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ywater Treatment by High Rate Algal Pond under Sahelian Conditions for Reuse in Irrig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noussa Maiga Masahiro Takahashi +1 位作者 Thimotée Yirbour Kpangnane Somda Amadou Hama Maiga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5年第14期1143-1155,共13页
High Rate Algal Pond (HRAP) was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using a mixer device to investigate its capability in treating greywater for reuse in gardening.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High Rate Algal Pond (HRAP) was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using a mixer device to investigate its capability in treating greywater for reuse in gardening.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onitored. With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7.5 days and a solid retention time of 20 days,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ARE) were 69% and 62% for BOD5 and COD respectively. The ARE for , and were 23%, 52% and 43%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of suspended solids (SS) was unsatisfactory,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low average algal settling efficiencies of 9.3% and 16.0% achieved after 30 and 60 minutes respectively. The ARE of fecal coliforms,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cocci were 2.65, 3.14 and 3.17 log units respectively. In view of the results, the HRAP technology could be adapted for greywater treatment in sahelian regions.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algal species growing in the HRAP unit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emoval of SS. Hazards of a reuse of the effluent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various qualitative parameters. The residual content of E. coli was varying from 4 CFU per 100 mL. Based on WHO guidelines for greywater reuse in irrigation, the effluents could be used for restricted irrigation (E. coli < 105 CFU per 100 mL). Furthermore, the reuse potential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FAO guidelines using SAR (3.03 to 4.11),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482 to 4500 μS/cm) and pH values (6.45 to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WATER Treatment high rate algal pond IRRIGATION REUSE Sahelian Region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黄翔峰 池金萍 +3 位作者 何少林 李旭东 杨殿海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9,共5页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秋、冬季的有机物浓度较夏季高3~4倍;高效藻类塘内存在的菌藻共生体系使塘内溶解氧浓度较高(保持好氧状态),而p...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秋、冬季的有机物浓度较夏季高3~4倍;高效藻类塘内存在的菌藻共生体系使塘内溶解氧浓度较高(保持好氧状态),而pH值则存在周期性变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氨氮主要通过硝化作用去除,去除率〉90%,磷酸盐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去除率为50%。系统运行效果受季节性光照和温度变化影响很大,夏季停留时间需4d,冬季需8d。较高流速可强化系统的传质效果,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塘深较浅时,塘深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高效藻类塘系统能较好地净化太湖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太湖 脱氮除磷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氮的迁移转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翔峰 闻岳 +4 位作者 何少林 陈广 李旭东 杨殿海 周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19-2226,共8页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高氮农村污水氮的去除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高效藻类塘和水生高等植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氮和氨氮分别为17.13-133.2 mg/L和1.85-108.3 mg/L,两级高效藻类塘对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效率分别...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高氮农村污水氮的去除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高效藻类塘和水生高等植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氮和氨氮分别为17.13-133.2 mg/L和1.85-108.3 mg/L,两级高效藻类塘对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9.4%和91.6%,季节处理效率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高效藻类塘中氨氮的降解和转化途径依次为硝化作用、藻类同化吸收及其他途径、氨氮挥发;硝化作用占氨氮总转化量的50%以上;高效藻类塘内可以发生氨氮沉淀,但可忽略不计.总氮的去除以藻类同化形成颗粒有机氮经分离后得以去除为主,氨氮挥发较少.可采用藻类塘出水回流至化粪池或改进水生高等植物塘构造强化反硝化,提高系统的整体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 迁移转化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旭东 周琪 +3 位作者 黄翔峰 池金萍 何少林 陈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对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系统由沉淀水箱、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等组成。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COD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 对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系统由沉淀水箱、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等组成。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COD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氨氮主要通过硝化、挥发和生物同化吸收三种途径去除。塘内磷主要通过沉淀去除,总磷平均去除率在50%左右。水生生物塘不仅能有效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而且能进一步降低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冬季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对保障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是有效的。高效藻类塘系统用来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生物塘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氮磷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少林 黄翔峰 +5 位作者 乔丽 李旭东 陈广 安丽 杨殿海 周琪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1,共6页
首先介绍了高效藻类塘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其次简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生物特性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并重点论述了高效藻类塘的氮磷去除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效藻类塘在控制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氨氮挥发 硝化作用 化学沉淀
下载PDF
水花生塘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广 黄翔峰 +4 位作者 何少林 安丽 李旭东 杨殿海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3-45,共3页
高效藻类塘除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非常适合资金相对缺乏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妨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采用水花生塘作为高效藻类塘的后续处理工艺,研究了其对藻类、SS、COD... 高效藻类塘除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非常适合资金相对缺乏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妨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采用水花生塘作为高效藻类塘的后续处理工艺,研究了其对藻类、SS、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的条件下,当该工艺运行稳定后对Chl-a、SS、COD、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94.3%、62.9%、32.0%及25.9%,平均削减量分别为0.185、36.713、38.340、4.403和0.283 g/(m2.d)。水花生塘有效地解决了高效藻类塘出水中藻类浓度偏高的问题,使得高效藻类塘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花生塘 高效藻类塘 除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旭东 何小娟 +1 位作者 周琪 何少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05-1509,共5页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夏季4 d、冬季8 d.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夏季4 d、冬季8 d.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氨氮主要通过硝化、挥发和生物同化吸收三种途径去除.塘内磷主要通过沉淀去除,总磷平均去除率在50%左右.冬季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对保障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是有效的.高效藻类塘用来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太湖 脱氮除磷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广 黄翔峰 +4 位作者 安丽 何少林 李旭东 杨殿海 周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二级串联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8 d条件下,该系统对CODCr、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4%、41.7%、45.6%,该工艺对 NH3-N的处理效果很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0.8%。高效藻类... 采用二级串联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8 d条件下,该系统对CODCr、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4%、41.7%、45.6%,该工艺对 NH3-N的处理效果很好,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0.8%。高效藻类塘系统对CODCr、TN、TP的削减量分别为16.182 g/(m2·d)、1.904 g/(m2·d)、0.154 g/(m2·d)。与传统氧化塘相比,高效藻类塘具有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对污染物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而且高效藻类塘系统设备简单,建设成本低,运行能耗低,系统启动快,基本无需专人管理,因此该工艺适合在气候温暖、阳光充沛的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藻菌共生系统 生活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太湖地区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藻菌共生系统的培养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少林 黄翔峰 +5 位作者 李旭东 陈广 池金萍 杨殿海 安丽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6,共3页
采用生活污水对高效藻类塘进行藻类培养驯化,在水深为0.5 m、流速为0.35 m/s以及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约4 d可培养成功。培养完成时优势藻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叶绿素a浓度为0.28 mg/L。通过分析塘内NO3--N和NO2--N浓度的... 采用生活污水对高效藻类塘进行藻类培养驯化,在水深为0.5 m、流速为0.35 m/s以及气候适宜的条件下约4 d可培养成功。培养完成时优势藻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叶绿素a浓度为0.28 mg/L。通过分析塘内NO3--N和NO2--N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藻、菌培养过程中存在藻类、亚硝酸菌、硝酸菌依次生长过程。高效藻类塘培养简单、启动快,有利于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藻菌共生系统 培养 农村生活污水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农村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强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翔峰 何少林 +3 位作者 陈广 李旭东 杨殿海 周琪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d和4d,出水溶解CODCr的浓度低于100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6%和90.4%。两级高效藻类塘内氨...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污水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d和4d,出水溶解CODCr的浓度低于100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6%和90.4%。两级高效藻类塘内氨氮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生物同化、氨氮的挥发和硝化作用等,其中硝化作用为主导作用;水生生物塘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为颗粒有机氮的沉淀去除和硝态氮的反硝化。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mg/L,高效藻类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氮和总磷可分别保持在5mg/L左右和<1mg/L,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生物塘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强化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磷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少林 黄翔峰 +5 位作者 陈广 李旭东 池金萍 杨殿海 安丽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21,共4页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运行初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对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中磷的各种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高效藻类塘内叶绿素a浓度、pH值和磷酸盐去除率的变化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生物塘 农村生活污水 磷酸盐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深度净化受污染河水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永会 彭剑峰 +2 位作者 高红杰 刘文杰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植物塘 污染河水 深度净化
下载PDF
高效藻类氧化塘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鹏 周琪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09-311,共3页
在普通氧化塘(S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藻类氧化塘(HRAP)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连续搅拌等特点,在氮、磷的去除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比较高效藻类氧化塘与传统氧化塘的不同特点,详细叙述了高效藻类氧化塘对有机碳、N、P和病原... 在普通氧化塘(S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藻类氧化塘(HRAP)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连续搅拌等特点,在氮、磷的去除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比较高效藻类氧化塘与传统氧化塘的不同特点,详细叙述了高效藻类氧化塘对有机碳、N、P和病原体的去除机制,以及阳光、温度、pH等因素对COD、NH4-N、P、病原体的去除和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高效藻类氧化塘 HRAP 污染物去除 藻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兴国 邵征翌 徐皓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介绍了高效藻类塘(HRAP)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国内外在高效藻类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认为高效率藻塘技术是净化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应用高效藻类塘净化养殖水体,应充分利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能... 介绍了高效藻类塘(HRAP)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国内外在高效藻类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认为高效率藻塘技术是净化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应用高效藻类塘净化养殖水体,应充分利用养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关系,并与生态工程化技术、藻菌固定化技术、微生物技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率藻塘 水产养殖 富营养化水体 研究与应用
下载PDF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迎庆 刘群 黄翔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3-2226,共4页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菌藻塘 水生生物塘 农村生活污水 强化除磷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磷酸盐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少林 黄翔峰 +2 位作者 陈广 李旭东 周琪 《四川环境》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从磷酸盐化学沉淀和藻类吸收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的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化学沉淀及其解析解释了高效藻类塘中pH与磷酸盐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其次测定了pH=7.5时藻类对磷酸盐的日均吸收速率;最后对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浓度的变... 从磷酸盐化学沉淀和藻类吸收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的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化学沉淀及其解析解释了高效藻类塘中pH与磷酸盐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其次测定了pH=7.5时藻类对磷酸盐的日均吸收速率;最后对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磷酸盐 化学沉淀 解析 吸收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小霞 解庆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12-114,117,共4页
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是一项资源化技术,也是净化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主要介绍了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水质的机理和国内外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菌藻共生 污水 高效藻类塘 固定化菌藻
下载PDF
膜-高效藻类塘工艺处理污水厂尾水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艳艳 吉凯锋 +3 位作者 纪婧 吾斯曼江.艾尼外尔 邱江平 李旭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0,75,共5页
将高效藻类塘系统与滤膜结合起来,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为20.91-72.55 mg/L,NH4^+-N、T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0.74-2.85、7.01-10.15和0.35-0.52 mg/L条件下,高效藻类塘与... 将高效藻类塘系统与滤膜结合起来,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为20.91-72.55 mg/L,NH4^+-N、T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0.74-2.85、7.01-10.15和0.35-0.52 mg/L条件下,高效藻类塘与陶瓷膜联用工艺出水各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为14.00、0.65、0.90和0.05 mg/L,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I、III、III和II类标准。不锈钢膜和陶瓷膜对于藻类的拦截过滤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在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可稳定维持低浓度进水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内的藻类浓度。由于陶瓷膜孔径过小,易发生膜污染,清洗需求频繁,综合考虑过滤效果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优先选择不锈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污水厂尾水 不锈钢滤膜 陶瓷膜
原文传递
高效藻类塘处理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伟丽 刘绍俨 +3 位作者 高宇 荆勇 赵研 姜彬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17-220,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曝气和搅拌两种不同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对模拟污水中NH4^+-N、TP和COD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藻菌微生物接种量为(2.6-3.5)×10^5个/m L,停留时间7 d时,藻类塘... 实验室条件下,以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曝气和搅拌两种不同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对模拟污水中NH4^+-N、TP和COD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藻菌微生物接种量为(2.6-3.5)×10^5个/m L,停留时间7 d时,藻类塘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7.77%、97.2%和64.8%,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在水质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怡 王玮 +3 位作者 宋新山 刘兴坡 梅梦媛 王宇晖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0,共6页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生系统和理化特征,重点论述了其对水体中多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藻菌共生体系 去污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