同的 3个阶段 (α,β,γ) .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α,β,γ阶段相似 ;而... 基于包体流变模型的理论解 ,计算了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 .结果表明 ,球形硬包体的地面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出特征不同的 3个阶段 (α,β,γ) .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α,β,γ阶段相似 ;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此特征 .其中 ,α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向外扩展 ;β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处于极值状态 ;γ阶段前兆在远源区表现为向近源区收缩 ,而在近源区表现为向外扩展 .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时空演化过程阶段性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启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包体流变模型 体应变场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华北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陆明勇 范雪芳 +2 位作者 周伟 房宗绯 赵丽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破年变、加速等,其中绝对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地下水位分析表明长趋势变化绝大部分呈现为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的走势。对比研究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早于地下流体;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即形变绝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水位绝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最后讨论了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早)期,构造应力的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引起诸如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造成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而深部物质的不断上涌和影响范围增大致使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外围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地壳形变 强震 长趋势变化 地震前兆 机理
下载PDF
强震短临前兆异常共性特征的物理基础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立德 付虹 邬成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强震短临阶段前兆异常的共性特征是"一多、二大、三广、四平静"。通过讨论"一多、二大、三广"这三项微观前兆异常特征的物理基础,提出用"软包体模型"和信息论中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信息会突然增强的理论... 强震短临阶段前兆异常的共性特征是"一多、二大、三广、四平静"。通过讨论"一多、二大、三广"这三项微观前兆异常特征的物理基础,提出用"软包体模型"和信息论中系统处于临界点附近时信息会突然增强的理论,可以对上述共性特征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短临前兆异常 共性特征 物理基础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桂萍 石耀霖 马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在二维平面上设计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模拟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并探讨了强震前场兆和源兆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型的地震序列很好地反映了实际地震的丛集特性、幂律关系和空间转移概率的稳定性等特点。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强震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应力 模型模拟
下载PDF
滇西北强震活动特征及短期震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翔 吴国华 +1 位作者 付虹 单连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了滇西北强震活动韵律特征及最近10多年来6.0级以上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空间演化图像。对1986年以来滇西北5.0级以上中强震前该地区M≥3.0和M≥4.0地震的活跃和平静异常以及3级以上震群进行了清理和配套性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滇西北强震短期震兆指标。得到以下主要结果:滇西北6.0级以上强震前,在全省4.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阶段或3.0级以上地震活跃阶段,震中附近3级地震比较活跃,并形成明显的条带、围空、密集等地震活动有序分布异常图像;滇西北6.0级以上地震短期异常综合预报量Y≥0.56。短期震兆模型可分为两种:①滇西北3.0级以上地震活跃异常和3~4级震群活动同时出现;②滇西北4级以上地震出现平静异常后又出现3.0级以上地震平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震兆 短期 配套性 滇西北
下载PDF
利用GPS连续站资料研究地壳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晓亮 江在森 +2 位作者 王敏 王双绪 赵永年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利用1999年以来的GPS连续站资料,引入数学形态滤波法,以单点、基线以及区域变化与震例相结合,分析了地壳水平运动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可能反映地震短临前兆的几个特征。此外,对GPS连续站资料所反映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GPS连续站 中强地震 数学形态滤波 地壳运动 短临前兆
下载PDF
GRACE卫星观测到的日本9.0级大地震重力前兆信息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乐林 李辉 +1 位作者 玄松柏 汪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102个GRACE卫星月重力场模型,提取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的重力前兆信息,同时利用USGS发布的断层模型结合向上延拓技术计算了理论同震重力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GRACE 日本9.0级大地震 同震重力变化 前兆 断层模型
下载PDF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与震源成核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淑亮 程紫燕 +2 位作者 唐垒黎 赵晓云 张瑞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经仔细研究了1999~2002年间全球48次Ms≥7.0以上、中国大陆12次Ms≥6.0以上地震前山西地区5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强震前的前驱波事件,给出了井水位前驱波的识别方法。从理论与实验结果分析了前驱波与震源成核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井一... 经仔细研究了1999~2002年间全球48次Ms≥7.0以上、中国大陆12次Ms≥6.0以上地震前山西地区5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强震前的前驱波事件,给出了井水位前驱波的识别方法。从理论与实验结果分析了前驱波与震源成核过程之间的关系;根据井一含水层系统的特征参数给出了不同类型观测井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大小;根据记录地震前驱波信息所需要的条件,初步探讨了大震前驱波远程传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前驱波 强震 震源成核
下载PDF
滇西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分类、分级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翔 赵盼盼 +2 位作者 和宏伟 邬成栋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采用两种方式对1990年以来滇西地区前兆台网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分类、分级判别。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各测项资料数据波动变化的程度,按A、B、C三类定性地划分资料的优劣程度,然后对各类资料的质量及地震预报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种方式... 采用两种方式对1990年以来滇西地区前兆台网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分类、分级判别。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各测项资料数据波动变化的程度,按A、B、C三类定性地划分资料的优劣程度,然后对各类资料的质量及地震预报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多种前兆异常提取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异常指标,根据各资料异常指标的映震效能,按A、B、C三个档次判定其优劣。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1)地形变和水位的观测资料质量最好,多为A类,具有较强的6级以上地震前兆信息;(2)水氡和水温观测资料质量一般,为B类,其异常信息主要对应5级地震,对6级以上地震的反应较迟钝;(3)水质、地磁、地电观测资料质量最差,为C类,但主要显示6级以上地震的异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前兆资料 分级 分类 强震 滇西地区
下载PDF
强震水化学前兆场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长岭 陶淑芬 +3 位作者 张世琴 张新基 张慧 张佩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了唐山、松潘两次7级以上强震的水化学前兆场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强震水化学前兆场有相似的特征。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的比例小,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 研究了唐山、松潘两次7级以上强震的水化学前兆场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强震水化学前兆场有相似的特征。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的比例小,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起始的时间早,远离震源区异常起始的时间晚,趋势异常的形态均为逐渐升高。水化学前兆场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有关,但与震源应力场关系密切,可能起主导作用的是震源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水化学 地震前兆 异常特征 地震
下载PDF
连续形变观测的异常综合指数SAD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1 位作者 张燕 李胜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8,共6页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 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 ,异常综合指数 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 ,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 ...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 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 ,异常综合指数 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 ,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 ,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 ,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 ,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 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强震前半年时段内 ,震区的连续形变观测点的SAD值会有一个显著增高 (SAD值从平时的 0 .1~ 0 .3的变化范围 ,增高到 0 .5以上 )的前兆过程。特别是震中及邻近地区 1 0 0多公里范围内的测点 ,SAD值出现显著的高值异常 (达 0 .6以上 ) ,未来强震则发生在 SAD值在 0 .6以上的分布地区。异常综合指数 SAD值反映了监测区内与强震有关的连续形变前兆性异常程度和危险程度 ,可用于对未来强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形变 异常综合指数 SAD值 强震前兆 倾斜 应变 重力
下载PDF
大震水化学参量“场兆”与“源兆”判别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慧 王长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分析处理了唐山、松潘、共和等7级以上大震的震例资料,研究了大震水化学参量的源兆与场兆的判别指标,并指出:水化学参量的趋势异常源兆出现得早,场兆出现得晚;源兆所占的比例高,场兆所占的比例低等。进而提出了1年尺度7级以上... 分析处理了唐山、松潘、共和等7级以上大震的震例资料,研究了大震水化学参量的源兆与场兆的判别指标,并指出:水化学参量的趋势异常源兆出现得早,场兆出现得晚;源兆所占的比例高,场兆所占的比例低等。进而提出了1年尺度7级以上大震水化学参量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震 水化学 场兆 源兆 判别指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7级大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有本质区别吗?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渭宾 任越霞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据震前次一等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 ,以及各学科前兆异常持续时间和空间分布等方面 ,比较了 7级强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特征。结论是没有质的区别 ,但在量上有明显的差异。文中分别对 7级强震前 5级、 6级地震活动增... 据震前次一等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 ,以及各学科前兆异常持续时间和空间分布等方面 ,比较了 7级强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特征。结论是没有质的区别 ,但在量上有明显的差异。文中分别对 7级强震前 5级、 6级地震活动增强 ,和 6级地震前 4级、 5级地震活动增强 ,选择了时空阈值和预报规则 ,进行了预报评分检验 ,得到了肯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级大震 中强地震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下载PDF
2000年7~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苏昉 田维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9,共9页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2 0 0 0年 7~ 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 -t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强震前约 10天内常能...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2 0 0 0年 7~ 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 -t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强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 :振幅由弱 (10~ 2 0Pa)到逐渐加强 (4 0~ 80Pa)或更大 ;周期先分散在 2~ 19分钟或 2 0~ 6 5分钟 ,最后连成一片 (2~ 6 5分钟 ) ;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大风次声和雷雨次声 ;(2 )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 ;(3)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 ;(4 )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 ,可预测震中位置。故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次声三点阵 三维动态频谱 强震前兆 地震前兆 测量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震前扰动”存在“第三类脉动”吗?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郝晓光 胡小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3-1215,共3页
采用国家地震台网数十台地震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结果表明,"震前扰动"现象与强台风的影响密切相关,适用于英国海洋学家Higgins的海浪非线性干涉理论中的"第二类脉动&... 采用国家地震台网数十台地震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结果表明,"震前扰动"现象与强台风的影响密切相关,适用于英国海洋学家Higgins的海浪非线性干涉理论中的"第二类脉动".然而,通过对信号时频特征的细致分析后发现:"震前扰动"信号存在着明显的"时频偏移"现象,不完全符合"第二类脉动"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除了包含"第二类脉动"信号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类脉动",这对强震短临前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震前扰动 时频偏移 第三类脉动 强震短临前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