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用裂变电离室探测装置研制
1
作者 邱顺利 肖伟 +10 位作者 董进诚 葛孟团 翟春荣 汤仲鸣 周宇琳 曾乐 刘海峰 孙光智 程辉 石先武 刘文臻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为建立一套用于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的监测装置,以实现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测量要求,研制了一种长灵敏区、宽量程、高灵敏度和强γ抑制能力的裂变电离室探测装置。同时对该裂变电离室探测装置的热中子灵敏度、高压坪特性、甄别特性和γ... 为建立一套用于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的监测装置,以实现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测量要求,研制了一种长灵敏区、宽量程、高灵敏度和强γ抑制能力的裂变电离室探测装置。同时对该裂变电离室探测装置的热中子灵敏度、高压坪特性、甄别特性和γ感应度等典型核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裂变电离室综合性能能够满足AP1000系列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测量通道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通量测量 堆外核测系统 裂变电离室 高压坪特性 热中子灵敏度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for ITER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进蔚 宋先瑛 +6 位作者 张炜 李旭 郦文忠 王世庆 肖功珊 杨波 陆双桐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60-2862,共3页
The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consists of a high purity 235U fission chamberdetector and a 'blank' detector, which is a fissile material free detector with the same dimensionas the fission chamber detecto... The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consists of a high purity 235U fission chamberdetector and a 'blank' detector, which is a fissile material free detector with the same dimensionas the fission chamber detector to identify noise issues such as noise coming from gamma rays. Themain parameters of the fission chamber assembly that have been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areconfirmed to approach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Reactor (ITER)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prototype neutron flux monitor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to become a neutron flux monitor suitable for the operation phase of D-D fusion on the 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流探测器 核裂变箱探测器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高原特征曲线
下载PDF
Vertical fluxes of volatile mercury over soil surfaces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
3
作者 Feng Xinbin, Chen Yecai, Zhu Weigu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VerticalfluxesofvolatilemercuryoversoilsurfacesinGuizhouProvince,ChinaFengXinbin,ChenYecai,ZhuWeiguoStateKey... VerticalfluxesofvolatilemercuryoversoilsurfacesinGuizhouProvince,ChinaFengXinbin,ChenYecai,ZhuWeiguoStateKeyLaboratoryofEnv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Y fluxES flux chamber GUIZHOU PROVINCE Danzhai MERCURY Mine.
下载PDF
Fusion Neutron Flux Detector for the ITER
4
作者 袁国梁 杨青巍 +4 位作者 杨进蔚 宋先瑛 李旭 吴华剑 王志强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Two fission chamber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fissile material(enriched 90%uranium-235) have been manufactured for neutron flux detection in a thermonuclear fusion devi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utron signal and its... Two fission chamber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fissile material(enriched 90%uranium-235) have been manufactured for neutron flux detection in a thermonuclear fusion devi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utron signal and its discrimination from other signals,and a plateau of high voltage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have been validated in a thermal neutron source.The energy responses of the two fission chambers at seven energy levels have been calibrated in an accelerator fast neutron source and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装置 中子通量 国际热核实验堆 测定仪 裂变材料 能量响应 裂变室 中子源
下载PDF
Fusion Neutron Flux Monitor for ITER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进蔚 杨青巍 +3 位作者 肖功珊 张炜 宋先瑛 李旭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fusion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Three t... Neutron flux monitor (NFM)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ub-system in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provides a global neutron source intensity,fusionpower and neutron flux in real time.Three types of neutron flux monitor assemblies with differentsensitivities and shielding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Through MCNP (Mante-Carlo neutralparticle transport code) calculations,this extended system of NFM can detect the neutron flux ina range of 10~4 n/(cm^2.s) to 10^(14) n/(cm^2.s).I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ccurate neutron yield mea-surements for all operational modes encountered in the ITER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e in-situcalibration.Combining both the counting mode and Campbelling (MSV;Mean Square Voltage)mode in the signal processing units,the requirement of the dynamic range (10~7) for these NFMsand time resolution (1 ms) can be met.Based on a uncertainty analysis,the estimated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ies of the total fusion neutron yield can reach the required 10% level inboth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D-phase and the full power DT operation mode.In the advancedDD-phase,the absolute measurement accuracy would be better than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器 中子 核能实验 分裂方法
下载PDF
2016-2020年安徽省全椒养殖塘碳水通量数据集
6
作者 张弥 肖薇 +13 位作者 赵佳玉 贾磊 葛培 包恒鑫 邱吉丽 张圳 赵若男 王娇 张秀芳 张昊 杨剑 刘寿东 曹畅 胡凝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05-121,共17页
养殖塘是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内陆小型水体,是大气的碳源,也是区域水分蒸发的重要贡献源。准确观测其碳水通量是准确量化内陆水体碳排放以及蒸发贡献的重要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淡水养殖基地建立了进行小型水体... 养殖塘是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内陆小型水体,是大气的碳源,也是区域水分蒸发的重要贡献源。准确观测其碳水通量是准确量化内陆水体碳排放以及蒸发贡献的重要基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安徽省全椒县官渡村一处淡水养殖基地建立了进行小型水体碳水通量综合观测的大气环境试验基地。本数据集包含了在该站点观测的2016–2020年的CO_(2)通量数据(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观测)、CH_(4)通量数据(涡度相关法观测、多通道密闭式动态箱观测、倒置漏斗法观测)和潜热、显热通量数据(涡度相关法观测),也包含了气温、水温、辐射等关键环境要素数据。所有数据都进行了规范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本数据集可为区域及全球内陆小型水体碳排放及蒸发贡献的准确估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体 CO_(2)通量 CH_(4)通量 潜热通量 涡度相关法 箱式法 倒置漏斗法
下载PDF
2003-2008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碳通量数据集
7
作者 洪思思 杨艳波 +11 位作者 张蕊 沙丽清 唐建维 张一平 宋清海 邓晓保 巩合德 于贵瑞 王跃思 郑循华 王迎红 周文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6-27,共12页
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碳通量数据为研究全球碳、水循环关键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波动将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变化。热带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但近年来发现其碳汇能力趋向减弱或中和现象。... 大尺度、长期和连续的碳通量数据为研究全球碳、水循环关键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波动将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变化。热带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但近年来发现其碳汇能力趋向减弱或中和现象。连续的土壤碳通量数据,对准确评价热带地区碳收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按照温室气体排放的静态箱法观测方法和数据质控管理办法,收集整理了2003年1月到2008年8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得到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地气界面的CO_(2)排放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如压强、大气温度、土壤温度(5 cm)和土壤含水量(5 cm)等观测指标,形成了日、月和年尺度3类文件,以期为热带地区与全球碳平衡估算和碳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土壤碳通量 碳循环 气象要素 热带雨林
下载PDF
均热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8
作者 郝剑 朱崧 +1 位作者 吴胜 薛亚辉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愈发朝着高性能、高集成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导致其在极端狭小空间下产生超高热流密度。均热板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具有低热阻值和均温性...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愈发朝着高性能、高集成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导致其在极端狭小空间下产生超高热流密度。均热板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具有低热阻值和均温性特点,被广泛应用在高热流密度设备的散热模块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均热板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均热板的优势、传热原理、结构,总结了均热板建模仿真模拟的现状,分析评估了制备工艺等对均热板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微纳尺度铜基吸液芯制备方法和均热板可靠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均热板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均热板 吸液芯 散热 可靠性
下载PDF
2012-2020年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碳水通量关键参数观测数据集——基于长期降水格局控制实验
9
作者 谭星儒 张兵伟 陈世苹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增温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这将显著影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碳水通量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与资源利用策略。因此,明确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及其控... 增温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这将显著影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碳水通量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与资源利用策略。因此,明确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及其控制因子,有助于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变化。但是,目前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碳水过程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方面尚缺乏长期的控制实验研究与观测数据。本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长期降水格局控制实验(包括7个降水量与降水频度变化处理),采用静态箱式法,通过红外气体分析仪进行测定,对2012–2020年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交换关键过程季节动态长期观测数据进行了整理与质量控制。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气象环境数据(降水量、大气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等)和碳水通量数据(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蒸散、碳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部分。初步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碳水通量,但增水对其影响不显著;所有通量相关指标在停止处理后第一年就恢复至对照水平。本数据集的发布将为进一步加深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的研究与机制理解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降水格局 静态箱法 碳水通量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冯新斌 陈业材 朱卫国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22,25,共4页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野外现场测量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实验装置,于1993-08至1993-10在贵州省三类地区(高汞区、人为乘污染区和背景参考区)的5个采样点进行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野外现场测量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实验装置,于1993-08至1993-10在贵州省三类地区(高汞区、人为乘污染区和背景参考区)的5个采样点进行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具有白天高于夜间的昼夜变化规律;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与土壤总汞含量、大气气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通量 贵州 土壤 气温
下载PDF
持续性降水气象条件下土壤/大气间汞通量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刚 王宁 +3 位作者 艾建超 王占华 王艺 许德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4月22~25日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在持续性降雨气象条件控制下矿区...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4月22~25日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在持续性降雨气象条件控制下矿区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同步测定了近地面垂向0~150cm范围内大气汞浓度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湿度,并分析了汞交换通量与降水条件下气象因子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持续性降雨条件控制下,地表大气间的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沉降与释放过程连续交替出现特征,这与晴朗天气条件下日型汞通量单峰结构明显不同.降水间歇期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在坡耕农田采样点依次为(-2.08±6.11)、(-6.16±33.57)、(-3.20±8.64)和(5.06±18.80)ng/(m2.h);在谷底漫滩采样点依次为(-5.21±6.42)、(3.87±28.12)、(-11.87±14.10)和(-9.44±12.23)ng/(m2.h).在局地范围内,地形条件差异影响不同地表和近地面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并使近地面大气汞浓度和气象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过程和水平.持续性降水条件下,地表和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湿度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交换通量 动态通量箱 金矿 地形因子 降水
下载PDF
透明箱法监测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咏莉 童成立 +1 位作者 吴金水 周卫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4,共7页
采用透明箱法对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田间定位观测,并对透明箱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拟合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晴天(白天),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因此用常规的线性拟合法(LR)计算的CO2净吸收... 采用透明箱法对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田间定位观测,并对透明箱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拟合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晴天(白天),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因此用常规的线性拟合法(LR)计算的CO2净吸收通量明显低于指数一级动力学拟合法(ER).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阴天、成熟期以及夜间,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间表现为线性变化,LR法与ER法的CO2净吸收通量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在水稻生长期间,基于LR法的稻田生态系统碳累积吸收量结果明显低于ER法,而后者与常用方法(植物净固定碳量减去土壤异氧呼吸排放碳量)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证实了当植被同化速率较强时,采用ER法对透明箱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并计算CO2净吸收通量较为适宜.同时表明采用透明箱法观测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透明箱法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系统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旭东 彭镇华 +1 位作者 漆良华 周金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76-1982,共7页
开展生态系统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生态系统通量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全球通量网、区域通量网(美洲网、欧洲网、亚洲网)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及生态系统通量的... 开展生态系统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生态系统通量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全球通量网、区域通量网(美洲网、欧洲网、亚洲网)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及生态系统通量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微气象学方法(涡度相关法、质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和箱式法(静态箱法和动态箱法)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系统地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的CO2通量、N2O通量、CH4通量、热通量等研究成果、方法及进展进行了评述;最后,结合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通量研究的现实与需要,从生态系统通量研究的策略、水平、方法以及资金的投入、数据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通量 微气象学方法 箱式法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文杰 于景华 +1 位作者 毛子军 祖元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介绍了测量森林生态系统CO2 通量的微气象法和箱式法。其中 ,微气象学方法着重介绍了涡旋相关法和驰豫涡旋积累法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简要介绍了能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法。箱式法主要介绍了其测定基本原理和数... 介绍了测量森林生态系统CO2 通量的微气象法和箱式法。其中 ,微气象学方法着重介绍了涡旋相关法和驰豫涡旋积累法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简要介绍了能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法。箱式法主要介绍了其测定基本原理和数据的模型化处理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 ,对近年来欧洲和美洲在森林生态系统CO2 通量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CO2通量 微气象法 箱式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岳广阳 赵林 +1 位作者 赵拥华 李元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74,共9页
青藏高原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地,区域内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生态系统碳通量主要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碳循环的源、汇效应、时空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 青藏高原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地,区域内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生态系统碳通量主要研究方法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碳循环的源、汇效应、时空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交换量和碳源汇特征等存在明显差异,光合有效辐射、温度、降水、土壤水分和叶面积指数等是影响碳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最后,结合当前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的现实与需要,探讨了通量观测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解决途径.未来对青藏高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研究工作还需要多尺度、长期生态实验和CO2通量观测数据支持,同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跨尺度机理模拟方法,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碳通量 涡度相关技术 箱式法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恶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桂红艳 盛彦清 +2 位作者 陈繁忠 盛国英 傅家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33-137,共5页
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各个不同工艺段气、液两相中恶臭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吹扫-捕集系统对甲硫醇、甲硫醚、羰基硫、二硫化碳和二甲二硫等五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准确的和定量分析,并对其产生机制及来源... 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各个不同工艺段气、液两相中恶臭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吹扫-捕集系统对甲硫醇、甲硫醚、羰基硫、二硫化碳和二甲二硫等五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准确的和定量分析,并对其产生机制及来源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解析。其中挥发性气体样品的采集通过动态箱收集,溶解在水体中的目标化合物运用高纯氮气吹脱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相和气相中的恶臭化合物的分布在不同的处理单元呈现不同的恶臭浓度,但经过污水处理厂各工艺的深度处理后,溶解在水体当中的恶臭含硫化合物及挥发到大气中的化合物均有明显下降,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污水处理厂 动态箱 GC-MS
下载PDF
高温地热区土壤微渗漏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研究:以藏南羊八井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丽红 郭正府 +1 位作者 张茂亮 成智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12-3626,共15页
土壤微渗漏是地球深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向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国外许多地热区已经开展了土壤微渗漏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定量研究,然而,目前我国尚无该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本文阐述了利用密闭气室法测量地热区土壤... 土壤微渗漏是地球深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向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国外许多地热区已经开展了土壤微渗漏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定量研究,然而,目前我国尚无该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本文阐述了利用密闭气室法测量地热区土壤微渗漏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方法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青藏高原的羊八井地热田。根据研究区的地热活动强度,将羊八井地热田划分为土壤微渗漏释放较弱的A区和土壤微渗漏释放较强的B区。计算结果表明,A区和B区的CO2气体释放通量分别为6.7g·m-2·day-1和98.5g·m-2·day-1。两区释放通量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断裂的发育程度,即A区位于裂谷的中部,断裂发育程度较差,B区靠近念青唐古拉正断层,断裂发育程度较高,为温室气体的逸出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羊八井地热田土壤微渗漏CO2气体的释放总量约为8.6×104t·a-1,接近于意大利Vulcano火山区的土壤微渗漏温室气体释放规模(1×105t·a-1)。研究区的气体同位素组分测试结果显示,He同位素值介于0.107RA^0.648RA(RA为大气3He/4He比值),δ13C值介于-11.33‰^-6.79‰(vs.PDB),表明羊八井地热田的温室气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大陆俯冲环境下的加厚陆壳,其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规模主要受控于地壳的岩浆活动以及南北向裂谷拉张作用。羊八井地热田所在的拉萨地块是青藏高原温室气体释放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出露大量新生代火山、地热区,开展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地质因素向当今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的规模等与深部碳循环相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渗漏 CO2气体释放通量 密闭气室法 羊八井地热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土壤CH4排放通量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玲玲 刘允芬 +1 位作者 温学发 王迎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1-439,共9页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 CH4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估算中亚热带CH4的源汇现状,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土壤CH4排放通量特征及水热因子对其的影响。对2004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千烟洲人工针叶林土壤总体表现为大气CH4的吸收汇,原状林地土壤(Forestsoil)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为7.67^-67.17μg·m-2·h-1,平均为-15.53μg·m-2·h-1;无凋落物处理(Litter-free)情况下,CH4通量的变化是9.31^-90.36μg·m-2·h-1,平均为-16.53μg·m-2·h-1。二者对土壤CH4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夏>冬>春,但无凋落物处理CH4变化幅度较原状林地土壤大,无凋落物处理吸收高峰出现在10月,最低值出现在翌年3月,原状林地土壤则分别在9月和翌年2月,均提前1个月。对土壤CH4吸收通量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原状林地土壤还是无凋落物处理情况下,土壤CH4通量都与地下5cm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性最高。偏相关分析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热配置对土壤吸收CH4通量的影响:冬季为12月~翌年2月,温度起主要作用;雨季3~6月,温度作用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水分作用微弱;7~8月,CH4吸收通量随着湿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高温限制了CH4的吸收;秋季(9~11月)水热配置适宜,CH4通量达到高峰值。总之,CH4吸收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降低而增大,但温度过高会抑制其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通量 静态箱法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 温室气体
下载PDF
堆积肉牛粪便甲烷排放影响因子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游玉波 董红敏 +2 位作者 朱志平 陶秀萍 陈永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8-172,共5页
通过测定肉牛粪便在不同温度和堆高时的甲烷排放量,探讨了中国肉牛粪便甲烷排放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动态箱法测定了肉牛粪便在15℃、25℃和35℃中,堆高分别为10cm、20cm和40cm时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时分析了试验前后粪便的性质。结... 通过测定肉牛粪便在不同温度和堆高时的甲烷排放量,探讨了中国肉牛粪便甲烷排放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动态箱法测定了肉牛粪便在15℃、25℃和35℃中,堆高分别为10cm、20cm和40cm时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时分析了试验前后粪便的性质。结果表明,15℃时肉牛粪便堆放15d的鲜牛粪甲烷排放通量为(0.031±0.002)~(0.002±0.000)g/(d·kg),累积排放量为0.17~0.18g/kg;25℃中堆放26d的甲烷排放通量为(0.323±0.018)~(0.051±0.063)g/(d·kg),累积排放量为3.8~5.1g/kg;35℃中堆放26d的甲烷排放通量为(0.414±0.073)~(0.033±0.050)g/(d·kg),累积排放量为3.6~6.6g/kg。15℃中粪便甲烷排放量显著小于25℃和35℃中的排放量(P<0.01)。粪便堆高与单位表面积的累积甲烷排放量相应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甲烷排放通量 肉牛 动态箱
下载PDF
沼液施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永根 彭永红 +1 位作者 宋哲岳 单胜道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0年7月(夏季)、2011年3月(冬季)进行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期间,沼液施用设为大量施沼液(夏季为28.36 g.m-2,冬季为1.94 g.m-2),正常施沼...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0年7月(夏季)、2011年3月(冬季)进行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期间,沼液施用设为大量施沼液(夏季为28.36 g.m-2,冬季为1.94 g.m-2),正常施沼液(夏季为9.45 g.m-2,冬季为0.65 g.m-2)和不施沼液等3个水平。结果表明:①夏季或冬季,处理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均不显著。②夏季沼液施用8 h内,处理间对土壤甲烷排放具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大量施沼液时通量最大为3.98 mg.m-2.h-1;正常施沼液时通量最大为1.25 mg.m-2.h-1,8 h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在大量施沼液时,初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正常施沼液及不施沼液,最大为0.28 mg.m-2.h-1;随后处理间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③夏季沼液施用20 h内,处理间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具极显著差异(P<0.001),最大值达1 641μg.m-2.h-1;处理间呈显著差异(P<0.05),大量施沼液、正常施沼液和不施沼液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分别为224~349,70~137,33~57μg.m-2.h-1;冬季则处理间土壤氧化亚氮排放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沼液施用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