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20世纪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的传播
1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4期50-60,156,共12页
在全球史观视野下,文化交流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新审视和演绎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史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塞尔维亚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专著、论文、报刊文章以及翻译的相关研究文献着手,考证并梳理自18世纪... 在全球史观视野下,文化交流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新审视和演绎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史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塞尔维亚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专著、论文、报刊文章以及翻译的相关研究文献着手,考证并梳理自18世纪至20世纪末南斯拉夫解体这三百年里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传播的轨迹以及塞尔维亚中国研究的发展历程。此外还着重介绍在塞尔维亚和中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出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尔维亚 中国 历史 文化交流 文字资料
下载PDF
从《东瀛诗选》的编选看汉诗对俞樾的逆向反馈
2
作者 李雯雯 严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俞樾对《东瀛诗选》的编撰,探究日本汉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逆向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汉诗 逆向反馈 中日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唐室孔雀明王经法及其在东瀛的赓续 被引量:3
3
作者 柴杰 杨富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唐代龙王祈雨信仰盛行,唐朝皇室特别推重与龙王祈雨息息相关的孔雀明王经法,将《孔雀明王经》置于极高的位置。孔雀明王经法修持到一定程度会与广大龙王及龙族结下殊胜善缘,并得其强大的助力。《孔雀明王经》中有龙王名号190个之多,既... 唐代龙王祈雨信仰盛行,唐朝皇室特别推重与龙王祈雨息息相关的孔雀明王经法,将《孔雀明王经》置于极高的位置。孔雀明王经法修持到一定程度会与广大龙王及龙族结下殊胜善缘,并得其强大的助力。《孔雀明王经》中有龙王名号190个之多,既有降雨功能又有止雨功能,此外还有护国的功能,这些都合乎唐朝统治者的需要,至唐代经由高僧义净、不空的反复重译,影响巨大,得到唐朝统治者敬信。由于这种密法仅在唐皇室推行,故而文献记载很少。会昌灭法后,孔雀明王经法隐退,走向民间。在会昌灭法前后,这种密法经由入唐求法僧携归东瀛日本,同样在日本皇室秘传,相关文献记载甚多,除唐代文献记载的祈雨功能外,又多出了息灾、驱邪祛病、安产等功能。借由日本文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推唐朝的孔雀明王经法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教 祈雨 孔雀明王经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增补与辑佚:《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日本观感”演讲的报道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丽雪 袁洪权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几次演讲日本观感的报道,探析《华北日报》对冰心四十年代的人物塑造与宣传,展现冰心四十年代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内与外的努力,以此试完善此前学界的相关论述,提升冰心访日归国演讲文献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7年 《华北日报》 冰心 演讲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宋元禅僧墨迹的形成及在日本的流布
5
作者 江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5,F0003,共9页
日本保存了近千件宋元禅僧的墨迹。这些墨迹是中日禅者交流的产物,东传日本后,首先作为寺院宝物被珍藏;16世纪以后,作为日本茶人与禅僧对话的媒介,成为抹茶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数寄者”的收藏品;随着20世纪前期各... 日本保存了近千件宋元禅僧的墨迹。这些墨迹是中日禅者交流的产物,东传日本后,首先作为寺院宝物被珍藏;16世纪以后,作为日本茶人与禅僧对话的媒介,成为抹茶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数寄者”的收藏品;随着20世纪前期各类文化机构的创立,这些墨迹成为人们鉴赏与研究的对象。这一过程生动地表明:日本藏宋元禅僧墨迹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融的产物,并成为特定历史演进过程中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探寻以宋元禅僧墨迹为代表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之背后深藏的本质与规律,乃是我们理解与把握中日文化交流、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乃至人类人明史的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代 禅僧墨迹 日本茶道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依仿变幻:清宫《兽谱》西方图像来源考析
6
作者 官栋訢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清乾隆朝《兽谱》是一本记录了180种动物的宫廷图谱,跋文称其图文依据为《古今图书集成》。根据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知其蓝本并不仅限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以近代早期博物学家约恩斯顿的《论四足动物》为代表的入华西书。《兽谱》和... 清乾隆朝《兽谱》是一本记录了180种动物的宫廷图谱,跋文称其图文依据为《古今图书集成》。根据笔者新发现的材料,可知其蓝本并不仅限于《古今图书集成》,还有以近代早期博物学家约恩斯顿的《论四足动物》为代表的入华西书。《兽谱》和《论四足动物》图像间的密切联系印证了两书的因袭关系,而《北堂书目》亦有相关藏书记录。西书来源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兽谱》的成书方式和内容性质,使之成为清宫接受和吸纳西方事物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谱 论四足动物 博物学 图像来源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浅析妈祖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历程
7
作者 刘周卿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湄洲,后普及至中国沿海地区,并通过当时发达的海上贸易东渡扶桑,依托商人、僧侣、难民等多方力量传播到日本。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的妈祖信仰东渡日本后,与日本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神道佛信仰相融合,实现了...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湄洲,后普及至中国沿海地区,并通过当时发达的海上贸易东渡扶桑,依托商人、僧侣、难民等多方力量传播到日本。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的妈祖信仰东渡日本后,与日本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神道佛信仰相融合,实现了在日本的本土化,逐渐成了日本本地的神。探究妈祖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历程不仅对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当今全球化视角下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本土化 中日交流
下载PDF
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被引量:12
8
作者 夫马进 蔡亮(翻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有一条通往日本江户的通信使路线,1764年元重举就曾以此身份出使日本。如果将同时代燕行使与通信使的记录叠合观察,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各自学术、文化及精神的相位。此外,从洪、元与中、日知识分子的交往经历,可以发现18世纪中、日存在相似的"情"的世界,而朝鲜则无。日本"古学"与清朝考证学都将"情"置于积极主张的地位,这造成了中、日两国与信奉朱子学、宋学的朝鲜在精神世界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使 通信使 文化交流史 中国 朝鲜 日本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共8页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等方面,均有别于"丝绸之路",故应倡导"书籍之路"的概念。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物质文明缺乏自我再生能力,而精神文明则可影响人们的心灵,并超越时空,惠及后代。日本的遣隋唐使均以购求书籍为重任,这便是中日两国虽然人员往来极少,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甚多之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东亚文化圈 遣唐使 东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唐时期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线路及文化交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魏存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5,共7页
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汉唐时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条主要的文化线路,即北方经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从山东半岛出海的海路以及南方从长江口出海的海路。这三条主要文化线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汉唐时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条主要的文化线路,即北方经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从山东半岛出海的海路以及南方从长江口出海的海路。这三条主要文化线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文化线路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中阿文明交往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铁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撞。所有这些交往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推动着彼此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非凡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历史 文明交往
下载PDF
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景与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2-966,共5页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属"东亚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拥有相近的文化教育传承。因此,加强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较为广泛,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属"东亚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拥有相近的文化教育传承。因此,加强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较为广泛,重点领域主要有基础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东亚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推动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中日大学校长间对话与沟通、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建立健全教育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大学 文化教育 交流
下载PDF
一个了不起的铺路架桥者——杨生茂教授与中国美国史学科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东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106,共8页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进了中国人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所研究的课题,他所尝试过的方法,他所追求的理想以及他所投身的事业,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后来人,并转化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生茂 中国 美国史 学科建设 文化交流 学术工作
下载PDF
蔡元培的法国情结及大学区制移植的制度史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6,共10页
本文从制度史研究视角切入,凸显制度史与思想史、教育史的互动关系。选择1927-1928年间试行的大学区制改革入手,以具有多元留学人背景的主导者蔡元培作为个案,同时引入一元留学背景的李石曾作为比较维度,既揭示二者作为其时教育场域领... 本文从制度史研究视角切入,凸显制度史与思想史、教育史的互动关系。选择1927-1928年间试行的大学区制改革入手,以具有多元留学人背景的主导者蔡元培作为个案,同时引入一元留学背景的李石曾作为比较维度,既揭示二者作为其时教育场域领袖人物不得不然的博弈因素,又体现彼此间志同道合的"同志"情结。最后揭示出这一改革的复杂多元性文化因素,即由于作为中介主体者的参与(蔡元培)而导致的中国语境里法国大学区制移植的德国印记与制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大学制度 蔡元培 大学区制 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超慧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文追溯了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认为两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友好的,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音乐文化 交流
下载PDF
柯琴“以方名证”思想对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俞雪如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为探讨清代名医柯琴“以方名证”学术思想对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 ,从他们各自的生平、学术思想特点及其著作的流传史实与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根据两位医家学术观点如出一辙 ,而柯氏著作早于吉益氏近百年 ,当时中日... 为探讨清代名医柯琴“以方名证”学术思想对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 ,从他们各自的生平、学术思想特点及其著作的流传史实与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根据两位医家学术观点如出一辙 ,而柯氏著作早于吉益氏近百年 ,当时中日海上贸易往来密切等特点 ,推论出版于 170 1年和 175 5年的《伤寒来苏集》刻本的东传日本 ,对吉益东洞这一学术观念的形成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琴 吉益东洞 以方名证 方证相对 中日学术交流史 清代
下载PDF
印度汉学家师觉月1948年敦煌考察钩沉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自晚清以来,敦煌石窟艺术蜚声中外,外籍学者赴莫高窟考察者渐多。1948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的印度汉学家师觉月一行三人赴敦煌考察。本文利用师觉月当年的报告等史料,对师觉月敦煌之行的历史场景略加探讨,或可为敦煌学术史以及现... 自晚清以来,敦煌石窟艺术蜚声中外,外籍学者赴莫高窟考察者渐多。1948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的印度汉学家师觉月一行三人赴敦煌考察。本文利用师觉月当年的报告等史料,对师觉月敦煌之行的历史场景略加探讨,或可为敦煌学术史以及现代中印人文交流画卷补上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觉月 敦煌考察 中印人文交流 学术史
下载PDF
略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洁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文化交流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演变中的中日出版与教育交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的顺序是编辑著作—出版印制—发行销售;日本的出版文化形成的历史顺序是市场交换—刻印出版—编辑著作。中日出版文化与教育,近20年来交流充分,发展很快。编辑、出版、发行,已开始形成交互循环型的现代多元化经营模式。两国出版教育的交流还应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完善结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出版 文化教育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跨时空对话: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 被引量:1
20
作者 寿永明 卓光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4-47,共4页
2017年9月11日,"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中日文化交流论坛在鲁迅故乡的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隆重举行。夏目漱石与鲁迅的后人以及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以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为聚焦点,分别就鲁迅与夏目漱石思... 2017年9月11日,"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中日文化交流论坛在鲁迅故乡的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隆重举行。夏目漱石与鲁迅的后人以及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以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为聚焦点,分别就鲁迅与夏目漱石思想精神的联系,鲁迅、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比较,鲁迅与夏目漱石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鲁迅、夏目漱石与中日友好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夏目漱石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