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tility of Diagnostic Imaging in Fish Bone Impaction
1
作者 Shanesh Kumar Casey Yu +3 位作者 Jason Toppi Matthew Ng Fiona Hill Natalie Sist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8年第1期45-52,共8页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pilot study was to obtain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on evaluating the utility of plain film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o rule out fish bone impaction in the upper aerodig...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pilot study was to obtain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on evaluating the utility of plain film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o rule out fish bone impaction in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sett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A total of 73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 subgroup of patients underwent CT. We studie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x-ray and CT along with other demographic variables to determine the likelihood of true fish bone impaction. Results: Out of the 73 patients, 28 patients had true bone impaction. The sensitivity for x-ray was 42.9% and specificity was 73.3%. The sensitivity of CT was 87.5% and specificity was 71.4%. We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age of presentation for true bone and false bone impaction, P = 0.02. Conclusion: Due to the low sensitivity of x-ray we do not recommend the utilisation of plain film radiography to rule out bone impaction Advances in low dose radiation multidetector CT scanners may replace plain film radiography as a screening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Bone impactION EMERGENCY EN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spatial scale on local Moran's I clustering of annual fishing effort for Dosidicus gigas offshore Peru 被引量:8
2
作者 FENG Yongjiu CHEN Lijuan CHEN Xinju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30-343,共14页
The spatial scale(?shing grid) of ?sheries research af fects the observed spatial patterns of?sheries resources such as catch-per-unit-ef fort(CPUE) and ?shing ef fort. We examined the scale impact of high value(HH) c... The spatial scale(?shing grid) of ?sheries research af fects the observed spatial patterns of?sheries resources such as catch-per-unit-ef fort(CPUE) and ?shing ef fort. We examined the scale impact of high value(HH) clusters of the annual ?shing ef fort for Dosidicus gigas of fshore Peru from 2009 to 2012.For a multi-scale analysis, the original commercial ?shery data were tessellated to twelve spatial scales from 6′ to 72′ with an interval of 6′. Under these spatial scales, D. gigas clusters were identi?ed using the Anselin Local Moran's I. Statistic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points, mean CPUE, standard deviation(SD),skewness, kurtosis, area and centroid were calculated for these HH clusters. We found that the z-score of global Moran's I and the number of points for HH clusters follow a power law scaling relationship from2009 to 2012. The mean ef fort and its SD also follow a power law scaling relationship from 2009 to 2012.The skewness follows a linear scaling relationship in 2010 and 2011 but ?uctuates with spatial scale in2009 and 2012; kurtosis follows a logarithmic scale relationship in 2009, 2011 and 2012 but a linear scale relationship in 2010. Cluster area follows a power law scaling relationship in 2010 and 2012, a linear scaling relationship in 2009, and a quadratic scaling relationship in 2011. Based on the peaks of Moran's I indices and the multi-scale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optimum scales are 12′ in 2009 ? 2011 and 6′ in 2012, while the coarsest allowable scales are 48′ in 2009, 2010 and 2012, and 60′ in 2011. Our research provides the best spatial scales for conducting spatial analysis of this pelagic species, and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caling behavior for the ?shing ef fort of D. gigas in the of fshore Peruvian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idicus gigas fishing ef fort high-high(HH) cluster scale impact local Moran's I
下载PDF
On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Fishing Effort Regulation: Measuring Bottom-Up Fish Harvesters’ Economy-Wide Contribution
3
作者 Pierre Failler Haoran Pan +1 位作者 Andy Thorpe Ruangrai Tokrisna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7期269-281,共13页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hybrid input-output model to quantify the economy-wide impact of capture fisheries on the economy. The method regards capture fisheries to be the “carrier branches” producing “core inputs”...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hybrid input-output model to quantify the economy-wide impact of capture fisheries on the economy. The method regards capture fisheries to be the “carrier branches” producing “core inputs”, which can drive the other fisheries sectors in the Ghosh supply-driven model. These fisheries sectors are all linked with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and can affect it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in the Leontief demand-driven model. The empirical findings based on the Thai fisheries corroborate findings in other literature and further reveal that capture fisheries make a much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than is usually tho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ture fishERIES fish Chain Sector LINKAGE INPUT-OUTPUT Modeling MACROECONOMIC impact
下载PDF
长江流域2种水产养殖模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寅 李冰 +3 位作者 贾睿 侯诒然 刁维旭 朱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内的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2种水产养殖模式为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2种养殖模式对能源消耗(EU)、全球变暖潜势(GWP)、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以及水资源消耗(WU)5种环境指标的影响,并探究2种主要输...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内的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2种水产养殖模式为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2种养殖模式对能源消耗(EU)、全球变暖潜势(GWP)、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以及水资源消耗(WU)5种环境指标的影响,并探究2种主要输入因子(饲料和电力供应)和养殖过程对各环境指标的影响,从而评价2种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标准化处理和加权评估显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11.650、0.770、0.141、0.096和0.003,总环境影响指数(TEII)为12.660;池塘养殖模式的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31.453、1.187、0.210、0.174和0.007,TEII为33.031。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比,池塘养殖模式的各项环境指标均较高。对环境影响的贡献率分析表明,饲料供应对EU、GWP和AP的贡献率最高,EP主要受饲料供应和养殖过程的共同影响,而WU主要集中在养殖过程中,电力供应主要影响EU、GWP和AP。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显示出更友好的环境效益,在我国长江流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种养殖模式的贡献率分析表明,改进饲料生产工艺、建立精准投喂技术、应用先进的尾水处理技术和适当提高养殖密度是我国长江流域水产养殖环境友好生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池塘养殖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下载PDF
Laboratory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sophorolipid used for harmful algae elimina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晓霞 KIM Eunki 孙松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240-1247,共8页
We studied the role of sophorolipid in inhibiting harmful algae bloom(HAB).Different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s were tested on marine microalgae,zooplankton,fish,and bivalve(Mytilus edulis) in laboratory.The result s... We studied the role of sophorolipid in inhibiting harmful algae bloom(HAB).Different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s were tested on marine microalgae,zooplankton,fish,and bivalve(Mytilus edulis) in laboratory.The result shows that sophorolipid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gal species selectively.Among three algae species selected,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 was promoted with increasing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Isochrysis galbana was inhibited seven days later in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 below 40 mg/L;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 was inhibited obviously in only a high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 over 20 mg/L.Therefore,sophorolipid in a low concentration at <20 mg/L could remove certain harmful algae species effectively without harming other non-harmful microalgae.For other animals,sophorolipid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ciliate Strombidium sp.by 50% at 20 mg/L sophorolipid concentration after 96 h.The concentration in 96-h LC50 for Calanus sinicus,Neomysis awatschensis,Lateolabrax japonicus,and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as 15,150,60,and 110 mg/L,respectively.The 24 h LC50 value for Artemia salina was 600 mg/L.The relative clearance rate of mussel Mytilus edulis decreased to 80%,40%,and 20%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being exposed to 20,50,and 100 mg/L sophorolipid for 24 h.Therefore,the toxicity for mitigation of harmful algae bloom at previously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of 5-20 mg/L sophorolipid is low for most tested organisms in this rease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类 实验室 生态影响 海洋微藻 浮游动物 藻类生长 低浓度 球等鞭金藻
原文传递
回声探测浮标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成 肖宇 +4 位作者 万荣 许柳雄 王禹程 谢程兰 肖俞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6,共16页
回声探测浮标能够远程为金枪鱼围网渔业持续地提供漂流人工集鱼装置(DFADs)的精确地理定位以及金枪鱼集群生物量的估计,有效减少围网船队搜索鱼群所产生的“碳足迹”和船队运营成本,从而提高船队的成功捕获率。除了在商业中的应用外,回... 回声探测浮标能够远程为金枪鱼围网渔业持续地提供漂流人工集鱼装置(DFADs)的精确地理定位以及金枪鱼集群生物量的估计,有效减少围网船队搜索鱼群所产生的“碳足迹”和船队运营成本,从而提高船队的成功捕获率。除了在商业中的应用外,回声探测浮标有潜力作为观察远洋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描述远洋鱼类活动模式的数据来源。本文介绍了DFADs的定义、类型和结构、生态影响及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回声探测浮标的发展沿革、种类和数据结构,并重点从金枪鱼随附鱼群生物量评估、鱼群随附行为和DFADs生态影响评估方面回顾了回声探测浮标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应用。本文展望了回声探测浮标今后在技术上支持降低非目标物种和目标物种幼鱼死亡率的发展趋势,并从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讨论了利用浮标观测数据结合渔业数据进行资源评估,以及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回声探测浮标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 围网 生物量评估 生态影响
原文传递
湖泊阻隔对鱼类群落的影响——以保安湖为例
7
作者 屈霄 高雯琪 +3 位作者 陆颖 刘晗 熊芳园 陈宇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6-1487,共12页
为探讨湖泊内部阻隔引发的生态问题,阐释鱼类群落聚合对湖泊内部阻隔的响应,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典型阻隔湖泊保安湖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夏季和秋季对其肖四海湖区(完全阻隔)、扁担塘湖区(半阻隔)、桥墩湖区(半阻隔)和主体湖区的鱼... 为探讨湖泊内部阻隔引发的生态问题,阐释鱼类群落聚合对湖泊内部阻隔的响应,研究选取长江中游典型阻隔湖泊保安湖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夏季和秋季对其肖四海湖区(完全阻隔)、扁担塘湖区(半阻隔)、桥墩湖区(半阻隔)和主体湖区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等多重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区间鱼类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完全阻隔湖区肖四海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种类数[(15±3)种]显著低于半阻隔湖区[(22±3)种]和主体湖区[(23±3)种,P<0.05],鱼类丰度高而生物量低,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主体湖区(P<0.05),功能丰富度指数、功能分散度指数和功能均匀度指数也显著较低(P<0.05);而半阻隔湖区鱼类群落结构与主体湖区无显著性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显示出完全阻隔湖区鱼类群落与半阻隔湖区和主体湖区鱼类群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半阻隔湖区与主体湖区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湖泊内部水文阻隔对鱼类群落组成也有着重要影响,恢复湖泊内部水文自由连通对湖泊生态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阻隔 鱼类群落 多样性 生态影响 保安湖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历史变化
8
作者 王佳成 廖传松 +5 位作者 连玉喜 林小满 张闫涛 毕永红 刘家寿 叶少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82-2091,共10页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鱼类资源一直在发生变化,为掌握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支流香溪河鱼类群落的现状及历史变化,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使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地笼对香溪河鱼类群落进行实地采样,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5种,隶属于7目14科,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以杂食性鱼类和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tchygnah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5502、3828、2567和1109。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个体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香溪河鱼类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减少4种,外来鱼类增加3种。湖泊定居性种类持续增加,喜流水性种类减少,鱼类优势种发生较大变动。2020—2021年香溪河鱼类组成与1987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29,与2012—2013年的相似性指数为0.53,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建议加强河流自然生境修复、保护土著鱼类并严格防控外来鱼类,以促进鱼类资源多样性恢复,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历史变化 三峡水库 香溪河 蓄水影响
下载PDF
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建设管理及防洪影响浅析
9
作者 郎金慧 《江淮水利科技》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设置小型水库防逃设施是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防逃设施设置不规范将影响水库泄洪能力。为了规范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建设与管理,分析了防逃设施建设对水库防洪的影响,研究防逃设施建设的合理范围,探讨小型水库渔业防逃... 设置小型水库防逃设施是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防逃设施设置不规范将影响水库泄洪能力。为了规范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建设与管理,分析了防逃设施建设对水库防洪的影响,研究防逃设施建设的合理范围,探讨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运行管理要求。结果表明,考虑过流能力和最大过网流速设计的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既能满足渔业生产要求,又能满足水库防洪要求。小型水库渔业防逃设施运行管理应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防逃设施 防洪影响 拦鱼网
原文传递
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与减缓对策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锋 雷欢 +4 位作者 郑海涛 王文君 方艳红 杨钟 黄道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7-1113,共17页
2013年6—7月对珠江龙滩库尾至长洲坝下江段干支流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418尾,隶属于10目23科82属122种.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态类型、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采样情况、各江段群落相似度和鱼类多样性等,并与该区域鱼类... 2013年6—7月对珠江龙滩库尾至长洲坝下江段干支流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418尾,隶属于10目23科82属122种.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态类型、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采样情况、各江段群落相似度和鱼类多样性等,并与该区域鱼类历史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后,由于大坝阻隔、水文情势改变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海洄游性鱼类和河口鱼类受大坝阻隔影响分布范围变窄;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由于生境破坏,种群规模变小,濒危程度加剧;库中江段流水性鱼类种类数和资源量显著下降,静缓流鱼类成为优势种;外来鱼类种类多、分布广.对导致珠江干流鱼类资源衰退的其他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过度捕捞、生境破坏、水污染和外来鱼类入侵等.针对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及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生态调度、渔政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梯级开发 鱼类 影响 减缓对策
下载PDF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杨吝 张旭丰 +1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41-46,共6页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影响 渔获组成 灯光罩网 渔业资源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南海北部灯光围网渔获组成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吝 张旭丰 +1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南方水产》 2009年第6期65-70,共6页
灯光围网是南海区海洋捕捞业的主要渔具之一。在这一渔业中,幼鱼渔获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渔业管理部门和渔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查明灯光围网渔获中幼鱼比例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5月和10月在广东阳江沿海进行... 灯光围网是南海区海洋捕捞业的主要渔具之一。在这一渔业中,幼鱼渔获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渔业管理部门和渔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查明灯光围网渔获中幼鱼比例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5月和10月在广东阳江沿海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种类多,主要是中上层种类,如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枪乌贼属Loligo spp.、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长体圆鲹D.macrosoma、羽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和脂眼凹肩鲹Selarc rumenophthalmus等;幼鱼比例高,许多种类的幼鱼渔获均超过法定比例;该渔业对南海北部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损害。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适开捕规格;制定围网取鱼部最小网目尺寸;规定最适灯光强度;加强渔具优化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影响 灯光围网 渔获组成 幼鱼比例 渔业资源 南海北部
下载PDF
水母旺发对珠江口鱼类资源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华雪 许友伟 +4 位作者 陈作志 张文博 齐占会 黄洪辉 徐姗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3,共6页
水母作为胶质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与其他浮游动物和鱼类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在海洋食物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5年11月对珠江口环境特征、水母种群组成和鱼类资源进行现场调查,共鉴定出11种水母,其中花水母目和软水母目各有4种,优... 水母作为胶质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与其他浮游动物和鱼类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在海洋食物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5年11月对珠江口环境特征、水母种群组成和鱼类资源进行现场调查,共鉴定出11种水母,其中花水母目和软水母目各有4种,优势种为球形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共鉴定出17种鱼类,其中鲈形目种数最多(10种)。珠江口各站位鱼类资源渔获量呈现自北向南先升高,再降低,然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浮游动物丰度和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着较大差异。珠江口北部S1站水母类丰度为213个×m^(-3),其中球形侧腕水母占水母类丰度的99%,而该站鱼类资源渔获量仅为7.8g×h^(-1),这很可能与水母类旺发有关。水母丰度与氮磷比正相关,与渔获量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因此水母旺发对珠江口鱼类资源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 珠江口 鱼类 影响
下载PDF
黄河黑山峡不同开发方案对鱼类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艳利 王新功 +1 位作者 黄文海 黄道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针对黄河黑山峡不同开发方案,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方法,根据黄河上游已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结合黑山峡河段的鱼类现状,分析不同开发方案对鱼类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黑山峡 黄河流域 鱼类 生态影响 过鱼设施
下载PDF
江湖阻隔对涨渡湖区鱼类资源的生态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利民 胡慧建 王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长江中游两岸绝大多数通江湖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水利工程阻隔先后失去与长江的联系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我们以涨渡湖为例开展江湖阻隔后对单个湖泊鱼类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湖阻隔导致湖泊生产经营方式改... 长江中游两岸绝大多数通江湖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水利工程阻隔先后失去与长江的联系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我们以涨渡湖为例开展江湖阻隔后对单个湖泊鱼类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湖阻隔导致湖泊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使得野生渔业产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95%,降低到2002年的不足5%;江湖阻隔后湖泊鱼类种类由50年代约80种下降到现在的52种,其中,洄游性和流水型鱼类比重由50%下降至不足30%;迷魂阵渔获物在单位产量、个体大小上极显著(p<0.01)地高于通江湖泊,但在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上则要低得多(p<0.01)。因此,江湖阻隔对湖泊渔业具明显影响,且正导致野生鱼类资源的进一步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生态影响 阻隔 江湖 20世纪50年代 湖区 生产经营方式 2002年 多样性指数 生态问题 水利工程 长江中游 渔业产量 单位产量 个体大小 湖泊渔业 渔获物 物种数 野生 下降
下载PDF
2004和2007年春季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迎秋 线薇微 李文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74,共8页
根据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特征,探讨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春季航次共捕获鱼类生物9... 根据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特征,探讨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春季航次共捕获鱼类生物9目25科36种,其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ulis japonica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a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鲐(Scomber japonicas)为优势种。2004和2007年长江口近海鱼类存在4个生物群聚:以鲐为特征种的南部高温型、以带鱼为优势种的南部低温型、以竹荚鱼为代表的北部高温型和以黄鲫占绝对优势的北部低温型。影响2004和2007年长江口海域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底层总磷、表层悬浮体含量、底层盐度和表层温度。其中,水深、盐度和悬浮体含量驱动鱼类群聚空间变异,温度驱动了时间变异。与1999—2001年相比较,2004和2007年长江口鱼类群落发生显著变异,鱼类资源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减少,优势种亦发生演替;水深、盐度、温度变异对鱼类群聚分布保持影响力,水域悬浮体含量成为鱼类群聚空间变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氢对自保护药芯焊丝焊缝金属韧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隋永莉 杜则裕 +1 位作者 黄福祥 田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76,共3页
通过刻槽锤断试验、低温冲击韧度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焊后室温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的自保护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氢含量对低温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自保护药芯焊丝中氢含量较多而脱氢能力不足,并且熔池的存在时间相... 通过刻槽锤断试验、低温冲击韧度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焊后室温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的自保护药芯焊丝焊缝金属中氢含量对低温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自保护药芯焊丝中氢含量较多而脱氢能力不足,并且熔池的存在时间相对较短,焊缝金属中的氢不能充分逸出,使得焊缝金属中含氢量较高(焊后立即进行试验);在氢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共同影响下,低温冲击吸收功的平均数值较低,而且数据的离散度大;室温放置40 d以后,焊缝金属中的氢含量减少,刻槽锤断试样表面的氢白点减少或消失,低温冲击吸收功的平均值提高,数据的离散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保护药芯焊丝 长输管道 氢白点 冲击吸收功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繁殖的水温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骆辉煌 李倩 李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56-259,266,共5页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最后一级——向家坝水库下游1.8km至重庆小南海水库库尾间河段。梯级水库运行后,其下泄水温的改变可能会对保护区鱼类的生长、繁殖带来影响。本文采用立面二维水温模型CE-...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最后一级——向家坝水库下游1.8km至重庆小南海水库库尾间河段。梯级水库运行后,其下泄水温的改变可能会对保护区鱼类的生长、繁殖带来影响。本文采用立面二维水温模型CE-QUAL-W2模拟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后向家坝的下泄水温,并分析了下泄水温变化对保护区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溪洛渡两库联合运行时,除黄石爬鮡外,保护区其余有繁殖期记录的34种珍稀、特有鱼类均会受到水温节律变化影响;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库同时运行时,保护区内所有鱼类均会受到水温节律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水温预测 鱼类影响 金沙江 CE-QUAL-W2模型
下载PDF
伏季休渔对北部湾北部虾类捕捞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建伟 王强哲 +1 位作者 林丕文 黄俊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3,共6页
北部湾北部虾类资源丰富,是南海经济虾类的主要产地之一。该海域拥有虾场13个,基本分布于广西沿岸近海,虾类主要捕捞类型为桁杆拖网、刺网、笼捕和定置网。文章利用广西近海渔船的生产监测数据,评估北部湾北部虾类产量及捕捞结构,在此... 北部湾北部虾类资源丰富,是南海经济虾类的主要产地之一。该海域拥有虾场13个,基本分布于广西沿岸近海,虾类主要捕捞类型为桁杆拖网、刺网、笼捕和定置网。文章利用广西近海渔船的生产监测数据,评估北部湾北部虾类产量及捕捞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伏季休渔对虾类捕捞生产的影响。2014年北部湾北部虾类产量估算为8 357 905 kg,其中桁杆拖网的产量占91.62%。伏季休渔后渔船的各项生产效益指标明显改善,经济虾类占总渔获的比例较休渔前增加40.34%,其他虾类占总渔获的比例下降28.53%。休渔显著降低北部湾北部的捕捞强度,起到恢复和养护虾类资源、优化虾类种群结构、提高捕捞生产效益的作用。建议采取打击非法渔业、休渔期间实施虾类资源增殖放流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休渔的效能和作用,促进北部湾北部虾类捕捞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虾类捕捞 影响评价 北部湾
下载PDF
船位监控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刚刚 樊伟 +2 位作者 张胜茂 郑巧玲 王晓璇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4,共8页
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作为一种渔船监控手段,同时也为渔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VMS数据记录了渔船实时的船位、航速、航向等动态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的诸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 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作为一种渔船监控手段,同时也为渔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VMS数据记录了渔船实时的船位、航速、航向等动态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的诸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VMS数据分析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采用VMS数据进行捕捞努力量估算、渔民行为特点和渔场分析、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VMS数据在海洋渔业上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国采用VMS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S数据 捕捞努力量 渔场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